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山县2024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25年预算草案的报告
一、2024年预算执行情况
2024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全县财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二中全会、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庆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市委六届四次、五次、六次全会和县委十五届六次、七次、八次全会精神,坚持稳进增效、除险固安、改革突破、惠民强企工作导向,牢固树立“以政领财、以财辅政”理念,全力服务保障县委工作部署,严格执行县人大预算决议,提质增效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力实施一揽子增量政策,扎实推进各项改革,持续推动经济回稳向好和社会大局安全稳定。
(一)一般公共预算执行情况(附件1)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245,005万元,完成预算的100%,增长88%,其中,税收收入完成58,186万元,增长5.2%;非税收入186,819万元,增长148.9%,增幅较高主要是按照“三攻坚一盘活”改革要求,对国有资产资源进行了有效盘活,相关收入占到非税收入的87.7%。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加上上年结转收入60,037万元、上级补助收入432,117万元、债券转贷收入67,430万元,动用预算稳定调节基金18,225万元、待偿债再融资一般债券结余75万元和区域间转移支付收入805万元后,收入总量为823,694万元。
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628,415万元,增长15.9%,加上上解中央和市级支出24,328万元、债务还本支出60,210万元、安排预算稳定调节基金53,591万元、结转下年56,550万元、横向流域区域间转移支付支出600万元后,支出总量为823,694万元。
重点支出执行情况:一般公共服务支出50,202万元,增长2.3%;公共安全支出17,216万元,增长2.5%;教育支出109,372万元,增长0.3%(加上教育系统社会保障、医疗卫生、住房保障、债券安排的项目等支出,教育事业总投入157,196万元,增长3.4%);科学技术支出1,155万元,增长1.0%;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支出58,640万元,增长926.1%;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94,657万元,增长6.1%;卫生健康支出56,836万元,增长11.8%;节能环保支出18,634万元,增长0.1%; 城乡社区支出11,947万元,增长21.5%;农林水支出109,138万元,增长0.1%;交通运输支出16,213万元,下降29.5%;资源勘探工业信息等支出489万元,下降27.4%;商业服务业等支出1,054万元,下降39.9%;粮油物资储备支出274万元,增长10.5%;自然资源海洋气象等支出4,140万元,增长22.7%;住房保障支出21,824万元,下降25.6%;灾害防治及应急管理支出37,821万元,增长438.1%;债务付息付费支出18,631万元,增长6.6%;其他支出172万元,下降40.3%。预备费年初安排6,000万元,执行中动用2,657万元,主要用于防汛抗旱救灾、关闭煤矿转型、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救助等,剩余部分已按规定补充预算稳定调节基金。
(二)政府性基金预算执行情况(附件2)
全县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完成73,746万元,完成预算的73.7%,下降30.3%,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52,605万元,下降37.6%;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配套费收入4,624万元,下降6.3%;其他政府性基金收入16,517万元,下降0.3%,主要是专项债券利息收入。
本级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加上上级基金补助收入103,335万元、上年结转收入122,333万元、债券转贷收入141,400万元后,收入总量为440,814万元。
全县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251,105万元,下降17.7%,完成预算的63.3%,加上上解支出2,748万元、债务还本52,800万元、结转下年134,161万元后,支出总量为440,814万元。
重点支出执行情况:城乡社区支出87,102万元,增长52.2%;农林水支出37,794万元,下降32%;债务付息等支出26,592万元,增长23.7%;其它支出97,047万元,下降43.2%,主要是专项债券安排的建设项目支出。
(三)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执行情况(附件6)
全县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完成421万元,完成预算的5.3%,下降95.4%。本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加上上级补助收入67万元、上年结转收入1,000万元,收入总量为1,488万元。
全县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32万元,加上结转下年1456万元,支出总量为1,488万元。
(四)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执行情况(附件3)
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349,406万元,增长12.3%,加上上年结转收入33,608万元,收入总量为383,014万元。
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支出350,965万元,增长9.5%,结转下年支出32,049万元后,支出总量为383,014万元(2025年社保基金预算由全市统一编制)。
二、2024年财政重点工作
(一)强化全局之谋,以知难而进的决心壮大财力。摆脱传统路径依赖,以更高视角和更宽视野谋划好财政工作,在开源节流上运用更多政策工具,全面提升财政服务保障能力。
1.着力提升依法聚财水平。密切关注经济发展形势和产业调整情况,对标对表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动态掌握重点行业、重点领域税源态势,密切跟踪重点项目推进情况,全面支持招商引资项目落地生效,税收收入增速在全市排名第12。同时,持续强化非税收入精细化管理,积极稳妥推进土地招拍挂,各项税费收入实现应收尽收,企稳回升的态势趋于明显。
2.找准政策争取各类资金。全面加强与市级行业主管部门以及对口支援单位的工作对接,认真研究上级资金、项目分配政策,把准重点支出方向,加强项目储备和申报,全年争取转移支付及各类专款53.6亿元,同比增长8.7%,其中:一般性转移支付34亿元,专项转移支付19.6亿元。另争取东西部协作、对口支援等各类帮扶资金2.1亿元。
3.主动对接争取债券支持。在财政部陆续推出一揽子有针对性的增量政策举措下,全过程跟踪、全流程对接市级财政部门,争取政府债券资金20.88亿元,其中:新增专项债券8.86亿元,一般债券1.35亿元,特殊再融资债券5.06亿元,再融资债券5.61亿元。有力支持全县重大项目建设,有效缓释当期化债压力,腾出了更多精力和财力空间促发展、保民生。
4.有力有效盘活国有资产。全面清查在用、闲置、出租出借的国有资产,加快国有资产确权,强力推进特许经营权转让。通过调剂使用、完善经营、转让变现等方式分类制定资产盘活计划,全年资产盘活回收资金32.1亿元,完成率101.3 %,在全市改革报表中位列A档。回收的资金主要用于偿还银行贷款,化解中小企业欠款,有效缓解当期偿债压力。
(二)发挥指臂之效,以知重负重的勇气以财辅政。健全集中财力办大事的财政支撑体系,进一步强化财政资源统筹,优化财力资源配置,扎实推动县委、县政府重大战略落实。
1.聚力乡村全面振兴。坚决落实“四个不摘”“一个不变”要求,投入衔接资金3.84亿元,重点用于农业产业发展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安排其他涉农资金5.5亿元用于耕地保护、高标准农田、农业产业园、农村环境整治等农林水基础设施项目。用好惠民惠农财政补贴资金“一卡通”,项目清单由市级规定的22项拓展至74项,累计发放补贴4.11亿元,21万群众直接受益。
2.助力扩内需优环境。落实商贸领域消费品以旧换新和购置税补贴政策,累计发放补贴800余万元,带动汽车、家电、家居等重点商品销售9,000余万元。安排1,054万元支持集镇商贸中心改造、物流配送体系建设、提质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农产品产销对接等,开展主题消费季活动。授予中小企业政府采购合同金额占全县采购总额的88%,有力支持民营企业健康发展。
3.着力支持重点项目。发挥政府投资的带动放大效应,统筹债券资金和支付推动“资金池”与“项目池”对接,配合行业主管部门和县属国企做好项目资金筹措、预算评审、决算审核等具体工作。全力支持文旅部门推动摩天岭康养运动中心、修缮体育公园、江东游客中心等项目建设,支持交通部门推进奉巫建高速、江南高速、巫官高速等重点项目,支持住房保障部门实施老旧小区改造、场镇改造提升、保障性租赁住房等民生实事。
4.全力支持重大改革。坚持以数字重庆建设引领全面深化改革,在预算管理、资金调度、财务规范等方面持续发力,支持县级部门应用开发和迭代升级。稳步推进国企改革攻坚,5大集团国企管理格局基本形成,企业法人由56户压至40户,国企亏损面同比下降31.1%,综合融资成本率下降23%。扎实做好机构改革、行政执法体制改革部门等重点改革的经费保障。
(三)着眼解民之忧,以知责尽责的自觉改善民生。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及时回应人民群众在教育、医疗、社保等方面的急难愁盼。
1.支持教育高质量发展。始终把教育作为财政支出安排的“优先项”,教育投入达到15.72亿元,占到全县财政总支出的18%。主要用于保障教师工资福利,实施薄弱学校改造和义务教育学生营养计划,对标落实教育资助政策,推动教学设备提档升级,推进义务教育集团化和合作办学新模式,支持职业教育和特殊教育,用真金白银倾力打造“三峡库区教育高地”。
2.优化卫生健康服务。助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县域均衡布局,安排5.68亿元用于保障全县医疗卫生机构基本运转,支持公立医院提档升级,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规范化建设,足额兑现城乡医疗救助、计生奖补、乡村医生补助、基本药物补差等政策,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均财政补助标准由89元提高至94元,支持开展血吸虫、结核病等重大传染病防控。
3.兜牢民生底线保障。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安排1.09亿元用于医疗保险、养老保险补差,补齐关破企业人员保险差额。安排2.36亿元加大困难群众的救助力度,将城乡低保标准分别提高到750元/月、610元/月,城乡特困人员保障标准提高到975元/月,集中供养和社会散居孤儿保障标准分别提高到1,825元/月、1,625元/月。安排8,923万元支持发展妇女、儿童、残疾人等社会福利事业,足额落实拥军优抚政策。
4.强化就业服务保障。落实落细就业创业支持、援企稳岗等政策,安排4,778万元用于开发公益性岗位,鼓励引导企业吸纳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困难群体就业,稳定扩大就业岗位。安排2,456万元用于职业技能创业培训,落实脱贫户外出务工交通补助,兑现就业见习补贴、灵活就业人员补贴等政策,支持开展劳务协作、举办招聘会等就业创业服务。
(四)创新治理之策,以知行致远的实干精心理财。统筹发展和安全,主动顺应预算管理新形势,将加强管理、健全机制、完善制度一体推进,在实干中着力提升财政理财水平。
1.坚决兜牢三保底线。突出“三保”优先地位,预算足额安排、库款优先调度、资金严加监管,实现基本民生按需保障,工资足额发放,基本运转有序,全年“三保”支出30.7亿元。同时,将过紧日子作为预算管理长期坚持的基本方针,全年压减一般性支出和非急需非刚性支出8,400万元,“三公”支出下降22.6%,会议费、培训费下降34.3%。
2.防范化解债务风险。严格对照年度目标任务,定期调度、闭环落实,按照“一债一策”原则有序推动化债工作。全年累计化解隐性债务17.96亿元,超额完成市上下达的指导性任务,10项债务化解指标在全市综合排名靠前。截至2024年末,政府债务余额为146.97亿元,在核定限额之内,按财政部政府债务风险评估办法测算,等级已由橙变黄,风险总体可控。
3.提升预算管理水平。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实现迭代升级,国库集中收付制度落实落细,直达资金机制高效运行,库款规模始终控制在安全考核系数之上。加力加效推进财会监督,聚焦会计基础规范、政府采购、民生领域资金等重点领域,组织实施6项监督检查,持续规范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提升内控制度执行力,预算管理水平得到明显提升。
4.发挥审核把关作用。合理有效控制政府项目投资成本,建成施工采购预算评审、建设项目全过程跟审、国有资金项目决算评审多元模式,全年完成评审项目90个,送审金额20.1亿元,审减1.8亿元,平均审减率9%。全面规范政府采购秩序,实施限额标准以上的采购预算金额3.64亿元,节约资金1,579万元,节约率7.4%。超额完成贫困地区农副产品采购预留任务。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财政收入和支出投入统计,存在归类口径交叉,不能简单叠加。
各位代表!回顾过去一年的财政工作,既有来之不易的收获,更有攻坚克难的担当,面对全国大环境下的财政增长乏力而刚性支出不减的“寒冬”,我们栉风沐雨,爬坡起坎,经受住了巨大压力和严峻考验,财政运行整体平稳。这得益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指导和社会各界的关心、理解和支持。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当前财政工作还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财政收入增速明显放缓且结构不优,重点领域和民生领域支出规模增长态势不减,部分财政资金使用分散、绩效不高,债务还本付息持续加大,可持续运行风险依然存在。对此,我们高度重视,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将采取措施努力加以解决。
三、2025年财政预算草案
(一)2025年财政经济形势
国内经济韧性强、潜力大,长期向好的支撑条件和基本趋势没有变,随着全面深化改革激发新的发展动能,一揽子增量政策持续发挥作用,即将出台实施力度更大的政策措施,为我县实现高质量发展带来重大利好,为财政平稳运行打牢坚实基础。但经济社会发展仍有不少困难和挑战,消费恢复不及预期,内需市场活力未充分激发,固定资产投资回报边际效益递减,招商引资项目质效有待提升,资产盘活变现效能较低,财政收入企稳回升的基础尚不牢固。稳就业、保民生、促消费、扩投资等重点领域支出需求刚性增加。综合判断,今年财政收支矛盾更加突出,“紧平衡”态势依然严峻,对财政工作的复杂性、艰巨性要有充分认识,需提前谋划应对举措。
(二)2025年预算编制指导思想和预算编制总体要求
预算编制指导思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庆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和中央、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中央政治局“加大财政货币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和全国财政工作会“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牢牢把握稳进增效、改革创新、除险固安、强企富民工作导向,持续围绕抓好“两件大事”、打造“四张名片”进一步强化财力支撑,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抢抓国家超常规宏观政策机遇,着力提振发展信心,着力助推消费复苏,着力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持续巩固经济企稳回升态势,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保持社会和谐稳定,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为实现“十五五”良好开局打牢基础。
预算编制总体要求:一是收入预算坚持实事求是,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与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相衔接,增强预算完整性和财政资源统筹能力;二是支出预算要优化结构,突出重点,更加注重惠民生、促消费、增后劲,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效率;三是政府债务把握合理适度,持续发挥带动有效投资的作用,切实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四是打好政策组合拳,完善部门间有效沟通、协商反馈机制,增强政策合力,提高政策整体效能;五是资金管理更加注重绩效,推进财政承受能力评估,加强财会监督,硬化预算约束,保障资金规范安全使用。
(三)2025年预算草案
1.一般公共预算
(1)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计
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计完成149,300万元,较上年执行数下降39.1%(较2024年年初预算数增长7 %),其中:税收收入预计62,300万元,较上年执行数增长7.1%;非税收入预计87,000万元,较上年执行数下降53.4%(较2024年年初预算数增长9.4 %)。
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加上上级补助收入281,828万元(提前下达的转移支付)、上年结转收入56,550万元、动用预算稳定调节基金53,591万元、从政府性基金预算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调入45,000万元后,收入总量为586,269万元。
(2)一般公共预算支出预计
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安排569,022万元,加上上解中央和市级16,647万元、债务还本支出600万元后,支出总量为586,269万元。
重点支出项目预算安排:一般公共服务支出安排41,463万元,增长1.0%;国防支出支出安排85万元;公共安全支出安排16,898万元,增长9.3%;教育支出安排107,469万元,与上年持平;科学技术支出安排1,218万元,增长3.9%;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安排5,582万元,下降37.4%;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安排88,641万元,增长8.5%;卫生健康支出安排35,089万元,下降1.1%;节能环保支出安排10,741万元,增长10.7%;城乡社区支出安排12,285万元,增长86.3%;农林水支出安排96,066万元,增长0.1%;交通运输支出安排25,263万元,增长92.9%;资源勘探工业信息等支出安排991万元,增长84.8%;商业服务业等支出安排1,933万元,下降5.0%;自然资源海洋气象等支出安排3,287万元,增长2.4%;住房保障支出安排26,518万元,增长0.6%;粮油储备支出安排343万元,增长16.2%;灾害防治及应急管理支出安排15,230万元,下降0.2%;预备费安排6,000万元,与上年持平;债务付息付费支出安排17,880万元,下降1.8%,其他支出安排56,040万元,增长122.2%。其他支出年初预算增幅较大,主要是2024年末的上级资金结转至2025年支出。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商业服务业等部分领域支出较上年下降,主要是上级提前下达的转移支付额度减少,年度预算执行过程中还有变化,以调整预算为准。
2.政府性基金预算
(1)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预计
全县政府性基金收入预计完成100,000万元,较上年执行数增长35.6%,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70,000万元;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配套收入5,000万元,其他政府性基金收入25,000万元。本级政府性基金收入加上政府性基金补助收入8,205万元、上年结转收入134,160万元后,收入总量为242,365万元。
(2)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预计
全县拟安排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202,865万元,加上上解中央和市级支出3500万元、调出资金36,000万元(平衡一般公共预算)后,支出总量为242,365万元。
重点支出项目预算安排:城乡社区支出安排45,091万元,下降17.5%;农林水支出安排89,502万元,下降16.6%;债务付息付费支出安排29,099万元,增长11.6%。
3.国有资本经营预算
全县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预计完成9,000万元,加上转移支付收入67万元、上年结转收入1,456万元,收入总量为10,523万元,安排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1,523万元,其余9,000万元调出用于一般公共预算。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