巫山发改〔2023〕113号
巫山县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关于印发《巫山县“十四五”公共服务规划》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县政府各部门,有关单位:
《巫山县“十四五”公共服务规划》已经县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巫山县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23年9月20日
(此件公开发布)
巫山县“十四五”公共服务规划
目 录
序 言
第一章 规划背景
第一节 发展基础
第二节 面临形势
第二章 总体要求
第一节 指导思想
第二节 基本原则
第三节 主要目标
第三章 健全完善公共服务体系
第一节 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第二节 推动非基本公共服务普惠化
第三节 推动生活服务多层次多样化
第四节 统筹城乡公共服务资源布局
第五节 推进成渝地区公共服务共建共享
第四章 建设普惠安全的幼儿照护服务体系
第一节 提高优生优育服务水平
第二节 加强普惠托育服务水平
第三节 提升儿童健康保障水平
第五章 健全优质均衡的公共教育服务体系
第一节 推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
第二节 推动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发展
第三节 完善终身学习教育体系
第六章 构建便捷高效的就业创业服务体系
第一节 突出扩大就业容量
第二节 着力提升就业质量
第三节 加强创业带动就业
第四节 推进重点群体就业
第五节 加快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
第七章 建设全方位全周期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第一节 构建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
第二节 全面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
第三节 全面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
第四节 加快完善全民医疗保障服务
第五节 着力促进大健康产业发展
第八章 建设多元化的养老服务体系
第一节 织密织牢兜底性养老服务网
第二节 完善居家社区机构养老服务网
第三节 提升农村养老服务供给水平
第四节 大力发展银发经济
第九章 建设多层次广覆盖的住房保障体系
第一节 扩大保障性住房供给
第二节 提高住房宜居水平
第十章 健全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
第一节 完善社会保险和医疗保障体系
第二节 健全社会救助与福利体系
第三节 关心关爱重点群体发展
第十一章 健全高效优质的拥军优抚服务体系
第一节 加大退役军人安置力度
第二节 促进退役军人就业创业
第三节 提高优待抚恤服务水平
第十二章 完善高品质多样化的文体服务体系
第一节 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第二节 构建现代广播电视体系
第三节 健全全民健身服务体系
第四节 促进文体多产业融合发展
第十三章 创新公共服务供给机制
第一节 构建公共服务多元供给格局
第二节 推进公共服务数字化改革
第三节 健全公共服务要素保障机制
第十四章 加强规划实施保障
第一节 强化组织领导
第二节 健全协调机制
第三节 强化要素保障
第四节 加强监测评估
附表 巫山“十四五”公共服务规划重点项目清单
序 言
公共服务关系民生,民生问题关乎民心,是党为人民谋福祉的最直接最现实的工作,最能体现党的性质和宗旨。“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科学编制和有效实施巫山县“十四五”公共服务规划,建立健全公共服务体系,对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非基本公共服务普惠化发展,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的获得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为贯彻落实国家、市级总体部署,引导要素资源科学调配,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依据《国家“十四五”公共服务规划》《重庆市“十四五”公共服务规划》《重庆市巫山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特制定本规划。规划期为2021—2025年。
第一章 规划背景
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健全完善公共服务体系,补齐基本公共服务发展短板,扩大普惠性公共服务供给,发展高质量多样化服务,是落实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改善人民生活品质的重大举措。当前全县进入新发展阶段,公共服务发展基础更加坚实,发展条件深刻变化,发展面临新机遇和挑战。
第一节 发展基础
“十三五”时期,全县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提出的系列重要指示和对巫山提出的重要要求,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推进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全县基本民生保障网底不断筑牢兜实,公共服务供给水平全面提升,多层次多样化需求得到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显增强。
——教育普及水平显著提高。全县各级教育普及程度均达到或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取得新进展,成功创建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十三五”期间新(改扩)建学校133所,截至2021年底,全县公办学校(含教学点)234所,民办学校41所。学前三年毛入园率91%,义务教育巩固率99.5%,高中阶段毛入学率98%。县职教中心成为全国首批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成功申报为市级高水平中职学校建设单位。城乡教育差距进一步缩小,基础教育和社区教育同步推进。社区教育走向纵深,成功创建社区教育市级示范区县。群体差距进一步缩小,民族教育凸显特色,民办教育健康发展。
——就业创业局势稳定向好。以“抓对接,促转移”为目标,全方位、多层次开展公共就业服务活动,稳步推进贫困户劳动力、未就业高校大学毕业生等困难群体的就业转移。强化企业稳岗和技能培训,五年累计新增城镇就业1.53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针对贫困劳动力和重点群体“两类对象”,深入开展对口帮扶培训和技能提升培训。多措并举高质量打造“巫山·红叶姐”劳务品牌,以家政服务员、养老护理员、育婴员等专业为主,“十三五”期间共培训9401人次。
——公共卫生服务体系逐步健全。全县建立了以县疾控中心为核心,县人民医院为支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网底的三级服务网络。每千常住人口拥有医疗卫生机构床位6.28张、执业(助理)医师2.62人、注册护士3.32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增至31项,人均筹资标准提高到74元,建立居民电子健康档案41.07万份,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降到20%以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体系逐步完善,卫生应急队伍不断壮大。建成国家级水上紧急医学救援中心,陆水空立体医学救援体系初步形成。成功创建“全国健康促进县”。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成效显著。全县有公办养老机构25个,床位2339张,社区养老服务设施37个,农村互助养老点80个。设立巫山县中医院护理康复理疗中心,新增一家社会办医养结合的养老服务机构;积极促进公办养老机构改革,巫山县福利中心养老院正式交于企业运营。完成城市社区养老全覆盖建设目标,建成1个街道养老服务中心,11个社区养老服务站。不能自理特困人员集中供养率达50%。托育机构发展良好,全县已注册备案的托育机构10家,其中2家专业托育,8家托幼混合,可提供最大托位750个。
——保障性住房建设工作成效明显。积极推进住房保障和供应体系改革,筹集公租房、廉租房4477套;完成棚户区改造4160户,老旧小区改造有序开展,完成高唐街道、龙门街道等32个老旧小区改造提升项目入库,改造涉及351栋90.9万㎡,受益群众达8000户2.7万人。鉴定全县农房14.5万户。累计消除危房31868户,实现农村危房动态清零。
——社会保险覆盖面有序扩大。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参保率均达95%。失业保险参保27003人,失业保障水平逐步提高。加快推进电子社保卡的应用,智慧服务能力和服务质效不断提升,社保基本公共服务更加均衡优质。每年为64万人购买巨灾保险,为3.44万名民政对象购买“民政惠民济困保”。
——基本社会服务扎实推进。制定86项基本公共服务项目清单,建立标准体系、督导机制,明确支出责任划分,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开展城乡低保、医疗救助、特困人员供养工作,有效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积极开展救助关爱活动,建成妇女儿童活动中心1个,建立残疾人“两项补贴”动态调整机制,困境儿童保障制度不断完善,未成年人关爱及儿童福利水平大幅提升。加快完善退役军人保障制度,重点优抚对象的生活和医疗补助水平不断提升。广泛开展以“帮扶解困暖心、拥军优属贴心、政策引导真心”为主要内容的“三心”服务活动,进一步增强广大优抚对象的幸福感和获得感。“规范、优质、惠民”的殡葬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
——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全面提升。全县共有1.9万名持证残疾人。“十三五”期间,3737户4083名农村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脱贫,16688名残疾人参加养老保险,18826名残疾人参加医疗保险,6375名困难残疾人享受最低生活保障,1551名残疾人纳入特困救助供养,6375名困难残疾人得到生活补贴,5447名重度残疾人得到护理补贴。提供康复服务2.2万人次,残疾少年儿童接受义务教育比例达到100%,开展农村残疾人实用技术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7000人次。
——文化综合服务水平持续提升。全县累计建成24小时图书馆2个,乡镇(街道)综合文化服务中心26个,县文化馆分馆26个,县图书馆分馆26个,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340个。公共文化设施总面积40877㎡,每万人拥有公共文化设施面积880.59㎡。落实“三馆一站”免费开放,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中心全覆盖,形成“城市15分钟、农村30分钟”文化服务圈。建成35个社区健身点、10个社会足球场、1条智慧健身长廊、24个村级公共文化服务示范点文体广场、2个乡镇健身广场、1条健身步道。落实公共体育设施免费开放,人均场地面积达1.81㎡。
第二节 面临形势
总体上看,“十三五”时期,全县公共服务发展基础进一步夯实,较好满足了群众美好生活需要。但公共服务整体发展质量和水平与群众期盼仍有差距,发展水平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依然较为突出,公共服务供需结构性矛盾仍然存在。基本公共服务仍存在短板弱项,资源布局跟不上城镇化发展速度,城乡间、人群间仍存在差距。非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不足,优质资源总体短缺,扩供给促普惠仍需加大力度。
“十四五”时期,全县经济社会发展面临新形势,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对公共服务体系提出新的更高要求,公共服务发展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
——面临的机遇。党中央作出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重大决策,“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等国家战略深度叠加,在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民生保障与公共服务等方面有望得到国家政策的有力支持。新一轮科技革命深入发展,科技助推公共服务发展能力越来越强,将加快提升公共服务效能。全县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经济基本面长期向好,为公共服务加快发展奠定物质基础。全市“一区两群”协调发展、内陆开放高地深入推进、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一体化建设、巫山县“水陆空铁”立体交通格局逐步形成,将进一步吸引人口、资本、技术等要素集聚,并带动教育、医疗卫生、文化等公共服务提档升级。
——面临的挑战。经济社会发展的外部环境更加复杂严峻。由于国际贸易保护主义、逆全球化趋势短期难以逆转,世界经济形势极不乐观。虽然我国成为2020年唯一经济正增长的国家,但面临的经济社会发展形势也十分严峻,社会福利保障整体水平压力较大。其次,巫山县域经济总量小、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依然突出,目前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仅是全市水平的51.1%和全国水平的54.7%,城乡差距显著。产业能级较低,市场主体弱,对经济及财税增长的支撑力不够。优质公共服务供给能力偏弱,公共服务资金保障、基础设施、人才资源支撑不足,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服务供给积极性有待进一步激发;就业领域压力持续存在,基层就业创业服务存在弱项,二、三产业吸纳就业能力不强,人口老龄化加剧,企业用工难、劳动者就业难、农村“人才荒”等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公共卫生安全、基层医疗防疫能力亟待提升,乡镇教育、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配置需加强,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仍需加倍努力。
第二章 总体要求
“十四五”时期,必须明确指导思想,把握基本原则,确立发展目标,扎实推动公共服务高质量发展。
第一节 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提出的营造良好政治生态,坚持“两点”定位、“两地”“两高”目标,发挥“三个作用”和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重要指示要求,全面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树立系统观念,强化底线思维,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统筹推进经济发展和民生保障,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持续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扩大普惠性非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发展多层次多样化生活服务业,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和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努力增进全体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
第二节 基本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优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强化人民需求导向,坚决维护人民根本利益,始终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努力为人民提供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公共服务,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充分考虑全县经济发展和财力负担的可持续性,既充分关注群众需求、不断加大投入力度、有序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又合理引导社会预期、科学做好政府预算、着力加强项目论证,实现公共服务水平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同频共振”。
——坚持系统发展、突出重点。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更加注重从全局谋划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与全市全县总体规划、空间布局相协调,与城乡发展、产业发展、人口发展相配套,紧跟人民群众重点需求,着力固根基、补短板、强弱项、做示范,实现总量和结构“同步优化”。
——坚持政府主导、多元参与。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强化政府对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兜底责任、发挥政府对普惠性非基本公共服务的引导作用,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服务,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方面的决定性作用,引导群众广泛参与公共服务,形成政府、社会、个人协同发力,共建共享的公共服务发展格局。
——坚持数字引领、改革先行。强化数字化改革引领,加快推进美好数字社会建设,以满足全县群众高品质生活需求和实现社会治理现代化为导向,提供全链条、全周期的多样、均等、便捷的公共服务,让群众生活更安全、更智能、更美好。
第三节 主要目标
协同推进巫山公共服务体系和资源更新升级,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幼有善育、学有优教、劳有厚得、病有良医、老有颐养、住有宜居、弱有众扶的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健全,人的全生命周期公共服务需求得到高水平满足,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到2025年,巫山基本形成城乡协调、方便可及、公平高效、均衡普惠、高质量发展的多层次公共服务供给格局。宜居生活全面彰显,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乡村让人民更向往。
基本公共服务更加公平可及便利优质。基本公共服务制度更加健全,基本公共服务标准体系更加完善,“互联网+公共服务”快速发展,基本公共服务产品更加优质公平可及,城乡间、区域间、群体间差距基本破除,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基本实现。
普惠性非基本公共服务数量和质量双提升。非基本公共服务与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更加适应,数量和质量均得到较大幅度提升,服务内容更加丰富,获得方式更加便捷,供给主体更加多元,服务价格更可承受,服务体验不断改善,幼有善育、学有优教、劳有厚得、病有良医、老有颐养、住有宜居、弱有众扶和退役军人服务、文体服务取得明显成效。
高品质多样化生活服务健康协同发展。健康、养老、育幼、教育、文化、旅游、体育、家政、社保、住房等生活服务的供给更加适应人民群众的多元化需求,市场化手段更加丰富,供给方式创新智能,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实现标准化、多样化、品牌化发展。
2035年,建成高水平、现代化的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公共服务实现优质均衡供给,人民群众更广泛享受高品质、多样化的公共服务,人的全面发展、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显著成效,高品质生活充分彰显。
专栏1 巫山县“十四五”公共服务发展主要指标
序号 |
指 标 |
单位 |
2020年 |
2025年 |
指标属性 |
一、婴幼儿照护服务 |
|||||
1 |
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 |
个 |
1.13 |
4 |
预期性 |
2 |
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保障覆盖率 |
% |
— |
应保尽保 |
约束性 |
二、现代教育服务 |
|||||
3 |
学前教育毛入园率 |
% |
91 |
95 |
预期性 |
4 |
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 |
% |
99.5 |
100 |
约束性 |
5 |
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 |
% |
98 |
100 |
预期性 |
6 |
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 |
年 |
11 |
12 |
约束性 |
三、就业创业服务 |
|||||
7 |
城镇新增就业人数 |
万人 |
【1.53】 |
【1.55】 |
约束性 |
8 |
城镇调查失业率 |
% |
4 |
<4 |
预期性 |
9 |
参加各类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人数 |
万人次 |
— |
【10】 |
预期性 |
四、卫生健康服务 |
|||||
10 |
人均预期寿命 |
岁 |
76.5 |
79 |
预期性 |
11 |
居民健康素养水平 |
% |
20.58 |
≥30 |
预期性 |
12 |
每千人口拥有注册护士数 |
人 |
3.32 |
4.7 |
预期性 |
13 |
每万人口拥有全科医师数 |
人 |
2.92 |
3.89 |
约束性 |
14 |
每千人口拥有执业(助理)医师数 |
人 |
2.73 |
3.6 |
预期性 |
五、幸福养老服务 |
|||||
15 |
养老服务床位总量 |
万张 |
0.27 |
0.40 |
预期性 |
16 |
养老机构护理型养老床位占比 |
% |
34.58 |
≥55 |
约束性 |
17 |
养老机构服务基本质量达标率 |
% |
90 |
100 |
预期性 |
18 |
新建城区、新建居住区配套建设养老服务设施达标率 |
% |
— |
100 |
预期性 |
19 |
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签约率 |
% |
— |
≥90 |
预期性 |
六、城乡宜居服务 |
|||||
20 |
城镇户籍低保、低收入家庭申请公租房的保障率 |
% |
— |
应保尽保 |
预期性 |
21 |
符合条件的农村低收入群体住房安全保障率 |
% |
— |
应保尽保 |
预期性 |
22 |
城镇老旧小区改造规模 |
万㎡ |
【90.9】 |
【339】 |
预期性 |
七、兜底保障服务 |
|||||
23 |
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 |
万人 |
22.74 |
30 |
预期性 |
24 |
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 |
% |
>95 |
>95 |
约束性 |
25 |
农村低保标准占城市低保标准比例 |
% |
80 |
≥85 |
预期性 |
26 |
残疾人“两项补贴”覆盖率 |
% |
100 |
100 |
约束性 |
八、拥军优抚服务 |
|||||
27 |
转业军官和政府安排工作退役士兵安置率 |
% |
100 |
100 |
约束性 |
28 |
退役军人培训就业率 |
% |
— |
95 |
预期性 |
九、文化体育服务 |
|||||
29 |
每万人公共文化设施面积 |
㎡ |
880.59 |
1100 |
预期性 |
30 |
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开放率 |
% |
100 |
100 |
预期性 |
31 |
人均体育场地面积 |
㎡ |
1.81 |
2.20 |
预期性 |
32 |
体育设施免费开放率 |
% |
100 |
100 |
预期性 |
33 |
举办青少年体育赛事活动 |
场次 |
— |
15 |
预期性 |
注:1.带【】为五年累计数。2.新建城区、居住(小)区配套建设养老服务设施达标率: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规定,各地在制定相关规划时,必须按照人均用地不少于0.1㎡的标准,分区分级规划设置养老服务设施;凡新建城区和居住(小)区,要按标准要求配套建设养老服务设施。
第三章 健全完善公共服务体系
正确把握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合理划分基本、非基本公共服务和生活服务范围,着力补短板、强弱项、提质量,健全完善多层次公共服务。
第一节 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明确基本公共服务清单。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巫山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围绕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优军服务、文体服务的民生保障目标,向人民提供系统、全面的基本公共服务,明确服务目标、服务项目,推动全县公共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
专栏2 巫山县基本公共服务项目清单
服务领域 |
服务目标 |
服务项目 |
幼有所育 |
为城乡居民提供优孕优生、儿童健康、儿童关爱等服务,保障城乡居民优生优育,儿童健康成长。 |
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孕产妇健康服务、基本避孕服务、生育保险、预防接种、儿童健康管理、特殊儿童群体基本生活保障、困境儿童保障、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9项) |
学有所教 |
为适龄儿童、少年提供学前教育助学、义务教育、普通高中助学、中等职业教育助学等服务,保障适龄儿童、少年享有平等受教育权利。 |
学前教育免保教费和生活费、农村学前教育儿童营养改善计划、义务教育阶段免除学杂费、义务教育阶段免费提供教科书、义务教育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费补助、义务教育非寄宿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生活费补助、贫困地区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普通高中国家助学金、普通高中免学费,普通高中免费提供教科书、中等职业教育国家助学金、中等职业教育免除学费、中等职业教育免住宿费、中等职业教育免费提供教科书(共14项) |
劳有所得 |
为全体劳动者就业创造必要条件,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促进充分就业,推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
就业信息服务、职业介绍、职业指导和创业开业指导、就业登记与失业登记、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服务、就业见习服务、就业援助,职业技能培训、鉴定和生活费补贴、“12333”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电话服务、劳动关系协调、劳动用工保障、失业保险、工伤保险(12项) |
病有所医 |
为城乡居民提供安全、高效、价廉的基本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切实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 |
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健康教育与健康素养促进、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卫生监督协管服务、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地方病患者健康管理、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健康管理、结核病患者健康管理、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随访管理、社区易感染艾滋病高危行为人群干预、基本药物供应保障服务、食品药品安全保障、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农村符合条件的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16项) |
老有所养 |
为老年人提供基本养老服务,保障老年人安享晚年。 |
老年人健康管理、老年人福利补贴、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4项) |
住有所居 |
保障公民居住权利,解决低收入群体的基本住房需求 |
公租房保障、城镇棚户区住房改造、农村危房改造(3项) |
弱有所扶 |
为城乡居民尤其是困难群体的基本生活提供帮助,切实兜住兜牢基本民生保障底线。 |
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医疗救助、临时救助、受灾人员救助、法律援助、公益法律服务、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无业重度残疾人最低生活保障、残疾人托养服务、残疾人康复服务、残疾儿童及青少年教育、残疾人职业培训和就业创业服务、残疾人文化体育服务、残疾人和老年人无障碍环境建设(15项) |
优军服务保障 |
保障退役军人合法权益。 |
优待抚恤、退役军人安置、退役军人就业创业服务、特殊群体集中供养(4项) |
文体服务保障 |
保障人民群众参加大众文化活动和体育健身等合法权益 |
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开放、送戏曲下乡、收听广播、观看电视、观赏电影、读书看报、少数民族文化服务、公共体育设施开放、全民健身服务(9项) |
落实基本公共服务标准体系。将国家基本公共服务标准(2021年版)、重庆市基本公共服务标准(2021年版)以及各领域服务标准作为巫山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基准和人民群众享有相应权利的重要依据。围绕“幼有所育、老有所养”等领域,开展服务理念和制度创新,不断扫除盲点,推动全县公共服务创新。统筹考虑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财政保障能力等因素,对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实施动态调整。
有力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可及性。进一步优化公共服务设施网络规划布局,打造15分钟生活服务圈。加快区域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发展,构建覆盖全域、便捷优质、互联互通、运转高效的基本公共服务网络体系。建立健全政务数据共享机制,加强部门间信息共享,推动更多服务事项“一窗通办”,切实解决老年人等特殊群众在运用智能技术方面遇到的突出困难。
第二节 推动非基本公共服务普惠化
降低服务成本。因地制宜、系统规划全县托育、学前教育、养老、医疗、文体等领域公共服务,统筹用好规划、土地、投资、税收、金融等多种支持政策,盘活现有设施资源,低价或无偿提供给主体,帮助降低服务成本、提升运营效率。鼓励支持社会力量发展养老、托育、教育、医疗等普惠性公共服务。落实跨部门综合审批指引,激发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服务供给的活力和潜力。
促进价格普惠。按照补偿成本、合理收益、节约资源、优质优价、公平负担的原则,加快理顺公共服务价格,引导供给主体实现保本微利运营,遏制过度逐利行为。依据项目运行情况和绩效评价结果,健全价格调整机制。及时披露项目运行过程中的成本变化、公共服务质量等信息,提高定价调价的透明度。
改革供给方式。加大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力度,推动供给主体和供给方式多元化。将属于政府职责范围且适合通过市场化方式提供的公共服务事项,纳入政府购买服务指导性目录。对市场有积极性、意识形态属性较强的城乡文化服务,进行引导规范的同时要奖励扶持。规范购买流程,按照政府采购法律制度规定确定承接主体,实行公开公平竞争择优。进一步完善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绩效管理。
规范供给质量。加强对普惠性非基本公共服务的质量监管,明晰服务的软硬件条件和标准规范,强化服务后评价机制,对各类提供主体一视同仁。稳妥实施分类管理,按照国家统一部署制定民办机构分类管理实施办法,明确分类管理政策。行业主管部门、行政审批部门做好衔接工作,确保分类登记平稳,实施有序推进,加强普惠性非基本公共服务投诉平台建设,加大对举报违法行为的奖励力度,提高行业服务和监管水平,促进普惠性非基本公共服务健康规范发展。
第三节 推动生活服务多层次多样化
促进业态融合发展。支持服务企业拓展经营领域,加快业态和模式创新。既要鼓励健康、养老、医疗、育幼、文化、旅游、体育、家政等社会服务实现界内融合发展,也要顺应消费升级和产业升级趋势,与农、商、林、水等其他产业跨界融合发展,做到规划融合、资本融合、设施融合、资源融合、业态融合、经营融合、成效融合。
加强服务品牌培育。支持全县养老、托育、家政等服务企业做大做强,推动企业服务标准化、品牌化发展。唱响“巫山云雨生态康养”“巫山红叶姐”“红叶建工”等品牌。积极发挥财政资金、政策性金融贷款等引导作用,带动更多社会资本投入,支持自主品牌发展。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向企业提供以品牌为基础的商标权、专利权等质押贷款。
提高城乡社区服务水平。以社区服务中心为基本单元,优化城乡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布局,加强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优化城乡社区服务供给模式,丰富服务主体和服务业态,优先发展社区就业、养老、托育、家政等服务。支持社会组织、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志愿者、慈善组织等提供专业化、品质化社区服务。建设智慧社区,提升数字技术在政策宣传、民情沟通、便民服务、居民参与等多场景中的应用。
第四节 统筹城乡公共服务资源布局
健全公共服务城乡协调发展机制。加快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完善市民化成本分担机制,提高农村地区人口市民化步伐。深化户籍制度改革,进一步放开城镇落户限制。建立以居住证为载体的基本公共服务提供机制,稳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由常住地供给,覆盖全部常住人口。构建新型城乡关系,推动城乡要素双向自由流动,促进人才、资金等要素向农村流动。强化基本公共服务城乡统筹,加快实现制度一体设计、一体实施。
提升城镇公共服务供给能力。顺应人口流动趋势,补齐城区公共服务短板弱项,加强街道便民服务中心、社区便民服务中心建设,逐步实现公共服务设施能力与常住人口规模相匹配。加强必要的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加强基层公共就业创业服务平台建设,到“十四五”末,城镇新增就业1.5万人以上。保障流动人口随迁子女受教育权利,健全异地升学考试政策。推进全民参保计划。扩大城镇住房保障覆盖面,多元化满足新市民、青年等群体住房需求。健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配套政策,完善人钱、人地挂钩机制。
补齐农村公共服务短板弱项。加大公共服务资源向农村倾斜力度,完善城市优质公共服务资源辐射农村配套政策,让农民能够享受与城市居民大致相当的公共服务。优先发展农村教育事业,多渠道增加农村普惠性学前教育供给,全面改善农村寄宿制学校和小规模学校办学条件,加快发展面向乡村的“互联网+”教育。健全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快紧密型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促进优质医疗资源向镇街下沉。提升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和健康管理水平,提高乡村卫生院医疗服务能力。及时将符合救助条件的农村低收入人口纳入救助范围。全面排查整治农房安全隐患,动态消除农村危旧房。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流动服务等手段,提升农村地区公共服务质量。
第五节 推进成渝地区公共服务共建共享
推动医疗养老合作。探索组建医联体或专科联盟,推进跨地区医师多点执业。依托毗邻地区优质医院建立远程数字化医疗协作系统,推进优质医疗卫生资源共享,实施电子健康卡互认、二级以上公立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在等级医院评审、医疗质控、医院巡查等方面共享专家资源。推进跨区域中医药一体化发展,开展重点学(专)科、中医专科联盟建设,推动中医医院在人才培养等方面合作。完善养老市场进入指引,健全基本养老服务制度,鼓励养老设施跨区域共建,支持民营养老机构品牌化、连锁化发展。统筹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资源,促进医养融合。加强巫山同铜梁区和北碚区的对口协同发展,推动两地医疗养老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共享教育文化体育资源。完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学和在流入地升学考试的政策措施,共享优质教育资源。积极对接巫山同北碚区、铜梁区的对口协同发展,开展选派支教教师、互派教师短期交流培训和送教下乡等活动,助力巫山教育发展。统筹职业教育布局和专业设置,扩大招生规模,打造一批职业教育基地。积极争取举办“巴蜀工匠”职业技能大赛,建设有区域特色的产教融合行业、企业和院校。大力引进和新建职业教育办学主体,推动职业院校提质扩容。加强成渝体育赛事合作,共同开展群众参与度高的体育赛事活动,协商共办大型体育赛事,力争承办川渝高水平体育文化交流活动。
第四章 建设普惠安全的幼儿照护服务体系
建设主体多元、布局合理、管理规范、服务优质、覆盖城乡、满足多层次需求的婴幼儿照护服务体系,推动儿童福利由补缺型向适度普惠型转变,高水平实现幼有善育。
第一节 提高优生优育服务水平
完善妇幼健康服务体系。推进县妇幼保健机构规范化建设,强化设施设备配置。健全妇幼健康服务网络,统筹建设综合医院、中医院、专科医院以及民营医院的妇科、产科和儿科,强化乡镇、社区、村级妇幼保健服务网络建设,加强对村医生的业务培训,提升服务能级。争创渝东北片区妇幼保健服务示范县。
加强孕产妇和儿童健康服务。全面落实母婴安全五项制度,开展妊娠风险筛查,保障母婴安全。开展青少年生殖健康教育。加强对儿童青少年近视、营养不均衡、龋齿、心理行为发育异常等风险因素和疾病的筛查、诊断、干预。强化儿童预防接种和保健服务,做好儿童基本医疗保障工作。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促进人口结构改善。
加强出生缺陷综合防治。夯实出生缺陷一级预防,推动城乡居民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全覆盖,推广婚姻登记、婚前医学检查和生育指导“一站式”服务模式。加强出生缺陷二级预防,广泛开展产前筛查,高质量开展产前诊断技术服务。做优出生缺陷三级防御,全面开展新生儿疾病筛查,加强阳性病例的随访、确诊、治疗和干预,提高确诊病例治疗率,逐步扩大筛查病种范围。到2025年,产前筛查率达到80%,新生儿遗传代谢性疾病筛查率达到98%以上,新生儿听力筛查率达到90%以上。
第二节 加强普惠托育服务水平
完善发展托育服务体系。实施政企联动普惠托育专项行动,发展质量有保障、价格可承受、方便可及的普惠婴幼儿照护服务。支持巫山本地家政企业扩大育儿服务业务,支持有条件的幼儿园招收2-3岁幼儿,支持托育服务机构和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婴幼儿健康管理和科学育儿知识普及等普惠性服务。充分调动妇幼保健机构、公益性幼儿园、儿童福利机构、企事业单位的积极性,发挥社区综合服务体功能,开展普惠婴幼儿照护服务。到2025年,有条件的乡镇(街道)普惠婴幼儿照护机构不少于1家。
发展多样化普惠托育服务。建立健全0-3岁婴幼儿托育服务政策体系,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体系,建设具有示范性的公办托育机构,支持社会力量进行社区托育服务设施和综合托育服务机构建设。鼓励国有企业等主体积极参与各级政府推动的普惠托育服务体系建设。支持有条件的用人单位为职工提供托育服务。推进家庭托育服务规范管理。发挥城乡社区公共服务设施的婴幼儿照护服务功能,为家庭照护、隔代照料、互助式照护提供支持。
加强综合监管和示范带动。建立县、乡镇(街道)联动综合监管机制,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制定托育服务机构管理办法,完善登记备案、信息公示、质量评估等制度,加强动态管理,建立机构关停等特殊情况应急处置机制。
第三节 提升儿童健康保障水平
加大儿童重点病防治力度。加强对儿童期传染病、常见病及残疾的筛查、评估和干预,预防和减少儿童疾病发生,针对性开展残疾儿童康复活动。以肺炎、腹泻、贫血、哮喘、龋齿、视力不良、心理行为问题等为重点,推广儿童疾病综合管理适宜技术,预防和减少疾病发生。开展儿童残疾防治,强化部门协作,以视力、听力、言语、肢体、智力残疾及孤独症为重点,推动0-6岁儿童残疾筛查、诊断、治疗、康复相衔接,使残疾儿童及时获得相关服务。
推进儿童关爱服务。健全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福利制度。规范落实事实无人抚养儿童认定标准和程序。加快落实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保障标准自然增长机制,确保保障标准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匹配、与相关社会福利标准相衔接。严格规范家庭寄养,优化完善社会散居孤儿、家庭寄养儿童、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家庭走访、家庭培训和监护评估、监护保护制度。探索对符合条件的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开展助医助学工作。健全农村留守儿童监护指导制度,指导农村留守儿童监护人依法履行监护职责。加强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和设施建设,通过新建、改扩建方式推动县级儿童福利机构、儿童福利服务指导中心转型,通过流浪乞讨救助管理站挂牌等方式,建立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
专栏3 幼有所育重点工程
1.普惠性托育机构建设项目。新建3个普惠性托育机构,多个社会托育点,新增普惠托位1375个。 2.多元化托育计划。引导社会力量根据婴幼儿家庭实际需求以及场地、供餐等条件举办托育机构,提供全日托、半日托、计时托、临时托等多样化的托育服务。 3.托育管理人才队伍引育工程。面向国内外培养引进托育服务业高层次经营管理人才和高级以上职称人员,到2025年,每年培训托育管理人才15人次,每年培养引进8名托育主管。 4.妇幼健康提升工程。推进巫山妇幼保健机构规范化、网络化建设,提升服务能级。 |
第五章 健全优质均衡的公共教育服务体系
科学统筹优化县域内各类教育资源布局,切实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高中阶段教育多样化特色发展,高质量打造三峡库区教育高地,奋力实现“巫山教育幸福巫山人民,巫山人民信服巫山教育”美好愿景。
第一节 推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
加快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安全优质发展。深入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大力发展公办园,逐步提高公办园在全县幼儿园的占比。鼓励社会力量规范办园,支持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发展,确保普惠有保障,优质有供给,高端有选择,满足群众差异化需求,构建覆盖城乡的高质量学前教育公共服务新体系。科学规划学前教育布局,新建朝云幼儿园,改扩建圣泉幼儿园、教育园区幼儿园。完善县、乡、村三级学前教育服务网络,大力推进乡镇中心幼儿园建设,独立白泉幼儿园,剥离铜鼓小学附属幼儿园、长梁小学附属幼儿园,实施笃坪、楚阳等幼儿园建设工程。发挥城镇优质幼儿园的辐射指导作用,提高优质学前教育资源覆盖面。加强对薄弱幼儿园的专业引领和实践指导,整体提升幼儿园保教质量。到2025年,学前教育毛入园率、普惠率、公办幼儿在园占比分别超过95%、95%、55%,二级及以上幼儿园达到80%以上。
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巩固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成果,启动创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统筹优化城乡义务教育学校布局,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着力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课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优化义务教育资源布局。有序推动教育资源布局结构调整和教育扩容重点项目建设,继续推进全县义务教育学校新建工程及新建住宅小区配建学校工程,全面消除义务教育“大班额”问题,分阶段分步骤有序有效化解大校额。推进全县义务教育学校资源整合,优化集团化办学与学区制管理改革,充分利用同步课堂、公开课等方式推广优质学校带薄弱学校、优秀教师带普通教师的模式,提高教学点、薄弱校教学质量,实现城乡师资优质均衡。推动学校标准化建设,大力改善乡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撤并小规模空心化校点,加大“两类学校”建设投入,优化调整城区教育资源,加速全县学校设备设施提档升级全面提升义务教育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到2025年,义务教育阶段入学率、巩固率保持100%。
加快普高教育多样化特色发展。提升普通高中教育质量。贯彻落实国家县域普通高中振兴行动计划。逐步规范普通高中办学规模。实施高中教育提升工程,改善薄弱普通高中办学条件,在早阳组团龙江新区三峡库区现代化教育城,建设精品优质高中,打造现代化学校范本。积极改善办学薄弱环节,加强普通高中实验室、学科教室、创新实验室、社团活动室等建设,扩大普通高中教育优质资源。进一步加强教研工作,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扩大对外开放和合作办学力度,强化高考和教学研究,充分发挥教研工作对提高教学质量的支撑作用、保障作用,争创市级课程创新基地,打造市级精品选修课程。加强学生德育,树立榜样标杆,突出示范引领,充分利用“吕尔逊奖教教学基金”激励作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升育人质量。全面推进特色普通高中建设,鼓励支持学校结合自身办学优势建设特色项目,逐步形成学校的办学特色。到2025年,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100%,高考上线率达99.5%以上。
促进特殊教育融合发展。实施落实特殊教育质量提升行动计划,实现特殊教育向学前教育、高中阶段教育两端延伸,在早阳组团龙江新区新建1所特殊教育学校。加快建设特殊教育资源中心,完善适应特殊儿童体育艺术训练设施设备配置。构建集中培训、入校指导、特殊教育教学技能展示三位一体的培训体系,提升特殊教育教师队伍整体专业化水平。推进学前特殊教育设点布局,大力发展以职业教育为主的高中阶段特殊教育,促进残疾人高等教育和继续教育发展。推动“职业+教育+产业”的“职教产”融合育人模式发展。根据市场需求和学生能力,开设传统手工艺品制作、洗车修理、美容美发、烹饪等专业课程,确保有就业能力的残障学生无缝衔接到县职教中心学技术。推动“医院+教育+康复”的“医教康”融合育人模式发展,同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县妇幼保健院加强合作,定期为精神障碍、肢体障碍、语言障碍的学生开展康复训练、医疗救助。开展资源教室指导教师、送教上门指导教师的培养,提升送教上门的质量。在2025年义务教育阶段“三残”适龄儿童入学率(含送教上门)巩固在100%。
第二节 推动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发展
积极创建“双优”中职学校。按照对接产业、紧贴行业和建设特色专业群的要求,调整优化现有9个学历类专业、59个培训类专业的设置,基本覆盖巫山优势、特色及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主要岗位和工种。逐步完善电子信息技术、汽车运用与维修、旅游服务与管理、建筑施工技术4个专业建设,增设康养服务、乡村振兴、大数据应用技术等专业,升级改造服装工艺与制作、财会2个传统专业。重点建设旅游服务及生态康养、现代生态农业、大数据信息技术、汽车后市场服务4大特色专业群。推进“全员选修、走班选课”教学模式改革和“1+X”证书制度试点、现代学徒制、“校企联动、课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到2025年,职教中心建成市级实训基地重点特色专业15个。
深化产教融合发展模式。按照“园校互动、校企融合”办学模式,建立职业技术教育行业指导委员会,聚焦全县产业发展需求,推动职业教育与产业深度融合。制定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结合全域旅游创建、脱贫攻坚成效巩固、乡村振兴战略等县域经济社会发展重点,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充分利用巫山共建乡村振兴研究院平台优势,发挥院地合作优势,推动“产业+科技”融合创新。整合学校现有的企业孵化基地、众创空间等平台,更新、充实相关设备设施,着力电子商务、汽修4S店、文化和旅游等规模企业的引进,主要开展企业孵化、产品营销、学生实习实训。到2025年,建立企业参与产教融合的激励保障机制,职教中心引进校企合作企业达到5家,合作结对发展优质企业达到10家以上,建设4个高水平专业化产教融合实训基地。
推动职业教育提质发展。鼓励中职学校与高职学校积极开展合作办学,巩固“3+2”办学模式运行成果。拓宽渠道做好教育“东西协作”,加大人员往来交流,提升师资整体水平。推进中职学校点对点帮扶,提升县职教中心办学内涵。支持县职教中心与高等职业学校联合办学,支持县职教中心在夯实中职教育的基础上,努力创造升格高职学院的基础条件。以巫山(烟台)乡村振兴学院为基础平台,合作开展县域脆李、柑橘等支柱产业的产品深加工、品牌提档升级等工作;与企业合作开展生态康养、旅游文创产品的开发、营销等工作,不断培养中高端服务乡村振兴的各类人才。支持学校面向退役军人、下岗职工、返乡农民工等社会群体大力开展职业教育和培训,为地方特色产业提供技术人才支撑,构建具有巫山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与职业培训体系。
第三节 完善终身学习教育体系
健全终身学习制度。根据全县城镇化推进、老龄化社会到来的时代特征,完善终身教育制度,完善学习态度鼓励、学习过程激励、学习成果奖励等配套制度。设立终身教育指导委员会,全面负责全县终身教育政策制定、监督指导。鼓励学校、科研机构等开展终身教育培训,支持社会力量举办各类非学历教育培训机构,支持民办教育行业协会等社会组织建设。进一步健全城乡一体化社区教育制度,开发社区教育资源,形成多层次、全方位、开放式的社区教育网络。建立终身教育联席会议制度,加强终身教育质量保障制度体系建设,形成“党委领导、政府主导、教育统筹、部门协同、多主体参与”的终身教育格局。探索“学习一卡通”制度,提升博物馆、图书馆(室)、文化馆等公共设施开放水平,鼓励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社会团体等向居民开放学习场所和设施,营造人人参与、人人支持、人人共享的学习环境。
推进学习型城市建设。统筹发展社区教育、老年教育、继续教育、职业培训,建立开放型终身学习公共服务平台,开展微信学习、手机APP客户端等平台建设,促进教育资源共享。积极开展学习之星、学习型社区、学习型家庭、学习型企业等评选活动,营造“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良好氛围。倡导全民学习理念,针对不同群体,大力开展各类职业培训和继续教育。举办“巫山读书节”“神女诗词大赛”系列活动,开设“巫山大讲堂”“神女讲坛”等特色讲坛,进一步拓展学习教育的渠道和平台。利用巫山融媒体、三峡都市报等媒体,引导全民投入学习型城市建设的实际行动中。加快建设终身教育体验式学习基地、研学文旅基地、非遗文化工作室,打造一批示范性继续教育、社区教育、老年教育、职工培训基地。
专栏4 学有所教重点工程
1.巫山学前教育推进工程。新建项目征地约52223㎡,新建学前教育校舍24500㎡,活动场地12720㎡,配套建设给排水、电气、消防等相关附属。 2.巫山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创建工程。新建项目征地约138469㎡,新建义务教育校舍57500㎡,运动场35500㎡,配套建设给排水、电气、消防等相关附属。 3.巫山高中阶段教育提升工程。新建校舍69920㎡,配套建设给排水、电气、消防等相关附属。 4.巫山职教中心提质工程。推进职教中心建成全国高水平中职学校,打造特色专业,适应巫山未来的文化旅游发展、立体交通发展、绿色生态发展和康养产业发展。组建“巫山产教融合学院”,学校、企业以“校中厂”“厂中校”的方式共建一批实践中心。 5.巫山特殊群体教育健康发展保障工程。新建早阳组团龙江新区巫山县特殊教育学校二校,项目征地约25500㎡,校舍13500㎡,运动场9000㎡,配套建设给排水、电气、消防等相关附属。 6.巫山智慧校园工程。实施“智慧校园”建设工程,加强教育信息化“云—网—端”智慧教育综合体系建设,将5G、大数据、云计算、AI、VR等现代信息技术融入教育领域各个环节,打造智慧教室、智慧实验室等智能教学应用场景,实现智慧校园乡镇全覆盖。 7.打造三峡库区现代化教育城。规划建设高中用地180亩,初中用地60亩,小学用地44.8亩,估算投资10亿元。实施小区精品幼儿园配套建设。开展教育城场馆配套建设。 |
第六章 构建便捷高效的就业创业服务体系
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健全有利于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的促进机制,继续促进重点群体就业,防范化解失业风险,有效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不断增进民生福祉,高质量实现劳有厚得。
第一节 突出扩大就业容量
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坚持经济发展就业导向,加强财政、投资、消费、产业等政策与就业政策协同联动。统筹城乡就业政策,引导农村劳动力就业,促进平等就业。优先支持发展创造就业岗位多的行业产业,加快推动就业能力强的重大项目建设,加大对新经济、新平台的支持力度,拓宽就业渠道。支持吸纳就业能力强的服务业和中小微企业、劳动密集型企业发展,创造更多就业机会。支持多渠道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发展,推动共享经济健康发展,满足多元化多层次就业需求。健全全方位公共就业服务体系。
提升现代服务业吸纳就业能力。推动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进一步提高服务业吸纳就业比例。突破性发展文旅产业,做靓“巫峡·神女景区”品牌,扩大服务业就业规模。全面促进现代商贸业、现代物流业、人力资源、生态康养业等成长型服务业发展,全面推进城乡物流服务一体化发展,增加现代服务业用工需求。促进供应链金融、大数据信息、人力资源服务、文旅康养等创新发展,创造更多高质量就业岗位。挖掘养老托幼、餐饮、家政服务、社区服务等生活性服务业就业潜力。到2025年,力争新增城镇就业15500人,全县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
拓宽农业农村就业空间。围绕全县现代特色农业,建立和完善加强就业帮扶助力乡村振兴政策支撑体系,推动政策、技术、资本、人才等各类要素向农村就业创业集聚,培育种养、农机、物流、销售、科技、金融等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充分释放促进就业潜力,强化劳务作业合作社建设,拓展农民就业空间,实现就地就近就业。加快完善提升农产品生产、加工、储备、流通、销售链条,培育一批家庭工场、手工作坊、乡村车间,推进乡村多元化就业,培育打造一批农民工返乡下乡创业示范园、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特色产业乡镇、乡村旅游示范集聚区,发挥吸纳就业示范引领作用。
第二节 着力提升就业质量
稳步提高劳动者收入。完善企业薪酬调查和信息发布制度。修订完善工资指导线制度,强化工资指导线应用。落实最低工资调整机制,着力增加低收入劳动者工资收入。以非公有制企业为重点,完善工资集体协商制度。深化企业内部分配制度改革,健全国有企业市场化薪酬分配机制。建立完善技能人才薪酬分配制度。探索推进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分类改革。
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落实劳动合同制度,指导共享用工规范健康发展。完善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制,常态化开展仲裁标准化建设,充分运用“互联网+调解仲裁”“线上+线下”等公共服务功能,进一步提升劳动人事争议处理效能。完善劳动保障监察制度,推进智慧监察系统建设。完善劳动保障守法诚信体系,规范企业守法诚信等级评价、重大违法行为社会公布、“黑名单”管理。畅通劳动者举报投诉渠道,推广应用全国劳动保障监察案件线索反映(监管)平台,实现维权服务全国联动、“一网通办”。
完善失业和工伤保险制度。稳步推动落实失业保险政策,完善失业保险支持参保企业稳定就业岗位、参保职工提升职业技能政策,加大失业保险基金稳岗返还力度,扩大企业返还面,实现企业应返尽返,做好企业纾困“护航”工作。完善工伤保险预防、康复、补偿制度,切实做好工伤预防和工伤康复工作。综合考虑职工工资增长、物价、基金支付能力等因素,持续提高工伤人员定期待遇水平。
第三节 加强创业带动就业
优化创业环境。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为创业者创造更加宽松的创业创新环境。加强创业精神培育和创业素质教育,普及创业创新知识,激发创业活力,营造创业氛围。策划开展“巫峡之子”等品牌性宣传,讲好“巫山创业创新故事”、宣传“巫山杰出创业创新人才”。优化落实财政扶持、金融服务等创业创新扶持政策,全面落实创业补贴、创业吸纳就业奖励、创业培训补贴等创业扶持政策,为有创业意愿的劳动者提供资金帮助,助其创业成功。
培育创业主体。弘扬企业家精神,鼓励巫峡儿女回乡投资兴业。深入实施高校毕业生创业引领计划,引导和支持高校毕业生投身发展新产业、新业态。实施归巢创业工程,吸引更多企业家、技能人才、农民工、退役军人等各类人员回乡创业。鼓励乡土人才利用自身特长创业,打造具有乡土特色的创业品牌。鼓励县外高层次人才和团队来巫山创业创新。推动企业“上云、上规、上市”。
提升创业服务。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出资或参与建设一批专业性强、服务水平高的创业示范园区、创业孵化(实训)基地、众创空间等创新创业服务平台,提升专业化服务水平。支持建设退役军人创业专区和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园地,依托各类产业园区建设一批返乡入乡创业园。推进创业带动就业示范行动,鼓励参加全国双创活动周、全国创新创业大赛、“渝创渝新”创业创新大赛,营造更加浓厚的创业创新氛围。
第四节 推进重点群体就业
抓好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持续实施“三支一扶”“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等基层服务项目,引导更多毕业生到城乡基层和中小微企业就业。结合新兴产业发展,开发更多适合高校毕业生的知识型、技术型、创新型就业岗位,拓宽市场化、社会化就业渠道。加大青年就业见习工作力度,支持优质企事业单位设立见习岗位,提高就业见习质量和水平。搭建和完善职业指导、职业培训、创业实践平台,加大对困难毕业生和失业青年就业帮扶力度,多渠道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
促进农民工转移就业。以脱贫劳动力稳定就业为重点,围绕县域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广泛收集农民工就业创业需求意愿,大力开展有针对性的品牌培训和返乡农民工创业培训。完善农民工代办协办服务保障机制,为农民工返乡创业提供全程服务。巩固和拓展市外劳务市场,健全输出输入对接机制,促进农民工外出务工就业。大规模开展农民工劳务品牌培训、返乡创业培训,培育“巫山红叶姐”等特色劳务品牌。
促进退役军人就业创业。鼓励机关、事业单位、企业优先录用退役军人。加大教育培训和职业培训力度,提升退役军人就业能力。鼓励退役军人参与社会治理、环境保护等重点工作,到党的基层组织、城乡社区从事专职工作。组织退役军人专场招聘活动,搭建就业平台。鼓励各类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和社会组织为退役军人就业提供公益性服务。
统筹做好其他群体就业。实施就业援助行动,加强就业监测和跟踪管理,促进脱贫人口、残疾人、退捕渔民等群体就业。鼓励支持企业和社会组织优先吸纳农村困难人员就业。不断拓展有组织劳务输出、县内务工和就近就业渠道,促进脱贫人口、边缘易返贫人口等重点群体稳定就业。完善残疾人就业帮扶机制,加强残疾人劳动权益保障,开发适合残疾人的公益性岗位,为残疾人提供职业技能培训。加强对刑满释放就业困难人员的就业扶持。促进妇女平等就业创业,开展妇女技能培训、岗位练兵和技能大赛。发挥公益性岗位兜底保障作用,优先安置特别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
第五节 加快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
健全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体系。推动公共就业服务城乡常住人口全覆盖。加强基层就业创业服务能力建设,整合便民服务中心、农民工服务中心等平台资源,构建站、网、员“三层”服务体系,推进公共就业创业服务向村(社区)延伸。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公共就业服务设施建设和运营管理,构建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多元化供给体系。
推进服务标准化便民化。贯彻落实就业创业公共服务国家标准,实现全县就业创业服务一套信息系统、一套服务标准、一套服务模式、一套管理方式和全县通办、全网通办。完善就业领域数据共享应用场景,推动数据开放共享,实现人员身份、就业状态、证书证明等数据查询、比对校验一体化办理。将社会保障卡作为就业服务的有效身份凭证和待遇发放载体,在就业领域实现认定用卡、待遇进卡,线上线下“全业务用卡”。
加强就业失业监测和风险防控。完善城镇新增就业、登记失业、劳动力调查制度,定期开展数据质量核查。完善统计口径和调查方法,建立新就业形态、创业情况统计监测指标,强化对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失业数据监测分析。建立规模裁员和失业风险预警机制,强化失业动态监测,动态掌握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岗位增减变化,制定失业风险防控预案,及时、有效化解失业风险。
专栏5 劳有所得重点工程
1.创业加速计划。每年遴选优质创业项目进行“1对1”跟踪扶持。 2.返乡入乡创业园发展计划。培育返乡入乡创业产业集群,整合建设一批返乡入乡创业园,完善服务功能。 3.就业创业促进活动。持续开展“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系列活动”“就业援助系列活动”“民营企业招聘周”等专项活动,提高公共就业创业服务质量。 4.巫山县人力资源技能培训基地。农村劳动力的技能培训。服务范围县内及周边区县。 |
第七章 建设全方位全周期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优化全县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提升医疗技术和公共卫生服务能力,补齐公共卫生服务短板,大力推进全县卫生健康事业和谐发展,深入推进健康中国战略重庆实践巫山行动。
第一节 构建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
提升疾病防控能力。改善疾病预防控制基础条件,推进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硬件设施、实验室能力、信息化等建设,实施县疾控中心和社区公共卫生能力提升工程。加强社区基层防控能力建设,强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疾病预防职责,织密织牢第一道防线。推动公共卫生服务与医疗服务高效协同、无缝衔接,建立人员通、信息通、资源通和监督监管相互制约的机制,形成防治结合、联防联控、群防群治格局。
提高公共卫生应急能力。加强县级卫生应急队伍能力建设,增加配备实用性、前瞻性装备,完善车载化和箱组化、帐篷化相结合的卫生应急队伍装备体系,实现卫生应急队伍装备标准化、现代化。开展公众卫生应急技能提升行动,加强公众卫生应急技能培训,提升公众卫生应急能力。提高应急响应能力。完善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级应急响应机制,确定不同级别响应的启动标准和流程,明确相关部门和机构的参与范围、职责分工和工作机制。构建梯次化响应卫生应急队伍网络。引导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建立卫生应急队伍。强化应急医疗物资储备。构筑传染病救治网络。优化医疗资源合理布局,进一步健全县级定点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组成的分级、分层、分流救治的传染病重大疫情救治网络。提升传染病救治能力。加强二级以上综合医院、中医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和发热门诊建设,中心乡镇卫生院和有条件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立独立发热门诊,一般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立标准化的发热哨点诊室。
提升监测预警水平。按照“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的要求,以新发突发传染病、食源性疾病、不明原因疾病为重点,完善发热、肠道门诊等监测哨点布局,优化症候群、疾病、危险因素和事件监测系统,建立健全重大新发传染病智慧化预警多点触发机制。完善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系统,形成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与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之间的信息互通。抓住监测预警报告、形势分析研判、现场调查处置、实验室检验检测等关键环节,完善公共卫生重大风险研判、评估、决策、防控协同机制,优化防治结合、职责明确、衔接有序的公共卫生事件处置流程。
第二节 全面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
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优化人民群众就医流程,增强医院便民服务能力,提升医疗智能化应用水平。建立等级医院动态调整机制,引导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县妇幼保健院完善功能定位,实现更高质量发展。县、乡基本医疗卫生资源按常住人口和服务半径合理布局,基本实现优质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均衡化。实施健康扶贫工程,保障贫困人口健康需求。到2025年,每千常住人口床位数达8.0张、执业(助理)医师数达3.6人、注册护士数达到4.7人。
建设高质量三级医院。以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县妇幼保健院创建三级医院为抓手,依托重医附一院、附二院、陆军特色医学中心、市妇幼保健院等市级医院,加快构建布局合理、学科完备、特色鲜明、优质高效的三级医疗服务网络。通过行政管理、财政投入、绩效考核、医保支付等激励约束措施,引导三级医院落实功能定位。加快推进三级医院质量内涵建设,提升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
建成一批知名专科。加强重点专科和重点学科建设,争取创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3个、市级重点专科10个,重点发展儿科、急诊、创伤、呼吸、重症、生殖医学、中医皮肤、针灸、临床药学等高水平临床专科,带动医疗服务区域发展和整体水平提升。加强康复、老年病、长期护理、慢性病管理、安宁疗护等接续性医疗机构建设。加强县人民医院能力建设,增强疑难危重病诊治能力,争取建设胸痛、卒中、创伤、咯血救治中心、癌症筛查和早诊早治中心。
第三节 全面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
提高中医药服务能力。突出中医特色优势,拓展中医药健康管理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的范围,大力推广应用中医药适宜技术,增强综合服务能力。实施中医临床优势培育工程,加强中西医结合,提高重大疑难病、危急重症临床疗效。大力发展中医非药物疗法,使其在常见病、多发病和慢性病防治中发挥独特作用。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充分利用中医馆或中医综合服务区,推广适宜技术。推进“冉雪峰”中医传承与应用基地建设项目,对县中医院进行升级改造,全面提档升级本部医院档次,加强学科建设、教育基地建设等。
发展中医养生保健治未病服务。加强中医药在治未病中的主导作用、在重大疾病治疗中的协同作用、在疾病康复中的核心作用。继续推进中医师带徒、中西医结合与民族医药工作,建设名中医工作室。创建中医特色乡镇卫生院10个。实施中医治未病健康工程,将中医药优势与健康管理结合,鼓励社会力量举办规范的中医养生保健机构,加快养生保健服务发展。
提升中医药传承与创新能力。推动中药材标准化生产和中药制剂研发,打造优势中药材产业带,依托秦巴山区优势,发展川党参、独活、木香等中药材种植产业带。依托中医药高校、科研机构或企业,建设集“研学产”为一体的中药制剂研发中心与生产中心。推进养生保健、中医急诊、中医外科、康复理疗、骨伤诊治、中医特色医疗、中医健康服务产业发展。建立三峡中医博物馆示范基地、县级中医药重点实验室和技术创新中心,开展中医药防治重大难治性疾病和新发突发传染病等临床研究,推进中药新药创制研究。持续开展中医中药巫山行活动,加强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运用,实现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加强中医临床科研工作及中医重点(特色)建设。强化中医临床科研能力建设,每年完成1个中医药科研课题。力争新建市级中医重点(特色)专科2-3个。加大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非中医类医生、乡村医生中医药人员培养力度,大力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规范中医药预防保健、健康管理和临床诊疗服务行为。
第四节 加快完善全民医疗保障服务
加强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加快推进医疗保障公共服务标准化、规范化,统一经办规程,简化服务流程,规范服务标识、窗口设置、服务事项、服务流程、服务时限,积极参与医疗保障服务示范工程建设,支持有条件的机构创建标准化窗口和示范点。建立覆盖县、乡镇(街道)、村(社区)的医疗保障服务网络。依托乡镇(街道)公共服务中心、村(社区)便民服务中心,推进医保经办服务向基层延伸,提高服务可及性。在经办力量配置不足地区,以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补齐基层医疗保障公共服务能力配置短板。
提升医疗保障服务质量。坚持传统服务方式与新型服务方式结合,实现线下服务便捷可及、线上服务及时高效,不断提升医保服务适老化水平。深化医保服务“最多跑一次”改革,推行医保经办服务窗口“综合柜员制”和多层次医疗保障“一站式”结算。宣传推广医保公共服务事项“网上办”“掌上办”。推进跨区域医疗保障经办服务协作,实施高频事项“跨省通办”和“川渝通办”,扩大“全渝通办”事项范围。畅通医保咨询服务渠道,健全政务服务“好差评”制度。
第五节 着力促进大健康产业发展
优化多元办医格局。鼓励和引导社会办医,大力发展生物医药产业、健康服务业。逐步扩大外资兴办医疗机构的范围。鼓励公立医疗机构为社会办医疗机构培养医务人员,提高技术水平。举办高水平、差异化、规模化的儿童、妇产、肿瘤、精神、传染、口腔、康复、护理等医疗机构。鼓励社会办医疗机构差异化发展,提供特色诊疗服务。加强政府监管,推进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促进社会办医规范发展。
拓展健康服务新业态。支持发展中医药养生游,支持旅游与药膳健康养生产品、中医药文化体验、中医药保健养生等中医药康养业态融合,建设巫山县医养结合示范基地。发展健康体检、咨询服务业,建设一批连锁性医疗体检机构,发展以母婴护理、家庭护理等为主要内容的家庭服务业。鼓励引导社会资本在母婴照护、养老、康复、护理和安宁疗护等供给缺口大的领域增加投入,推动健康领域支撑类产业创新发展,建设巫山失能老人护理院。
专栏6 病有所医重点工程
1.现代化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推进巫山县人民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建设、巫山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检验检测中心建设、全民健康信息化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试点工作。 2.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工程。推进巫山县人民医院早阳分院建设、巫山县人民医院庙宇分院建设、巫山县乡镇(中心)卫生院服务能力提升建设。 3.妇女儿童健康服务能力建设。推进巫山县妇女儿童医院建设、巫山县妇女儿童医院建设(二期)和巫山县妇幼公共卫生服务信息化建设。支持县妇幼保健机构标准化建设。 4.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服务能力建设。强化县级精神专科医院或综合医院精神病区设施条件改善,实施巫山县精神卫生中心扩容项目。 5.中医药传承创新工程。建立全县中医药服务联盟,乡镇卫生院(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覆盖建设中医馆。推进“冉雪峰”中医传承与应用基地建设、三峡中医博物馆建设。 6.医药专科能力建设。推进巫山县临床重点专科及特色专科建设。 7.公共卫生服务智慧化建设。推进巫山县人民医院智慧医院建设、巫山县全民健康5G融合基础设施建设。 8.大健康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推进失能老人护理院建设、巫山县医养结合示范基地建设。 9.医疗保障公共服务能力建设。按照国家医疗保障管理服务窗口标准规范,建设县级医保经办机构标准化窗口。建设乡镇(街道)、村(社区)医疗保障基层服务示范点,推动精细化管理,提升参保人就诊体验。 |
第八章 建设多元化的养老服务体系
整合现有养老资源,扩大社会有效投资,构建多层次多元化养老服务体系,降低成本、提升运营效率,持续完善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
第一节 织密织牢兜底性养老服务网
健全基本养老服务制度。按照兜住民生底线、保障基本民生的总体要求,在国家基本养老服务体系框架下,建立健全全县基本养老服务制度,逐步建成覆盖全体老年人、普惠均等、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可持续的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将“老有所养”纳入基本公共服务范畴,在确保特困老年人应养尽养的基础上优先将经济困难家庭、计划生育特殊家庭中的失能、高龄老人和空巢、留守老年人以及重点优抚对象中的老年人等群体纳入基本养老服务清单制度重点保障对象。
全面推行养老服务评估制度。健全养老服务机构老年人入院评估制度,提高评估工作的专业化、规范化水平,确保评估制度能够落地落实。整合养老服务机构人才、技术、设施、设备等资源,推动建设2—3个评估机构和评估队伍,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开展老年人能力评估,评估结果作为领取老年人补贴、接受基本养老服务、长期护理保险补贴的依据。建立健全公共养老服务领域评估制度,加强对养老机构服务质量基本规范、基本养老服务、养老服务机构建设运营成效等第三方专业的评估力度。
加强特殊困难老年人保障。加大对经济困难高龄、失能老年人和特困老年人长期照护服务力度,整合医疗救助和临时救助制度效能,确保特困老年人“应养尽养”。构建以长期护理保险为基础,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慈善事业、商业保险为补充的多层次照护保障体系,为失能人员提供长期照护服务保障,满足多元化长期照护服务需求。建立特殊困难老年人的探访关爱机制,鼓励引导养老机构、社区养老服务机构为特殊困难老年人提供助餐、助浴、助医等居家养老上门服务。
提升公办养老机构兜底保障能力。坚持公益属性,在满足特困人员集中供养需求的前提下,优先保障经济困难、计划生育特殊家庭、优抚对象等失能老年人服务需求。对符合特困供养条件的老年人要应养尽养。深化公办养老机构改革,鼓励采取委托管理、补贴运营、购买服务等多种方式支持公建民营机构发展,支持具备条件的社会力量规模化运营公办养老机构,加强对社会办养老机构参与公建民营运营的监督指导,确保国有资产不流失。
加大养老设施建设投入。推动公办养老机构改革,推进巫山县第一失能特困集中供养设施建设、巫山县片区特困人员供养服务设施建设、乡镇敬老院护理能力提升、巫山云雨度假区养老托育设施建设,支持公办养老机构消防安全改造提升;鼓励社会资本发展普惠养老机构,支持规模化、连锁化、专业化发展。到2025年,社会运营的养老床位数占养老床位总数的比例不低于60%,护理型床位比例不低于50%。
第二节 完善居家社区机构养老服务网
强化居家养老服务基础保障能力。不断夯实家庭养老基础地位,支持养老服务机构将专业化服务延伸至家庭,向居家老年人及其家庭成员提供能力评估、生活照料、家政维修、康复护理、培训支持、精神慰藉等服务。探索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开展失能老年人家庭照护者技能培训,普及居家护理知识,增强家庭照护能力。探索发展家庭养老床位,支持养老机构运营家庭养老床位并提供专业服务,加强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让居家老年人享受连续、稳定、专业的养老服务。通过补贴、补助、购买服务等方式,优先保障经济困难的高龄、失能或者部分失能、独居以及计划生育特殊家庭、农村留守老年人等的居家养老服务需求。通过落实税收优惠、带薪护理假、家庭照顾者技能培训等措施,完善家庭养老支持政策。
加强社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完善社区养老服务设施配套,严格落实人均用地不少于0.1㎡的标准,分区分类设施养老服务设施。提高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的规范化、适老化、适用化程度。完善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功能,街道养老服务中心承担全托、日托、上门服务等综合服务功能和相应区域的统筹指导功能;社区养老服务站承担日间照料、康复护理、居家上门以及其他辅助服务功能。支持有条件有需求的小区探索建设小区养老服务点,探索“物业+养老服务”模式,打造城市社区养老服务全覆盖升级版,为居家老年人提供就近便捷的养老服务。构建“街道养老服务中心+社区养老服务站+小区养老服务点”的层次清晰、功能互补、区域联动的三级养老服务平台。严格落实新建小区养老服务等设施规划、建设、验收、交付“四同步”,老旧小区通过政府回购、租赁等方式加强设施保障,确保新建小区和老旧小区都有养老服务设施。将适老化改造纳入城镇老旧小区改造规划,积极引导城镇老旧小区通过开展场所无障碍改造、因地制宜增加活动场地设施、有条件的加装电梯等措施,为老年人提供安全、舒适、便利的社区环境。
丰富和完善社区养老服务功能。培育和整合辖区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医疗服务机构、家政服务公司、物业服务公司等为老服务资源,以日间托管和上门服务为主要方式,为居家老年人提供能力评估、生活照料、紧急救援、医疗康复、家政服务、精神慰藉、文化教育等专业化和社会化的养老服务。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立健全老年人基础信息档案,注重对特殊困难居家老年人定期探访巡视。大力发展家庭照护床位,支持养老机构运营家庭养老床位并提供专业服务,完善相关服务、管理、技术等规范以及建设和运营政策,让居家老年人享受连续、稳定、专业的养老服务。
健全社区养老服务保障体系。明确县、镇街、村社在社区养老服务中的职责任务,充分发挥镇街对辖区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规划建设、服务指导、资源整合等职能作用。推进社区养老服务标准化建设,明确社区养老服务设施人员配备、服务规程、收费标准等内容,强化规范运营。健全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运营评估和奖补制度,推动设施可持续、高质量运营。实施机构进社区、服务进家庭全链条服务模式以及“中心带站”运营模式,推动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社会化、连锁化运营,鼓励有条件的养老服务企业,组织多点运营托管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培育2—3个社区养老服务知名品牌。
第三节 提升农村养老服务供给水平
加强农村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建立健全县、镇街、村三级养老服务平台。提高失能特困人员集中照护水平,实现农村失能特困人员集中照护“应护尽护”。推进镇街敬老院提档升级和镇级养老服务中心全覆盖,实现农村特困人员集中供养“应养尽养”、社会失能老年人“需托尽托”。完善村级互助养老点功能,凸显日间照料、康复理疗、休闲娱乐、紧急救援等功能,实现农村社会老年人基本养老需求“有需必应”。
推进农村养老服务设施规范持续运营。加强对失能特困人员集中照护中心、镇街敬老院、镇级养老服务中心专业技术人员和护理人员配置,统筹用好养老服务公益性岗位,加强对村级互助点专兼职人员配置。支持利用空余床位收住农村经济困难、计划生育特殊家庭等社会老年人。发挥乡镇级养老服务中心统筹管理或指导辖区互助养老点作用,形成中心与点衔接互通、优势互补的农村社区养老服务系统。
建立健全农村互助养老服务机制。完善政府补助、村级集体经济支持、社会捐助、个人(子女)缴费相结合的经费筹措机制,分类发展特色可持续的助老服务。探索“集中互助照护”服务模式,为居家特困人员、无人照料的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和低保户等困难老年人开展集中居住养老服务,打造“老年幸福家园”。积极探索邻里互助、慈善超市、一对一帮扶、流动服务、“三社联动”等机制,整合资源为居家特困人员、低收入家庭和独居、留守老年人提供就近就便的紧急救援、精神慰藉、助医、康复护理、家政维修、助乐、流动助浴等服务。
第四节 大力发展银发经济
提升医养康养结合服务能力。建立健全医疗卫生机构与养老服务机构合作机制,到2025年,养老服务机构普遍具备医养结合服务能力。支持有条件的养老机构开办或内设医疗机构,为老年人提供优质便捷的诊疗康复护理服务。实施社区医养结合能力提升工程。支持有条件的乡镇(街道)养老服务中心开办诊所、护理院等医疗卫生服务机构,逐步提高护理型养老床位比例。提倡养老机构与周边的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多种形式的签约合作。做实做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为老年人提供居家健康养老服务。推动中医药与养老服务融合发展,发展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
推动“互联网+养老服务”发展。推动互联网平台精准对接居家社区服务供应商和老年人家庭,为老年人提供“菜单式”就近便捷养老服务。加快智能养老服务的深度应用,建立健全“互联网+养老”标准化体系,实现养老服务业的数字化、智能化、智慧化发展。利用互联网、云计算、可穿戴等信息技术手段,为老年人提供更加便捷、高效、优质的服务。鼓励互联网养老服务企业创新服务模式,为居家社区老年人定制各类活动场景的健康监测系统,利用大数据方便老年人的居家出行、健康管理和应急处置。
专栏7 老有所养重点工程
1.巫山县第一失能特困集中供养设施项目。总占地9669㎡,规划总建筑面积21250㎡,设置床位500张,建设功能包含老年人用房、医疗用房和其他用房(含管理用房、附属用房等),以及绿化、停车场等附属设施。 |
第九章 建设多层次广覆盖的住房保障体系
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加快完善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扩大保障性租赁住房供应,补齐租赁住房短板,优化住房市场供应结构,高水平实现住有宜居。
第一节 扩大保障性住房供给
完善住房保障体系。加快构建以公租房、保障性租赁住房、共有产权住房为主体的住房保障体系。在坚持土地资源节约、集约、高效利用的前提下,重点保证经济适用住房、公租房和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建设用地供应。积极促进闲置土地盘活,坚持区域住房发展合理布局,进一步促进保障性住房重心由高唐组团向其他组团转移。保障方式从以实物保障为主向实物与货币并行转变,保障重点向新就业职工和符合条件的外来务工人员转移。“十四五”期间计划新建保障性租赁住房1000套,建筑面积约70000㎡。
增加租赁住房有效供应。以盘活存量为主、少量新增为辅,多渠道筹集房源,多元化培育住房租赁供应主体。鼓励居民家庭将闲置住房用于出租。重点在商务办公区、产业园区、校区和院区(医院)等人口聚集区增加租赁住房用地供应。以企业为主体,推进住房租赁规模化专业化经营。支持房地产开发企业自持住房出租经营,重点发展自持物业的住房租赁企业。
稳步推进棚户区改造。严格标准,科学划定改造范围并分类实施,做好“边、散、远、少”棚户房改造。依法依规筹集棚改资金,拓宽棚改融资渠道,发挥好资金效益。扎实做好棚户区居民补偿安置工作,加强棚改安置住房筹集使用,同步完善棚改配套基础设施,确保居民及时安置。探索棚户区改造新机制,鼓励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棚户区改造。“十四五”末,预计完成棚户区改造1000户。
第二节 提高住房宜居水平
全面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建立更加完善的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制度框架、政策体系和工作机制,统筹推进社区服务提升,着力推进解决加装电梯、停车、消防、环境脏乱差等问题。落实基础类改造内容,补齐基础设施、公共服务配套、管理服务短板,着力打造“完整社区”。“十四五”时期,计划对高唐街道、龙门街道、巫峡镇等范围内123个老旧小区进行改造提升,改造楼房1310栋、房屋建筑面积约339万㎡,涉及户数约3.16万户,受益人数约9.2万人。
补齐公共服务设施配套短板。以社区为基本空间单元,将绿色发展理念贯穿社区设计、建设、管理和服务等活动的全过程,以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方式,推进社区人居环境建设和整治。整合有效政策和资源,统筹推进城市更新、智慧小区建设、社区文化建设。统筹实施垃圾分类、适老化适儿化改造、公共厕所建设、公共停车场、小微停车场、步行系统以及公共消防设施,特别是与市政道路同步建设的市政消火栓及其管网等民生实事。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深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持续实施“千村宜居”计划,开展美丽庭院示范片建设。扩大农村改厕覆盖范围,引导农村新建住房配套建设卫生厕所。梯次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基本实现常住人口200户或者500人以上的聚居点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健全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加强传统村落特色和乡村风貌保护。
专栏8 住有所居重点工程
1.全面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针对县城2000年前建成的老旧小区进行改造提升,计划改造提升老旧小区123个、31668户、1310栋、339.182万㎡。 2.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新建保障性租赁住房1000套,建筑面积70000㎡。 3.持续推进棚户区改造。棚户区改造1000户。 4.人居环境提升工程。暮雨公园整治更新、望霞公园整治更新、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 |
第十章 健全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
坚持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应保尽保的原则,加大再分配力度,强化互助共济功能,健全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高水平实现弱有众扶。
第一节 完善社会保险和医疗保障体系
健全完善社会保险制度。完善社会保险体系,推进全民参保,提高民生保障水平。健全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深化社会保险制度改革,完善城乡养老保险制度和工伤保险制度建设,落实“降费减负”政策,加强宣传解读。充分利用数字及网络技术,提高社保系统信息化水平,建立全面、完整、准确的社保基础数据库,做到应保尽保。推进各项保险服务标准化,提高社保待遇,逐步缩小城乡之间、群体之间的社会保障待遇差距。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经办服务水平,实现“一站式服务、一窗口办理、一单制结算”。推进社保转移接续,探索建立适合灵活就业特点的社保制度。落实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保险筹资和待遇调整机制,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发展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
完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完善规范医疗救助政策和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实施统一的待遇保障清单制度,提升门诊共济保障能力,逐步缩小保障水平差距。促进商业医疗保险健康有序发展。完善居民医保门诊保障政策。健全重特大疾病医疗保险及救助制度。推进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持续推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完善总额控制付费制度,促进医药服务行为更加规范。深化城乡居民高血压、糖尿病门诊用药保障机制。将符合条件的互联网医疗服务纳入医保支付范围。优化基本医疗保障筹资机制,拓宽医疗救助筹资渠道。
第二节 健全社会救助与福利体系
健全优化社会救助体系。建立健全以基本生活救助、专项社会救助、急难社会救助为主体,社会力量参与为补充,与其他保障制度相衔接的分层分类的救助体系。稳步扩大基本生活救助范围,加强对低保边缘家庭和支出型困难家庭的救助工作,完善低保渐退制度。及时有针对性地给予困难群众医疗、教育、住房、就业等专项救助。加强急难社会救助,持续实施基本生活困难急难型和支出型临时救助。做好重大疫情灾情等突发公共事件困难群众急难救助工作。落实低保、特困等社会救助保障标准动态调整机制。落实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强化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帮扶,到2025年底,力争全县长期滞留流浪乞讨人员落户安置率达到100%。
健全社会福利服务网络。完善以公益性为主体、营利性为补充、惠民绿色文明为导向的殡葬服务格局。强化殡仪馆、殡仪服务站、城乡公益性公墓等公益性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优化运营水平,落实殡葬基本服务减免政策,形成覆盖城乡、布局合理、功能齐全、便民惠民、绿色文明的殡葬基本公共服务网络。积极引导社会和家庭力量参与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工作,培育一批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标杆机构,不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到2025年底,60%以上乡镇(街)广泛开展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
发展现代慈善事业。践行福利彩票“扶老、助残、救孤、济困”宗旨,引导动员社会组织、慈善力量更好参与以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为重点的基本民生保障。强化慈善领域制度建设。建立推进慈善事业发展部门协调机制,完善慈善组织监管、慈善组织信息公开、慈善活动和激励表彰政策,健全慈善事业发展经费、人才保障机制。到2025年,慈善捐赠接受金额较2020年增长20%。加强慈善组织监管。推动发展枢纽型慈善组织,加强慈善组织动态监管,规范发展互联网慈善,构建行业自律、社会监督、政府监管相结合的综合监管体系。落实慈善信用记录制度,完善投诉举报受理机制,依法及时查处慈善领域违法行为。利用区块链技术,提升慈善公益项目的公信力和执行效率,构建规范透明的慈善公益生态系统。
第三节 关心关爱重点群体发展
促进妇女儿童全面发展。坚持男女平等基本国策,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实施妇幼健康服务保障工程,提升妇幼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加强女性人才队伍建设,提升女性素质,促进就业性别平等。完善留守妇女、困境儿童、留守儿童、残疾儿童等特殊群体关爱服务体系。健全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保障制度,到2025年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基本生活保障率保持100%。推进儿童福利机构标准化建设,加强儿童福利机构与专业康复机构、医疗机构、特教机构战略合作,提高机构服务水平和儿童生活质量。大力发展青少年事业,统筹建设青少年校外教育基(营)地,深化“青少年之家”建设。建设一批青少年健康关爱示范基地,推广青少年健康夏令营活动。
提高残疾人服务保障水平。完善残疾人“两项补贴”制度。严格执行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标准,适时探索把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覆盖至低收入家庭、一户多残、依老养残等残疾人困难群体,护理补贴覆盖至三四级的智力和精神残疾人。积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主动发现、精准发现、动态监管的管理机制,提升补贴精准化管理水平。加快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发展。积极推进完善低收入家庭中的残疾人照护服务,健全家庭照顾、社区康复、机构照护协调发展的长期照护体系。积极引导社会和家庭力量参与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工作。到2025年,力争开展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在开展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的同时,可让居家患者接受社区康复服务。
专栏9 弱有所扶重点工程
1.残疾人最低生活保障。将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家庭全部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对纳入低保后生活仍有困难的残疾人和残疾人家庭,采取必要措施给予生活保障。落实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 2.残疾人照护服务设施建设。支持有条件的乡镇(街道)建立集中照护服务机构,有条件的村(社区)依托公共服务设施,为符合条件的重度残疾人提供集中照护、日间照料、居家服务、邻里互助等多种形式的社会化照护服务。 3.残疾人康复设施建设工程。建设巫山县残疾人康复中心,形成专业化的康复服务,总建筑面积8168.45㎡。 4.精神卫生福利设施建设。优化精神卫生社会福利机构布局,改善现有设施条件,逐步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精神卫生福利设施体系,为特殊困难精神障碍患者提供集中照护、康复服务。健全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体系,实现80%以上的乡镇(街道)广泛开展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 5.殡葬设施建设工程。实施巫山县龙江新区治丧服务中心建设项目。推进巫山乡镇殡仪服务站建设项目、城乡公益性公墓和集中安葬点建设项目。 6.未成年人保护设施建设。加强全县未成年人保护设施建设,为有需求的未成年人提供监护照料和关爱服务。 7.公共服务设施无障碍建设。加快推动医疗、教育、文化、体育、交通、金融、邮政、商业、旅游、餐饮等公共服务设施和特殊教育、康复、托养、社会福利等服务设施无障碍设计改造。 |
第十一章 健全高效优质的拥军优抚服务体系
推进退役军人事务领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强退役军人教育培训,大力扶持就业创业,健全抚恤优待保障体系,营造尊崇军人职业、尊重退役军人的良好社会环境。
第一节 加大退役军人安置力度
调整优化退役军人安置方式。统筹军官、军士、义务兵等人员各自特点,依法分别实行退休、转业、逐月领取退役金、复员、自主就业、安排工作、供养等安置方式。加强各类退役军人、各种安置方式统筹协调,增强安置制度的整体性、协同性和平衡性。根据退役军人服役期间的贡献大小、时间长短及职务、等级、专业素养、能力素质、身体条件和工作需要等因素进行合理安置。根据逐月领取退役金制度和一次性退役金动态调整机制,探索制定配套扶持政策。推进跨军地有关改革任务,落实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符合政府安排工作条件的退出消防员的移交安置政策。
畅通退役军人安置渠道。统筹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安置资源,探索归集安置岗位。发挥党政机关接收安置转业军官主渠道作用,完善转业军官考核选调安置方式。拓宽政府安置退役士兵到机关、群团组织、事业单位的渠道,实行工勤岗位优先安置,推进公务员岗位、事业单位管理岗位和专业技术岗位择优安置。鼓励和引导转业军官和政府安排工作退役士兵到民族地区、基层单位、国有企业安置。建立健全国有企业安置岗位计划事前审核和落实跟踪机制。
提高退役军人安置质量。完善退役军人安置管理体制,全面落实各项安置政策,提高安置质量。对安置到机关、群团组织、事业单位的退役军人按规定给予编制保障。按照有关规定合理安排工作岗位和职务职级,落实安排转业军官增加的职级职数实行单列、专用。树立鲜明的安置导向,对参战退役军人,担任作战部队师、旅、团、营级单位主官的转业军官,属于烈士子女、功臣模范的退役军人及长期在艰苦边远地区或者特殊岗位服现役的退役军人予以优先安置。督促用人单位缩短安置周期,及时安排退役军人上岗,依法签订劳动合同,接续相关社会保险,落实工资和各项福利待遇。
第二节 促进退役军人就业创业
促进多渠道就业。结合退役军人特点优势和学历技能提升,促进多领域、广范围、宽渠道就业。实施基层机关、事业单位面向退役军人公开定向招考政策。探索建立选聘优秀退役军人充实到退役军人事务以及教育、科技、文化、卫生、司法、应急等服务机构和行业执法机构工作的机制。结合贯彻落实乡村振兴、军民融合、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国家战略在更多领域培育退役军人就业新的增长点。落实企业招聘退役军人优惠政策,强化税收、金融扶持政策实效,建立对吸纳退役军人就业作出突出贡献企业的表彰奖励机制。
加强职业培训。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制定公布承训机构名单,加强对承训机构质量的定期检查。大力培养退役军人技术技能人才,鼓励退役军人通过参加培训获取更多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创新培训方式,推行订单式、定向式、定岗式培训,提高技能培训与市场需求匹配度。依托创业园区积极推进退役军人创业孵化基地、就业创业园地建设,推动学历教育、技能实训、就业见习、创业孵化融合发展。建立学习激励机制,加强退役军人终身学习服务。
扶持退役军人创新创业。扶持有专长、有条件的退役军人创新创业,完善退役军人创业优惠政策。引导退役军人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以及国家重点扶持领域创新创业,支持退役军人返乡入乡创业,大力宣传退役军人创业典型。推动金融机构加大对退役军人创业担保贷款的支持力度,县政府加快制定创业补贴政策。加强退役军人全生命周期创业深度孵化服务,促进退役军人创业企业发展。开设退役军人创业证照办理等“绿色通道”。举办退役军人创新创业大赛,促进创业项目与创业政策、创业导师、创业资本有效对接。
第三节 提高优待抚恤服务水平
提升抚恤优待水平。坚持普惠与优待叠加的原则,建立公平规范、统筹平衡、待遇贡献一致的抚恤优待政策体系。按照全市统一的优待目录清单制度,落实优待政策。做好退役军人社会保险接续工作,探索引入商业保险。探索通过协议合作等形式,引导社会力量积极提供更加丰富的社会优待项目。加大政府投入和政策支持力度,推进光荣院、军人公墓、烈士纪念园等建设,推动体制机制创新,提高优抚事业单位服务水平和保障能力。
加强集中供养服务。落实集中供养政策,整合利用现有资源,为孤老和生活不能自理的抚恤优待对象提供集中供养等服务。积极推进光荣院建设,发挥光荣院“养”的职能,为国家集中供养、生活不能自理的优抚对象提供供养优惠服务。综合利用优抚事业单位、社会医疗和养老机构,为分散供养和其他残疾退役军人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
强化精神褒奖和荣誉激励。坚持精神激励与物质保障并重,定期进行退役军人事务领域表彰奖励,邀请参加重要庆典和纪念活动。有序推进烈士纪念设施建设和修缮,按照《重庆市烈士纪念设施分级保护管理办法》,推动我县烈士纪念设施提质改造建设,健全烈士纪念设施分级保护机制。稳步推进军人公墓建设。充分发挥烈士纪念设施红色教育重要阵地作用,完善弘扬英烈精神红色教育基地体系,开展英烈纪念活动和红色教育。将烈士和符合条件的现役军人、退役军人的名录和事迹编辑录入党史、地方志,强化英雄烈士荣誉和保护。
专栏10 优军服务重点工程
1.烈士纪念设施。推进巫山县烈士纪念设施建设,新建陈列馆总建筑面积1500㎡。 2.光荣院。推进巫山县光荣院改造,改造面积3615.56㎡,设居室、理疗、健身、娱乐、阅读等功能房,床位118张(其中护理型床位42张,普通床位76张)。 |
第十二章 完善高品质多样化的文体服务体系
完善制度建设、提升治理能力、激发创新活力,保基本、提品质、促融合,为人民群众提供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公共文体服务。
第一节 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完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统筹城乡公共文化设施布局,均衡配置公共资源,以农村半小时、城市十五分钟车程距离为半径建设文化服务圈,优化公共文化设施服务体系,实现文化公共服务设施标准化、均等化、数字化、社会化目标,实现点、线、面结合目标。推进公共文化设施建设,重点推进早阳文化艺术对外交流中心、县美术馆建设,县文化馆争创国家(县)一级馆,建成巫峡镇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打造一批新型公共文化服务空间,积极申报市级公共文化服务示范乡镇,完善“三馆一中心”服务功能和内涵,人均拥有公共图书馆藏书达到1.4册,不断拓展公共文化服务空间,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优质的文化服务。推进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数字化建设提升工程,抓好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提档升级,提升乡镇、村社公共文化阵地建设,包括文化广场、文化服务中心、农家书屋等,扎实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重心下移、资源下移、服务下移。加强乡镇综合文化站管理,与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相衔接,加强资源统筹和共建共享,推动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拓展服务功能。
丰富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全面推动文艺精品创作,以巫文化、抬工号子、巫音、皮影戏以及红叶文化为背景打造一系列具有巫山特色的精品节目,将巫山戏曲、民间舞蹈、民族音乐以民间器乐的综合方式呈现。创建《巫山远古文化》演出品牌,创排1台舞台剧,创作500篇文学作品,出版20册文学丛书。着力打造文化惠民工程,实施全民阅读行动计划、全民艺术普及行动计划和农村电影放映计划。积极组织优秀文艺作品参加市级以上展演、赛事,扩大巫山文化影响力。
广泛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着力打造文化惠民工程,实施全民阅读行动计划和全民艺术普及行动计划。广泛开展全民阅读活动,持续举办世界读书日和重庆读书月系列活动,培育一批全民阅读推广项目。大力开展全民艺术普及,设立全民艺术月,举办全民艺术节,常态化开展流动文化进村服务,推进全民艺术知识普及、欣赏普及、技能普及和活动普及。完善群众文化活动长效机制,发掘本地文化内涵,广泛开展好节庆、民俗、非遗传习等各类群众性文化活动。围绕巫山特色地域文化,开展主题文化展览陈列、公益讲座、公益培训、文艺宣传演出等文化活动。开展送文化进基层活动,通过政府购买的方式,以送文化、种文化、兴文化为主,包括慰问演出、文艺辅导、非遗展示、送戏下乡、书画展览等一系列文艺服务活动。举办大型体育赛事,节庆文化活动,艺术电影杯,国际巫山红叶节等。
深入推进乡村文化振兴。以全县乡村振兴四条线(四个片)为重点,以巫峡镇、建坪乡、竹贤乡、大昌镇及龙门街道等为突破口,推进乡村振兴文化建设和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新增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服务项目和服务空间,包括展览室、阅读室、党员教育活动中心、多功能会议室、村史馆、书客栈等文化服务阵地。满足群众和农村党员的学习教育、读书看报、看电影、跳广场舞等群众文化活动需求。增设公共服务台、办公设施,制作文化宣传栏,实行图书“一卡通”服务和更多的新型文化体验,由原来的单一型向更多的体验型、舒适度提升转变,缩短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之间的差距。“十四五”期间,力争3个乡镇、30个村进入市级乡村文化振兴“百乡千村”示范工程创建。
第二节 构建现代广播电视体系
巩固壮大主流舆论阵地。建强用好融媒体中心,精耕本地内容,强化本地服务和社交互动,建成本地主流舆论阵地、综合服务平台和社区信息枢纽,做强做实基层党的宣传思想工作新平台、新载体、新阵地。适应新闻舆论和媒体发展新态势,提升融合媒体舆论引导水平,进一步加大媒体融合力度,提升“媒体+民生”“媒体+政务”服务能力,实现主流舆论传播效能的最大化,更好服务于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加强对新媒体的引导和管理,确保媒体融合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大力培养全媒化人才,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打造新型主流媒体,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阵地。
深化智慧广电建设。推动广播电视传输覆盖提质增效、公共服务优化,深入实施“村村通应急广播、户户看巫山新闻”工程。完成全县农村范围内有线电视双向网络覆盖,广播电视覆盖率达到100%。实施常态化维护机制。优化升级望天坪发射台,实现本地节目无线数字化覆盖。以“智慧广电”建设为抓手,建立线上线下媒体服务深度融合的服务类节目创新示范平台。
持续推动内容建设。坚持“内容为王”,加大内容创新力度,增强基层新型主流媒体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更好地引导群众、宣传群众、服务群众。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以巫山优秀传统文化、爱国主义情怀和现实生活为主要创作方向,着力打造内容优质的广播电视作品。深入挖掘远古文化、巴楚文化、神女文化、移民文化内涵,切实强化巫山广播电视节目创作指导。
第三节 健全全民健身服务体系
补足公共体育设施短板。构建县、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全民健身设施网络。统筹建设全民健身场地设施,扩大公共体育场馆、学校运动场馆等体育设施开放利用范围,实现城市“15分钟健身圈”和村级文体广场全覆盖,人均体育设施面积达到2.2㎡。加快重大赛事场馆设施建设,依托巫山丰富的水资源,选址论证建设水上娱乐运动项目,填补水上项目空白,充分利用秀峰体育公园、章家湾训练中心等场所,打造巫山青少年后备人才训练基地。
提升体育设施惠民服务效能。积极推动全县公益性体育场馆免费或低收费向市民开放。大力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公共体育场馆“两改一建”,鼓励大型体育场馆加强闲置空间综合利用,拓展服务领域和经营范围,开展健身、竞赛、培训、旅游、购物、会展、餐饮、停车等复合经营服务。组织开展健身志愿服务示范,培养一批体育指导员,发挥体育指导员、协会和社团作用,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广泛开展赛事全民健身活动。持续举办长江三峡(巫山)国际越野赛、五里坡大峡谷户外运动挑战赛、县运会,创新举办全国汽车(房车)露营集结赛。引导群众自觉健身、便利健身、科学健身、文明健身。开展“全民健身月”“全民健身日”等形式多样的群众体育健身活动,全县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48%,全县国民体质测试标准合格以上人数比例达95%。加快推进学校体育,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积极组织参加重庆市运动会、重庆市老运会、全民健身运动会和各个单项体育比赛,提高群众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推动体育与文化、旅游等产业融合发展,打造一批体旅精品线路、体旅精品赛事、体旅综合体。积极推进摩天岭森林生态康养运动中心、巫山冰雪世界项目、高山滑雪场等项目建设,大力发展体育旅游、冰雪旅游、度假旅游等旅游产品。
第四节 促进文体多产业融合发展
推进旅游公共服务便利共享。推动文化和旅游服务设施共建共享。完善旅游公共服务设施。提升旅游集散中心、咨询中心景区停车场、自驾车旅居车营地等服务功能,持续实施旅游厕所建设工程,推进旅游标识系统标准化建设。推动跨区域导游、旅游大巴、旅游租车等关键业务无障碍运营。共同推进智慧旅游发展。加快推进景区、旅游度假区、旅游休闲街区数字化与智能化升级。推进“互联网+旅游”场景化建设,开发数字化体验产品,培育一批智慧旅游创新企业和重点项目。加强“惠游重庆”平台建设,实现巴蜀文化旅游“一码通”。
大力推进文旅业态融合。创新推进非遗项目与旅游融合。支持巫山民歌、穿扬号子、踩堂戏、三峡皮影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创作一批具有本土特色、符合市场口味的重点演出剧目,融入百姓生活、走进景区景点,推进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非遗传习所等向游客开放。加快建设龙骨坡古人类文化遗址保护建设项目,将龙骨坡遗址打造成为长江流域最具影响力的古人类文化遗址公园,推动长江国家文化(重庆段)建设。探索三峡刺绣、三峡石刻、木雕等传统民间工艺市场化发展,创意设计开发旅游工艺品(纪念品)。推进文化演艺与旅游融合。推出一批具有原创力、生命力的小型文化演艺节目,将文化演艺与景区紧密结合,活跃艺术团、旅游景区、民俗大院等驻场演艺。推进影视产业与旅游融合。加快竹贤乡等美丽乡村建设,提升乡村旅游发展质量。发挥革命遗址遗迹、古镇古街、文化遗址、地域文化以及相关景区取景取材优势,以剧本孵化、纪录片生产、外景拍摄等环节为突破口,带动一批巫山旅游景区景点提升知名度。
鼓励支持“文旅+”跨界融合。推进文旅产业与其他产业跨界融合、协同发展,催生新业态,延伸产业链,创造新价值。促进旅游与一二产业和生产生活性服务业融合发展,推进“文旅+康养”“文旅+农业”“文旅+科技”“文旅+教育”“文旅+体育”“文旅+工业”等融合,发展康养旅游、乡村旅游、研学旅游、体育旅游等,拓展文化旅游新市场。
专栏11 文体服务重点工程
1.公共文化艺术服务。巫山县早阳文化艺术对外交流中心,巫山美术馆,巫山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数字化建设提升工程,巫山精品节目打造,开展送文化进基层活动,乡镇村面上公共文化服务提档升级,巫山县村村通应急广播、户户看巫山新闻项目建设及维护。 2.体育基础设施重点工程。文化体育节庆活动、乡镇村体育事业提档升级、巫山冰雪世界项目、高山滑雪场、摩天岭森林生态康养运动中心、巫山县龙江体育公园项目、巫山县早阳体育运动中心、巫山县水上娱乐运动项目。 |
第十三章 创新公共服务供给机制
紧扣服务设施布局、生产供给、服务享有、要素保障等关键环节,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需求侧结构性改革相结合,科学谋划,改革创新,系统推动公共服务提质增效。
第一节 构建公共服务多元供给格局
积极发挥国有经济作用。鼓励和引导国有经济以兼并、收购、参股、合作、租赁、承包等多种形式参与公共服务发展。加大对承担公益类业务的国有资本支持,逐步扩大财政资金支持国有经济参与公共服务发展的资金规模,重点支持国有经济从事非营利性或微利活动。落实国有经济参与公共服务发展的各项优惠政策。
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积极推行政府购买、特许经营、合同委托、服务外包、土地出让协议配建等多种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方式。鼓励社会力量通过公建民营、政府购买服务、政府和资本合作等方式参与公共服务供给。合理利用政府补贴供给方和补贴需求方的调节手段,探索财政资金对非公立基本公共服务机构的扶持,引导社会工作者提供专业服务,逐步扩大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的范围和规模。
第二节 推进公共服务数字化改革
强化科技应用支撑。通过“科技+”公共服务应用的方式,提升科技和数字系统支撑能力,实施便民生活数字化赋能行动,构建城乡居民便利生活服务体系。聚焦托育、教育、卫健、居住、文化等领域办事体验,推进5G技术在公共服务领域的深度运用,统筹推动数字公共服务领域流程再造,提升公共服务的共享性、便利性、协同性、可及性。
加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整合公共服务数据资源,搭建公共服务数据资源共享平台,完善基础信息资源和民生领域信息资源建设,提升公共服务信息获取的便利性。整合政务数据资源,持续构建网上办事大厅、移动客户端、自助终端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相统一的公共服务平台。深化民生领域场景应用,全面推行“一网通办”“一办到底”,持续将具备条件的服务事项纳入公共服务平台。加强公共服务基础信息资源集中采集、推进各级各类公共服务平台互联互通,实现公共服务信息资讯共享互换。
第三节 健全公共服务要素保障机制
加强财力保障。夯实政府主体责任,优先保障基本公共服务财力需求。建立与经济发展和政府财力增长相适应的基本公共服务财政支出增长机制,确保基本公共服务项目及标准落实到位。建立多渠道资金投入体系,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积极探索以政府购买服务等为主的支持方式。强化人均公共服务支出的监督考核,确保基本公共服务项目及标准落实到位。
加强人才培养。不断完善引才引智机制,加大专业技术人才、经营管理人才和技能人才的引进、培养力度。探索创新公共服务人才培养模式,持续扩大公共服务从业人员规模。健全公共服务从业人员教育培训制度,定期组织职业培训和业务轮训,提高公共服务专业化水平。探索公办与非公办公共服务机构在技术和人才等方面的合作机制,对非公办机构的人才培养、培训和进修等给予支持。完善基层公共服务人员工资待遇、技术等级评价、职称评定、医疗保险及养老、住房保障等激励政策,引导公共服务和管理人才向农村和基层流动。大力发展慈善组织,广泛动员志愿服务组织与志愿者参与提供公共服务,鼓励企事业单位提供公益服务。
第十四章 加强规划实施保障
推动公共服务发展,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加强统筹协调,明确责任分工,健全工作机制,加大资源要素投入,分类指导、精准施策,确保规划实施和项目落地。
第一节 强化组织领导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突出政府主导,强化规划意识,细化规划任务,明确实施责任。将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作为“十四五”经济与社会发展重点任务,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分工,编制公共服务任务清单,细化落实举措,做好重大项目衔接统筹,确保本规划明确的重要任务和政策举措落实到位。建立部门工作协调机制,加大对跨领域、跨部门重大事项协调力度,研究推动重点任务、重大改革、重大项目等,着力解决堵点难点问题,推动协调协商机制化常态化。新增公共服务事项、提升服务标准等要审慎研究论证,确保财力可承受、服务可持续。
第二节 健全协调机制
建立以公共服务发展规划为统领,以各领域专项规划为支撑,定位准确、边界清晰、功能互补、统一衔接的规划体系,制定与规划体系适配的系列政策措施,确保规划目标顺利达成。加强政策的统筹协调,不断提升相关政策的针对性、协调性、系统性,注重政策目标与政策工具、短期政策与长期政策的衔接配合;围绕重点领域,研究制定一系列能够有效解决突出矛盾、营造公平环境、激发社会活力的重大政策举措。健全社区集成机制,推进社区便民服务、文化服务、卫生服务、养老服务、婴幼儿照护服务设施等公共设施一体化建设。成立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协调机制,共同推动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第三节 强化要素保障
加大人力资本、财政投入,强化新技术在公共服务领域应用,保障公共服务发展的要素资源供给。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充实服务人才队伍,提高公共服务队伍的专业化人才比例。加强资金要素供给保障,做好各级财政保障工作,完善优化各项奖励和补助机制,建立健全政府购买工作机制,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公共服务,促进公共服务建设多主体参与、多渠道融资、多元化供给、多模式整合。强化信息技术支撑,加强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推动各有关部门涉及公共服务的基础信息分类分级互联共享;优化在线公共服务,利用新技术、新理念不断改进公共服务模式。
第四节 加强监测评估
将公共服务规划实施情况纳入年度工作考核,加大督查落实力度,确保各项任务和重点项目有效落实与推进。健全规划实施监测评估、动态调整修订、监督考核机制,建立科学化、体系化规划实施评估体系,加强对公共服务供给水平和质量的有效评估监管。建立健全公共服务需求管理评估机制,提高服务供给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合理引导社会预期、促进社会公平。
附表 巫山“十四五”公共服务规划重点项目清单
序号 |
项目名称 |
责任部门 |
建设性质 |
建设地址 |
建设内容及规模 |
建设起止年限 |
投资估算(万元) |
合计 |
1625359 | ||||||
一、幼有所育 |
8000 | ||||||
1 |
重庆市巫山县妇幼保健院示范性托育服务中心(公立) |
县卫生健康委 |
新建 |
巫山县妇幼保健院 |
项目占地面积3000㎡,建筑面积5000㎡,新增托位625个。 |
2022-2023 |
4000 |
2 |
巫山县高唐街道托育机构 |
县卫生健康委 |
新建 |
高唐街道 |
项目占地面积1000㎡,建筑面积2000㎡,新增托位约250个。 |
2022-2023 |
1300 |
3 |
巫山县龙门街道托育机构 |
县卫生健康委 |
新建 |
龙门街道 |
项目占地面积1200㎡,建筑面积2400㎡,新增托位约300个。 |
2022-2023 |
1600 |
4 |
中心乡镇托幼一体化建设项目 |
县卫生健康委 |
改建 |
各乡镇 |
在幼儿园的基础上新增托幼一体机构,收3岁以下愿意入托的婴幼儿,新增托位200个。 |
2022-2024 |
1100 |
二、学有所教 |
466511 | ||||||
5 |
巫山学前教育推进工程 |
县教委 |
新建 |
巫山县幼儿园 |
新建项目征地约112526㎡,新建学前教育校舍90520㎡,运动场22720㎡,配套建设给排水、电气、消防等相关附属。 |
2021-2025 |
42776 |
6 |
巫山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创建工程 |
县教委 |
新建 |
巫山县中小学 |
新建项目征地约422800㎡,新建义务教育校舍384679㎡,运动场243550㎡,配套建设给排水、电气、消防等相关附属。 |
2021-2025 |
273486 |
7 |
巫山高中阶段教育提升工程 |
县教委 |
新建 |
高唐街道、龙门街道、官渡镇、大昌镇等 |
新建校舍69920㎡,配套建设给排水、电气、消防等相关附属。 |
2021-2025 |
36927 |
8 |
巫山职教中心提质工程 |
县教委 |
新建 |
工业园区 |
推进职教中心建成全国高水平中职学校,打造特色专业,适应巫山未来的文化旅游发展、立体交通发展、绿色生态发展和康养产业发展。 |
2021-2025 |
5000 |
9 |
巫山智慧校园工程 |
县教委 |
新建 |
巫山县 |
实施“智慧校园”建设工程,加强教育信息化“云—网—端”智慧教育综合体系建设,将5G、大数据、云计算、AI、VR等现代信息技术融入教育领域各个环节,打造智慧教室、智慧实验室等智能教学应用场景,实现智慧校园乡镇全覆盖。 |
2021-2025 |
15000 |
10 |
巫山县江东特校 |
县教委 |
新建 |
龙门街道早阳组团 |
新建项目征地约25500㎡,校舍13500㎡,运动场9000㎡,配套建设给排水、电气、消防等相关附属。 |
2021-2025 |
7322 |
11 |
巫山云雨康养区校外培训基地 |
县教委 |
新建 |
摩天岭 |
新建校舍8000㎡,新建运动场20000㎡,配套建设给排水、电气、消防等相关附属。 |
2023-2025 |
15000 |
12 |
巫山县学校升级改造项目 |
县教委 |
改扩建 |
巫山县 |
实验小学八人制足球场及劳美基地建设1300㎡;楚阳小学学生宿舍1241.82㎡,扩建运动场3500㎡;高唐初级中学扩建运动场7000㎡,风雨操场5700㎡,车库6400㎡,食堂1304㎡;大庙初级中学扩建运动场3200㎡ |
2023-2025 |
71000 |
三、劳有所得 |
2000 | ||||||
13 |
巫山县人力资源技能培训基地 |
县农业农村委 |
新建 |
相关乡镇、街道 |
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服务范围县内及周边区县。 |
2023-2025 |
2000 |
四、病有所医 |
251248 | ||||||
14 |
巫山县人民医院智慧医院建设项目 |
县卫生健康委 |
改建 |
高唐街道 |
全面实施“健康重庆2030”规划,以建设区域性医疗中心为目标,优化人民群众就医流程,增强医院便民服务能力,提升医疗智能化应用水平。建设区域影像中心、医学装备管理系统、中央物流系统、免疫流水线、购置介入彩超、同位素治疗等先进医疗设备。五年内建设5-8个市级重点及特色专科,申报成功市级科研5-8项,与上级医疗卫生单位联合开展2-3项科研课题的研究。 |
2021-2027 |
25200 |
15 |
巫山县人民医院早阳分院建设项目 |
县卫生健康委 |
续建 |
巫峡镇 |
室内装饰装修、道路管网、绿化、信息化、医疗废物废水处理、消防、电力等配套设施。 |
2020-2023 |
14800 |
16 |
巫山县人民医院庙宇分院建设项目 |
县卫生健康委 |
新建 |
庙宇镇 |
庙宇镇划拨建设用地50亩,新建业务用房,门诊、医技、住院综合楼23000㎡,设置床位300张。建设内容包括土建、装饰装修、道路管网、绿化、信息化、医疗废物废水处理、消防、电力等配套设施。 |
2024-2026 |
15000 |
17 |
巫山县人民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建设项目 |
县卫生健康委 |
新建 |
巫峡镇 |
新建消毒供应中心业务用房6200㎡,建设内容包括土建、装饰装修、水电、消毒供应设备采购等。 |
2023-2025 |
9000 |
18 |
巫山县精神卫生中心扩容项目 |
县卫生健康委 |
新建 |
高唐街道 |
新划拨土地30亩,总建筑面积8000㎡,编制床位150张,建设内容包括土建、装饰装修、道路管网、绿化、信息化、医疗废物废水处理、消防、电力等配套设施。 |
2024-2025 |
6000 |
19 |
失能老人护理院建设项目 |
县卫生健康委 |
改扩建 |
高唐街道 |
以县人民医院净坛分院为依托,打造失能老人院,设置床位400张,主要建设内容包括装饰、医疗废物废水处理、消防、电力等配套设施。 |
2024-2025 |
9000 |
20 |
巫山县妇女儿童医院建设项目 |
县卫生健康委 |
新建 |
巫峡镇 |
建筑面积12374.58㎡,设置床位100张。主要建设内容:边坡治理、土建、装饰装修、暖通、智能化、水电、消防、污水处理、管网系统、绿化及相关配套设施设备。 |
2020-2023 |
8248 |
21 |
巫山县妇女儿童医院建设项目(二期) |
县卫生健康委 |
新建 |
巫峡镇 |
总建筑面积约18000㎡,设置床位150张。其中业务用房约15000㎡,地下车库面积3000㎡,车位100个。主要建设内容:边坡支护、土建、装饰、水电、智能化建设、消防、污水处理、管网系统、绿化及相关配套设施设备。 |
2024-2026 |
15200 |
22 |
巫山县妇幼公共卫生服务信息化建设项目 |
县卫生健康委 |
新建 |
高唐街道 |
以妇女儿童全生命周期服务为目标,基于打造“妇女网 互联网 物联网”信息化平台建设,构建起县、乡(镇)、村三级妇幼健康管理服务信息平台。建立“孕期营养监测分析信息系统”等信息平台,实现标准化、信息化、精准化、高效率的管理和服务目标。 |
2022-2024 |
3000 |
23 |
巫山县乡镇(中心)卫生院服务能力提升建设项目 |
县卫生健康委 |
改扩建 |
相关乡镇卫生院 |
按照美丽医院建设有关要求,拟对24个乡镇卫生院进行改扩建,主要对卫生院业务用房进行扩建、特殊科室建设、院内环境美化、停车、污水处理等内容进行建设,促进卫生院管理、就医流程优化,提高患者就近就医获得感。 |
2020-2030 |
36000 |
24 |
巫山县临床重点专科及特色专科建设工程 |
县卫生健康委 |
新建 |
高唐街道、龙门街道、各乡镇 |
以保障人民健康为中心,以满足群众需求为导向,完善学科体系,提升专科能力,打造精品专科,补强薄弱专科,培养人才队伍,促进科研教学,通过实施重点专科项目建设,推动全县医疗服务水平全面提升。到2030年共建设15-20个重点专科培育项目。其中,重点扶持内外科、重症医学科、全科医学科等专科,使以上专科达到各3个左右;继续扶持妇产、儿科、精神、感染、消化内科、骨科、肿瘤科、心脏大血管科、职业病等专科,每个专科至少再新增设置1个。 |
2020-2030 |
11000 |
25 |
巫山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检验检测中心建设项目 |
县卫生健康委 |
新建 |
高唐街道 |
新建15000㎡病源微生物检测中心、理化检测中心、毒理检测中心、应急物资储备中心、疫苗储备中心、卫生应急指挥中心、公共卫生人才培训基地、室内装饰、装修、道路管网、绿化、信息化、医疗废物废水处理、消防、供水、电力、地下车库等配套设施。 |
2023-2025 |
22000 |
26 |
“冉雪峰”中医传承与应用基地建设项目 |
县卫生健康委 |
改扩建 |
高唐街道 |
对县中医院本部进行升级改扩建,全面提档升级本部医院档次,学科建设、教育基地建设等。装饰装修、道路管网、绿化、信息化、医疗废物废水处理、消防、电力等配套设施;治未病科、中医科、制剂室装饰装修改造,中医师带徒、方剂整理研究,中医适宜技术推广等。 |
2021-2025 |
5000 |
27 |
三峡中医博物馆建设项目 |
县卫生健康委 |
新建 |
高唐街道、龙门街道 |
建设面积5000㎡,建设内容包括土建、装饰装修、道路管网、绿化、信息化、消防、电力等配套设施。 |
2024-2025 |
6800 |
28 |
巫山县医养结合示范基地建设项目 |
县卫生健康委 |
新建 |
曲尺乡 |
建设面积30000㎡,设置床位500张,分期建设,建设内容包括土建、装饰装修、道路管网、绿化、信息化、医疗废物废水处理、消防、电力等配套设施。 |
2023-2025 |
15000 |
29 |
巫山县全民健康5G融合基础设施建设工程 |
县卫生健康委 |
改建 |
高唐街道、龙门街道、各乡镇 |
1.建立县级5G物联网接入管理与数据汇聚平台,全面推动智慧医疗物联网应用。2.优化全民健康信息服务平台,健全医疗、公共卫生服务信息系统,畅通公共卫生服务数据共享通道。3.搭建县域医供体平台,实现服务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利益共同体、管理共同体。4.搭建一体化监管及服务,实现医疗卫生、健康档案、养老(康养)服务、疾控防疫、学习培训、人员管理、便捷支付等,并实现跨区域预警分析、疾病预防等信息共享调用、达到互用互认。5.搭建公共卫生服务平台,深入推进“互联网+”公共卫生服务,推动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在线查询和规范使用,整合预防接种、签约服务、健康教育等应用。6.搭建传染病智能监测管理平台,提高重大疾病防控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完善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系统,提高评估监测敏感性和准确性,建立智慧化预警多点触发机制,实现与市统筹区域平台疾控信息系统和国家疾控信息系统数据同步交换,保障数据采集的完整性、准确性、时效性。7.加强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智慧医院建设,提升临床诊疗工作的智慧化程度,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与效率。8.搭建“智慧药学”生态系统,推动“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健全药品使用监测机制,建立覆盖各级医疗卫生机构的药品使用监测网络,推进区域处方点评,加强合理用药监管。9.开展“智慧卫监”建设,加强医药费用和医疗服务行为监管,构建“互联网+”监管体系。10.搭建家医健康管理服务平台,全面推进家庭医生线上签约、履约,推动线上健康咨询、慢性病随访、健康管理、延伸处方、预约转诊等服务,提高签约服务质量和效率。 |
2020-2030 |
50000 |
五、老有所养 |
9000 | ||||||
30 |
巫山县第一失能特困集中供养设施项目 |
县民政局 |
新建 |
建平乡 |
总占地9669㎡,规划总建筑面积21250㎡,设置床位500张,建设功能包含老年人用房、医疗用房和其他用房(含管理用房、附属用房等),以及绿化、停车场等附属设施。 |
2022-2023 |
9000 |
六、住有所居 |
710200 | ||||||
31 |
巫山县老旧小区改造项目 |
县住房城乡建委 |
改建 |
县城规划区域内 |
计划完成改造提升老旧小区123个、31668户、1310栋、339.182万㎡。改造内容涉及小区内道路、供排水、供电、供气、绿化、照明、围墙、安防系统、消防设施等基础设施的更新改造。小区内配套养老抚幼、无障碍设施、便民市场、停车库(场)、文化体育设施小区内房屋公共屋面、墙面等公共区域修缮、建筑节能改造、管线规整、加装电梯,与小区直接相关相邻的道路和公共交通、通信、供电、供排水、供气、停车库(场)、污水与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的改造提升,公共教育、医疗卫生、公共文化体育、残疾人服务等。 |
2021-2025 |
280000 |
32 |
巫山县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项目 |
县住房城乡建委 |
新建 |
龙门街道、巫峡镇 |
新建保障性租赁住房1000套,建筑面积80000㎡。 |
2022-2025 |
36000 |
33 |
保障房建设基础设施配套项目 |
县住房城乡建委 |
新建 |
高唐街道、龙门街道、巫峡镇 |
涉及4000户棚户区改造和1000套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的连接道路,人行道、水、电、气、管网绿化等项目。 |
2021-2025 |
55200 |
34 |
巫山棚户区改造项目 |
县住房城乡建委 |
新建 |
高唐、龙门街道、巫峡镇 |
棚户区改造1000户,面积20万㎡。 |
2021-2025 |
90000 |
35 |
暮雨公园整治更新项目 |
县住房城乡建委 |
改建 |
暮雨公园 |
清理公园废旧老化公共设施,保护修缮公园内原有可用公共服务设施,改造公园景观绿化,打造自然生态城市商业公园,完善公园整体功能,植入儿童游乐空间、居民公共活动空间和休闲消费业态空间,扩大公园停车空间,补充完善片区公共服务配套功能,发展成为城市新型服务集群与消费集群。 |
2022-2024 |
6000 |
36 |
望霞公园整治更新项目 |
县住房城乡建委 |
改建 |
望霞公园 |
打造网红设计、网络传媒等科技创新产业的主题公园,充分利用地形及吊层商业屋顶打造多层观景平台,增加功能场地(儿童活动、运动、跑道、休闲等),增加商业配套(停车、步道等),完善管理配套(安控),提升公园自我造血能力。 |
2022-2024 |
15000 |
37 |
巫山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项目 |
县发展改革委 县农业农村委县生态环境局 |
新建 |
相关乡镇 |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实施300个村庄集中连片综合治理,包括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厕所粪污治理、生活污水治理工程等。建设农村人居环境监测智能化平台。 |
2021-2025 |
25000 |
38 |
巫山县小微停车场建设项目 |
县城市管理局 |
新建 |
县城规划区域内 |
利用零星闲置用地,增设1000个公共停车位。 |
2024-2025 |
3000 |
39 |
巫山县市政消火栓及其配套设施建设项目 |
县住房城乡建委 |
新建 |
县城规划区域内 |
高唐街道县城区既有道路建设市政消火栓25个、消防给水管网2.88km;同步建设乡镇人员密集场镇既有道路市政消火栓1392个、消防给水管网181km。 |
2024-2025 |
200000 |
七、弱有所扶 |
36700 | ||||||
40 |
巫山县残疾人康复中心建设项目 |
县残联 |
在建 |
早阳桂花4、5社 |
总建筑面积8168.45㎡。地上5908.76㎡(由残疾人康复服务设施及辅助器具验配功能用房构成。)地下2259.69㎡(由车库及设备用房构成) |
2020-2023 |
3500 |
41 |
巫山县龙江新区殡仪馆建设项目 |
县民政局 |
新建 |
龙门街道 |
总占地面积50亩,建筑面积8000㎡。建设内容包括18个灵堂以及火葬场、功能用房、停车场等附属设施。 |
2022-2025 |
15000 |
42 |
巫山县公益性公墓建设项目 |
县民政局 |
新建 |
两坪乡 |
占地120亩、建设墓位3000个、公路2.5km、三层工作用房每层500㎡,地面停车场及活动场所1500㎡、配套绿化。 |
2024-2026 |
5000 |
43 |
巫山乡镇殡仪服务站建设项目 |
县民政局 |
新建 |
相关乡镇 |
在大昌、福田、官渡、庙宇、龙溪、官阳、平河、当阳、骡坪、双龙、抱龙、铜鼓、大溪、曲尺等14个乡镇新建一座殡仪服务站,总占地70亩,建筑面积28000㎡。 |
2025-2030 |
13200 |
七、拥军优抚 |
2000 | ||||||
44 |
巫山县烈士纪念设施建设项目 |
县退役军人事务局 |
新建 |
高唐街道 |
拟新建陈列馆总建筑面积1500㎡。设置陈列大厅、观众服务厅、寄存室,遗物库房、遗物修复室,值班监控室,多媒体活动室,档案资料室、保管室及其他公共配套设施(水泵房、备用发电机房、厕所及服务设施用房等)。 |
2022-2024 |
1000 |
45 |
巫山县光荣院建设项目 |
县退役军人事务局 |
改建 |
广东西路 |
本项目改造面积 3615.56 ㎡,其中一层 443.9 ㎡;三层449.3 ㎡;四至六层 1374.06 ㎡,七至八层 899 ㎡;九层 449.3 ㎡。设居室、理疗、健身、娱乐、阅读等功能房,床位118 张(其中护理型床位 42 张,普通床位 76 张)。主要建设内容包括部分墙体拆除、地面防滑瓷砖铺设、内墙天棚饰面、卫生间改造;配套建设给排水、消防、照明、智能化系统;购置家具、健身、理疗器械等设备。 |
2022-2024 |
1000 |
九、文体服务 |
139700 | ||||||
46 |
巫山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数字化建设提升工程 |
县文化旅游委 |
改建 |
巫山县 |
提升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数字化建设,实现文、图两馆总馆分馆制,博物馆群联动制,公益性全方位免费开放,完善文旅市场综合执法队条件改善等。 |
2021-2025 |
1000 |
47 |
巫山县早阳文化艺术对外交流中心 |
县文化旅游委 |
新建 |
巫山县早阳新城 |
项目占地面积约100亩。包括文化会展厅、文化交流厅,文化馆、图书馆、美术馆、非遗中心等;景观绿化、道路、停车场、给排水、电力、管网等配套设施。 |
2022-2025 |
12000 |
48 |
巫山美术馆 |
县文化旅游委 |
新建 |
巫山县龙江新区 |
以早阳文化艺术对外交流中心为契机,建成巫山美术馆,重点是美术馆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和美术馆的陈列展示等。 |
2021-2023 |
5000 |
49 |
巫山精品节目打造 |
县文化旅游委 |
新建 |
巫山县 |
创建《巫山远古文化》室内、室外、实景、文艺演出品牌。以神秘悠久的巫文化、抬工号子、巫音、皮影戏以及红叶文化为背景打造成一系列具有巫山特色的精品节目,将巫山戏曲、民间舞蹈、民族音乐以民间器乐的综合方式进行呈现。 |
2021-2025 |
1500 |
50 |
文化体育节庆活动 |
县文化旅游委 |
新建 |
全县 |
举办大型体育赛事,节庆文化活动,艺术电影杯,国际巫山红叶节等。 |
2021-2025 |
7000 |
51 |
开展送文化进基层活动 |
县文化旅游委 |
新建 |
全县 |
通过政府购买的方式,开展公共文化进基层服务312场/年,以送文化、种文化、兴文化为主,包括慰问演出、文艺辅导、非遗展示、送戏下乡、书画展览等一系列文艺服务活动,以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和艺术作品满足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的新需求、新期待。 |
2021-2025 |
1800 |
52 |
乡镇村面上公共文化服务提档升级 |
县文化旅游委 |
改扩建 |
全县 |
面上提升乡镇、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包括文化广场,文化服务中心,农家书屋等。在公共文化场所为残疾人配备无障碍设施。实现文化公共服务设施标准化、均等化、数字化、社会化目标。实现点、线、面结合目标。 |
2021-2025 |
10000 |
53 |
巫山县村村通应急广播、户户看巫山新闻项目建设及维护 |
县文化旅游委 |
新建 |
巫山县 |
结合全县应急广播现状,新建全县24个乡镇、2个街道办事处、305个行政村的播控平台以及行政村社功率为50瓦的收扩机2440个、功率为25瓦的播出终端4880个。完成全县农村范围内有线电视未覆盖区域约8万户的有线电视双向网络覆盖,新发展全县有线电视用户7.8万户,有线电视入户总数达到15万户以上。实施常态化维护机制。 |
2021-2025 |
5000 |
54 |
乡镇村体育事业提档升级 |
县文化旅游委 |
续建 |
全县 |
提升乡镇村体育事业建设,文体广场,健身路径,健身器材,登山步道,社区建设中心等,人均体育设施面积达到2.2㎡。围绕全县乡村振兴四条线为重点,农村居民安置点、移民安置点为突破点,实现点、线、面结合。 |
2021-2025 |
4000 |
55 |
巫山县早阳体育运动中心 |
县文化旅游委 |
新建 |
巫山县早阳新城 |
项目占地面积约100亩。包括体育场、体育馆、游泳池(馆)、健身中心、健身广场、健身步道等,景观绿化、道路、停车场、给排水、电力、管网等配套设施。 |
2022-2025 |
20000 |
56 |
巫山县水上娱乐运动项目 |
县文化旅游委 |
新建 |
相关乡镇 |
大昌湖、白子溪、早阳桂花村、白水河、大溪河、培石、错开峡等皮划艇、赛艇、摩托艇等设施,接待中心 |
2022-2025 |
20000 |
57 |
巫山县龙江体育公园项目 |
县文化旅游委 |
新建 |
龙江新区(白洋溪沟) |
占地面积约102亩。建设内容主要包括7人制足球场、篮球场、羽毛球场、乒乓球场、网球场、排球场、门球场及景观广场、停车场、公共卫生间、环形跑步道、健身器械、休憩廊架,景观绿化、道路、给排水、供电、管网等配套设施。 |
2023-2025 |
6000 |
58 |
巫山县足球场建设项目 |
县文化旅游委 |
新建 |
相关乡镇村 |
平河乡起阳村、双龙镇白坪村、官阳镇金顶村、红椿土家族乡大坪村、两坪乡仙桥村、培石乡居委、培石乡读书村、官渡镇大塘村、官渡镇双月村等共15个5人制足球场,每个足球场建设面积不少于700㎡,建设面积共11000㎡。社会足球场建设。 |
2022-2025 |
1000 |
59 |
巫山高山滑雪场 |
县文化旅游委 |
新建 |
摩天岭、梨子坪、三溪乡选址 |
建设滑雪场,游客接待中心,观景平台,住宿酒店,互动体验,以及配套基础设施等。 |
2020-2025 |
30000 |
60 |
龙骨坡古人类文化遗址保护建设项目 |
县文化旅游委 |
新建 |
巫山县庙宇镇新城村2、3社 |
新建文物保护管理设施200㎡,新建展览陈列室及研究相关业务用房(“一站三室”,含考古工作站、陈列展示、数字化展示等)3000㎡,游客管理服务中心600㎡,改造古人类文化展示设施5200㎡,遗址保护环境整治29575㎡、边坡防护30000㎡,旅游卫生间2座,生态停车场3000㎡、参观步道3500米,道路整治500米,垃圾收集中转站100㎡,配套水、电、遗址标识展示系统等设施。 |
2023-2025 |
15000 |
61 |
新型公共文化服务空间 |
县文化旅游委 |
新建或改建 |
巫山县 |
打造一批融合图书阅读、轻食餐饮、文化沙龙等服务的有特色、有品位的新型公共文化服务空间。 |
2021-2025 |
100 |
62 |
巫峡镇综合文化服务中心 |
巫峡镇人民政府 |
新建 |
巫山县 |
建成巫峡镇综合文化服务中心,配套图书室、多功能室、电子阅览室、图书等基础设施,实现常态化免费开放。 |
2021-2025 |
300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