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巫山基本县情
巫山在春秋战国时期为楚国巫郡,秦汉改郡为巫县,距今2302年,幅员面积2958平方公里,辖26个乡镇(街道)、340个村(居),总人口65万。基本县情可概括为“一户五县”。一户:即渝东门户。是重庆向东开放“桥头堡”。五县:一是文化旅游名县。204万年前的龙骨坡“巫山人”是最早亚洲人类,5千年前的大溪文化是新石器文化代表,流传名诗名赋6000余首。荣获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二是山清水秀美县。地处长江三峡生态屏障核心区,拥有“一江碧水、两岸青山、三峡红叶、四季云雨”良好生态,大昌湖创建国家湿地公园,五里坡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重点区域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地。三是综合交通强县。一个由机场、高铁、长江黄金水道、多条高速公路和旅游交通大环线组成的渝东门户水陆空铁立体综合交通枢纽全面形成,正努力建设成为联结南北、贯通东西的交通战略节点。四是移民脱贫大县。三峡工程建设,县城整体搬迁,实施9万移民。脱贫攻坚中,9万贫困群众自力更生、精准脱贫,毛相林获评“全国脱贫攻坚楷模”。巫山先后被评为“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县”“平安中国建设示范县”。五是生态产业特色县。是“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中国脆李之乡”“中国庙党之乡”“全国森林康养基地试点建设单位”,荣获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二、巫山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巫山深学笃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紧扣国家战略和市委安排部署,立足山区库区实际,奋发图强、创先争优。特别是去年4月以来,全县上下坚持把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庆激发的干事创业激情转化为扛起新使命、实现新作为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突出产业兴县、惠民强企,持续抓好乡村全面振兴走在前列做出示范、建设山清水秀美丽之地成为样板“两件大事”、打造世界级知名旅游目的地、全国优质生态产品供给地、产城景融合三峡港湾城、多式联运商贸物流枢纽“四张名片”,在“总书记有号令、党中央有部署,重庆见行动,巫山抓落实”中探索出一条符合巫山实际的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路。2024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9%,分别超过全国、全市0.9、0.2个百分点;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5.9%,排名全市第4;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3%、高于全市8.2个百分点;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达到617.4亿元、同比增长4.98%,山区库区强县富民现代化示范县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