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山县卫生健康委员会
关于县政协第十一届第三次会议第102号提案的主办意见的复函
罗品俊委员:
您提出的《加强基层卫生院中医药服务能力的建议》(第102号)收悉。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中医药作为中华文明的瑰宝,与西医药互相补充、协调发展,共同担负着维护和增进人民健康的任务。中医药临床疗效确切、预防保健作用独特、治疗方式灵活、费用比较低廉,特别是随着人民群众健康观念变化和医学模式转变,中医药的特色优势日益显现。近年来,我县卫生事业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既坚持中西医并重,又突出中医药优势和特色,使中医诊疗技术不断提高,服务能力不断提升。由于种种原因,中医药事业底子薄、基础设施落后,财政投入不足、专业技术人员匮乏、医保政策不健全、中医药文化宣传不足等问题突出。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正在不断探索有效的工作机制,积极推动中医药事业发展。
一、加快服务能力建设
加强巫山县中医院建设,充分发挥县中医院的龙头作用,结合我县实际,探索开展特色专科建设,抓住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与上级名院名医结对帮扶的机遇,县中医院挂牌重庆市中医院分院,为我县创建三级中医院打下了基础,为进一步提升服务水平提供坚实保障 。县卫生健康委、县级医疗机构、镇(街)卫生院、村(社区)卫生室四个层级同频共振形成有效宣传信息链,建立集中宣传阵地32个,宣传栏400余个,大力宣传慢病防治及中医药康养知识。巫山县现有二级甲等公立中医院1家、民营中医类别医院5家、中医类别诊所41家。目前拥有执业(助理)中医师483人,城乡每万居民有10.42人中医类别医师。目前,我县全县26个乡镇卫生院中医馆全覆盖(其中,建成精品中医馆6个。庙宇镇中心卫生院正在创建精品中医馆),每家中医馆均配备1名以上中医师,实现“馆馆有中医”,且都开展了形式多样的中医理疗服务,可以基本满足社区居民的中医药服务需求。我们将加大对村卫生室中医药诊疗设备配置,逐步形成县级为龙头,乡镇为枢纽,村为基础的中医药服务体系。
二、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通过招聘招考引进专业人才,做好中医类别全科医师的培训和实用型人才的培养工作。发挥名老中医的引领传承作用,开展中医师带徒工作,培养了一支基础理论扎实、基本技能娴熟的中医药人才队伍。为进一步加强我县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的师承教育管理,促进中医药传承和创新、推动中医药开放发展,明确6名中医指导老师,11名中医药继承人,开展为期3年的师承教育。每年组织实施重庆市传统医学确有专长考核,巫山县已有7名人员通过考核,为中医培育更多的接班人。依托县级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基地,持续举办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培训班,截至目前已培训人员达95人次。实现基层医师轮训全覆盖,让老百姓在家门口享受丰富、优质、可靠、有效的中医药服务。
三、发展中医特色科室
(一)巫山县中医院是国家二级甲等中医医院,打造县级中医医院“两专科一中心”,明确建设急诊科、心血管科和县域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中心,县中医院康复科、骨科正在申报创建重庆市重点学科。县中医院摩天岭康养中心全部投入使用。
(二)全县26家基层医疗机构中医馆建设率100%,能提供针灸、推拿、拔罐、刮痧等6大类10种以上中医药适宜技术项目服务,有效提升基层中医诊疗水平,突出中医药特色优势。形成以县中医院为龙头,乡镇(中心)医院中医科为支撑,民营中医医疗机构为辅助,基层医疗机构中医馆及村卫生室为网底的慢病中西医防控体系。
(三)为实现乡村两级医疗卫生机构和人员“空白点”动态清零;“鲁渝有约·山东支医千村行”乡镇(街道)全覆盖;全县100个村卫生室配备“行走的医院”全科医师助诊包。近年来,巫山县高度重视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建设,陆续出台政策,不断加大投入,巫山县实施了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统一平台采购配送药品,组织村医生“会上教、线上学、实地练”等举措。经过一系列优化整合,目前,巫山县有标准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26个、村卫生室314个,实现乡村两级医疗卫生机构和人员“空白点”动态清零。
四、鼓励社会力量兴办中医特色医院纳入医疗报销体系
发展民营中医医院,有利于激发医疗市场的活力,促进医疗行业的良性竞争,推动整体医疗水平的提升,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医文化,让古老的中医智慧在现代社会焕发出新的光彩。我县2个街道24个乡镇,现有民营医疗机构12家,其中5家为民营中医院。12家民营医疗机构均设置有中医科,均配备中医师。下一步我们将落实医保对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倾斜政策,支持符合条件的中医医疗机构纳入医保定点医疗机构,通过扩大中药用药和中医药诊疗服务项目范围、降低起付标准、提高支付比例等方式落实中医药机构医保倾斜政策。
此复函已经马泮权书记(局长)审签。对以上答复您(你们)有什么意见,请与我们联系,以便进一步改进工作。
巫山县卫生健康委员会
2024年6月30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