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政务公开>法定主动公开内容>规划信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索 引 号]
1150023770943747XE/2023-00002
[ 主题分类 ]
国民经济发展规划、计划
[ 体裁分类 ]
计划、发展目标
[ 发布机构 ]
巫山县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 发字文号 ]
[ 标  题 ]
巫山县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2年计划草案的报告
[ 成文日期 ]
2022-01-14
[ 发布日期 ]
2022-01-14
[ 有 效 性 ]

巫山县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2年计划草案的报告

分享:
打印:
字号:


巫山县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执行情况与2022年计划草案的报告


各位代表:

受县人民政府委托,现将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2年计划草案提请大会审查,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同志提出意见。

一、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今年以来,面对不断反复的国内局部疫情冲击和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环境,全县上下深学笃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提出的系列重要指示要求,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和市委书记陈敏尔、市长唐良智来巫山调研指示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和疫情常态化防控,全力打好“三大攻坚战”,推进“十大行动”,“十四五”开局良好,起步扎实。

——主要目标任务执行良好。对照年初县十七届人大四次会议批准确定的15项主要目标中13项实现年度预期目标,仅有2项和年度预期目标略有差距(受需求收缩、供给冲击影响,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长9.7%,低于预期目标0.3个百分点;疫情常态化对企业经营、外出务工影响明显,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9.7%,低于预期目标0.3个百分点)。(详见表1

——经济恢复态势更加稳健。地区生产总值达208.8亿元,增长9.4%,连续两年呈现恢复性增长态势。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8%,连续三年持续稳定增长;第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9.7%、9.8%,连续两年呈现恢复性增长态势;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连续2年稳定在8%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9.3%,高于计划指标19.3个百分点,两年呈现恢复性增长态势。

——效益结构更加优化。产业结构持续优化,二三产业占比持续提高。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7%,连续三年高于经济增速。

表1: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指标完成情况

序号

指标名称

2021年预期目标

2021年完成情况

1

地区生产总值增速

8%

9.4%

2

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速

4.5%

8%

3

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速

10%

9.7%

4

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速

9%

9.8%

5

固定资产投资增速

8%

10%

6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

10%

29.3%

7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

8%(调整为5%)

5.4%

8

税收收入增速

8%(调整为持平)平)

0

9

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

10%

9.7%

10

旅游购票人数

180万人次

180万人次

11

城镇新增就业岗位

2500个

2907个

12

城镇登记失业率

3.5%以内

3.5%以内

13

城镇化率

45%

45%

14

森林覆盖率

63%

63%

15

空气环境质量优良天数达标率

96%

98%



(一)优结构、促效益,生态实践生机焕发

1.绿色发展的生态本底成色更足。全面推动生态环境保护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明显。加强与三峡集团合作,生态环境综合治理项目(一期)扎实推进,深入落实“河长制”,全面落实长江十年禁渔,长江干流巫山段培石出境水质稳定达到Ⅱ类,大宁河等主要次级河流满足相应水域功能要求。全面推行林长制,实施“两岸青山·千里林带”项目4.69万亩,完成营造林21.85万亩,复耕7876亩,复绿4000余亩,林覆盖率达63%。强化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落实区县分级用能预算管理机制,严格“以能定产”。预计全县能耗强度下降4%,能耗总量同比增长3%左右,优于全市平均水平。空气环境质量优良天数达标率保持在98%以上大宁河(巫山段)成功创建市级示范河流,五里坡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绿色发展的生态本底再添新名片。

2.生态旅游为主的服务业全面提质。全域旅游再谱新篇。“三峡之光”两江情境夜游项目开启了我县全天候旅游模式,小三峡·小小三峡、巫峡·神女景区等景区品质持续提升,下庄村和白坪村、石院村分别创建为国家级、市级乡村旅游重点村,下庄村、白坪村和安静村入选“建党百年红色旅游百条精品线路”。乡村旅游蓬勃发展,大昌古镇对外开放,下庄村“天路五景”完成打造,柑园、权发村业态升级。旅游配套设施加快建设,高端酒店、商务酒店、精品民宿等业态新增床位3200张,做强餐饮产业,与福建省沙县区签订友好城市合作协议。旅游市场逐渐回暖,全年接待游客2225.95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96.45亿元,分别增长13.7%、6.0%,旅游购票人数达180万人次。生态康养发展基础进一步夯实。巫山云雨康养旅游度假区新建康养房产1.7万平方米,道路、供水供气等配套设施基本完善。房地产销售面积47.28万平方米,增长2.1%。全年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9.8%。

3.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持续壮大。粮油生产形势稳定,粮食生产面积保持81.9万亩,新建高标准农田5.5万亩,实现粮食产量20.7万吨,油料产量2.1万吨,蔬菜产量26.1万吨。“1+3+2”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产业体系正在加速形成,优势农产品规模、产量稳中有增,脆李达到30万亩(今年新增2万亩)、产量11万吨,柑橘20万亩(今年补植2万亩)、产量11万吨,中药材保持20万亩,烤烟种植面积保持5万亩。畜禽养殖生产全面恢复,生猪出栏47万头,山羊出栏16万只,家禽出栏166万只。产业管护科学高效,建成并上线运行巫山数字果园App。农产品深加工发展取得成效,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3家,市级以上农产品加工示范企业达到3家,建成柑橘小型分拣线7条、柑橘商品化处理线1条。品牌建设有力,巫山鸡蛋被评为“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全年实现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8%。

4.特色资源能源绿色利用效益渐显。清洁能源风光互补,发展迅速,工业园区和旅发集团屋顶光伏试点启动建设,三溪两坪二期200MW农(林)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开工建设,5万千瓦红椿风电项目和4.25万千瓦青山头风电场并网发电,启动十里坪荒光伏项目,已建成的清洁能源项目年发电量可达3.5亿千瓦时。全口径发电量6.08亿千瓦时,增长6.35%,其中水电增长0.32%,光伏增长13%。以中润德胜为龙头的绿色建材产业快速增长,特色消费品加工业中巫峡粉丝、百德鞋服拉动作用明显。全年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19.28亿元,同比增长14.4%。全年实现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长9.7%。

(二)稳投资、扩消费,内生动力不断增强

1.投资稳定增长,拉动作用突出。全力抓好项目运行调度,强统筹、促放量,召开调度会10次,开展重点项目督查6次,集中开工项目71个。强化项目考核指挥棒作用,每月考核排名并通报结果,督促项目单位高质量推进项目建设,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深入推进重大前期项目。抽水蓄能项目、沿江高速公路南线(万州至巫山段)、巫溪至巫山高速公路(巫溪至大昌段)、巫官高速公路等项目已纳入重庆市“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抽水蓄能项目成功列入国家抽水蓄能中长期发展规划。瞄准世界500强企业“贴身招商”,积极参与各类招商活动,签约资金374.9亿元、到位资金70亿元。

2.消费市场活跃,带动作用明显。大力发展农村电商,强化脆李等特色消费品线上销售,电子商务交易额实现56亿元,增长25.1%,农产品网络零售额达5.6亿元,增长27.3%。组织和参加各类展会成效明显。2021年巫山烤鱼消费季、“巫山脆李”品牌营销推介会等各种会展销售收入9700万元,拉动消费4.7亿元以上。加快打造以边贸中心、FM广场为核心的专业市场体系,农产品综合交易市场开市营业,美食一条街初具雏形。实现批发、零售、餐饮、住宿销售额同比增长30.7%、28%、28.3%、36.4%,实现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9.3%。

(三)抓改革、促创新,发展活力持续释放

1.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全面实施统一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非禁即入”普遍落实。深入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流程再造,社会投资小型低风险项目实现6个环节、23内办结。持续提升“渝快办”服务效能,行政许可事项承诺时限在法定时限基础上平均缩减84.41%、平均跑动次数压缩到0.148次、即办件比例提升到51.1%。全面推行告知承诺制,56项证明事项和14项涉企经营许可事项纳入告知承诺制目录。加快推进招标投标监管机制改革,开展招投标领域专项整治,全面落实全流程电子招投标,招投标电子化率均在95%以上。加快公用事业和公益性服务价格改革,开展清理规范供水供电供气等行业收费工作,取消各种形式的不合理收费。全面落实“证照分离”、“照后减证”等改革,68项涉企经营许可事项直接取消审批,切实破解企业开办过程中“准入不准营”问题。2021年底,市场主体总数47328户(今年新增5107户)。贯彻落实“促进生产经营27条”“助企纾困17条”等系列纾困惠企政策,减税降费总额5.38亿余元,为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发放贷款15.66亿元,办理转贷应急周转业务4106万元,市场信心更加稳定。

2. 创新活力不断增强。聚集科技创新人才,选派国家“三区”人才12名,市级科技特派员39名、县级51名,组建科技服务团1个。兑现科技创新资金214万元,R&D投入比例逐年提高。突出创新示范,新培育科技型企业10家,成功申报高新技术企业2家,神女药业上榜“2021年重庆市民营企业科技创新指数100强”。实施商标发展战略,支持企业建设各类研发平台和技术研发中心,我县新增有效注册商标986件,新增发明专利56件。

3.开放协同纵深推进。巫山机场开通航线9条,郑万高铁进入静态验收,巫大高速全线贯通,对外开放通道进一步打开。龙江新区、工贸园区、康养旅游度假区开放平台基本建成,从东莞引进重庆新展鞋业有限公司入驻职教工业园发展总部贸易,承接产业转移初见成效。巫峡粉丝已出口菲律宾,外贸出口8200余万元。积极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一区两群”协调发展,与四川地区开展招商引资、旅游宣传营销和绿色产品推介等合作交流46批次,县工贸区管委会、县中医院、县职教中心、县师培中心加入川渝产业园区发展联盟、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医联体联盟、成渝双城经济圈产教融合联盟等8个川渝合作联盟,与铜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签订飞地建园合作协议,加入“大巴山·大三峡”文化旅游发展联盟,《长江三峡“黄金三角”文旅协同发展规划》通过三县会审。政务服务大厅新增设“跨省通办”“川渝通办”“跨区县通办”等综合窗口,公共服务共建共享深入推进,区域一体化发展富有成效。

(四)夯基础、塑特色,城乡面貌绽放新颜

1.城市品质不断提升。红叶广场、烟雨公园、龙门桥滨江公园建成,“宁江渡”生态公园成为城市新名片,持续推进道路美化亮化,实施夜景灯饰品质提升,完成棚户区改造415,实施老旧小区改造623,城市面貌不断靓化。宁江大道全线贯通,早阳郑万高铁巫山段站前广场主体结构建设完成,广东中路立体绿化停车场建成投用,西转盘停车场完成主体工程建设,城市配套不断完善。持续深化“大城三管”,常态化开展“马路办公”,推进居民自管物业试点,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不断提升。

2.乡村振兴谱写新篇章。4大乡村振兴特色产业发展区加快建设,继续推进东西部协作、中央定点帮扶、三峡集团帮扶落实落地,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乡村建设行动全面启动,竹贤乡下庄传统村落旧貌换新颜,农村危房改造计划持续推进。扎实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大昌古镇飞雨街环境综合整治项目有序推进,创建美丽庭院350户。乡村水电路气、通信、物流等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全县自然村光纤覆盖率100%,通村通畅率100%、通组通畅率90%,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27%农村饮水安全集中供水率、自来水普及率均达99%以上。

(五)强保障、惠民生,品质生活再上台阶

1.政税收保障有力。积极发挥财政的基础和重要支柱作用,做好“开源”“节流”“保重”“增效”“风控”工作。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1.76亿元,增长5.4%,其中税收7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59.6%。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51.7亿元,减少12%,财政收支运行基本平稳。

2.文教卫生事业均衡发展。文体事业蓬勃发展,新建5个社区健身点,创作精品文艺节目41个,开展文化体育惠民活动1200余场次,推出下庄精神等精品陈列展览。中小学新增学位3300个,全县101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课后延时服务全覆盖。完成县人民医院早阳分院、县中医院摩天岭医院、县妇女儿童医院主体工程,累计接种新冠疫苗91.29万剂次,免费“两癌”筛查、孕优、婚检项目惠及群众1.97万人次,健康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

3.社会保障水平逐步提高。坚持就业优先,开展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8292人次,中职毕业生首次就业率达98%,2021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2907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就业形势稳定。新增养老床位120张,新增托位690个,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达1.6%发放各类民政对象生活保障金2.4亿余元,做到了“应兜尽兜”。全县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分别稳定在95%、95.3%以上,职工和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分别达到83%、65%,社会保障水平稳步提高。实现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878元,增长9.7%。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制约我县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主要问题和当前面临的复杂形势:一是国际国内环境复杂严峻,疫情反复出现,GDP增速呈现放缓趋势,经济下行压力较大。二是稳投资压力仍然较大,重点项目库储备入库率低,投资后劲不足。三是我县高质量发展面临诸多困难挑战。产业能级和竞争力不强、基础设施短板突出、绿色发展任务繁重,保持经济稳定运行难度明显加大。

二、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目标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是“十四五”规划全面落实的一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既面临难得机遇,也面临诸多挑战,做好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工作要坚持从全局谋划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既立足当下,又着眼长远,紧紧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保持高质量发展方向不动摇,确保经济平稳健康可持续发展。

(一)主要发展目标

综合考虑高质量发展要求,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不折不扣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与时俱进推动落实落细,提出我县2022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经济保持高质量运行,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5%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7%,其中税收收入同比增长7%;旅游产业主导作用加强,实现旅游购票人数增速20%;生态文明持续推进,空气环境质量优良天数达标率保持98%以上,森林覆盖率达到64%;居民生活向高品质迈进,城镇新增就业岗位2800个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9%。(详见表2)

表2: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

序号

指标名称

2022年预期目标

1

地区生产总值增速

7.5%左右

2

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速

5.5%

3

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速

8%

4

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速

8%

5

固定资产投资增速

7%

6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

11%

7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

7%

8

税收收入增速

7%

9

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

9%

10

旅游购票人数增速

20%

11

城镇新增就业岗位

2800个

12

森林覆盖率

64%

13

空气环境质量优良天数达标率

98%以上


(二)投资计划安排

2022年安排实施投资项目189个,年度投资计划189.3亿元。根据投资项目影响力、推进难易程度和投资强度,选取65个项目作为县级重点项目,其中县级重点建设项目58个,年度计划投资121.8亿元,重大前期工作项目7个,总投资683亿元。

三、2022年实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重点措施

为确保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实现预期目标,2022年要着力抓好以下六个方面重点工作:

(一)坚持规划引领,加强县域经济精准调度

1.强化“十四五”规划实施。抓好顶层设计,按照《中共巫山县委关于制定巫山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的战略任务,加快完善12个重点专项规划、13个一般专项,形成以“十四五”规划《纲要》为统领,以空间规划为基础,以各类专项规划和各乡镇规划为支撑的规划体系。抓好重点任务落实。强化年度计划与规划纲要在政策、任务、目标、项目上的衔接,按照规划纲要明确的发展方向确定年度工作重点,落实主体责任,明确任务分工,排出时间表,推动规划纲要有序有效真正落到实处。抓好监测评估和督查督办。建立健全规划年度监测、中期评估机制,强化监测评估结果应用,及时公布实施进展,自觉接受各方监督。

2.深入推进区域协同发展。主动服务区域发展战略,全面落实《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不断完善协调发展机制,扩大与四川市县交流交往合作覆盖面,努力加入更多川渝合作联盟,推动产业协同发展、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全面落实《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建设行动方案》,深入探索三峡绿色发展新模式,实施《长江三峡“黄金三角”文旅协同发展规划》,全力推进和奉节、巫溪合力打造高峡平湖文化风景带、诗词歌赋文化带、长江三峡黄金旅游核心带。大力发展“三峡农家”特色高效农业,打造以巫山为中心的全国最大脆李种植区。深化跨流域跨区域生态建设合作,坚决守好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最后一道关口。构建对外大通道,加快建成渝东门户综合交通枢纽,启动渝陕鄂交界地区商贸物流集散中心课题研究,承接发达地区市场、产业转移,把巫山脆李、巫山恋橙等特色生态产品推出国门,更好地融入长江经济带、“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

(二)坚持和谐共生,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1.全力守护绿水青山。不断优化生态空间,严守生态红线。不断加强生态保护,持续开展国土绿化提升行动,加快实施生态环境综合治理项目(二期)等项目。持续改善生态环境,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坚持方向不变、力度不减,延伸深度、拓展广度,对水、气、土壤、声等环境要素堵漏洞、补短板。环境空气质量始终保持98%以上,长江干流巫山段及主要次级河流水质保持国家Ⅱ类水质标准,噪声、土壤等环境质量满足市级要求,森林覆盖率达到64%。

2.有序做好“双碳”工作。积极衔接国家、市级有关政策文件,启动全县碳达峰实施方案编制工作,明确总体要求、主要目标和路径举措。落实节能审查制度,强化单位能耗产出效益评价,严控高能耗低产值项目,狠抓重点用能企业节能监管。大力发展新能源,推进公路、水路交通电动化。发展循环经济,加快实施垃圾焚烧发电等项目,大力推进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推广绿色低碳建材和绿色建造方式,提升建筑能效水平。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鼓励引导绿色出行、绿色消费。

(三)坚持民生为本,不断满足美好生活向往

1.推进城乡协调发展。持续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加快推进巫山县江南滨江文化街基础设施及配套设施等项目建设,推动“高唐湖”“龙门峡”“南陵街”等城市新名片打造。建成玉龙湾二期、水岸星座等商品房30万平方米,实施棚户区改造200户,全力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加快城市有机更新。完成万方路、桂花大道等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不断完善龙江新区、早阳组团配套设施。规范高唐组团物业服务管理活动,持续开展城市宜居环境整治。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深化“三社融合”“三变改革”,高标准打造下庄、摩天岭等4个乡村振兴特色产业发展区,推动产业扶贫向产业振兴提升。深入推进乡村建设行动,完成下庄村传统村落90栋房屋改造等建设项目。推进移风易俗,统筹推进农村垃圾综合治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积极争取市级巴蜀美丽庭院等建设项目落地,不断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加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提升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不断增强农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2.落实落细民生工作。坚持民生为本,完善社会救助、残疾人康复等服务保障体系,关心关爱重点群体,全面提升公共服务水平。统筹解决“一老一小”问题,实施《一老一小整体解决方案》,完善养老服务设施,完成第一批失能特困集中供养设施项目建设,推动建设一批具有示范效应的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不断提高学前教育普惠率、公办在园幼儿占比和高中阶段入学率,不断创造高质量教育。深入开展“健康巫山”行动,继续抓好疫情防控和新冠疫苗接种工作,构建区域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持续提升群众健康管理和服务受益率。着力稳就业促创业,落实完善创业担保贷款等扶持政策,城镇新增就业岗位2800个,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扎实推进社会治理,不断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四)坚持振兴实体,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

1.着力推动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高质量发展文旅产业。唱响“三峡恋城·云雨巫山”总品牌,创建巫峡·神女5A级景区,力争创建2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和2个市级旅游研学基地。用好、用活五里坡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世界自然遗产金字招牌,做优“小三峡—双龙—大昌”水陆小环线和“小三峡—大昌—县城”水陆大环线。持续加大“三峡之光”两江情境夜游等项目的营销推广力度,加快实施175文创园,培育壮大演艺、影音、美术、影视、动漫游戏等产业。全年实现景区购票人数增长20%,文化旅游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明显上升。高水平发展生态康养。不断丰富康养产业业态,优质发展休闲避暑地产,加快高端康养项目落地,开工建设亿丰·春泉养谷、巫山云雨·国际康养旅游度假区项目。推进医疗康养服务,建成投用中医院摩天岭医院,加快云栖广场、摩天岭商业街、运动中心等项目建设,力争2022年吃、住、娱、购、游等业态完备,不断提升度假区品质,全力推动市级旅游度假区创建。加快土地出让,支持商品房市场更好满足购房者的合理住房需求,大力降低休闲避暑等房产库存,促进房地产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力争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长7.5%大力发展与产业发展转型升级紧密相关的专业中介服务业,策划实施公共实训基地项目。

2.着力推动生态农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提升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和成果转化能力。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深入推进精细化、科技化、社会化管护,推广微耕机械化耕种,实施节水配套改造,持续保障粮油、蔬菜等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积极构建“一村一品”产业,夯实农业发展基础。优化“1+3+2”山地高效农业产业体系,巩固扩大脆李、柑橘、核桃种植面积,大幅提升投产规模,稳定发展中药材、烤烟和生态养殖。加快培育和引进农产品加工企业,开发特色加工产品,培育一批乡村农业旅游景点,推动“接二连三”。强化品种品质品牌和农业生产标准体系建设,培育“1+3+2”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优良品种,加快国家果树种质资源重庆(巫山)李子种质资源圃建设。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对种植全过程关键环节,制定地方标准并严格执行标准化生产技术,推进巫山脆李标准化生产,形成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区域性公用品牌。加快国家级农业产业园区创建,推动农业高质量产展,全年实现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5.5%。

3.着力推动生态工业高质量发展。立足特色资源能源优势,深入开发利用,大力发展清洁能源产业,加快推进三溪两坪20万千瓦光伏项目建设,启动分布式光伏发电、大风口风电、福田风电、屋顶光伏项目,十里坪荒光伏项目并网发电,加快抽水蓄能可研报告编制进度并力争纳入核准计划,提升清洁能源生产、储备、输送等配套产业服务能力。依托种养殖业、鞋服加工业及旅游业等产业基础,推动果脯果干、中药饮片、白酒深加工,着力创作开发旅游小商品,培育壮大特色消费品工业。抓好工业园区提质增效,积极引进企业入驻,破解用工难题,做好保存量、做增量工作。启动华润水泥绿色新材料产业园项目,加快推进装配式建筑产业园项目建设,推进桃花铁矿重组,提升矿产资源绿色开发利用水平。全年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长17%。

(五)坚持扩大内需,加入融入新发展格局

1.狠抓项目工作强化有效投资。强化项目储备,将“十四五”规划重点项目优先纳入各领域规划,科学制定实施方案,分年有序推进,形成开工一批、投产一批、储备一批的良性循环。强化重点项目统筹调度,实行项目推进县级领导负责制,及时协调解决建设中相关问题。坚持每季度举行集中开工活动,坚持月通报、季评比、年考核的进度推进机制,形成“比学赶超”推进重点项目的良好氛围。全力向上争资立项,加紧推进抽水蓄能等重大项目前期工作,积极争取政府专项债、中央预算内投资等政策性资金支持,多方筹措项目建设资金,坚决遏制新增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积极拓宽融资渠道,发挥中央预算内投资、地方政府专项债等政府投资带动作用,更加充分调动市场主体、社会力量参与重大工程项目。加大与广东、山东、北碚、铜梁等对口支援城市交流合作,深化与三峡集团、市文化旅游委帮扶集团等单位合作,组建专业招商小分队,坚持靶向发力、精准招商,紧紧围绕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开发和产业升级等领域,创新和完善招商引资方式,不断提高招商引资工作成效。

2.拓展新型消费积极扩大内需。积极融入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积极开发培育文化艺术、旅游休闲、体育运动、健康康养、养老托育、物流家政等消费产品和项目,增加特色消费供给。高水平建设商贸消费集聚区,打造区域性知名商圈,推进城市商圈向场景化、智能化、特色化升级。激发夜间消费潜力,打造以滨江风情街、高唐美食街、FM广场、南陵古街为代表的夜市街区,培育“夜味、夜养、夜赏、夜玩、夜购”等“五夜”生活业态。加强乡镇商贸设施和到村物流站点建设,构建农产品流通骨干网络,积极开拓城乡消费市场,推动农村消费扩容提质,引导城市消费下乡。合理增加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消费,提高教育、医疗、养老、育幼等公共服务支出效率。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11%。

(六)坚持创新改革,全面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1.大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推动科创平台载体建设,启动实验室建设工作,加快产业技术中心建设。深化产学研结合,聚焦“一产业一高校”,开展系列“卡脖子”技术攻关。抓实主体培育,完善科技型企业梯次培养体系,积极申报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市级科技型企业。抓牢科技投入,力争全县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年均增长10%以上。

2.扎实推进更深层次改革。着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推广“一件事一次办”服务,创新服务模式,进一步优化简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程序,全面提升服务质效。深化“互联网+招标投标”,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推进公共资源交易智慧监管。依托信用建设加强金融产品创新,提高小微企业信用贷款余额比重。深入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跨部门综合监管、“互联网+监管”和信用分级分类监管,严格规范执法行为,依法保护各类市场主体产权和合法权益。深化水资源、天然气重点领域价格改革,持续完善城镇供水供电供气价格机制。持续开展“千名干部进万家企业”活动,为企业纾难解困,营造尊商、亲商、安商、富商的浓厚氛围。扎实开展国企改革攻坚行动,推动国有企业专业化整合和战略性重组,推动企业聚焦主业发展,深化国有企业投融资体制机制改革,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

各位代表!目标使人奋进、实干成就梦想。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畏艰险、锐意进取,加快建设生态优先新高地绿色发展示范区,奋力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名词解释


1﹒“1+3+2”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指以脆李+中药材、柑橘、核桃+烤烟、生态畜牧为主的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

2.黄金三角”:巫山、奉节、巫溪。

3.大城三管”:大城细管、大城众管、大城智管。

4﹒“双碳”:到2030年,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峰值;到2060年,碳中和目标顺利实现。

4.双随机、一公开”:在监管过程中随机抽取检查对象,随机选派执法检查人员,抽查情况及查处结果及时向社会公开。

注:报告中2021年数据为预计数据,发布时统计数据为准。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微信扫一扫:分享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