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无障碍 关怀版 繁體版 智能机器人 网站支持IPv6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政务公开>政策文件>其他文件

[索 引 号]
115002370086610305/2024-00088
[ 主题分类 ]
市场监管、安全生产监管;质量监督
[ 体裁分类 ]
公文
[ 发布机构 ]
巫山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 发字文号 ]
巫山府发〔2024〕17号
[ 标  题 ]
巫山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质量强县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
[ 成文日期 ]
2024-12-16
[ 发布日期 ]
2024-12-31
[ 有 效 性 ]

巫山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质量强县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

分享:
打印:
字号:

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县政府有关部门,有关单位:

《质量强县建设实施方案》已经县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巫山县人民政府    

20241216日    

(此件公开发布)

质量强县建设实施方案

为全面提高我县的质量总体水平,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根据《中共重庆市委 重庆市政府关于印发质量强市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结合巫山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市委六届六次全会和县委十五届八次全会精神,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以提高供给质量为主攻方向,深入实施质量强国战略,健全质量政策,强化质量措施,加强全面质量管理,着力提高经济发展质量效益,着力增强产业质量竞争力,着力提升产品、工程和服务质量,全链条推进质量强县、标准强县、品牌强县、制造强县,为加快建设山区库区强县富民现代化示范县提供质量支撑。

(二)主要目标

2027年,全县质量整体水平明显提高,质量品牌影响力显著增强,人民群众质量获得感和满意感明显提升,质量总体水平迈入渝东北第一方阵,质量成为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有效抓手和基础支撑。

——产业质量竞争力明显提升。产业转型升级提速,一二三产业融合步伐加快,生态旅游、生态农业、生态康养、生态工业等生态产业发展成效显著。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持续提升。特色农产品加工产业、中药材产业有效融入全国优势农业特色产业集群。旅游、交通等服务业更加优质高效,旅游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10%以上。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企业努力实现双倍增目标。

——产品质量水平大幅跃升。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合格率达98.3%以上,食品抽检合格率达到98.2%以上,制造业产品和消费品质量合格率达到95%以上,流通领域药品抽检合格率达到99.5%以上。

——工程质量水平稳步提升。工程质量常见问题治理取得显著进步,装配式建筑面积占新建建筑面积的比例达到20%,城镇新建绿色建筑占比达100%,重大建设工程竣工验收合格率100%

——服务质量水平全面提升。服务业供给有效满足产业转型升级和居民消费升级需要,生产服务专业化水平更高,生活服务品质明显升级,公共服务质量满意度达到82分,生活性服务业质量满意度达到81分。

——质量支撑能力显著增强。国家级质量品牌数量和品牌价值持续增长。争创国家驰名商标1个、国家级标准化示范项目2个、世界遗产2个、国家5A级景区2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5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2个。巫山脆李品牌价值实现倍增,达50亿元。

——质量治理体系更加完善。质量制度更加健全,智慧监管、信用监管、综合监管体系有效运行。市场主体质量意识和全民质量素养显著增强,质量发展环境更加优化,质量人才队伍持续壮大。

2035年,质量和品牌综合实力迈入渝东北一流,质量意识深入人心,先进质量文化蔚然成风,质量强县基本建成。

二、构建更加适配的质量供给体系

(一)推动巫山产业质量竞争力增强

1.增强产业基础质量支撑。针对产业链质量短板,邀请质量专家,开展质量诊断,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推进制造工艺技术与质量管理、数字智能、网络技术深度融合,应用工业质量分析技术,增强产业质量支撑。

2.提高产业质量竞争水平。推进质量、标准、品牌融合发展,以先进标准引领质量提升,以更高质量打造知名质量品牌,以质量品牌优势推动产业质量效益升级。迭代升级“3+N”特色农业产业体系,大力发展果业、中药材、高山蔬菜等优势产业,壮大以肉牛、生猪、蛋鸡、渔业等生态畜牧养殖业。重塑生态工业,促进“2+2+X”生态工业集群体系迭代升级,打造百亿级产业链积极构建生态工业体系。积极打造现代服务业体系,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和商贸服务业。

3.提升产业集群质量引领力。以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中药材加工、新能源、新材料、其他制造业为重点,找准全市“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细分赛道,用好全市优势产业集群质量标准创新合作平台,在质量管理、标准技术上形成产业质量引领力。

4.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质量一体化发展。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全市“一区两群”协调发展等战略机遇,深化产业链供应链融合,健全区域质量合作互助机制,推动区域质量协同发展,重点在知识产权保护、质量品牌互认、统一大市场的建立、质量标准共享、质量监管等方面协同发展。

(二)推动巫山产品高端化发展

5.实施农产品质量提升工程。开展脆李、中药材质量追溯和全过程大数据管理。推行巫山脆李农产品承诺达标合格证制度。开展食用农产品“治违禁、控药残、促提升”行动。发展绿色产品、有机产品等优质农产品,加强绿色优质农产品基地和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基地建设,争创重庆市农产品加工强县,打造全国优质生态产品供给地。

6.实施食品药品质量安全提升工程。严格落实食品安全“四个最严”要求,坚持“党政同责”,落实属地管理责任,狠抓企业主体责任落实。调整优化食品产业布局,推动巫山薯类加工、畜禽产品、脆李加工、官渡白酒、中药材等产业发展,积极宣贯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加强药品销售监管,严格疫苗监管。

7.实施工业品质量升级工程。以烧结砖等行业为重点,以综合标准化为手段,依法依规淘汰落后产能。依托巫山风、光、水等能源资源优势,积极发展新能源产品。着力打造鞋服加工、旅游工艺品等产业产品集群,大力开发巫山特色旅游商品,创作开发景观石文创旅游小商品。依托石灰石资源,打造“石灰石开采—碳酸钙粉体材料—建筑装饰新材料”产业链,形成以重质碳酸钙、超细和纳米级轻质碳酸钙、碳酸钙深加工建材为主打产品的产业群。积极发展运动体育用品、新型显示及电子元器件、保育康复、文教用品等产业。

8.实施消费品质量升级工程。提升消费品标准和质量,开展消费品工业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为消费升级提供质量支撑。严格消费品质量监管,加强质量监督抽查,家用电器、婴幼儿服装、食品化妆品等重点消费品质量合格率保持95%以上,持续提升消费品质量投诉处理满意度。加强消费品质量安全风险伤害监测,强化缺陷消费品召回,建立消费品缺陷伤害监测点10个。落实汽车等重大消费品“三包”规定,完善消费品纠纷调解机制,支持消费品质量伤害公益诉讼。制修订巫山脆李、巫山庙党、巫山烤鱼等地方标准3项、团体标准10项。

(三)推动巫山工程高品质建造

9.强化工程质量保障。全面落实工程建设各方主体及项目负责人质量责任,构建建设单位负首要责任的质量主体责任体系,强化质量责任追溯追究。推进工程质量管理标准化建设,实施工程施工岗位责任制,加强全过程质量管控,强化工程建设全链条质量监管。健全工程质量监管机制,强化工程质量常见问题防治,完善工程质量投诉、质量保修等制度。加强工程质量监督队伍建设。完善工程建设招标投标制度,加强标后合同履约监管。

10.提高建筑材料质量。加快新型建材研发和应用,推动传统建材升级换代,大力发展绿色建材,鼓励发展装配式建筑部品部件。落实建材生产和供应单位终身责任,严格建材使用单位质量责任。加强建材产品质量监管。

11.打造建造升级版。推广应用装配式建造技术,推动工程建设优质化、品牌化发展,争创鲁班奖、李春奖、大禹奖等工程质量品牌。

(四)推动巫山服务高质量供给

12.提高生产服务专业化水平。推进现代服务业和农业、制造业深度融合。坚持质量兴农、质量富农、质量强农,提高农业社会化服务质量水平,大力发展农技推广等农业社会化服务,为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标准化+个性化”服务,提高服务标准化水平。大力发展工业设计、检验检测、知识产权、质量咨询等科技服务。发挥巫山“水陆空铁”综合立体交通网络优势,开展巫山物流业务流程再造和物流服务标准化、数字化发展。规范网络销售、直播电商等新业态新模式,服务巫山脆李等特色农产品销售。规范特种设备维保单位行为,提升特种设备安装、维修、保养质量水平。

13.促进生活服务品质升级。严格大众餐饮卫生和食品质量安全监管,提升餐饮卫生网络舆情处置能力,提高餐饮服务质量水平。规范家政、物业管理、房屋租赁服务,培育巫山优质服务品牌。规范旅游市场秩序,改善旅游消费体验,提升旅游服务供给品质,打造乡村旅游、康养旅游、研学旅游等精品项目,丰富旅游产品,着力打造世界级知名旅游目的地。完善旅游服务标准化体系,构建诚信评价体系和好客服务质量监管体系,健全“一键投诉、及时响应、联动处置、实时反馈、限时办结”的旅游投诉快速响应处置机制。推进生活性服务业数字化转型,探索在线消费、在线教育、在线医疗等新业态新模式质量管理。推行优质服务承诺、认证、标识制度,强化服务质量监管。

14.提升公共服务质量效率。加强便民服务设施建设和公共配套设施适老化、适儿化、无障碍改造,推动提升城乡居民生活便利化、品质化水平。落实政务服务联动审批、一网通办、跨省通办,发挥好“渝快办”服务平台功能。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强化学前教育、特殊教育普惠发展,坚持高中阶段学校多样化发展,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推进教育数字化,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加强基层公共就业创业服务平台建设,强化职业技能培训、用工指导等公共就业服务。推动养老服务质量标准制修订,完善基本养老服务制度。健全医疗质量管理体系,完善城乡医疗服务网络,逐步扩大城乡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范围。

三、构建更高水平的质量支撑体系

(一)不断壮大巫山质量品牌矩阵

15.积极争创巫山知名品牌。实施农业品牌提升行动,加大商标品牌培育力度,全面提升我县农产品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积极宣传推广以“三峡牌、神女牌、红叶牌、云雨牌、脆李牌”为核心的旅游品牌,唱响“大三峡”旅游品牌,释放“行到巫山·风景正好”品牌效应,打造世界级知名旅游目的地。积极申报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中国驰名商标、中华老字号、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等单项品牌。培育打造“三峡制造·巫山好品”。整合品牌资源,打造巫山县区域公共品牌,注册区域公共品牌商标,出台《巫山县区域公共品牌商标使用管理办法》,做好区域公共品牌产品防伪和质量溯源,管好用好公共品牌。修订《巫山县品牌奖励办法》,开展5.10“中国品牌日”宣传,营造重视品牌的良好氛围。

16.加强巫山品牌保护。加大品牌和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统筹推进商标、专利、老字号、著作权等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发挥“双打”工作领导小组的统筹作用,严厉打击侵犯知识产权违法行为。建立巫山脆李品牌保护区域协作机制,完善脆李质量安全追溯系统,提高老百姓识假判假能力。

17.强化企业质量管理。坚持质量强企,加强全面质量管理,健全质量标准体系,完善质量管理体系,对生产销售危化品等重大安全产品的企业,督促企业落实产品质量安全“两个责任”,指导企业落实“两个人员”、建立“三个制度”、完善“三个记录”。推动企业采用先进科学的质量管理方法,引导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之路,培育一批质量效益型企业。加强对民营企业质量技术帮扶指导,提高民营经济服务质量,解决民营企业遇到的质量技术瓶颈困难。

(二)不断提升质量基础设施服务效能

18.提升巫山标准水平。大力实施标准化战略,开展“标准化+”行动,推动标准化与农业、工业、服务业和社会事业等领域融合。主导、参与制修订一批地方标准和先进团体标准。围绕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生态康养等重点领域,积极开展国家级、市级标准化试点示范项目建设。加快推广应用巫山脆李标准体系,制定巫山庙党、巫山独活等地理标志的产品标准,推动巫山优质农产品全产业链标准体系建设。围绕“神女文化”、“巫文化”、“巫山红叶”等城市名片,推动全域旅游标准化建设,制定旅游公共服务、旅游新兴业态标准,打造巫山旅游区域公共品牌。坚持“便民、利民、为民”的理念,重点加强健康养老、家政服务等居民服务领域团体标准的研制,提升服务质量,更好地保障和改善民生。

19.提升巫山检测能力。围绕中药材、脆李、柑橘等产业发展,推动建立1家农产品检验检测机构,加强检验检测人才队伍建设。

20.提升巫山计量服务能力。持续强化计量基础地位,加强计量监管能力建设和民生保障,完善计量检定制度,大力推进诚信计量体系建设。

21.提升巫山认证公信力。持续推进小微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提升行动,推行绿色产品认证、有机产品认证、富硒认证,推广服务认证,推动认证结果采信,努力提高认证的公信力。

22.提升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有效性。围绕生态旅游、生态农业、生态康养、生态工业等重点产业,持续开展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以计量、标准、检验检测、认证认可四大质量基础设施为服务内容,推动建立8个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站点。

(三)不断完善现代化质量治理体系

23.加强质量法治建设。宣贯质量法律法规,依法打击质量违法行为,维护企业和消费者权益。支持开展质量公益诉讼和集体诉讼,落实商品质量惩罚性赔偿制度。健全质量担保与争议处理机制,完善产品损害赔偿、质量保证金、产品责任险等多元救济机制,推行消费争议先行赔付。

24.加快质量数字化建设。开展质量监管数字化建设,推进产品质量全流程监管和全领域服务,实现对产品的精准监管、高效监管、闭环监管。鼓励企业开展质量管理数字化转型,共享质量数字化成果。

25.加强质量信用建设。加大质量信用信息归集力度,建设质量信用信息库。建立质量信用分级分类制度,提升信用结果在政府采购、招标投标、银行信贷等领域的应用,建立企业信用失信惩戒机制。鼓励质量标杆企业编制发布质量信用报告。

26.优化质量安全监管效能。健全以“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和“互联网+监管”为基本手段、以重点监管为补充、以信用监管为基础、以智慧监管为支撑的新型监管机制。推进重点领域跨部门跨行业综合监管,探索质量监管数字化建设,健全质量分级分类监管机制,完善质量安全风险监控机制,加强产品质量监督抽查,构建重点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

27.加强质量交流合作。围绕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等国家战略,开展与东西协作地区、先进发达地区、周边地区的质量交流合作,共建统一大市场。推动更多高质量的产品、服务、工程走出去。

28.加强质量人才队伍建设。推行企业首席质量官制度,培育一批质量领军人才。开展质量专业技术技能人才职业培训和职称评定,实现职称制度与职业资格制度有效衔接,培育一批质量经理和质量工程师专业队伍。开展“巴渝工匠”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培养一批质量领域优秀技能人才。实施全民质量素质提升工程,加强义务教育阶段质量知识教育。

29.健全质量政策制度。建立质量统计制度,完善质量激励机制,健全政府质量奖励制度。建立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强制报告制度、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控及风险调查制度。建立质量融资增信体系,加大对企业质量创新的金融扶持力度。建立产品和服务质量分级制度。完善政府采购政策和招投标制度,将质量纳入招标评标的重要评分要素,加强标后合同验收监管。完善质量发展经费保障机制,将质量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工业、科技等资金更多投向质量相关领域。

30.构建多元治理新局面。深入开展“党建引领、质量提升”行动。构建市场主体自治、行业自律、社会监督、政府监管的社会共治格局。广泛开展“全国质量月”活动,支持社会组织、企业一线班组开展质量改进、质量创新、劳动技能竞赛等群众性质量活动。鼓励质量技术服务机构、社团组织开展标准制定、比较试验、品牌建设、质量管理、消费评价等质量技术服务。

四、构建更加完善的质量保障体系

(一)完善组织领导机制。加强党对质量工作的全面领导,把党的领导贯彻到质量工作的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建立质量强县建设协调推进领导小组,加强质量强县建设工作的统筹协调。各级党委和政府、县级有关部门要将质量强县建设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制定年度工作计划,明确目标任务,压实工作责任。

(二)完善工作推进机制。强化产业、财政、金融、科技、贸易、环境、人才等政策与质量政策协同,建立闭环落实机制。深化质量强县建设,推动质量强园、质量强企纵深发展。对推进质量强县建设成效突出的地方予以督查激励;对在质量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按照有关规定予以表彰奖励。

(三)完善质量考核机制。深化质量工作考核,将考核结果纳入各级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内容,推动质量强县工作“赛马比拼”。建立健全质量督促检查和整改落实机制。

(四)完善宣传教育机制。把质量工作相关内容纳入县委党校干部培训教学计划。发挥新闻媒体宣传引导作用,传播先进质量理念,宣传质量实践案例和质量发展成果,曝光质量违法犯罪行为。

附件:1.质量强县建设重点指标任务分解表

         2.名词解释


附件1

质量强县建设重点指标任务分解表

序号

类别

指标要求

2022年

2027年

责任单位

1

产业质量竞争力水平

高新技术企业(家)

3

8

县科技局

2

科技型企业(家)

79

160

县科技局

3

万人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件)

6

12

县市场监管局

4

重庆市优势农业特色产业集群(个)

1

2

县农业农村委

5

质量品牌

建设水平

区域公共品牌(个)

0

1

县农业农村委、县市场监管局、振兴农业集团

6

培育重庆老字号(个)

2

3

县商务委

7

重庆市名牌农产品、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个)

105

150

县农业农村委

8

5A级旅游景区(个)

1

2

县文化旅游委

9

4A级旅游景区(个)

3

5

县文化旅游委

10

世界自然遗产(个)

1

2

县林业局

11

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个)

0

2

县文化旅游委、县康养旅游产业中心

12

每万户市场注册有效注册商标量(件)

1191

1300

县市场监管局

13

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件)

0.6

1.2

县市场监管局

14

发展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市级“专精特新”企业(家)

3

10

县经济信息委

15

市政府“质量提升”考核中的品牌(个)

7

20

县农业农村委、县市场监管局、县文化旅游委、县水利局、县交通运输委、县商务委、县经济信息委、县住房城乡建委

16

产品质量

水平

食品抽检合格率(%

98

98.2

县市场监管局

17

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合格率(%

98

98.3

县农业农村委

18

制造业产品质量合格率(%

92

95

县市场监管局

19

消费品质量合格率(%

95

县市场监管局

20

流通领域药品抽检合格率(%

100

99.5

县市场监管局

21

工程质量

水平

新开工装配式建筑面积占比(%

0

20

县住房城乡建委

22

城镇新建绿色建筑占新建民用建筑比例(%

52

100

县住房城乡建委

23

工程一次验收合格率(%

100

100

县住房城乡建委、县交通运输委、县水利局

24

服务质量水平

公共服务质量满意度(%

­

82

县发展改革委、县市场监管局、县政务服务中心、县教委、县人力社保局、县民政局、县卫生健康委、县交通运输委、县住房城乡建委

25

生活性服务质量满意度(%

81

县市场监管局、县文化旅游委

26

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

国家级标准化示范项目(个)

3

5

县市场监管局

27

团体标准(个)

3

10

县市场监管局

28

主导或参与制修订地方标准(个)

1

3

县市场监管局

29

新建检验检测机构(家)

0

1

县农业农村委、县市场监管局、振兴农业集团

30

质量基础设施服务一站式服务站点

0

8

县市场监管局、县政务服务中心


附件2

名词解释

133618:指3大万亿级主导产业集群、3大五千亿级支柱产业集群、6大千亿级特色优势产业集群、培育壮大18个“新星”产业集群(培育6个未来产业集群,以及12个五百亿级、百亿级的高成长性产业集群)。

2.“3+N”特色农业产业体系:特色果业、中药材、高山蔬菜,肉牛、生猪、蛋鸡、渔业等生态畜牧养殖业。

3.生态工业“2+2+X”集群体系: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中药材加工,清洁能源、绿色建材,运动体育用品、新型显示及电子元器件、保育康复、文教用品等其他制造产业。

4.“42”的文旅核心集群:五里坡世界自然遗产地、龙骨坡世界文化遗产地2个世界遗产;小三峡·小小三峡景区、巫峡·神女景区2个国家5A级旅游景区;巫山云雨康养旅游度假区、三峡港湾休闲旅游度假区2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长江国家文化公园、神农架国家公园2个国家公园。

5.企业标准化领跑者制度:指产品或服务标准的核心指标处于领先水平的企业。

6.团体标准:特定行业组织或其他团体自主制定的标准。

7.公共服务质量满意度调查:公共服务质量是评价公共服务水平的重要指标,事关民生改善和营商环境优化。

8.生产性服务业:指与制造业直接相关的配套服务业,如货物运输、仓储物流、金融服务等。

9.生活性服务业:主要包括养老、育幼、文化、旅游、体育、家政等服务业态,大力发展生活性服务业,有利于扩大消费需求,增加就业,优化经济结构,富民惠民,改善民生。

10.专精特新“小巨人”:指具有“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特征的中小工业企业。为国家级,申报部门为经济信息委。

11.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将计量、标准、认证认可、检验检测等质量要素资源有机融合,通过系统化集成、一站式办理,为企业提供全链条、全方位、全过程的质量综合性服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微信扫一扫:分享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