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山县农业农村委员会2023年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实施方案

日期:2023-08-31

字号:
分享:
打印:

巫山县农业农村委员会

2023年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实施方案

根据《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做好2023年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的通知》(渝农办发〔202378号)要求,结合我县“1+3+2”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发展和农民教育培训实际,制定2023年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紧密围绕农业稳产增产、农民稳步增收、农村稳定安宁,坚持“需求导向、产业主线、分层实施、全程培育”的工作要求,聚焦我县“1+3+2”产业链发展,以家庭农场、种养大户、专业合作社、农业企业、农民田间学校、农业创业孵化基地为载体,落实培训与教育并举措施,培育一批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的高素质农民队伍,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县提供坚实人才保障。

二、计划安排

(一)人数及金额

培育任务为750人,财政补助金额为200万元。

1.经营管理型(农村致富带头人)350人,按累计培训时间不少于120学时,人均4000元标准进行培训,预算经费140万元,其中培训费3000元/人、后续扶持工作经费1000元/人。

2.专业生产型200人,按累计培训时间不少于56学时,人均1500元标准进行培训,预算经费30万元。

3.技能服务型200人,按累计培训时间不少于56学时,人均1500元标准进行培训,预算经费30万元。

4. 农民素质素养培训35个班,按培训时间半天至一天,人均100元标准执行。

(二)资金用途

1.严格按照《重庆市财政局关于下达2023年中央农业经营主体能力提升资金预算的通知》(渝财农〔202338号)的规定执行,主要用于提高农民技能水平和综合素质所开展的课堂教学、实习实训、线上学习、现场观摩、交流实践、先进评选、绩效评价、信息宣传、统计监测、学历提升、后续扶持等。结合我县实际,侧重开展课堂教学、实习实训、线上学习、先进评选、后续扶持等工作。

2.结合我县实际,经营管理型(农村致富带头人)的后续扶持资金按人均1000元标准执行。主要用于五个方面:一是举办农民致富带富技能大赛;二是春耕春管、三夏、防灾减损等应急性培训;三是面向小农户开展素质素养提升试点培训;四是后续指导管理服务支出,包括跟踪培训、技术指导和经营管理等服务;五是促进高素质农民学历提升。

(三)完成时间

1.20237月底前完成项目采购及培训的相关准备工作;8月初至10月底前开展培训工作,建立培训档案资料和相关信息录入信息管理系统;11月中旬前完成100人农村致富带头人的认定工作;11月底前完成验收、资料归档入库;1210日前完成年度工作总结上报。

2.后续扶持专项工作根据产业项目的时节要求确定,可在培训中或培训后开展,原则上不超过12月底。

三、培训对象

具有小学及以上文化程度,身体健康,年龄为18—65周岁,从事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的农村劳动者或乡村治理及社会事业服务人员且有意愿参加培训的种养大户、家庭农场、数字果园、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企业等单位的负责人、技术骨干、产业工人、合作股东人员及其个人。

四、培训方式

结合生产时节,采取集中学习与实训实操相结合的方式,其中公共理论、技能基础知识占各专业总课时40%,实训实操、现场观摩、经验交流、学习体会占60%。经营管理型及农村致富带头人专业累计培训时间不少于120学时;专业生产型与技能服务型专业累计培训时间不少于56学时。

培训过程实施视频监管,每天按培训开始、培训中、培训结束三个时段录制视频,一次不低于10分钟。培训过程中,保持信号畅通,县农业农村委不定时不间断的采取视频抽查或现场督查。

五、工作要求

(一)突出工作重点。聚焦三项重点任务和七个专项行动,紧扣全面支撑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全面支撑农民素质素养提升,推进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全年围绕粮油稳产保供任务开设的班次和培育人数不低于60%

1.三项重点任务。一是着力提高生产技术技能。围绕水稻、玉米、油菜、大豆等粮油作物,紧密衔接生产技术技能要求确定培训内容,实施分品种组班、分技术授课、分阶段培训。紧扣农时,围绕作物生产全过程全周期开展培训,突出良种选购及制种、关键生产技术、病虫害防治、耕地保护建设等内容。强化在田间地头实践实训,用好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农业企业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切实提升农民实操水平。围绕落实大食物观,因地制宜开展果菜茶等经济作物生产管理培训、畜牧养殖培训、动物疫病防治培训,继续开展退捕渔民就业帮扶培训“暖心行动”。二是着力提升产业发展能力。坚持选育用一体化的育人导向,统筹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要求和农民学习需求,以推进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为目标,围绕主导特色产业分层分类组织培训,重点培育家庭农场主、农民合作社带头人、社会化服务专业人员、返乡创业创新人员、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等。聚焦产业发展能力提升,重点围绕生产组织、主体管理、智慧农业、市场冷链、信贷融资、风险防控、农业生产和农产品“三品一标”等,开展全产业链技能培训。根据实际需要开展重点培育对象集中培训,组织优秀学员参加市级培训。倡导运用案例教学法,可根据需要组织农民异地学习先进典型。三是着力提升农民素质素养。面向高素质农民培育对象全面开设综合素质素养课程,培训内容突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涉农法律法规、农业农村政策,农业绿色发展、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防灾减灾、金融信贷保险、乡村规划建设、乡风文明、农耕文化等领域基础知识。优先选用农业农村部及重庆市本土教材。支持农民提升学历层次,依托职业院校、农广校探索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与职业教育贯通衔接,探索建立农民学分银行。注重培养青年高素质农民和高素质女农民。注重高素质农民培育与农业农村科普工作协同开展。

2.七大专项行动。聚焦大豆玉米提单产、油菜产业发展、机械化生产等重点领域,组织开展以下专项行动。一是大豆、玉米单产提升培训行动。开展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专项培训,重点围绕品种、农艺、农技加大指导服务和培训力度,实现大豆种植户全覆盖。开展玉米高产增产技术模式应用和技术技能培训,强化高产优质耐密品种相关技术培训。二是油菜产业发展培训行动。针对我县油菜生产特点,围绕品种、农机、农艺、加工等技术环节开展培训。重点围绕绿色丰产高效栽培技术、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冬闲田生产技术、油菜籽产地干燥加工技术开展培训。三是专业农机手培训行动。以专业农机手、农机大户和农机合作社带头人为培训对象,聚焦大豆、玉米、水稻、油菜、小麦等主要粮油作物耕种管收机械化作业环节,围绕玉米及大豆高质量机播、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全程机械化、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油菜机械化育苗移栽、保护性耕作、高效飞防植保、机收减损等重要机械化技术开展实操实训和作业演练,提高机手技能水平和职业素质,促进农机作业标准化、规范化发展,助力粮油作物单产提升。四是豇豆质量安全控制培训行动。在豇豆种植面积较大的乡镇重点围绕豇豆病虫害绿色防控、科学安全用药、农药残留限量标准要求、承诺达标合格证开具等,对豇豆种植户开展培训。五是重点区域产业带头人培训行动。六是农民素质素养提升培训行动。以行政村为单位,面向小农户开展素质素养提升试点培训。预计全县举办35个培训班。培训时长为半天至一天,培训内容为综合素质素养课程。七是农村致富带头人培养行动。重点开展先进适用技术、加工物流、品牌打造、电商营销、金融信贷、经营管理等方面培训,提升示范带动能力。

(二)坚持培训标准。2023年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重点开展经营管理型及农村致富带头人、专业生产型、技能服务型,相关专业的培训内容及要求如下:

1.经营管理型(农村致富带头人):经营管理型以农业经理人职能职责为载体,重点开展乡村振兴战略、农业农村政策、创新创业、电子商务、产品加工、农产品质量管理、农业新技术、产品营销、财务管理、农业生态与环境保护、农村金融与信贷、信息处理与风险管理等方面的培训,提升全方位经营管理水平。致富带头人以创新创业为载体,重点开展乡村振兴战略、农业农村政策、先进实用技术、农副产品加工、电商营销、物流运输、产品植保等方面培训,提升示范带动能力。

2.专业生产型:以种植养殖生产技能为基础,重点开展乡村振兴战略、农业农村政策、农业新技术(脆李避雨、水果及蔬菜保鲜等)、产品加工、作物植保等方面的培训,提高生产中各个环节的技能能力。

3.技能服务型:以农业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为载体,重点针对农村信息员、农业经理人、统防统治植保员、动物防疫员、农机操作手、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技术员、农业企业及种养大户开展乡村振兴战略及农业农村政策,技术指导、经营管理、植保管理、安全管理服务等方面的培训,提高服务管理能力。

(三)强化体系建设。充分发挥农广校主阵地作用,持续提升农广校培训组织能力,强化对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的全面支撑。支持重庆市农业广播电视学校为所属企业授予的市级示范农民田间学校或所属企业与社会培训机构搭建合作平台参与培训。注重吸纳农技推广机构、农业科研院所、涉农院校参与承担高素质农民培育任务,用好科技、教育资源,服务农民综合素质和产业发展能力提升。鼓励农业企业投身农民教育培训工作,支持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有偿承担农民实习实训任务。提升社会机构培训质量,将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专家、农技推广人员、农业生产主体及涉农经营服务主体专业人员纳入师资队伍。

(四)提升培育质量。加强县、乡镇各级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统筹谋划,做好需求摸底。依托农民教育培训信息管理系统和农业农村部转移支付管理平台开展项目管理。强化高素质农民培育绩效管理,分级开展绩效评价。继续依托全国农民教育培训信息管理系统开展培育机构、基地和师资标星工作,作为遴选的重要依据。坚持培训质量综合评价制度,以教学方案、课时达标、过程管理、师资力量、学员评价、归案资料、抽验情况、审计结论为依据实施量化评分,为提高培训质量、推荐参与培训提供参考。

(五)用好培育资金。高素质农民培育资金是中央转移支付资金,要做到专款专用,严禁整合。其主要用于支付需求调查、线上线下培训、实践实训、跟踪监测等与培育工作相关的费用,不得列支招投标费用。春耕春管、三夏、防灾减损等应急性培训,优先委托农广校、农技推广机构承办,实行先培训后支付。培育机构须与承担其任务的实训基地明确合作关系,并向实训基地支付场地耗材、实训师资等切实发生的相关费用。农民素质素养提升试点行动的班次,可按规定列支课酬、资料费等与培训直接相关的费用,不得列支食宿费用。

(六)做好指导服务。组织协调农业农村系统相关管理和技术力量,依托全市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农技推广体系等专业队伍,为技术技能提升类培育对象提供长期技术指导服务,帮助产业发展带头人获取基础设施建设、产业项目、信贷保险等方面支持。创造机会条件,支持高素质农民参加论坛、展会、技能比赛和农产品交易活动等。支持高素质农民领办创办产业联合体抱团发展。积极用好全国农业科教云平台(云上智农APP)和“渝农云”线上培训资源,扩大技术培训覆盖面,并对培训机构、师资和效果进行在线评价。

(七)示范推广典型。注重对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成功模式总结推广,组织开展优秀典型挖掘宣传,树立示范标杆,营造良好社会氛围。举办技能比赛、专题论坛等,推动高素质农民长期发展。搭建交流展示平台,强化示范引领,充分发挥高素质农民辐射带动作用。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微信扫一扫:分享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