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县政府各部门,有关单位:
《巫山县加快推进气象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经县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巫山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3年12月20日
(此件公开发布)
巫山县加快推进气象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气象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深化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提出的系列重要指示要求,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围绕加快推进气象科技能力现代化和气象社会服务现代化,做到监测精密、预报精准、服务精细,充分发挥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作用,全方位保障生命安全、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为新时代新征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巫山提供高质量气象服务保障。
(二)总体目标。巫山气象现代化水平达到全市先进水平,若干领域达到全市标杆水平,气象服务保障巫山重大战略部署和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显著增强。到2025年,公众气象服务满意度保持在92%以上,灾害性天气监测分辨率达到4.5公里,暴雨过程预警准确率达到92%以上,灾害性天气预警信息提前6小时,强对流天气警报提前2小时,气象灾害高风险区预警信息到村到户到人。到2035年,气象科技能力现代化和气象社会服务现代化基本实现,建成数字气象发展、乡村振兴气象服务、人工影响天气、气候经济发展示范区,巫山气象高质量发展成为服务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动实践。
二、重点任务
(一)推进数字气象业务能力建设。坚持科技创新在气象现代化建设中的核心地位,落实数字重庆和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要求,大力发展数字气象。
1.加强气象科技创新。建设集科技体验、科普教育、文化浸润、防灾减灾及调度指挥于一体的智慧气象数字科技展厅。加强气象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及应用,提升极端灾害性天气预报技术水平,支持开展地质灾害、旱涝灾害、农业生产、交通物流等气象灾害风险预报技术及致灾阈值研究。强化气候与生态、气候与康养、气候与旅游等预报和评价技术研究。(责任单位:县气象局、县科技局、县规划自然资源局、县交通局、县水利局、县农业农村委、县文化旅游委)
2.融入数字重庆建设。系统梳理气象观测、预报和服务核心业务,推进气象业务服务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完善主动、互动、联动工作机制,健全气象数据安全共享管理机制,深化数字气象多场景应用,强化基层治理现代化气象支撑,为数字重庆建设提供气象数字底座。(责任单位:县气象局、县发展改革委、县应急局、县大数据应用发展管理中心)
3.提升数字气象业务服务能力。强化重庆数字气象“四天”系统巫山本地化应用和延伸。依托监测精密-天枢·智能观测系统,优化完善气象监测站网,建设生态、农业、交通、航运、旅游等专业气象观测设备,夯实气象+大数据基础云平台。依托预报精准-天资·智能预报系统,构建涵盖实况产品、分钟级降水预报、灾害性天气短临预报、短期智能预报、客观化气候预测的无缝隙、精准化、智慧型现代天气预报业务。依托服务精细-知天·智慧服务系统,建设巫山智慧气象服务-“水陆空铁”多式联运气象服务平台、脆李恋橙山地农业气象服务平台、绿色生态气候经济服务平台、红叶云雨康养旅游气象服务平台、气象灾害预警防御服务平台。依托第一道防线-御天·智慧防灾系统,优化智能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建立预警大数据集,推动预警信息分级分类精准靶向快速发布。(责任单位:县气象局、县发展改革委、县应急局、县大数据应用发展管理中心)
(二)推进气象灾害防御能力建设。落实气象服务生命安全要求,发挥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作用,加快建立覆盖全面、信息准确、传递畅通的气象监测预报预警体系,提升全县自然灾害防治能力水平。
4.加强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健全自然灾害气象监测预警体系,重点在中小河洪水、山洪、地质灾害、三峡危岩高风险区和暴雨灾害高风险区、高海拔地区等,加密地面气象观测站网建设,建设X波段相控阵雷达,填补气象监测盲区,提升综合立体气象监测能力。加强突发性、局地性强对流天气和转折性天气预报预警,强化长江、大宁河、官渡河、抱龙河、水库汇水区等雨情监测预警和山洪地质灾害、三峡危岩、城市内涝、航运大风大雾、陆运低温雨雪、森林火灾等气象监测预警,开展基于风险点的暴雨、高温等灾害性天气超阈值报警业务,为全县防灾减灾救灾决策部署提供科学支撑。(责任单位:县气象局、县规划自然资源局、县住房城乡建委、县城管局、县交通局、县水利局、县应急局、县林业局)
5.提升预警信息发布传播能力。依托基于云架构的预警信息智能发布系统,升级完善发布功能,对接应急广播、电视机顶盒和基于区域手机用户的发布系统,实现预警信息面向指定区域、指定人群和全媒体精准靶向快速推送。实现村级预警工作站全覆盖,完善“县-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预警工作体系,构建“县-镇(街道)-村(社区)-户-人”五级预警信息发布传播体系,推动预警信息到村到户到人。(责任单位:县气象局、县农业农村委、县融媒体中心、各乡镇(街道))
6.强化气象灾害风险防范。完善“县-乡镇(街道)”气象灾害应急预案体系,建立与不同预警等级配套的应急处置流程,实施差异化气象灾害风险防范措施。建立气象灾害风险评估制度,开展气象灾害风险普查和重大项目、重大工程气候可行性论证。落实主办单位重大活动气象灾害风险防范主体责任,强化气象灾害敏感单位和防御雷电灾害重点单位气象灾害防御主体责任。(责任单位:县气象局、县应急局、工业园区管委会、县城新区管委会、康养旅游管委会、各乡镇(街道))
7.健全气象防灾减灾机制。完善气象灾害防御指挥部运行机制,加强气象防办指挥部办公室工作职能和能力建设。健全部门间监测预警基础设施共建、数据信息共享、自然灾害联合会商、预警信息联合发布机制。健全以气象灾害预警信息为先导的应急联动响应机制,推动气象防灾减灾社会参与,统筹推进预警信息员、网格员、群测群防员等基层防灾减灾队伍建设。打造大昌小学红领巾示范气象站和气象科普教育基地。(责任单位:县气象防指成员单位、各乡镇(街道))
(三)推进区域合作气象保障能力建设。落实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一区两群”协调发展战略,立足渝东北“桥头堡”城市定位,强化协同高效、优势互补,为巫山融入新发展格局提供气象保障。
8.提升区域气象保障能力。聚焦巫山长江三峡黄金旅游带核心区建设,强化气象灾害区域联防联控,围绕全域旅游、区域优势发展气象服务。聚焦巫山产城景融合三峡港湾城建设,加强新型城镇气象保障,围绕山水港湾旅游城市五大核心区和特色乡镇,开展江城、江镇、江村气象保障服务,建设城市气象观测站,提升城市气象服务保障和气象灾害风险防范能力。(责任单位:县气象局、县发展改革委、县文化旅游委)
(四)推进内陆开放高地气象保障能力建设。紧扣“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发展,立足内陆开放高地渝东门户,落实气象服务生产发展要求,提升内陆开放高地气象保障能力。
9.强化长江经济带发展气象保障。加强江河流域气象防灾减灾、航运安全、生态保护和修复等气象服务。开展水库水资源利用、防洪等影响评估业务,为境内流域防汛抗旱和水资源调度提供服务。利用卫星遥感技术,开展绿化带、消落带综合治理以及气象条件对水土保持、水源涵养的监测和气象服务。(责任单位:县气象局、县生态环境局、县交通局、县水利局、县应急局)
10.推进交通物流气象保障。聚焦巫山多式联运商贸物流枢纽建设,围绕“水陆空铁”渝东门户综合交通枢纽,开展航运、公路、航空、铁路影响天气监测预报预警服务,建立恶劣天气交通预警响应“熔断”机制。加强仓储物流气象保障,开展智慧化物流气象实况及天气易损风险等级气象服务,推动气象服务融入现代市场物流体系。(责任单位:县气象局、县交通局、县港航海事事务中心、巫山海事处)
(五)推进乡村振兴气象保障能力建设。紧扣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落实气象服务生活富裕要求,推进现代气象为农服务体系建设,全过程保障特色产业发展,提升乡村振兴气象服务保障能力。
11.发展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气象服务。聚焦巫山全国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示范区建设,强化粮食安全、重要农产品供给和脆李、柑橘、核桃、烤烟、高山蔬菜等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气象保障,实施巫山移民安置区农业气象支撑工程,建设农业气象前端感知系统、农业气象产业大数据平台、气象信息技术精准示范基地,开展实时监测和大数据分析,建立气象灾害指标,提高特色产业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影响预报、对策制定等服务能力,建立气象灾害风险联合预警机制。深化重庆市巫山脆李气象服务中心建设,建立脆李气象保障体系,强化物候期观测和生产全过程精细化气象服务,开展脆李种植气候适宜性区划评估。(责任单位:县气象局、县农业农村委、县乡村振兴局、县果品产业发展中心)
12.强化人工影响天气服务。强化“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军地协同、齐抓共管”的人工影响天气工作机制,形成推动人工影响天气工作发展合力。推进固定炮站基础设施改造和作业装备信息化、智能化升级,发展移动式地面作业服务,增强干旱易发区、森林火灾高风险区、冰雹易发区和烤烟、脆李等主要产业区人工增雨防雹作业能力和水平。建设集科普宣传、人影装备、作业模拟、本地文化为一体的山地人工影响天气特色科普场馆。(责任单位:县气象局、县发展改革委、县农业农村委、县乡村振兴局、县果品产业发展中心、相关乡镇)
13.加强重点乡镇气象保障。建设乡村振兴气象监测站点,开展重点帮扶乡镇灾害性天气监测预报预警服务,在下庄村打造气象灾害监测预报预警示范村。培育竹贤乡创建“重庆气候康养休闲地(避暑)”、特色产业创建优质气候农产品品牌。(责任单位:县气象局、县农业农村委、县乡村振兴局、县果品产业发展中心、相关乡镇)
(六)推进绿色崛起气象保障能力建设。紧扣巫山县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战略,落实气象服务生态良好要求,强化生态文明建设气象保障。
14.强化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气象保障。聚焦巫山山清水秀美丽之地建设,立足“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创新发展示范区”,开展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大气环境质量提升,强化突发大气污染扩散应急气象保障。促进大气污染防治、水土保持、植被恢复、森林草原灭火、水库增蓄水等生态型人工影响天气服务能力提升。(责任单位:县气象局、县生态环境局、相关乡镇)
15.加强应对气候变化气象保障。深耕优质气候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因地制宜发展气候经济,推动立体气候资源向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生态康养等绿色产业转化。依托太阳能、风能等气候资源,开展气候资源评估、绿色低碳、清洁能源气象服务。(责任单位:县气象局、县生态环境局、县农业农村委、县文化旅游委)
16.深化三峡生态气候旅游气象服务。聚焦巫山世界级知名旅游目的地建设,持续擦亮“中国天然氧吧”金字招牌,以自然生态为主线,开展红叶、李花、云雨、生态、康养等三峡生态气候旅游气象服务,做好特色气候、特色民俗乡村旅游路线推荐,建设巫山神女峰气象景观观赏区,推动生态气候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聚焦巫山高品质国际康养度假区建设,建设摩天岭“三峡云巅”康养智慧气象服务小镇,打造康养度假区智慧气象服务线路。强化重大活动气象服务保障,提升智慧化、精细化气象服务水平。(责任单位:县气象局、县文化旅游委、康养旅游管委会)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健全政府主导推进气象高质量发展的工作机制,各级各部门要落实属地属事责任、明确具体措施,完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统筹推进气象现代化建设,加强对气象防灾减灾、人工影响天气等工作的统筹协调和领导。
(二)加大政策支持。进一步落实双重计划财务保障体制,建立健全稳定的气象事业发展财政投入保障机制,统筹协调推进巫山气象发展“十四五”规划,加大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力度,确保重点项目落地落实。
(三)增强人才支撑。完善气象人才政策和人才培养机制,将气象人才培养纳入全县人才工程予以支持,培养高层次气象人才,加强气象灾害防御队伍建设,促进气象干部人才横向交流,为促进气象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