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山县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十四五”建设规划
(2021—2025年)
目 录
前言………………………………………………………………4
第一章 规划背景………………………………………………5
第一节 重大意义……………………………………………5
第二节 生态基础……………………………………………7
第三节 主要问题……………………………………………19
第二章 总体要求………………………………………………22
第一节 指导思想……………………………………………22
第二节 基本原则……………………………………………23
第三节 功能定位……………………………………………24
第四节 建设目标……………………………………………25
第三章 空间布局………………………………………………29
第一节 国家布局……………………………………………29
第二节 重庆布局……………………………………………29
第三节 巫山布局……………………………………………30
第四章 生态保护主要任务……………………………………33
第一节 守好山,呈现“层峦叠翠”………………………33
第二节 治好水,守护“安澜长江”………………………37
第三节 育好林,构筑“绿色长城”………………………41
第四节 管好田,孕育“四季丰盈”………………………45
第五节 净好湖,重现“五彩明珠”………………………48
第六节 植好草,还复“草长莺飞”………………………49
第七节 护好鱼,唤回“鱼翔浅底”………………………50
第五章 绿色发展主要任务……………………………………52
第一节 以“两化”为主体,建立生态经济体系…………53
第二节 以“两碳”为主线,发展绿色循环经济…………65
第三节 以“绿色”为主导,打造美丽宜居巫山…………67
第六章 保障措施………………………………………………69
一、加强组织领导……………………………………………69
二、落实六大制度……………………………………………69
三、强化两个支撑……………………………………………72
四、多方筹集资金……………………………………………73
五、抓好规划落实……………………………………………73
附件:1.巫山县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十四五”建设规划生态保护重点项目清单…………………………………………75
2.巫山县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十四五”建设规划绿色发展重点项目清单…………………………………………84
前 言
长江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是中华民族的摇篮。长江经济带是我国最大的流域性经济带,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和生物多样性宝库,涉及水、路、港、岸、产、城和森林、湿地、生物等多个方面,是由自然生态系统和经济社会系统组成的一个大整体。长江经济带覆盖11省市,面积约205万平方公里,占全国的21%,人口和经济总量均超过全国的40%,生态地位突出,发展潜力巨大。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生态与经济、保护与开发之间矛盾越来越凸显,长江流域已成为全球生态退化最严重的江河之一。
习近平总书记分别在重庆、武汉、南京主持召开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多次强调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必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涉及长江的一切经济活动都要以不破坏生态环境为前提,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共同努力把长江经济带建成生态更优美、交通更顺畅、经济更协调、市场更统一、机制更科学的黄金经济带。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面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等各种生态要素系统治理,守好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的最后一道关口,确保三峡库区水质安全,编制本规划。规划依据《重庆市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十四五”建设规划(2021—2025年)》《巫山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巫山县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21—2035年)》《巫山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0—2035年)(在编)》,统筹了《巫山县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巫山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建设规划(2020—2025年)》《长江经济带巫山县生态建设与绿色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巫山县“十四五”水安全保障规划(2021—2025年)》《巫山县农业农村现代化“十四五”规划》《巫山县“十四五”城乡建设规划(2021—2025年)》《巫山县“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专项规划(2021—2025)》《巫山县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专项规划(2021—2035年)》《巫山县生态修复与国土综合整治专题》等规划,规划范围涉及巫山县全域,联动县外毗邻地区。规划期为2021—2025年,基准年为2020年。
第一章 规划背景
第一节 重大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长江经济带是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是我国重要的生物基因库和生态安全屏障,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长江上游地区作为长江源头与长江中下游的过渡地带,是继青藏高原三江源地区之后我国第二道生态安全屏障,在全国生态安全格局中占据重要位置。
——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是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建设美丽中国的生动实践。2016年1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主持召开的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强调,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也是中华民族发展的重要支撑;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必须从中华民族长远利益考虑,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努力把长江经济带建设成为生态更优美、交通更顺畅、经济更协调、市场更统一、机制更科学的黄金经济带,探索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路子。
——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是全面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的具体行动。2020年12月26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为加强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促进资源合理高效利用,保障生态安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
——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是构建国家生态安全格局的重要内容。长江经济带覆盖11省市,面积约205万平方公里,占全国的21%,人口和经济总量均超过全国的40%,生态地位突出,发展潜力巨大。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生态与经济、保护与开发之间矛盾越来越凸显,长江流域已成为全球生态退化最严重的江河之一。
——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是积极落实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方针的政治担当。建设好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不仅是国家使命还是历史担当,而且长江上游地区对维系长江生命线、保障战略资源供给、筑守生态基底、加实空间联系、拓宽内陆消费市场等方面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对长江中下游地区生态安全承担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三峡水库是我国淡水资源战略储备库,关乎长江中下游3亿多人的饮水安全,为全国近四分之一幅员范围提供用水,维系了全国35%的淡水资源涵养。巫山是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最后一道关口,对长江中下游地区生态安全承担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第二节 生态基础
一、区域概况
巫山县位于重庆市东北部,处三峡库区腹心,东邻湖北巴东,南连湖北建始,西抵奉节,北依巫溪和神农架林区,全域国土面积2958平方公里。长江自西向东横贯县境腹地,境内流长55.8km,流域面积2955km2,是三峡库区水源涵养重要区,国家淡水资源战略储备库。
县域因大巴山、巫山、七曜山三大山脉交汇于境内,形成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山地占全县总面积的96.68%。丘陵平坝仅占3.32%。
图1 巫山县在三峡库区位置图
二、自然本底
(一)森林资源。全县林地总量为2218.76平方公里,占全县国土面积75.11%,森林蓄积量615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提高到62%。全县草地资源面积4.08平方公里。县域共有自然保护区5处,保护地面积1220.52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41.26%。
巫山县林地资源现状统计表
地类 |
面积(平方公里) |
占林地比例(%) |
占全域比例(%) |
数据来源:重庆市巫山县第三次国土调查统一实更新 |
乔木林地 |
1878.52 |
84.67 |
63.59 | |
竹林地 |
4.24 |
0.19 |
0.14 | |
灌木林地 |
328.66 |
14.81 |
11.13 | |
其他林地 |
7.34 |
0.33 |
0.25 | |
合计 |
2218.76 |
100 |
75.14 |
注:巫山县林地丰茂、幅员广阔,带状分布贯穿全境:带状分布于侵蚀中山地貌区。林地主要集中在巫山县的中部和南部,带状分布分布于大起伏度中山区和中起伏度中山区、南部的小起伏度中山区。
图2 巫山县林地资源分布图
(二)水系和湿地资源。巫山县境内河流纵横,河流、溪涧切割深,落差大,高低悬殊,呈枝状分布,均属长江水系。流域面积在1000km2以上的河流有3条,即长江、大宁河、大溪河;流域面积在50km2—1000km2的河流有21条。根据《重庆市水资源公报(2020)》,巫山县雨量充沛,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181.67mm,年产水量为42.97亿m3,形成地表径流34.19亿m3。湿地面积630.17公顷,主要包括沼泽草地(128.75公顷)和内陆滩涂(501.42公顷)。
巫山县河流水系一览表
水库资源:全县共建成有供水任务的水库16座,在建水库2座,总库容3894.49万立方米。其中:中型水库2座(中咀坡水库、中硐桥水库),总库容2634万立方米;小(一)型水库5座,总库容913.8万立方米;小(二)型水库9座,总库容336.69立方米。
图3 巫山县河流水系结构图
图4 巫山县水库湿地资源分布图
(三)耕地资源。全县耕地415.11平方公里,人均耕地约0.98亩,低于全市平均水平。其中旱地面积393.21平方公里,占耕地面积的94.72%;水田面积21.90平方公里,占耕地面积的5.28%,旱地占比高。从坡度分析,坡耕地面积386.93平方公里,占耕地面积的93.21%;其中,坡度6°—15°耕地114.31平方公里,占全域耕地的27.54%;坡度15°—25°耕地153.67平方公里,占全域耕地的37.02%;坡度25°以上耕地118.95平方公里,占全域耕地的28.66%,高于全市25°以上陡坡耕地占比22.2%。高质量耕地占比不高,基本为中等地,高等耕地低于2%。
图5 巫山县耕地资源现状分布图
(四)文旅资源。巫山县旅游资源可以高度概括为“一江碧水、两岸青山、三峡红叶、四季云雨、千年古镇、万年文明”。巫山文化资源包含巫文化、巴楚文化、神女文化、龙骨坡文化、大溪文化、移民文化等多种文化类型。先后被评定为“国家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区”、”全国森林旅游示范县”、“中国(重庆)气候养生类旅游目的地”、“全国百佳深呼吸小城”、“全国县域旅游发展潜力百佳县”。生态旅游逐步发展壮大,拥有1个世界自然遗产、两个5A景区、一批4A景区。生态旅游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主引擎之一。
图6 巫山县优良级旅游资源图
(五)康养资源。县域康养资源包括森林康养、气候康养、中医药康养。目前正在全力打造重庆巫山云雨生态康养度假区,管控规模76平方公里,建设区域平均海拔1350米,森林覆盖率达90%以上,夏季平均气温23℃,获“中国(重庆)气候旅游目的地”“全国森林康养基地试点建设单位”殊荣。
图7 巫山县康养资源分布图
三、生态现状
“十三五”期间,巫山县始终坚持“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导向,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入开展了“五大环保行动”,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荣获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工程试点县,上榜“中国最美县域榜单”,“一江碧水、两岸青山、三峡红叶、四季云雨”成为巫山最靓丽的名片。生态渝东门户绿色发展迈出新步伐。
——江河湖库水质总体优良。通过全面落实河长制,持续实施“碧水行动”,长江干流巫山段断面水质稳定达到国家Ⅱ类,县境内主要支流15个监测断面的水质均达Ⅱ类;全县34个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
——国土绿化水平不断提升。全县森林丰茂广布,空气质量天数优良率提升到97.8%,荣获“全国百佳深呼吸小城”称号,森林覆盖率提高到62%,森林蓄积量615万立方米,荣获“全国绿化模范单位”。全县草地面积4.08平方公里,生态功能逐步释放。通过实施城市更新、国土绿化提升等行动,城市建成区绿地率保持较高水平。
——土地环境质量持续向好。近年来,通过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秸秆还田等技术,耕地质量明显改善。通过实施化肥农药减量使用行动,推进养殖污染防治、综合防治示范区建设等污染防治工程,面源污染得到有效管控,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5%。
——生物多样性日益改善。全县共有野生植物190科796属1965种以上。其中:乔木树种53科121属336种;灌木树种77科369属478种;草本植物111科291属1151种。2021年7月28日,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审议通过神农架世界自然遗产边界调整项目——重庆五里坡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世界遗产地。五里坡自然保护区位于巫山东北部,总面积35276.6公顷,拥有3000公顷原始森林,近300公顷原生性亚高山草甸,26.6公顷珍稀植物穗花杉群落。分布有金雕、林麝、红腹锦鸡等陆栖野生脊椎动物447种,水杉、珙桐、红豆杉、剑叶虾脊兰等维管植物3001种、种子植物2790种、蕨类植物211种。有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17种,二级保护野生动物63种;有一级保护植物16种,二级保护植物有64种。是我国西南地区不可多得的天然生物物种基因库。
图8 世界自然遗产地——五里坡自然保护区
重庆市五里坡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重点保护动植物名录
分类名称 |
保护类别 |
名称 |
动物多样性 |
国家一级保护动物(17种) |
川金丝猴、穿山甲、豺、大灵猫、小灵猫、金猫、云豹、金钱豹、林麝、梅花鹿、白冠长尾雉、中华秋沙鸭、金雕、白肩雕、乌雕、猎隼、黄胸鹀 |
国家二级保护动物(63种) |
猕猴、狼、赤狐、貉、黑熊、黄喉貂[青鼬]、水獭、豹猫、毛冠鹿、中华鬣羚、中华斑羚、红腹角雉、勺鸡、红腹锦鸡、鸳鸯、棉凫、黑颈、赤颈、红翅绿鸠、黑鸢、凤头蜂鹰、苍鹰、赤腹鹰、雀鹰、松雀鹰、大鵟、普通鵟、灰脸鵟鹰、白腹隼雕[山雕]、白尾鹞、鹊鹞、草鸮、红角鸮[东方角鸮]、领角鸮、雕鸮、黄脚[腿]渔鸮、领鸺鹠、斑头鸺鹠、鹰鸮、灰林鸮、长耳鸮、短耳鸮、游隼、燕隼、灰背隼、红脚隼、红隼、绯胸鹦鹉、红腹山雀、金胸雀鹛、白眶鸦雀、斑背噪鹛、大噪鹛、眼纹噪鹛、画眉、橙翅噪鹛、红嘴相思鸟、红喉歌鸲[红点颏]、蓝鹀、乌龟、脆蛇蜥、巫山巴鲵[巫山北鲵]、大鲵 | |
植物多样性 |
国家一级保护植物(16种) |
银杏、水杉、红豆杉、南方红豆杉、珙桐、光叶珙桐、蕙兰、春兰、黄花杓兰、大叶杓兰、绿花杓兰、扇脉杓兰、大花杓兰、曲茎石斛、细叶石斛、石斛 |
国家二级保护植物(64种) |
大果青杄、巴山榧树、鹅掌楸、凹叶厚朴、厚朴、连香树、樟、润楠、楠木、红豆树、蓝果树、喜树、水青树、领春木、胡桃、青钱柳、青檀、大叶榉树、榉树、杜仲、紫茎、软枣猕猴桃、狗枣猕猴桃、葛枣猕猴桃、对萼猕猴桃、四萼猕猴桃、云锦杜鹃、小勾儿茶、宜昌橙、川黄檗、红椿、伞花木、瘿椒树、水曲柳、香果树、黄连、八角莲、毛红椿、金荞麦、七叶一枝花、花叶重楼、广东石豆兰、密花石豆兰、泽泻虾脊兰、流苏虾脊兰、弧距虾脊兰、剑叶虾脊兰、钩距虾脊兰、反瓣虾脊兰、火烧兰、大叶火烧兰、裂唇虎舌兰、南川盆距兰、台湾盆距兰、天麻、毛葶玉凤花、宽药隔玉凤花、扇唇舌喙兰、镰翅羊耳蒜、小羊耳蒜、羊耳蒜、穿龙薯蓣、盾叶薯蓣、中华结缕草 | |
国家珍稀濒危保护植物 |
疏花水柏枝、血皮槭 、金钱槭、中华猕猴桃 |
资料来源:巫山县林业局
图9 世界自然遗产地——葱坪原生性亚高山草甸
第三节 主要问题
一、“山”的问题
一是地质灾害多。巫山县是三峡库区地质灾害最严重的区县之一。全县有各类地质灾害隐患点939处,其中滑坡849处,危岩(崩塌)71处,不稳定斜坡8处,地面塌陷7处,泥石流3处、地裂缝1处;受威胁航道79公里。
二是水土流失重。水土流失面积占全县国土总面积的42.95%。全县25°以上的坡耕地占全县耕地的28.91%,水土流失较严重地区与坡耕地在空间上具有较高的一致性。
三是采煤区沉陷。县域煤矿规模开采始于1954年,煤炭规模开采达60余年。重点采煤沉陷区主要集中在抱龙、横石溪、茅草坝、龙池坪和红岩5大矿区,采煤沉陷区影响范围达262平方公里。
二、“水”的问题
一是水污染防治设施存在短板。江东组团、早阳组团、巫山云雨生态康养度假区、边贸中心需新建和改建污水处理厂,平河乡、官渡镇、双龙镇、大昌镇、福田镇、庙宇镇污水管网和乡镇污水管网需雨污分流改造提升。
二是防洪措施薄弱。巫山处于长江上游,大宁河末端,过境洪水峰高量大、持续时间较长,部分区域防洪工程措施未达到规定防洪标准,超标准洪水防御难度更大。
三是水生态形势严峻。江河湖库管理范围划定成果未统一整合,河湖水域岸线功能分区管控有待加强,河湖管理范围内乱占、乱采、乱堆、乱建等“四乱”问题尚未根治。三峡水库消落区存在较为复杂的生态问题,急需采取治理措施。农村河道数量众多,尚未全面开展农村水系综合整治。
四是水安全问题不容忽视。巫山县承载着保护三峡库区国家重要淡水资源战略储备库的重大责任,水污染防治工作一刻也不能松懈。
三、“林”的问题
一是森林质量总体不高。残次林、低质低效林较多,林地生产力不高,森林生态系统整体功能较为脆弱,生态功能未得到充分发挥。目前全县乔木林平均单位蓄积40.5立方米/公顷,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86立方米/公顷)。人工林多以柏木为主,树种单一,郁闭度低,大部分林分没有形成乔、灌、草复层群落系统,林下植被稀疏,郁闭度低,山地森林生态系统的自然度和丰富度偏低。森林生态系统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调节气候、增加碳汇、抵御自然灾害的生态功能不强。
二是资源保护利用任务艰巨。全县林种单一,容易发生病虫害,森林生态系统的自身免疫力低,森林生态系统稳定性不高,树种单一导致长江沿岸景观功能价值未充分体现。巫山县作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示范区,森林资源保护利用、生态修复任务艰巨。
四、“田”的问题
一是耕地总量少,耕地占补平衡难度大,耕地保护红线任务艰巨。
二是旱地、坡耕地多,水土流失隐患较大。旱地面积占耕地面积的94.72%;坡耕地面积占耕地面积的93.21%,高于全市25°以上陡坡耕地占比22.2%。
三是优质耕地少,耕地质量差。根据《巫山县2018耕地质量等别监测评价成果》,全县耕地无优等,高等耕地低于2%。
四是农田面源污染重,直接威胁生态安全。农田面源污染主要源于种植方式污染和农药化肥残留污染,导致江河湖泊富营养化、农药残留加剧、土地严重板结、水系绿藻泛滥等大面积生态灾难。
五、“湖、草、鱼”的问题
“湖”的主要问题是消落带治理、钱家水库等9座水库水生态修复、大昌湖湿地公园治理提升。
“草”的问题是保护与利用,县域草地资源有限,应加强现有草资源的保护。
“鱼”的问题是巩固禁捕起步成果,加强水生物种多样性保护和水生态系统多样性保护。
第二章 总体要求
第一节 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提出的营造良好政治生态,坚持“两点”定位、“两地”“两高”目标,发挥“三个作用”和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重要指示要求,全面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深刻领会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的重大意义,准确认识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的主要功能,科学把握“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的有机联系,认真落实“河长制”“林长制”,全力实施“守好山”“治好水”“育好林”“管好田”“净好湖”“植好草”“护好鱼”7项主要任务,联动长江上下游区县共建生态廊道,协同大宁河上游巫溪县,实施综合整治,推进建立大巴山、七曜山生态屏障共治共保体系,坚决守住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的最后一道关口,合力将三峡库区建设成生态系统稳定、生态产业发达、生态环境优良、生态文化繁荣、生态宜居宜业的重要生态安全屏障。
第二节 基本原则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从生态系统整体性和流域系统性出发进行全方位诊断,找出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存在的问题根源。突出“库区”“山区”特点,注重生态经济要素集成与协同,大力发展生态产业,推动城乡自然资本加快增值,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
——保护优先,自然恢复。尊重自然生态的发展规律,遵循“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科学自然观,对生态系统实行保护优先。主要依靠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能力,避免人类对生态系统过多干预,辅以必要的人工促进措施,使退化、受损的生态系统逐步恢复并实现良性循环。
——突出特色,融合发展。立足巫山自然条件、资源禀赋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等各种生态要素,实施好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提升生态系统稳定性和可持续性。紧密结合建设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先行示范区目标,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和市级区域发展战略,突出“生态旅游、生态农业、生态康养”,推动山上山下、地上地下、岸上岸下、流域上下游一体化保护修复,打造立体生态屏障。
——严格制度,规范管理。严格执行法律法规和和相关制度,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坚持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抓住国家新一轮政策窗口期,注重政策集成,抓好政策兑现,将国家政策势能转化为巫山实践动能,把政策红利转化为保护成果。
第三节 功能定位
——国家淡水资源战略储备库。以长江干流巫山段及其主要支流大宁河为重点,切实加强水污染防治、水生态修复、水资源保护、水安全保障;重点保护和涵养好三峡库区这一大“水窖”,为全国淡水资源跨流域大范围水资源调配拓展空间,保障长江中下游地区用水安全。
——国家重要生物基因库。聚焦物种多样性、遗传资源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保护,加强川金丝猴、穿山甲、豺、大灵猫、小灵猫、金猫、云豹、金钱豹、林麝、梅花鹿、白冠长尾雉、中华秋沙鸭、金雕、白肩雕、乌雕、猎隼、黄胸鹀;银杏、水杉、红豆杉、南方红豆杉、珙桐、光叶珙桐、蕙兰、春兰、黄花杓兰、大叶杓兰、绿花杓兰、扇脉杓兰、大花杓兰、曲茎石斛、细叶石斛、石斛等国家一级动植物和疏花水柏枝、血皮槭、金钱槭、中华猕猴桃等濒危野生植物及其栖息地的生态环境保护修复,恢复生境物种品类,建成全国重要生物基因库。
——长江生态风险防范屏障。强化山洪地质灾害防治,提升重要蓄滞洪区能力,保障长江中下游地区行洪安全,为建设安澜长江作出巫山贡献;控制好水土流失,确保长江黄金水道通航安全;培育好千里林带,发挥释氧固碳功能,助推长江上游地区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第四节 建设目标
到2022年,全县生态安全格局日益形成,山水林田湖草协同治理取得重要进展,生态系统稳定性和可持续性进一步增强,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的“四梁八柱”不断完善,山清水秀美丽之地轮廓初现,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的作用逐步显现,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成效显著。到2025年,生态安全格局更加优化,山水林田湖草协同治理取得显著成效,生态系统稳定健康,气候适应能力显著增强,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的“四梁八柱”更加健全,山清水秀美丽之地初步建成,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的功能更加突出,全县山水自然之美、城乡特色之美、人文之美和绿色产业高质量发展之美充分展现。
——空间格局更优。全县生态保护红线控制面积为[1]11125.08平方公里,占县域国土面积的38.10%,包括三峡库区消落带、水土流失敏感区、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和风景名胜区5种生态系统类型。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2]2为291.6平方公里,城镇开发边界[3]345.08平方公里。
——山更青。长江和大宁河两岸和近郊重要独立山体全部实行划线保护,完成历史遗留和关闭矿山生态修复1.27平方公里,新增治理水土流失200平方公里,水土流失率下降至20%以下;新增岩溶地区石漠化治理100平方公里。
——水更秀。长江干流重庆巫山段水质优良比例保持100%,县境内主要支流15个监测断面水质优良比例达到考核要求,县城和集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保持100%。
——林更美。森林蓄积量不低于665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提高至65%及以上,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1%以上。森林固碳能力不断提升,森林碳汇量持续增大,生态系统稳定性进一步增强。
——田更良。耕地保有量不低于49.28万亩,新建高标准农田20万亩,耕地质量状况实现总体改善,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95%,实现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
——湖更净。全面消除县域黑臭水体,重要江河湖库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100%;湿地保护措施不断增强,湿地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新增消落带库岸环境治理16.69公里。
——草更盛。草地资源保有量稳定保持在4.08平方公里及以上,生态功能充分释放;城市建成区绿地率保持在39.8%及以上。
——鱼更丰。自然保护地面积占全县面积比例稳中有升,生物丰度指数提高到60,濒危野生动植物及其栖息地得到全面有效保护。
——碳更低。城乡自然资本加快增值,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不断提升,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初步形成。规划期能耗总量增量5万吨标准煤,单位GDP能源消耗下降率14%,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下降率16%,单位GDP水耗下降10%。
——天更蓝。空气质量优良天数96%以上,细颗粒物(PM2.5)浓度35ug/m3。
专栏1 巫山县“十四五”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主要指标
序号 |
指标名称 |
单位 |
2020年现状 |
2025年规划 |
属性 |
一、三线控制 | |||||
1 |
生态保护红线控制面积 |
平方公里 |
1096 |
1125.08* |
约束性 |
2 |
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 |
平方公里 |
291.6 |
291.6 |
市下达 |
3 |
城镇开发边界 |
平方公里 |
—— |
45.08* |
约束性 |
二、山靑 | |||||
4 |
历史遗留和关闭矿山生态修复面积 |
平方公里 |
1.27 |
1.27 |
约束性 |
5 |
新增治理水土流失面积 |
平方公里 |
—— |
200 |
约束性 |
6 |
水土流失率 |
% |
—— |
<20 |
预期性 |
7 |
新增石漠化治理面积 |
平方公里 |
—— |
100 |
约束性 |
三、水秀 | |||||
8 |
长江干流巫山段水质优良比例 |
% |
100 |
100 |
约束性 |
9 |
国家考核断面水质优良比例 |
% |
—— |
达到考核要求 |
约束性 |
10 |
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 |
% |
100 |
100 |
约束性 |
四、林美 | |||||
11 |
林地保有量 |
万亩 |
333 |
326 |
约束性 |
12 |
森林蓄积量 |
万立方米 |
615 |
665 |
约束性 |
13 |
森林覆盖率 |
% |
62 |
65 |
约束性 |
14 |
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 |
% |
38.24 |
≥41 |
预期性 |
五、田良 | |||||
15 |
耕地保有量 |
万亩 |
49.28 |
49.28 |
约束性 |
16 |
高标准农田建设面积 |
万亩 |
—— |
20 |
约束性 |
17 |
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 |
% |
95 |
≥95 |
约束性 |
六、湖净 | |||||
18 |
重要江河湖库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 |
% |
100 |
100 |
约束性 |
19 |
新增消落带库岸环境治理 |
公里 |
—— |
16.69 |
约束性 |
七、草盛 | |||||
20 |
草地资源面积 |
平方公里 |
≥4.08 |
≥4.08 |
约束性 |
21 |
城市建成区绿地率 |
% |
—— |
≥39.8 |
约束性 |
八、鱼丰 | |||||
22 |
自然保护地面积占全县面积比例 |
% |
37.44 |
≥33 |
约束性 |
23 |
生物丰度指数 |
—— |
60 |
约束性 | |
九、低碳 | |||||
24 |
能耗总量增量 |
万吨标煤 |
—— |
5 |
市下达 |
25 |
单位GDP能源消耗下降率 |
% |
16.5 |
14 |
市下达 |
26 |
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下降率 |
% |
16 |
16 |
约束性 |
27 |
单位GDP水耗下降率 |
% |
—— |
10 |
预期性 |
十、天蓝 | |||||
28 |
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 |
% |
97.8 |
≥96 |
预期性 |
29 |
细颗粒物(PM2.5)浓度(年均值) |
ug/m3 |
27 |
35 |
约束性 |
注:带*号指标为2035年目标以国家批准数或市政府下达指标为准。
第三章 空间布局
第一节 国家布局
长江是继青藏高原三江源地区之后我国第二道生态安全屏障,在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布局中,巫山县处于三峡库区水土保持生态功能区和秦巴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区,在全国生态安全格局中占据重要位置。
图10 巫山在全国生态安全格局中的位置示意图
第二节 重庆布局
重庆市生态安全格局为“三带四屏多廊多点”,“三带”即长江、嘉陵江和乌江组成的生态涵养带(含三峡库区土壤保持重要区);“四屏”即大巴山、巫山、武陵山、大娄山组成的生态屏障;“多廊”包括缙云山、中梁山、铜锣山、明月山、云雾山等23条平行山岭,大宁河、涪江、阿蓬江等37条次级河流。在重庆市“三带”“四屏”“多廊”中,巫山县占有长江生态涵养带,大巴山、巫山两个生态屏障和多廊大宁河,在重庆市生态安全格局中的位置十分重要。
图11 重庆市“三带四屏多廊多点”空间格局示意图
第三节 巫山布局
贯彻落实国家主体功能区战略,践行重庆市重点生态功能区职能,以长江、大宁河和大巴山、七曜山、巫山为主体,以长江一、二级支流为主脉,重要独立山体、中小型水库以及各类自然保护地为节点,通过河流水系绿廊河湖缓冲带空间相连接,构建“两带——四屏——二十二廊——多块”的生态安全格局。划定落实生态保护、基本农田、城镇开发等空间管控边界“三条控制线”,强化“三线一单”管理,减少人类活动对自然空间的占用。科学合理优化调整自然保护地及生态保护红线。
一、“两带”
即长江、大宁河组成的生态涵养带。联动上下游毗邻地区,发挥两带的水质净化、水源涵养、水土保持、水生物多样性保护功能。优化沿岸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协调好生态岸线、生活岸线和生产岸线的关系,加强消落区的生态修复治理,沿岸划定生态培育带,开展沿岸植被缓冲带和隔离带建设,清理非法和废弃的建筑物和构筑物,工业和耕地有序退出。
二、“四屏”
即大巴山、巫山、七曜山(由长江两岸2条主要山脊线构成)4条山脉组成的生态屏障。北部大巴山生态屏障和南部巫山生态屏障重点发挥水土保持、水源涵养和生物多样性功能,保护峡、谷、峰等特色景观。中部七曜山生态屏障重点对25度以上坡耕地实施退耕还林,可适度发展休闲游憩和避暑度假功能。
三、“二十二廊”
包括大溪河、官渡河、抱龙河等7条长江一级支流(大宁河一级支流在“两带”)和15条二级支流构成的22条生态廊道。以及重要的区域性基础设施通道,联动周边共同山体屏障和流域上下游地区,重点保护珍稀鱼类洄游通道和珍稀陆地野生动物迁徙通道,维育县域景观生态廊道。
四、“多块”
包括大昌湖、双龙湖等重要湖泊、63座中小型水库(其中规划水库45座)以及3个自然公园,形成县域生态斑块,共同发挥水质净化、水土保持、水源涵养、生物多样性保护等生态功能。
图12 巫山县“两带四屏二十二廊多块”空间格局示意图
第四章 生态保护主要任务
从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的整体性和系统性出发,实施“山水林田湖草鱼”七项主要任务,增强各项工程举措的关联性和耦合性,实现各种生态要素的协同治理,强化生态屏障涵养水源、繁育生物、释氧固碳、净化环境等功能,确保长江巫山段水安全。
第一节 守好山,呈现“层峦叠翠”
按照深山峡谷、中山低山、独立山体分类指导,坚持“保护—修复—管控”并行推进,筑起坚固的立体绿色屏障。
一、守好深山峡谷脊梁
加强对大巴山、巫山、七曜山组成的4面山系自然风貌的整体保护,重点是强化对天然林草资源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特别加强重庆五里坡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世界遗产地的保护。管护好巫山十二峰、城市景观山体(南望天坪、北望天坪)、临江山体(小三峡、巫峡、错开峡)等形态轮廓和特有山体特色景观。建立巫峡等11个峡谷保护名录,突出其生态性、公共性、开放性,发展生态旅游、科普教育、自然观光等功能。加强对大溪乡、曲尺乡、建平乡、两坪乡、抱龙镇、培石乡、三溪乡长江沿岸,当阳乡全域、平和乡、官阳镇、竹贤乡北部和红椿乡、官渡镇、抱龙镇南部等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带、地质灾害点的预防和治理。对严重威胁城镇、居民聚居区、交通干线、重大工程项目安全的地质灾害隐患点有计划地分期分批实施工程治理。持续推进水土流失与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加强林草植被保护修复;对自然状态不完整、已遭人为破坏的山体要恢复自然形态和生态功能;对裸露的山体进行补绿修复,采取有效措施增强生态系统稳定性。开展废弃矿山和采煤沉陷影响区地质环境治理,对因矿山开采造成的山体缺口和矿山疤痕补绿修复,推进矿区生态修复。到2025年,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200平方公里,石漠化综合治理100平方公里;修复历史遗留和关闭矿山1.27平方公里。积极稳妥推进重要生态脆弱区域移民搬迁、地质灾害避险移民搬迁工作,远景规划跳石村、老鹰村、曲尺村、瓜瓢村、朗子村、里河村、药材村和天蒜村实施整体搬迁,减少人为活动对山体生态系统的破坏。开展自然保护地勘界立标,实施自然保护地电子围栏工程,建立监测系统和智能化监测网络,实现对自然保护地的动态监测管理。在生态环境可承载的基础上选取部分1000米高程以上、气候凉爽、符合建设条件的中山地区适度发展休闲游憩和避暑度假产业。
二、护好低山丘陵风貌
加强“两湾”“四廊”生态建设,“两湾”即长江、大宁河自然形成的大宁湖和白水河滨水湾区;“四廊”即长江生态廊道、大宁河生态廊道、北面的桃花山——大梁子山——大包山生态绿廊和南面的郭家山——南陵山生态绿廊,以及江东半岛生态绿化,“宁江渡”“高唐湖”“南陵街”等城市名片,展现巫山特色。加强滨水公园(高唐、江东、早阳、白水河)建设。对3处传统古镇(大昌镇、龙溪镇和庙宇镇)、3处中国传统村落(龙溪镇龙溪村、大溪乡沙落村、建平乡青台村)、长江三峡风景名胜区、“三台八景”、陆游洞、孔明碑、神女溪以及665株古树名木等历史文化景观进行保护。在符合管控要求的前提下有序发展休闲民宿和乡村旅游等生态产业。
三、提升独立山体品质
加强南望天坪、北望天坪、秀峰山、朝云峰、灵芝峰等5处县城近郊重要独立山体进行划线保护。通过森林抚育、红叶林改造等措施提升森林景观质量,让城市重现“五彩斑斓”。实施“坡坎崖”治理,塑造一批城中山脊线景观。依托自然保护地建设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基地,弘扬传承生态文化。在保护山体生态和符合规划的条件下发挥生态产品价值,建设一批山地生态公园(龙骨坡遗址公园、高唐观遗址公园、葱坪湿地公园、朝云公园、龙门公园、琵琶洲公园、烟雨公园、文峰公园、摩天岭山地公园),旅游养老设施和休闲民宿。
专栏2 “山青”重点工程
1.守好深山峡谷脊梁。
(1)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分期分批治理高陡峡谷岩石劣化带、沿江两岸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实施地质灾害治理42处,其中重点治理滑坡17处,保护1003人2.4万m2房屋安全;治理长江航道滑坡危岩18处,涉及长江航道64.6km,确保航道通航和水质安全。治理大宁河航道滑坡危岩7处,涉及大宁河航道9.67km,抱龙河口至上游4公里,确保大宁河河抱龙河通航安全;实现地质灾害隐患点监测预警全覆盖。
(2)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修复工程。实施历史遗留和关闭矿山生态修复1.27平方公里,对因矿山开采造成的山体缺口和矿山疤痕补绿修复。
(3)水土流失治理工程。以三峡库区和主要支流为重点实施水土保持项目,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200平方公里,水土流失率下降至28%以下。
(4)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对石漠化集中连片区域,开展封山育林养草、人工造林、退耕还林等措施;积极探索山区不同程度石漠化治理新技术,开展石漠化区域替代产业开发,探索石漠化区域生态化利用,新增石漠化治理面积100平方公里。
(5)自然保护地保护修复工程。加强五里坡世界自然遗产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级自然公园保护和修复,设立界桩和标识牌,实施电子围栏工程,完善和提升资源管护、科研监测、自然教育、应急防灾、基础设施等体系,开展受损自然生态系统修复。
(6)自然保护地监测系统建设工程。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和先进监测技术,建设集火警热源探测、珍稀动植物监护、气象数据采集以及预测预警等功能为一体的智能化、可视化自然保护地监测系统。
2.护好低山丘陵风貌。
(7)推进“四廊”保护提升工程。护好长江生态廊道、大宁河生态廊道、北面的桃花山——大梁子山——大包山生态绿廊和南面的郭家山——南陵山生态绿廊,实施森林封育保护、特色自然资源保护和生态系统修复。
(8)江东半岛生态绿化工程。加强城市级公共空间和组团级公共空间绿化。
3.提升独立山体品质
(9)“坡坎崖”治理工程。对南望天坪、北望天坪、秀峰山、朝云峰、灵芝峰等5处近郊重要独立山体进行划线保护。在中心城区大力实施“坡坎崖”绿化美化,实施山地绿道、山地步道建设,建成5条共计40公里山地和滨江步道。
(10)城市山地生态公园建设工程。依托近郊重点山体,在适宜地区建设一批集休闲、健身、教育于一体的山地生态公园。重点建设早阳新城高铁生活区公园、早阳新城湖湾活力区公园、早阳新城半坡生活区公园。
第二节 治好水,守护“安澜长江”
坚持水污染防治、水生态修复、水资源保护、水安全保障“四水共治”,确保三峡库区水生态安全。
水污染防治。补齐城乡生活污水收集和处理设施短板。完善江东新区、早阳高铁新城、边贸中心、巫峡镇南陵片区的污水管网及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新建摩天岭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实施庙宇、大昌等6个重点乡镇污水收集管网雨污分流改造。新增生活污水处理能力2.7万吨/天,改造建设污水管网103.38公里,一体化污水处理设施5座,推进污泥处置中心建设。到2025年,城市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稳定达到一级A排放标准,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96%,污泥无害化处置率达到93%。城乡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置达到标准排放。新建农村生活污水集中处理设施6座、分散处理设施7座,建设管网109公里。乡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实现全覆盖,配套管网覆盖率不断提升,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85%以上。持续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到2025年,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40%。深化工业园区污水集中处理,鼓励企业实施超低排放改造和中水回用。开展巫山县工业园区职教园、楚阳特色产业园排水管网改造,实现雨污分流,对职教园工业废水处理厂扩建,处理能力提升至1500立方米/日,提升运行稳定性。续建楚阳园工业污水处理厂。强化船舶污染防治,推进船舶生活污水油污水垃圾上岸集中处置,岸电配受电设施、船舶管系、临时储存设施改造,确保船舶废弃物多功能接收船舶和专用转运码头稳定运行;加快清漂码头、清漂船舶、漂浮垃圾转运等设施建设,提高水域清漂作业效率,坚决不让漂浮物流出渝东大门。实施医院污水处理工程,开展辖区内二级医疗机构(乡镇卫生院、民营医院)污水处理站达标改造。推进巫山县建筑垃圾资源回收利用、垃圾压缩中转站改扩建、巫山县餐厨物资源化综合利用、巫山县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巫山县生活垃圾分类项目及能力建设。加大水产养殖污染治理力度,江河湖库以及三峡库区175米水位淹没区内禁止采用网箱等污染水体的方式从事水产养殖。
水生态修复。重点修复长江、大宁河沿岸145m—175m消落带,治理面积23.07平方公里。针对城镇周边消落区生态环境特点,开展滨江生态带建设,适度采用工程治理措施,形成自然生态到人工城市的丰富多彩的景观层次,使消落区湿地自然风貌与沿江城镇融为一体,展现“大江大水”的景观通廊与蓬勃生长的城市活力,构建城镇开放空间功能。开展沿江非法码头非法采砂专项整治行动、岸线保护和利用专项整治行动、沿江固体废物大排查专项行动。划定河道管理范围和岸线保护范围,制定岸线保护规划,按照“三线一路”的原则协调与建设用地的关系,严格控制岸线开发建设,促进岸线合理高效利用。深入实施“两江四岸”治理提升工程,分类整治护岸,优化岸线功能,绿化美化江岸设施,重塑“两江四岸”生态功能,构建多层次、多色彩的滨江绿带系统。大溪河、官渡河等6条重要一级支流采取工程措施实施生态修复。到2025年,江河湖库水源涵养与保护能力进一步提升。人为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重点地区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治理,水土保持率提高到80%以上。涉水空间管控制度基本建立,河湖水域面积稳步增加,河湖岸线保护与生态修复得以加强,重点河湖生态流量基本得到保障,河湖健康状况明显改善。
水资源保护。依法开展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调整划分,清理保护区内违法建筑和排污口,完善标识标牌,健全管理档案。加强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管理,定期监测评估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状况。开展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执法专项整治行动,整治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内污染源,加强周边环境治理。加强饮用水水源地风险防范和应急处置,开展长江红石梁水源地搬迁,将取水点向长江上游迁移,重新划定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保护区,完成保护区的围栏建设、监控设施等。逐步开展乡镇集中式水源地的保护区规范化建设。到2025年,县城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保持100%,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到93%以上。
水安全保障。争取将大宁河取水方案纳入南水北调中线补水工程(引江补汉工程)。加快实施重点河道综合治理、堤岸加固和山洪灾害防治工程。到2025年,长江干流、主要支流和重要中小河流防洪减灾体系进一步完善,城镇建成区、人口聚集重点区等重点区域防洪能力稳步提升。全面消除现有病险水库安全隐患,防汛抗旱能力提升取得显著成效,5级及以上江河堤防护岸达标率达到90%。水旱灾害风险防范化解能力明显增强。科学建设人工水道、连通调蓄、引排工程,构建多源互补、生态健康的江河湖库水网体系,实现区域丰枯调剂平衡。
专栏3 “水秀”重点工程
4.水污染防治。
(11)水环境系统综合治理(一期)PPP项目。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提标改造和配套管网补建完善工程。新增生活污水处理能力2.7万吨/天以上,改造建设污水管网103.38公里以上,一体化污水处理设施5座,城乡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96%以上。
(12)城镇污水处理工程。江东新区污水管网工程,早阳污水处理厂及管网工程及污泥处理厂。
(13)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新建农村生活污水集中处理设施6座、分散处理设施7座,建设管网109公里。
(14)工业废水集中处理工程。对县工业园区职教园污水处理厂和县工业园区楚阳特色产业园工业废水处理厂进行提档升级。
(15)医院污水处理工程。开展辖区内二级医疗机构(乡镇卫生院、民营医院)等开展巫山处理站达标改造,新建县域医疗废物(消毒)处置中心。
(16)垃圾处理工程。
1)船舶移动源污染防治工程。加强港口船舶污染物接收、转运及处置设施建设和运行,加强船舶管系、临时储存设施改造,到2025年,长江干流巫山段及其主要支流船舶废弃物接收处置设施实现全覆盖、全种类接收;落实有关单位责任,确保船舶污染物专用转运码头稳定运行。
2)清漂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完善清漂码头、清漂船舶、漂浮垃圾转运等设施建设和升级改造。
3)水域垃圾清漂。持续开展长江、大宁河等次级河流水域垃圾清漂。
4)垃圾压缩中转站改扩建。乡镇、县城、江东新区、摩天岭、早阳组团、边贸中心新建垃圾收集及压缩中转站。
5)巫山县餐厨物资源化综合利用项目。新建日处理餐厨垃圾50—100吨的餐厨垃圾处理厂。
6)巫山县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工程。新建生活垃圾焚烧发电系统,日处理生活垃圾400吨/日。
7)巫山县生活垃圾分类项目及能力建设。涉及城区14个社区以及巫山县管辖内24个乡镇(301个村)。
5.水生态修复。
(17)湿地生态修复重点工程。保护修复湿地公园13414亩。
(18)滨江生态带工程。新建滨江生态带3.61公里。长江、大宁河、大溪河、官渡河、抱龙河、三溪河等支流消落区。
(19)消落区生态环境保留保护工程。对440.99公里岸线采取一般保护措施、对48.48公里岸线采取重点保护措施。采用勘界立碑、坚标识牌,设置保护网,局部加密界碑、标识牌和宣传牌,人口密集区设置监测设施等。
(20)水体富营养化管控工程。聚焦三峡库区县域8条一级支流,持续开展河流和18座水库富营养化监测预警及控制。
(21)水生态气象监测预警工程。在三峡库区巫山段、重点湖库、湿地和水源涵养关键区,建立水生态卫星遥感监测评估系统,对水华、蓝藻等水生态灾害及林区水源涵养开展大范围动态监测评估和预警。
6.水资源保护。
(22)水源地保护工程。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污染整治工程。以湖库型水源地和河流型水源地为重点,完善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规范化建设,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保持100%。
(23)城市备用饮用水水源或应急水源建设工程。推进红石梁备用水源地建设,保障城市应急供水。
7.水安全保障。
(24)水安全保障工程。争取将大宁河取水方案纳入南水北调中线补水工程(引江补汉工程);
(25)次级河流综合治理工程。以大宁河、官渡河等8条骨干支流为重点,开展次级河流综合治理,综合治理河道104.65公里。
(26)智慧水务。安装供水监测设备194台、城市排污监测设备66台、软件系统8套、基础软件设备1项,搭建大数据中心1个,制定智慧水务标准1项,确保县域水安全。
第三节 育好林,构筑“绿色长城”
大力实施“两岸青山·千里林带”、国家储备林、长江防护林、碳汇林、退耕还林提质、天然林保护修复等重点工程,促进森林数量和质量双提升。
强化生态林保护。坚持保护优先、生态优先,加强对大巴山、巫山、七曜山等高山屏障的自然保护和生态修复。持续推进天然林保护,完善天然林管护制度,划定天然林保护重点区域。建立地方政府天然林保护目标责任考核制和天然林资源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落实天然林保护监管制度。发展碳汇林业,增强森林生态系统整体固碳能力,降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减缓全球气候变暖趋势,维护国家气候和生态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作出积极贡献。加强天然林管护站点建设。建立天然林用途管制和休养生息制度,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严管天然林地占用。实施退化林修复和森林抚育,补植阔叶树和珍贵树木,增加森林植被,改善林分结构,开展天然林保护修复效益监测评估,提高森林质量和水源涵养、水土保持等防护功能。开展松材线虫病防控5年攻坚行动。对森林系统的珍稀动植物进行种源保存、人工繁育和野外回归,实施濒危野生动植物抢救性保护。完善野生动植物种质资源保护监测体系和疫源疫病监测防控体系。建立健全外来入侵物种调查、监测、预警及管控机制。在有效保护森林资源的前提下,适度发展气候养生和休闲度假等新业态。
发展生态山地经济。长江、大宁河等干支流两岸中山和丘陵地区,在夯实绿色本底的基础上积极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结合实施乡村振兴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发展特色经果林、中药材、林下经济、森林旅游、森林康养等产业,重点布局脆李、柑橘、核桃、中药材等特色效益林业项目,大力开展农村“四旁”植树,建设森林乡村和绿色示范村。巩固提升前一轮退耕还林成果,实施退耕还林质量提升12万亩以上。
构筑滨江生态隔离。在消落线以上50—100米范围,结合江城江镇江村滨江地带品质提升和“长江岸线整治保护工程”,在港口码头整治后腾退的土地、江河两岸公共空间、非城镇建设用地后退蓝线控制区域等开展造林绿化和林相改造,建设生态缓冲隔离带,保护修复两岸生态系统,打造沿江生态廊道,到2025年,新建修复生态缓冲隔离带16公里。丰富滨江生态景观,提高生态景观品质,选择适宜的有较高季相变化的树种开展营造林,丰富森林层次结构,凸显四季自然变化,将长江巫山段建设成为风景带、旅游带、经济带,促进长江沿线生态旅游业发展。
留足城镇森林空间。结合城市品质提升、污染防控治理和城乡生态修复,科学开展城镇及园区绿化、零星间隙地植树和林相提升改造,实施江河岸线近绿亲水生态修复工程。以绿化、美化和改善人居环境为目标,依托水系、山体和道路,加强绿色道路网、城市绿廊网、生态水网和绿色交通网等绿色生态网络建设,实施道路绿化,种植滨水生态防护林、水源涵养林,开展绿道绿廊建设,形成连接城乡的森林景观带。围绕新型城镇化,以海绵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创建为载体,新(改)建一批以森林系统为主的城市公园、生态公园,提升城市绿化品质和生态效果。
专栏4 “林美”重点工程
8.森林资源增长。
(27)“两岸青山·千里林带”工程。在七曜山(长江两岸)、大宁河两岸第一层山脊线(或平缓地区江河两岸外1000米左右)范围内,完成营造林任务15万亩。
(28)国家储备林工程。建设储备林基地40万亩。
(29)长江防护林工程。积极开展人工造林、封山育林、退化林修复18.17万亩。
(30)退耕还林提升工程。实施退耕还林质量提升12万亩以上。
(31)红叶景观林工程。建设红叶景观林3万亩。
9.森林保护提升。
(32)天然林保护修复工程。加快完善天然林保护修复制度体系,对全县218.99万亩集体性质公益林和26.8万亩国有林管护、实施23.14万亩集体天然商品林停伐补助。实施全面管护、有效恢复。
(33)实施森林抚育。现有林改培和退化林修复等营林任务52.33万亩。
(34)长江巫山段两岸国家风景道建设。水路60公里(陆路100公里),利用现有道路和自然景观,将巫峡十二峰各景点串连,打造生态廊道,森林步道35公里。
10.生态保护支撑。
(35)林业生态保护和修复科研工程。开展造林栽培、复合经营、森林质量精准提升等技术研究,筛选一批适宜不同区域的营造林技术模式进行示范推广。
(36)林业信息及监测工程。开展自然保护地动态监测,建立林业有害生物风险精准监测和预警系统。加强世界自然遗产地重庆五里坡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
(37)林业生态保护修复基础设施工程。加强林区交通、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林木良种选育和保障性苗圃建设,建立林业物种资源数据库。
(38)森林草原防火能力与水平提升工程。加大森林草原火灾人防、技防、物防“三防”体系建设,全面提升森林草原火灾防控能力,森林火灾受害率控制在0.3‰以下。
(39)智慧林业工程。依托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构建远程技术服务平台,形成林业立体感知、管理协同高效、生态价值凸显、服务内外一体的林业发展新模式。
(40)野生动植物种质资源保护监测体系和疫源疫病监测防控体系工程。按照市政府统一部署,以县级行政区域为单元建设升级野生动植物站、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站。
(41)外来入侵物种调查、监测、预警及控制能力建设工程。加强对外来入侵物种监测预警,完善生物检验检疫机制,提升外来入侵控制能力。
第四节 管好田,孕育“四季丰盈”
根据三调调查结果,全县耕地面积62.27万亩,人均耕地面积0.98亩;总量在全市排名靠后,人均耕地指标低于全市和全国水平,耕地负担较大。全县耕地以旱地为主,基本为坡耕地,坡度25°以上耕地占比达28.70%,耕地水土流失隐患较大。为此,大力实施“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确保粮食安全。
强化粮食生产监管。毫不放松抓好粮食生产,推动“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落实落地,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确保粮食产量、面积只增不减,“米袋子”“菜篮子”货足价稳。稳定粮食种植面积和产量,确保只增不减。对于划定的粮食生产功能区落实到地块,引导种植目标作物,保障粮食种植面积。组织开展粮食生产功能区划定情况“回头看”,对粮食种植面积大但划定面积少的进行补划,对耕地性质发生改变、不符合划定标准的予以剔除并及时补划。坚守粮食生产功能区,坚决防止和查处在粮食生产功能区内违规建设种植和养殖设施、超标准建设农田林网,将粮食生产功能区纳入退耕还林还草范围。
确保耕地数量稳定。牢牢守住耕地红线,将相关规划确定的耕地保有量、永久基本农田指标细化落实到斑图地块,确保图、数、实地相一致。对耕地实行特殊保护和用途管制,坚决防止耕地“非粮化”,确保实有耕地数量基本稳定。严格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和保护,禁止占用永久基本农田从事林果业以及挖塘养鱼、非法取土等破坏耕作层的行为,禁止闲置、荒芜永久基本农田,到2025年,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少于43.74万亩。严格建设用地审批,实行建设用地审批与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补充耕地能力挂钩。改进耕地占补平衡管理,严格落实耕地占补平衡责任,多渠道落实补充耕地任务,规范补充耕地指标调剂管理,加强补充耕地项目监督。
保护提升耕地质量。围绕“藏粮于地”,以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区、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为重点,加快建设高标准农田,巩固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整乡整村集中连片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和宜机化改造,重点开展土地平整、土壤改良、灌溉排水、田间道路等工程建设,改造中低产田,健全高标准农田建后管护机制。加强数字农田建设,依托国土资源遥感监测“一张图”和综合监管平台,利用农村土地整治监测监管管理系统,实现高标准农田全程监控和精准管理。加强绿色农田建设,持续推广耕地质量提升技术。结合农村电网改造,加快完善农田输配电设施。
加强耕地污染防治。开展化肥农药减量行动,推广有机肥代替化肥,推广应用新型肥料和高效低风险农药,加强禁限用农药监管;建设自动化、智能化田间监测网点,构建病虫害监测预警体系。推广加厚和可降解地膜,建立健全回收贮运和综合利用网络。进一步优化畜禽养殖布局,加强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实施耕地环境质量分类管理,对于重点地区进行农作物与土壤的协同监测;严格控制工矿企业排放和城市垃圾、污水等农业外源性污染,加强耕地重金属污染治理和有机污染治理。加强典型流域农田面源污染治理,净化农田排水及地表径流。提升农业环保应急监测能力,加强区域农业环境质量监测中心、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中心建设,开展农业污染事故应急监测技术培训。
专栏5 “田良”重点工程
11.农田建设质量提升
(42)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以改善农田生态环境及农田基础设施条件为主,大力建设高标准农田,提高耕地集中连片度及耕地质量,增加耕地产能。同时,加强农田林网化建设,在主要道路、沟渠两侧,按照“适地适树”原则,设置农田防护林带,着力提高水源涵养能力和水资源利用效率等。按照宜机化、水利化、生态化、园田化、规模化、标准化、智能化“七化”要求,新建高标准农田20万亩,建成2—3个万亩级高标准农田示范片。
(43)宜机化改造项目。按照地块小改大、零并整、梯改缓、短并长、弯变直,开展农田宜机化改造2万亩,大幅改善机械化生产作业条件。
(44)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工程。建设一批高效节水灌溉工程,田间配套灌溉池60万立方米,配套管网2万公里,配套沟渠建设1000公里。实施30000人农村供水保障提升工程,全面保障农村居民饮水。
(45)土壤改良与培肥工程。针对耕地土壤酸化、养分失衡、耕层变浅、基础设施薄弱等突出问题开展土壤改良与培肥,改善耕地土壤质量。
(46)秸秆资源化利用工程。以构建秸秆肥料化、饲料化利用为主,能源化、基料化利用为辅,原料化利用为补充的多途利用格局为目标,开展秸秆资源化利用试点项目;鼓励区县推进农作物秸秆全量全域利用,建立秸秆资源化利用台账。
12.耕地污染防治
(47)化肥减量使用工程。通过实施化肥减量使用行动,以用量较高的区域、产业、规模经营主体为重点,大力推广有机肥、配方肥、水肥一体化等重点化肥减量技术,到2025年,耕地施肥结构持续优化,施肥方式不断改进,肥料利用率稳步提高,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85%。
(48)农药减量使用工程。以用量较高的区域、产业、规模经营主体为重点,大力推广抗病品种、绿色防控、专业化统防统治等重点农药减量技术,推动农药减量使用,到2025年,实现农药利用率稳步提高。
(49)农膜回收利用工程。深入开展可降解地膜试验,全面开展废旧农膜回收,到2025年建立起完备的废旧农膜回收利用体系。
(50)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工程。重点加强对规模化养殖场畜禽养殖的污染防治,到2025年,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到95%以上。
(51)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建设100余个畜禽粪污处理设施。全面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高效低毒农药和高效植保机械。实施秸秆机械还田、青黄贮饲料化利用。
第五节 净好湖,重现“五彩明珠”
提升湖库生态环境品质,维护湿地生态资源安全,有效发挥调节水分平衡、改善局部气候、有效净化水质的作用。加强大昌湖、双龙湖、高唐湖生态环境保护,实行消落带分区分类保护和多级治理。
提升湖库生态环境品质。加强大昌湖、双龙湖、高唐湖生态环境保护,确保水质稳中有升。加强滨水空间利用,开展岸线环境综合整治工程,通过打造滨湖库岸、滨湖绿廊、滨湖骑行等改善城市滨水空间景观效果。
维护湿地生态资源安全。推进大昌湿地公园建设。实行湿地面积总量控制和用途管控,从严控制建设项目占用湿地。在国家重要湿地、国家湿地公园等重要湿地区域开展湿地植被重建、野生动物栖息地恢复、湿地有害生物防治、污染控制、清理淤泥、生态补水、增殖放流等湿地保护与修复工程,逐步改善湿地生态环境,丰富生物多样性。加强湿地公园基础设施建设和能力建设,提高保护管理水平。实施排污口下游、主要入河口等区域人工湿地水质净化工程。培育湿地生态产业,推动湿地与农业、花卉苗木、民宿、生态旅游、康养、环保、自然教育的融合。坚持以自然恢复为主、人工修复为辅,实行消落带分区分类保护和多级治理,到2025年,新增消落带库岸环境治理16.69公里。
专栏6 “湖净”重点工程
13.提升湖库生态环境品质。
(52)湖库生态环境保护工程。对钱家水库等9座水库进行水库水生态修复,推动湖库型水源地规范化建设,推进湖库水源地监控能力建设,加强推动湖库水生态修复,对有条件的湖库开展美化、绿化工程,打造市民休闲场所。
14.维护湿地生态资源安全。
(53)消落区生态环境保留保护。对440.99公里岸线采取一般保护措施、对48.48公里岸线采取重点保护措施。采用勘界立碑、坚标识牌,设置保护网,局部加密界碑、标识牌和宣传牌,人口密集区设置监测设施等。
(54)湿地保护修复工程。推进国家湿地公园能力建设,重点实施大昌湖国家湿地公园,开展底泥疏浚、生态浮岛建设,种植滨河植物带,建设候鸟观测站等。
(55)消落带治理工程。开展消落带生态环境调查,建立数据库;积极配合重庆市在巫山开展消落带生态修复试点,深入开展消落带生态修复技术示范研究;县城两江四岸生态区为重点,长江大桥至南陵龙王沱,北至溪沟,扣减已治理范围和小三峡风景名胜区生态敏感区大宁河主河道左右岸。包括145m—175m消落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和175m以上生态修复两部分;实行消落带分区分类保护和多级治理。
第六节 植好草,还复“草长莺飞”
立足五里坡、葱坪、朝阳坪高山草场特色资源,释放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生态功能;保护好世界自然遗产地亚高山草甸生态系统;打造城区绿地生态景观。
释放高山草甸生态功能。对具有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等特殊作用的基本草地实施严格管理。加大对五里坡、葱坪、朝阳坪等草场的原生态保护力度,在保持草地面积不减少、草地质量不降低的前提下,适度发展生态旅游。
构建城市绿地生态空间。结合老旧小区改造,优化城镇化与绿色化协同发展格局,适度增加人工草地面积,强化对城市绿地现有人工草地保护与利用。开展山地公园、山地绿道、山地花境等系列建设,提升城区绿色公共生态空间的连接度,形成完整的绿网结构,增强绿地生态系统的整体效能,为人民群众提供舒适、自然的城市绿地空间。
专栏7 “草盛”重点工程
15.释放高山草甸生态功能。
(56)草场生态修复工程。加大草场退化修复力度,推动五里坡、葱坪、朝阳坪等草场建设保护。
(57)草场开发利用配套设施建设工程。加强草场开发利用的道路、旅游接待中心等配套设施建设,适度发展生态旅游产业。
16.构建城市绿地生态空间。
(58)城市绿地优化更新。持续推进“边坡堡坎崖壁”绿化美化,结合“两江四岸”整治提升,老旧小区提升,山城步道建设等,推动城市绿地优化更新;在建设城市型山城步道的基础上推动城郊型山城绿道建设。
(59)人工草地保护工程。推进草地养护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人工草地保护。
第七节 护好鱼,唤回“鱼翔浅底”
以鱼类资源为重点,强化水生生物多样性保护,有效恢复水生生物资源,保护水生生物基因,促进水生态功能修复。
全面推进长江十年禁捕。严格按照国家要求,对全县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实行全面禁捕。境内长江航线55.8公里,纳入禁渔的河流25条,小溪54条,水岸线575.6公里,水域96.37平方公里。按照《巫山县长江流域禁捕和建立补偿制度实施方案》,拆解处理报废原有渔船325艘、安置渔民650人。积极稳妥引导退捕渔民转岗就业创业,有效保障就业困难渔民基本生计。农业农村部把巫山定为全国渔政执法基地,负责长江湖北秭归至重庆江津段的渔政执法,有利于我县开展长江十年禁捕工作。
加强水生物种多样性保护。长江鱼类资源无论数量还是种类都在世界上占据重要位置,从种类数目上看,长江水系鱼类约有370种,是我国鱼类物种资源的宝库,居我国各水系之首。就鱼类资源数量而言,特有种类所占比例之高,超过国内其他任何水系,仅有非洲的维多利亚湖和南美的亚马逊河可与之相比。因此,长江渔业资源的好坏直接影响我国淡水渔业的质量和产量,甚至影响我国淡水渔业的可持续发展。加强对巫山娃娃鱼、胭脂鱼、中华秋沙鸭等珍稀濒危水生生物的栖息地、洄游通道的保护。积极参与建立长江流域水生生物完整性指数评价体系,实施长江流域水生生物完整性评价。持续开展增殖放流,加快恢复水生生物种群适宜规模。
加强水生生物遗传资源多样性保护。重点保护中华鲟、达氏鲟(长江鲟)、胭脂鱼、江豚等珍稀野生水生生物和“四大家鱼”等遗传资源。推动水生生物种质资源收集、保存、引种回归等相关设施建设。
加强水生态系统多样性保护。充分考虑水生生态系统的原真性和完整性保护,严格控制开发强度,完善涉水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和生态补偿机制。重点保护长江、支流大宁河等江河生态系统,以及三峡库区消落带等湿地生态系统。严格水电资源开发的监管。推进水生生物多样性优先区、示范区建设,管护好水域和湿地自然保护地。
专栏8 “鱼丰”重点工程
17.长江十年禁捕。
(60)分区分类禁捕工程。对长江流域水生生物保护区实行常年禁捕,县域纳入禁渔的河流25条,小溪54条,水岸线575.6公里,水域96.37平方公里。从2021年至2030年实行全面禁捕。
(61)非法捕捞执法监管提升工程。加强执法队伍和装备设施建设,开展为期三年的打击长江流域非法捕捞专项行动;巫山县是农业农村部渔政执法基地,负责长江湖北秭归至重庆江津段渔政执法。健全涉水部门联合执法、毗邻区域协同执法的联动工作机制。
(62)退捕渔民安置保障工程。按照务工就业吸纳一批、创业扶持带动一批、兜底保障安置一批等方式,从就业服务、职业培训、社会保障等方面做好650名退捕渔民安置保障工作。
18.水生物种多样性保护。
(63)珍稀濒危鱼类生态廊道建设工程。推进以中华鲟为代表的珍稀濒危水生生物保护行动,建设以长江、大宁河等为主的重要河流生态廊道。
(64)水生动物及其栖息地保护工程。在重要水生动物产卵场、索饵场、越冬场和洄游通道等关键生境采取必要的工程措施,修复遭到破坏或退化的江河鱼类产卵场2个。
19.水生生物遗传资源多样性保护。
(65)水生生物物种资源数据库工程。推进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水生动植物基因保存设施、野生水生动植物基础数据库建设,积极参与长江上游珍稀生物基因库建设。
(66)水生生物遗传资源保护科技创新工程。参与珍稀濒危水生物种遗传学研究,开展珍稀濒危水生生物繁育技术攻关,提升物种资源保护、保存和恢复能力。
20.水生态系统多样性保护。
(67)水生生物多样性示范区建设工程。在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基础上,加强水生态系统多样性保护,建设水生物多样性示范区。
(68)保护地建设及功能提升工程。优化调整水生生物重要栖息地和关键生境自然保护区、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或其他保护地,对具有重要生态服务功能的流域进行重点修复,加强对保护对象的调查研究、监测预警、生态功能提升。
第五章 绿色发展主要任务
正确把握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关系,协同推进生态优先和绿色发展,加快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努力在推进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中发挥示范作用。因地制宜发展气候经济、山上经济、水中经济、林下经济。打造以脆李、柑橘、中药材、核桃、生态养殖及烤烟为主的“1+3+2”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到2025年,建成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示范区,国家级脆李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实现农业产值80亿元,农业增加值突破50亿元。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总产值之比达到2:1。
第一节 以“两化”为主体,建立生态经济体系
坚持学好用好“两山论”,走深走实“两化路”,全面推行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两化”发展新模式,积极探索绿色发展新路径,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因地制宜发展气候经济、山上经济、水中经济、林下经济、美丽经济等,把空气变财气、青山变金山、绿水变富水、林地变宝地,持续壮大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生态康养、生态工业,提高经济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打造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创新发展示范区。
一、着力培育生态农业
依托自然生态环境资源,因地制宜发展气候经济、山上经济、水中经济、林下经济等。大力推广生态种植和生态养殖,打造以脆李、柑橘、中药材、核桃、生态养殖及烤烟为主的“1+3+2”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推进农产品精深加工,培育一批具有地域特色的绿色农业消费品生产基地。到2025年,建成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示范区,国家级脆李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全国脆李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建成巫山数字农业示范基地、巫山县农产品交易中心、品牌运营中心和农产品交易集散地,实现农业产值80亿元,农业增加值突破50亿元。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总产值之比达到2:1。
(一)构建完善现代山地特色产业体系。积极融入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不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重点发展以脆李、柑橘、中药材、核桃、生态养殖及烤烟为主的“1+3+2”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以建设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为抓手,持续发展壮大脆李+中药材、柑橘、核桃+烤烟、生态养殖“1+3+2”主导产业,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加快推进脆李、中药材种质资源圃和核桃育苗基地建设,完善畜禽良种繁育体系,扩大标准化果园、中药材种植基地、畜禽养殖场建设,推动特色种养业进一步做优、做强、做大。到2025年,稳定脆李种植面积30万亩、柑橘20万亩、中药材20万亩、核桃15万亩、烤烟6万亩。积极构建“一乡(镇)一业、一村一品”产业格局。积极开发推广新优品种。到2025年,示范推广脆李、柑橘、道地中药材等农产品新品种20个以上,优势产业新品种覆盖率超过80%,品种结构不断优化调整。
(二)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做大做强农产品加工业,积极创建市级农产品加工园区,构建农产品全产业链体系。围绕脆李、中药材等特色产业,中药材饮片、脆李果酒等特色加工产品,加快建成农产品分拣、分选、加工、包装等农产品初加工厂,深度开发巫山中药材提取液,建成巫山中药材精深加工厂,建成农产品集散中心、批发市场,完善农产品物流骨干网络和10万吨冷链物流体系,到2025年,市级农产品加工示范企业达到10家以上,建成农产品精深加工基地,争创重庆市农产品加工强县,到2025年,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总产值之比达到2:1。大力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业。依托巫山县全域旅游示范区,培育一批乡村农业旅游景点,结合巫山长江三峡李花节、巫山脆李采摘季、巫山恋橙采摘季、农民丰收节等地方特色节庆活动,打造5—10条精品乡村旅游线路,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业收入达35亿元。
(三)加强农业品种、品质、品牌建设。完善生态农产品标准体系,巩固提升绿色有机产品认证,提升“巫山脆李”“巫山恋橙”“巫山核桃”“巫山庙党”“巫山淫羊藿”品牌绿色内涵。积极开发推广新优品种。大力推广脆李、柑橘、道地中药材等优质种质资源技术研发和产品推广,不断优化调整品种结构。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服务体系,构建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争创“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大力提升质量品牌。强化绿色导向和标准引领,实施绿色质量标准体系,加强“三园两场”(蔬菜、水果、茶叶标准园,畜禽标准化、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建设,推进农业生产规范化、标准化。实施农业品牌提升行动,加大商标品牌培育力度,建立农业品牌目录制度,加强地理标志管理和品牌保护,全面提升我县农产品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鼓励地方培育品质优良、特色鲜明的区域公用品牌,创建巫山脆李中国驰名商标,打造巫山庙党区域公用品牌,培育20个重庆品牌农产品。加强电商线上推广宣传,通过线下特色基地建设,依托网络平台,打造一批“网红”品牌。
专栏9 生态农业重点工程
(1)百万亩优质粮油产业带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稳定粮油生产基地100万亩,配套修建灌溉用水渠、田间道路,实施高标准农田宜机化建设。
(2)优质薯类产业化建设项目。建设年产优质商品薯40万吨的生产基地35万亩(其中优质种薯基地3万亩),年加工薯类系列产品20万吨。
(3)三峡库区绿色蔬菜生产基地。轮作蔬菜基地10万亩,新增蔬菜大棚5000个,完善蔬菜质量追溯系统;新建冷藏及物流配送中心3万m3。
(4)现代农业产业园。将巫山脆李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打造成为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新创建中药材、柑橘等相关产业的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3个以上,配套建设基础设施。
(5)柑橘智慧果园建设项目。园区建设规模2万亩,建设环境监控、视频监控、智能管理平台、智能肥水灌溉系统、病虫害防控系统、柑橘质量追溯系统。
(6)巫山县果品区域农产品供应链建设项目。农产品保鲜冷链物流量1万吨。产地预冷及农产品保鲜库1万m3(含房屋及设施),分选包装车间8000m2,区域物流分拣配送中心5000m2,柑橘脆李商品化处理生产线2条,果品深加工和农产品包装等加工作厂房及设备。
(7)全国脆李大数据中心。
(8)巫山脆李绿色标准化示范园建设项目。
(9)渝东北三峡库区(巫山)木本油料发展项目。依托重庆核桃研发中心,深入开展核桃高效培育技术研究及良种规模化繁育,实施核桃老资源改造10万亩、核桃高产示范园5万亩、核桃病虫害防治10万亩,推动渝东北片区木本油料(核桃)产业发展。
(10)创新核桃园建设模式。对现有的15万亩核桃园进行改土培肥、缺苗补植、残次苗更换、嫁接改良、修剪整形、病虫防治,使其成为苗木整齐、长势良好、树型规整的优质果园。将部分集中连片核桃园建设成旅游观光果园,在已成林核桃园种植优质牧草养鸡、养鹅,或种植中药材,实现种养业协同发展。
(11)中药材种质资源苗圃建设项目。开展中药材资源普查,加快建立中药材种质资源库,实施道地中药材资源保护;新建巫山庙党、独活、牛膝、巫山淫羊藿、贝母、三木药材等生态道地药材种质资源苗圃1万亩。
(12)建设中药材标准化规范化示范基地。标准化建设巫山庙党、独活、牛膝、淫羊藿等巫山道地中药材种植基地20万亩,建成庙党、独活、牛膝3个万亩示范片,10个千亩示范园,100个百亩示范基地。
(13)中药材产地初加工及中药饮片加工建设项目。新建中药材清洗、烘干等产地初加工厂50个;建成完善的“GAP+GMP+GSP”全产业链体系加工企业2家以上,建成中药材土特产、保健品、中药饮片、饮品、养生保健品等精深加工生产线,年加工能力达到3万吨以上。
(14)年精选10万吨水果分拣包装生产线建设项目。建设年加工李子10万吨生产线,新建冷藏仓库、加工车间、办公及辅助用房等,购置切片机、烘干机、酵藏罐、计量包装设备等。
(15)巫山县乡镇果品仓储加工配套设施建设项目。福田镇、庙宇镇、官渡镇建设果品分选加工厂房9000m2、配置柑橘生产线3条、脆李3条、2000m3冷链仓储基地。23个脆李主产乡镇建设100个100m3田间冷链仓储。
(16)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累计发展县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30家、培育家庭农场1300家、规范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1900家、培育专业化社会服务组织100家。
(17)现代种业。建设脆李种质资源圃,新建或改造标准化优势农作物良种生产基地5000亩,培育道地优势中药材苗圃基地2万亩,脆李选育苗圃基地2000亩,改扩建高代次种畜禽场2个。深入挖掘巫山道地品种,示范推广脆李、柑橘、道地中药材农产品新品种20个。
(18)农产品质量。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实施县级农产品质检机构检验检测能力提升项目,建设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站8个。推进农业全产业链标准体系建设,配合开展“中国好粮油行动”。
(19)农业品牌。培育壮大巫山脆李、巫山庙党、巫山纽荷尔、巫山粉条等优质特色农产品品牌,巩固巫山脆李市级区域公用品牌,创建巫山脆李中国驰名商标,打造巫山庙党区域公用品牌,巫山烤烟入选“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中国原产地物产百科”,有效期内“两品一标”达到100个。“菜篮子”规模生产主体全部实现按标生产。
(20)农业科技。培育脆李、柑橘协同创新中心,现代农业科技集成示范基地。新建科技专家大院4个,培育农业高新技术企业1家。建成县域智能农机装备创新研发平台。
(21)智慧农业。推广大田作物智能装备,部署农业物联网、农机车装载控应用终端和数据传输设备。建设农业物联网生产智能化示范基地6个,重点打造智慧园艺基地1个、智慧果园2个、智慧畜禽养殖场2个、智慧水产养殖场1个。
二、做靓生态旅游产业
以打造国际知名现代化旅游城市为目标,着眼国际范、中国风、巴蜀韵、三峡情,以自然生态为主线,以历史文化为脉络,以交通优势为支撑,加强旅游国际化标准化建设,着力打造国际知名现代化旅游城市和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全力巩固提升旅游支柱产业地位。打好巫山独具特色的三峡牌、神女牌、红叶牌、云雨牌、脆李牌,唱响“神女恋城·红叶巫山”形象品牌,推广巫山四季旅游营销品牌。到2025年,建成长江三峡游客接待中心、黄金三角旅游集散地、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全县接待游客突破40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突破300亿元,购票人数突破350万人次,力争旅游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0%。
(一)以“+生态旅游”提升生态旅游供给体系。用好自然生态和历史人文资源,优化“一城两轴三带五片五廊道”旅游空间格局,实施文化价值突破、生态旅游突破、度假旅游突破、专项旅游突破“四大工程”,加快构建快旅慢游服务体系,形成“1+1+2+N”(1个世界自然遗产地、1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2个5A级景区和一批4A、3A级景区)文旅核心集群;完善旅游标准体系,创建一批国家级、市级乡村旅游重点村;完善观光、体验、游乐、度假、休闲、康养、研学、户外运动、影视旅拍等业态,建成中国山水人文生态旅游大景区,打造集“观光体验旅游、度假休闲旅游、特种互动旅游”三足鼎立的产品体系。
专栏10 “一城两轴三带五片五廊道”旅游空间格局
一城:三峡港湾旅游新城,依托高唐、江东、早阳三大城市组团和“两江四岸”,打造“神女恋城·红叶巫山”旅游城市和黄金三角旅游集散地。
两轴:以世界级山水峡谷、高峡平湖、云雨奇观为看点的长江山水文化体验轴,以亲水观光、民俗风情体验和三峡腹地原生峡谷群落为看点的宁河峡江风情游憩轴。
三带:县城—神女峰“城景”旅游经济带,县城—小三峡—五里坡大峡谷“城景乡”特色小镇经济带,县城—长江三峡百里花海园“农旅林”乡村振兴示范经济带。
五片:以大昌、龙溪为代表的古镇村落旅游片,以五里坡世界自然遗产地、五里坡大峡谷为核心的五里坡峡谷旅游片,以巫峡、神女峰为主线的巫峡·神女旅游片,以龙骨坡“巫山人”古人类遗址公园、大溪艺术小镇为要素的远古文化旅游片,以巫山云雨生态康养旅游度假区为主体的养生度假旅游片。
五廊道:长江(巫山段)、大宁河(巫山段)、巫山山脉(巫山段)、大巴山脉(巫山段)和七曜山脉(巫山段)生态廊道。
(二)深层次推进“旅游+”融合发展。充分发挥旅游战略性主导产业作用,深度推进农旅、林旅、工旅、商旅、文旅、体旅、交旅、城旅融合。利用农业农村生态资源和民俗文化,促进乡村旅游产业链延伸,推动乡村振兴。开展三峡库区生态廊道巫山段林相改造和红叶景观建设,提高森林景观价值,提升城乡绿化品位。加快工业旅游示范点景区化建设,培育一批工旅融合旅游企业,开发工业旅游产品和线路,利用工业废弃地打造文创产业园,实现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转移。推进旅游住宿业发展,建立完善星级酒店和旅游民宿相互补充的高品质旅游住宿体系。发掘三峡历史文化、浪漫神女文化、云雨自然文化等自然历史文化资源,推动大型文化旅游综合体建设,打造特色文化艺术创作基地。开发体育旅游项目,打造全国户外运动首选目的地。
(三)高标准打造国际知名旅游品牌。打好巫山独具特色的三峡牌、神女牌、红叶牌、云雨牌、脆李牌,唱响“神女恋城·红叶巫山”旅游形象品牌,推广“春季平湖巫山·百里李花、夏季云雨巫山·度假胜地、秋季神女巫山·天地之恋、冬季红叶巫山·浪漫冰雪”四季旅游营销品牌。坚持形象宣传与渠道营销相结合、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相叠加的方式,加快拓展外派宣传营销,策划具有震撼性、引爆性的旅游产品,巩固已有重点客源市场,围绕高铁、航空开通城市拓展新客源市场。推动长江三峡区域旅游一体化发展,努力构建跨区域协同发展共同体,进一步提升巫山旅游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实现由“过境游”向“目的地游”的根本性转变,建成长江三峡游客接待中心、黄金三角旅游集散地、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
专栏11 旅游业发展重点
世界遗产:推动龙骨坡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前期工作。
旅游度假区:建设巫山云雨生态康养旅游度假区、长江三峡·巫峡国际度假区、五里坡大峡谷、三峡竹枝·南陵古道、巫城文旅小镇,成功创建1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
景区建设:小三峡·小小三峡景区提升(双龙旅游基础及配套设施建设、大昌古镇升级改造、龙溪古镇升级改造、小小三峡马渡河提升等)、巫峡·神女景区品质提升(巫峡·神女景区创5A级景区、三峡院子民宿区、柳坪露营基地、神龟出海观景平台、悬崖天梯精品酒店、南北环线标识导览系统等)、文峰4A景区品质提升。
配套设施:江东新城游客服务中心、高铁地接旅游服务集散中心、摩天岭旅游综合配套设施、梨子坪森林公园旅游基础及配套设施建设(二期)、三峡民宿集群、生态研学基地、环保游船建造及环保技改、旅游厕所革命、巫山智慧旅游、全域旅游信息系统建设。
乡村旅游:柑园、权发、白坪、朝元、茶园、下庄等30个乡村旅游示范村创建。
三、做特生态康养产业
坚持走高端化、品牌化、特色化之路,创新发展独具三峡风情、回归自然本色、引人修身养性的生态康养产业,着力打造巫山云雨生态康养旅游度假区,争创国家康养旅游示范基地、康养产业发展实验区和国家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唱响“巫山云雨生态康养”品牌,将生态康养发展成为巫山经济新的增长极。
(一)优化“一心三片多点”康养产业空间布局。把大健康作为产业拓展延伸、跨界融合和提升发展的重要方向,坚持规划引领,差异化、特色化发展,积极构建“一心三片多点”空间结构布局。以大溪乡平槽村、曲尺乡哨路村、巫峡镇春泉村、青山村为核心,形成平槽组团、烟雨天街、春泉组团三个片区,建设巫山云雨生态康养旅游度假区;以骡坪、红椿、邓家、竹贤等高山乡镇为节点,精心打造乡村风情康养避暑点,加快完善区域基础设施、康养设施及生活服务配套设施,为康养产业的集聚、集群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二)加快推进巫山云雨生态康养旅游度假区建设。根据度假区内旅游资源的类型、分布状况、地域组合特征,优化确定“一带三心三片区”(一带:生态康养产业带,三心:康养度假中心、旅游服务中心、生态运动中心,三片区:三峡云端片区、三峡云居片区、三峡云乡片区)总体空间结构,全力建好巫山云雨生态康养旅游度假区,积极创建市级和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建成国内一流、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生态康养胜地,打造“巫山云雨特色康养基地、中国三峡生态游憩胜地、中国生态路游体验胜地、国际山地生态度假高地”。
四、大力发展绿色工业
立足特色资源能源优势,坚持生态发展定位,深入开发利用,大力发展清洁能源产业,培育壮大特色消费品产业,提升发展矿产资源绿色开发利用产业,加快构建高效、清洁、低碳、循环的绿色工业体系,着力打造三峡库区特色农产品加工基地、三峡库区清洁能源示范基地、特色资源能源绿色利用试验区。到2025年,全县规上企业工业总产值力争达到50亿元,全口径工业增加值达到35亿元以上。
(一)做大清洁能源产业。深化与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合作,建设三峡库区清洁能源基地。保持能源供给能力中高速增长,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提高能源效率,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打造长江三峡清洁能源基地。到2025年,光伏发电、风电、水电等清洁能源总装机容量达到120万千瓦,产值达到10亿元。
采取新建与技改扩容相结合的方式大力发展水电,争取建成180万千瓦抽水蓄能电站。对安全隐患严重、经济效益差、建设方案不合理、环境破坏严重的小水电进行关停、拆除。对于开发早、水能利用率低的电站进行改造升级。
充分利用高山区风能资源,做大做强风电产业。引进培育产业主体,加强与大唐国际、华能集团、三峡新能源等企业合作,加强风电分布式开发、分散式接入的研究工作,加快开发建设大中型风电场,积极支持小风电技术和微风电技术应用,加快推进青山头风电场、大风口风电场、界岭风电场等项目建设。
因地制宜发展光伏产业,支持建设分布式光伏电站。积极开展太阳能资源监测评估,促进太阳能资源开发利用规范、有序发展。围绕乡镇建设一批集中式光伏发电站、光伏农业设施,在农村建设分布式家庭电站,在道路、公园、车站等公共设施推广使用光伏电源或风光互补路灯照明,建设一批新能源发电照明示范项目。大力发展生物质能产业,建成垃圾焚烧发电。
利用猪羊等畜禽粪便、农作物秸秆等农业废弃物,积极发展分布式沼气、沼气发电等生物质能产业,实现生产沼气500万立方米以上规模能力。依托沼气生产布局分布式沼气燃烧发电站,供应生产和加工,余电上网。加快实施《重庆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中长期专项规划(2021—2035年)》,建成巫山县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日处理垃圾能力350吨。
推动谋划其他新能源产业。推进页岩气勘探,加大勘探开发投资力度,论证“甜点”区块页岩气商业化开发潜力。推进氢能产业发展,形成氢气制取、储运、加氢基础设施、燃料电池及其示范应用的产业链格局。
(二)做强特色消费品工业。依托种植业、养殖业及旅游业等生态产业基础,积极发展农业生态工业,着力打造绿色食品、休闲食品、健康白酒、旅游工艺品等生态工业。依托巫山脆李产业基础,利用“中华名果”品牌效应,引进李子罐头、低糖果脯果干深加工企业延伸打造深加工品牌,持续提升脆李产业效益和品牌效益。依托巫山薯类资源,全方位利用红薯和土豆价值,制作植物膳食纤维、红薯淀粉、红薯蛋白等大宗食品工业原料,开发薯干、薯片、薯糖等特色产品,利用废渣制作饲料和有机肥,打造薯类全产业链。依托庙党、独活、巫山淫羊藿、太白贝母四大品种中药资源,巩固“巫山庙党”知名品牌,建设高标准饮片、提取物、配方药物和保健品、药膳等生产线,打造中药材产业链集群。加快推进官渡白酒产业基地建设,积极开发养生酒、保健酒、党参酒、脆李果酒等优势产品。依托文化旅游产业,围绕巫山脆李、巫山恋橙、巫山烤鱼、巫山红叶等知名品牌,着力开发巫山特色旅游商品。到2025年,市级农产品加工示范企业达到10家以上,建成农产品精深加工基地,争创重庆市农产品加工强县。
(三)做大绿色建材产业。发展高品质和道路工程专用水泥,延长水泥产业链发展预拌建材,推广大掺量掺合料及再生骨料应用技术,提升高性能混凝土应用技术水平。抢抓建筑工业化产业发展趋势,以满足本地基础设施建设为导向,重点围绕“石灰石—水泥—混凝土—混凝土预制部品”、和“石灰石—粉体碳酸钙—新型建材”产业链,大力发展装配式混凝土结构部品、石膏构配件部品和高分子建筑装饰材料。加快建设三溪乡装配式建筑产业园,大力推进建筑原材料基地、廊道运输工程、鳊鱼溪货运码头及配套公路等项目建设。
(四)做优矿产新材料产业。高磷铁矿新材料产业。依托铁矿石资源,遵循绿色发展理念,重点围绕将高磷铁矿劣势变优势,作为特色资源打造以高磷铸铁件、球墨耐磨新材料为最终产品的“采矿—选矿—冶炼—铸造—加工”产业链,并对伴生煤炭进行综合利用。碳酸钙新材料产业。依托石灰石资源,打造“石灰石开采-碳酸钙粉体材料-建筑装饰新材料”产业链,形成以重质碳酸钙、超细和纳米级轻质碳酸钙、碳酸钙深加工建材为主打产品的产业群。到2025年,产值过五亿元企业达到5户、过亿元企业达到15户,规模以上企业达到50户以上。大理石新材料产业。走差异化、特色化发展路线,鼓励开发大理石新品种,支持开发大理石薄板、加工板、异型材、线材、园林装饰、拼花板、石刻、石艺家具等产品,重点打造“大理石开采—装饰材料加工—碳酸钙粉体材料”产业链。提升产品科技含量、工艺品位、文化内涵和附加值,鼓励发展结合人工智能的纹理图像识别技术,提高石材纹理和品质的遴选效率,发展文化工艺石材。
第二节 以“两碳”为主线,发展绿色循环经济
把应对气候变化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把碳达峰、碳中和“两碳”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推动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全面推进资源能源节约集约循环利用,促进经济社会绿色低碳循环发展。
一、强化温室气体排放控制
持续开展固定资产项目节能审查,探索推行碳排放评估,防止“两高”产业无序增长。发展绿色建筑,提高建筑能源利用效率,促进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规模化应用。加快公共交通基础设施低碳化建设,发展新能源汽车和非机动交通,加强机动车出行需求管理,推广现代运输组织方式,提高现代交通管理和运输服务水平。实施各类重大林业工程,着力增加林业等生态系统碳汇。持续开展低碳城市、低碳园区、低碳社区试点示范,建设一批近零碳排放示范工程和零碳示范区。
二、加快能源清洁低碳转型
深化能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开发利用,全面开展超低排放改造。大力发展风能和太阳能,因地制宜发展水电,稳步提升非化石能源在能源供给结构中的比重。增加市外清洁能源输入。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实施煤炭消费总量控制,持续推进燃煤消费替代,提高电气化水平。
三、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落实能耗“双控”制度,加强节能审查与监察,实施重点节能工程,着力提高工业、建筑、交通、公共机构等领域能源利用效率。强化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持续推进建设用地“增存挂钩”。严格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积极创建国家节水型城市,实施农业节水增效、工业节水减排、城镇节水降损。提高矿产资源保护、开发、利用水平,加大战略性矿产资源储备和利用,推动战略性矿产资源与产业融合发展。加强大宗工业固废综合利用,支持开展工业副产石膏、粉煤灰、煤矸石、锰渣等制备新型建材等高值化产品制造及推广应用,推进污泥、餐厨垃圾、建筑垃圾资源再生利用,建设珞碛国家资源循环利用基地。健全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提高废弃电子产品、废铅蓄电池、废钢、报废汽车、废塑料回收利用水平,实现生产系统和生活系统循环链接。
第三节 以“绿色”为主导,打造美丽宜居巫山
城乡共治、软硬结合,建设高品质山水港湾旅游新城,打造巴渝特色美丽乡村,倡导绿色生活方式,系统改善城乡生态环境宜居性。
一、建设高品质山水港湾旅游新城
推动城市更新与生态恢复有机结合。实施县中心城区“两江四岸”核心区整体提升和岸线治理提升,打造水路60公里(陆路100公里)“清水绿岸”。深入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整治,重点整治农贸市场、公共厕所、垃圾站等卫生环境薄弱区域,提升生活垃圾、餐厨垃圾、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水平,加快存量垃圾堆场治理。安全处置城市粪污。统筹地下地上管网改造建设,强化“雨污一体”“厂网一体”规划建设,提高城市内涝防治标准和治理能力,建设海绵城市、韧性城市。提升市政设施和市容环境品质,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开展山城公园、山城绿道、山城步道等山城系列品牌建设。至2025年,进一步推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县建设,建设高品质山水港湾旅游新城,“水陆空铁”区域综合交通枢纽和渝东鄂西区域性边贸中心地位进一步增强,区域发展优势和辐射作用进一步凸显。
二、打造巴渝特色美丽乡村
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重点加强农村垃圾、生活污水、厕所粪污治理,加快建设生态宜居美丽家园。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行政村生活垃圾有效治理比例提高到100%。分区分类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基本完成常住人口200户或500人以上的农村聚居点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巩固拓展农村“厕所革命”成果,基本普及农村卫生厕所。开展村庄清洁和绿化行动,实现村庄公共空间及庭院房屋、村庄周边干净整洁。根据发展现状、区位条件、资源禀赋等,优化农村居民点布局,按照集聚提升、城郊融合、特色保护、搬迁撤并4种类型,分类推进巴渝特色的乡村振兴。统筹农村田园风貌保护和环境整治,保护乡村自然生态景观格局和农业生产的自然肌理。
三、推动形成绿色生活方式
围绕节约型机关、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绿色家庭、绿色出行、绿色商场、绿色建筑等重点领域,持续深入开展绿色生活创建行动。全面推行生活垃圾分类,推动垃圾分类收集处置软硬件设施改造提升。深入开展“光盘行动”,倡导绿色办公、低碳居住,杜绝“舌尖上的浪费”“指尖上的浪费”。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研发推广绿色环保的塑料制品及替代产品,鼓励使用可降解、可循环利用的包装材料、物流器具。推进绿色供应链体系建设,增加绿色产品和服务供给,引导绿色消费。推动公共机构和国有企业率先实施绿色采购和节能减碳行动。推广新型绿色建造方式,提高绿色建材应用比例。开展城市绿色生活评价,营造全社会节约资源、环境友好的绿色生活新风尚。
第六章 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工作,由县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加快建设山清水秀美丽之地领导小组统筹协调,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调度。科学统筹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护、水安全保障、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林业发展等专项规划的编制,使相关规划与本规划系统衔接、层次清晰、分工明确。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和县级有关部门按照职能分工,在政策实施、项目推进、资金安排、体制创新等方面抓好落实。办公室要建立健全工作推进机制,统筹谋划、系统部署,建立任务清单和台账管理机制,确保县委、县政府决策部署落到实处。
二、落实六大制度
一是落实自然资源产权制度。探索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权委托代理行使机制,完善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收益管理制度,保护农村集体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权益,保障自然资源资产市场主体合法权益。建立自然资源分类标准和调查监测评价制度,开展自然资源资产核算评价,探索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依法有序开展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内的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
二是落实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加快推进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制定国土空间保护、开发、利用、修复“一张蓝图”,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和城镇开发边界等控制线,推动产业和人口从生态地区向优势区域集中。尊重自然地理格局,规划开发建设不挖山、不填湖、不毁林。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完善耕地占补平衡制度,完善建设用地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深化落实河湖长制,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制定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和生态环境准入清单,严控重污染企业和项目布局。全面推行林长制,完善天然林管护和修复制度。健全湿地保护修复制度,规范湿地保护利用行为。科学建立自然保护地体系,严格落实国家自然保护地内特许经营制度。加强河道水域岸线管控力度,因地制宜划定地质灾害和洪涝灾害风险控制线等管控边界。
三是落实生态系统修复制度。开展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试点。落实县域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专项规划。探索建立以生态系统(区域)为单元,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生态系统修复和综合治理机制。推进历史遗留废弃矿山土地复垦指标交易。健全环境治理企业责任体系,依法实行排污许可管理制度,推进生产服务绿色化,提高治污能力和水平,依法公开环境治理信息。坚持“谁破坏、谁补偿”原则,加强森林植被恢复费征收,适时调整征收标准。持续推进生态类“地票”交易,深化“林票”制度改革。
四是落实自然资源利用制度。探索自然资源资产分等定级价格评估制度和资产审核制度。深化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有偿使用制度改革。健全资源节约集约循环利用政策体系。完善用水总量控制指标体系和消耗强度控制管理制度,开展取水工程(设施)登记核查。健全环境治理市场体系,构建规范开放的市场,强化环保产业支撑,创新环境治理模式,健全价格收费机制,完善主要污染物和碳排放交易体系。完善自然资源资产开发利用标准和产业准入政策。完善自然资源资产交易平台和服务体系,健全市场监测监管和调控机制,探索建立自然资源资产市场信用体系。健全环境治理信用体系,加强政务诚信建设,强化企业信用建设。开展绿色产品认证,加强财税支持,创建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点。
五是落实生态环境监管制度。发挥人大、行政、司法、审计和社会监督作用,实现对自然资源资产开发利用和保护的全程动态有效监管,强力开展护水、护渔、护砂、护法、护民、护林“六护行动”。定期报告国有自然资源资产情况并接受监督。探索建立自然资源资产管理考核评价体系,全面推行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任中)审计,促进领导干部切实履行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完善国土空间规划和自然资源资产监管督察工作方式方法,加强执法队伍建设。建立自然资源行政执法与检察公益诉讼衔接平台,完善公益诉讼和生态损害赔偿制度衔接机制。优化自然资源资产审判专门化工作机制,构建自然资源资产民事、行政、刑事案件协同审判机制。深化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推动将三峡库区水土流失、库区消落带治理情况,以及能耗和碳排放考核纳入生态环保督察重点内容,建立完善区域内长江流域常态化巡访暗访制度。实施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探索建立自然资源资产损害赔偿机制。
六是落实保护修复联动制度。加强与周边省市县的合作,推动跨境生态保护红线管控协调机制,开展生态保护红线联合检查和执法专项行动。共同推进区域内长江、大宁河等生态廊道建设。开展长江流域污染治理县际合作试点,开展跨界河流联合巡查,加大跨界执法沟通合作力度,共同预防突发环境事件。
三、强化两个支撑
强化项目支撑。规划生态系统保护修复项目60个,计划投资113.5416亿元;绿色发展项目38个,计划投资55.6305亿元。建立重点项目动态调整、滚动实施机制。对规划中的重点项目要围绕建设需要、必要性、资金落实情况、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等进行审慎论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杜绝“政绩工程”“形象工程”“半拉子工程”。条件成熟的项目要加快推进前期工作,职能部门要加快优化项目审核、规划、用地、环评、施工许可、征地拆迁等前期工作手续。项目业主要加强工程和投资调度,推动项目尽快建成投用,形成可视化的实物工作量,扩大投资需求,发挥生态效益。建立项目后评价制度,对实施效果进行跟踪评价。
强化技术支撑。加大对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等领域科技创新的支持,强化大数据、智能化等信息技术和先进生物技术在自然资源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的利用,加强生态屏障建设技术研究与示范,推进产学研相结合的生态屏障建设技术创新队伍、服务平台建设,重点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对山水林田湖草等生态要素系统治理的支撑。
四、多方筹集资金
各职能部门要积极争取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专项资金、长江干流及重要支流源头和上游的水源涵养地等生态功能重要区域补偿资金、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天然林保护、长江防护林三期等国家重点工程投入,统筹好三峡后续工作专项资金、森林植被恢复费返还资金、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农田水利建设资金、乡村振兴资金等用于工程建设。充分坚持“资金跟着项目走”,统筹做好项目资金平衡。争取将本规划确定的重大项目纳入长江流域发展规划,为落实国家补助资金、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等支持创造条件。财政部门统筹有关专项资金,加大对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建设项目的支持力度。健全政银企对接机制,抓紧策划储备符合信贷要求的项目,争取银行中长期低成本融资,鼓励企业发行绿色企业债券以及公司类债券等债务融资工具。鼓励符合条件的项目申报国家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模式(EOD)试点和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试点。
五、抓好规划落实
建立健全责任明确、分类实施、有效监督的规划实施机制。规划提出的各项目标任务要分解落实到各部门、各乡镇,确保责任到人,使目标任务落到实处,并将各项任务分解到年度,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年度计划,纳入部门和乡镇综合评价和绩效考核。加强规划实施的监督考评,完善规划年度监督检查和中期评估制度。完善规划实施的民主监督机制,保障公众的知情权、监督权,接受全社会监督。加强规划宣传,充分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让规划实施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动。
附件1
巫山县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十四五”建设规划生态保护重点项目清单
序号 |
项目名称 |
项目内容 |
实施年限 |
投资(万元) |
牵头单位 |
合计 |
1135416 |
||||
一、“山青”重点工程 |
190438 |
16.77% | |||
1 |
重点滑坡治理工程 |
滑坡治理17处,治理规模2875万m3,保护1003人2.4万m2房屋安全,工程措施为危岩清除、抗滑桩+排水、排水+格构滑坡、防护网。 |
2023 |
16984 |
县规划自然资源局 |
2 |
长江航道滑坡危岩治理 |
治理长江航道滑坡危岩18处,涉及长江航道64.6km,采取危岩清除、抗滑桩+排水、防护网、专业监测等措施。 |
2021—2025 |
41330 |
县规划自然资源局 |
3 |
大宁河抱龙河航道滑坡危岩治理 |
治理大宁河航道滑坡危岩7处,涉及大宁河航道9.67km,抱龙河口至上游4公里,采取危岩清除、抗滑桩+排水、格构滑坡、防护网、专业监测等措施。 |
2022—2025 |
22900 |
县规划自然资源局 |
4 |
重点水土流失区治理 |
重点水土流失治理区范围,包括可用于退耕还林的15°以上非基本农田、非规划用地的坡耕地,适宜人工造林的宜林地、无立木林地等,适宜进行飞播造林的荒山荒地,适宜封山育林、补植补造的疏林地、低郁闭度乔木林地和灌木林地,规划治理总面积25万亩,涉及全县20个乡/镇/街道。 |
2021—2025 |
56925 |
县水利局 |
5 |
矿山生态修复工程 |
完成关闭煤矿及洗煤厂生态修复;关闭非煤矿山生态修复工程。治理面积1.27平方公里,人工清危500m3,安装主动网防护4800m2,坡面复绿32000m2。 |
2021—2025 |
20786 |
县规划自然资源局 |
6 |
生态保护红线勘界定标工程 |
完成全县生态保护红线勘界定标。 |
2021—2023 |
900 |
县规划自然资源局 |
7 |
自然保护地监测系统建设工程 |
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和先进监测技术,建设集火警热源探测、珍稀动植物监护、气象数据采集以及预测预警等功能为一体的智能化、可视化自然保护地监测系统。 |
2021—2023 |
5000 |
县林业局 |
8 |
四廊保护提升工程 |
护好长江生态廊道、大宁河生态廊道、北面的桃花山——大梁子山——大包山生态绿廊和南面的郭家山——南陵山生态绿廊,实施森林封育保护、特色自然资源保护和生态系统修复。 |
2021—2025 |
5000 |
县林业局、县城管局 |
9 |
“坡坎崖”治理工程 |
绿化总面积4125m2,栽种乔木548株,灌木4428m2,地被4125m2,种植土回填5383.2m3,配套修剪花池141.68m3。 |
2021—2025 |
624 |
县城管局 |
10 |
早阳组团公园绿化工程 |
建设高铁、湖湾、半坡三处公园绿化199.89公顷。 |
2022—2024 |
19989 |
城建集团 |
二、“水秀”重点工程 |
450655 |
39.69% | |||
11 |
水环境系统综合治理(一期)PPP项目 |
新建污水处理设施及管网建设工程、供水工程、智慧水务建设项目、船舶废弃物处置工程、存量资产(经营权)有偿转让等5个大项共19个子项目,其中新建污水处理厂2座(处理规模共1.20万立方米/天)、一体化污水处理设施10处、处理规模共1025立方米/天、新建及改造污水管网(含接户管)317704.33米、雨水管网5480米,新建供水管网187763米、新建供水厂2座、供水规模为3.0万立方米/天、新建300吨级污水和垃圾泊位各1个,并实施相关配套工程;另对巫山县南陵片区供水厂(供水规模0.2万立方米/天)和巫山县摩天岭风情小镇污水处理厂(一期)(处理规模0.3万立方米/天)2个存量资产(经营权)有偿转让。 |
2021 |
42000 |
县发展改革委 |
12 |
江东新区污水管网工程 |
县城新区江东组团规划区内所有污水管网长约25千米。 |
2019—2023 |
6000 |
县城新区管委会 |
13 |
早阳污水处理厂及管网工程 |
新建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 |
2021—2023 |
18000 |
县住房城乡建委 |
14 |
巫山县污泥处理厂 |
新建污泥日处理量120吨污泥处理厂一座。 |
2022—2025 |
8000 |
县住房城乡建委 |
15 |
平槽组团污水处理厂及内部污水管网 |
新建平槽组团污水处理厂1处,配建污水管网约5公里。处理规模约2000立方米/天。烟雨天街污水处理厂1处,处理规模约1500立方米/天。新建哨路组团污水处理二厂,用地面积约7100平方米,处理规模约3000立方米/天。新建哨路组团污水处理一厂三期,用地面积约7800平方米,处理规模约3000立方米/天。新建春泉青山组团污水处理5处,配建污水管网约30公里。总处理规模约1.2万立方米/天。摩天岭内部污水管网9212米。 |
2021—2023 |
46000 |
巫山云雨康养旅游度假区管委会 |
16 |
乡镇污水管网雨污分流改造提升 |
开展重点乡镇双龙、大昌、官渡、福田、庙宇镇雨水污水管网改造,改善雨污分流,提升水质水量稳定性。 |
2021—2025 |
16857 |
县发展改革委 |
17 |
巫山县农村生活污水治理 |
①巫峡镇春泉村、青山村新建污水处理厂5处,建设污水管网约30km,总处理规模约1.2万m3/d;②大溪乡平槽村新建污水处理厂1处,建设污水管网约7km,总处理规模约2000m3/d;③曲尺乡哨路村、权发村新建污水处理厂1处,配建污水管网2km总处理规模约1500m3/d;④开展农村社生活污水治理,新建一批村级污水处理站及管网,开展乡镇卫生院污水处理厂达标改造,新建一批化粪池及还田管网。 |
2021—2025 |
10000 |
县发展改革委、县住房城乡建委、县生态环境局 |
18 |
巫山县工业园区职教园污水处理厂建设工程提档升级工程 |
对楚阳园区和职教园区现有两处污水处理厂处理规模1500m3/d。雨污水管网进行升级改造并分流、提升工艺处理能力等。 |
2021—2025 |
6467 |
工业园区管委会 |
19 |
巫山县医疗废物处置中心 |
新建县域医疗废物(消毒)处置中心,满足战时防控需要。 |
2021—2025 |
1800 |
县生态环境局 |
20 |
中心城区垃圾收集房和垃圾压缩中转 |
新建城区10座移动公厕,改建城区70座垃圾收集房,城区17座土建公厕和29座移动公厕。对城区老旧小区环卫基础设施公厕、垃圾收集点、垃圾桶、垃圾房等更新、维修、改造和配套服务设施建设,统筹完善基本公共服务设施体系。边贸中心新建17座公厕带垃圾收集房,新建垃圾压缩中转站一座,项目占地5.7亩,日处理生活垃圾90吨。江东组团新建21座公厕带垃圾房,新建垃圾压缩中转站一座,项目占地3亩,日处理生活垃圾90吨。早阳组团新建10座公厕带垃圾收集房,新建垃圾压缩中转站一座,项目占地5亩,日处理生活垃圾90吨。摩天岭新建10座公厕带垃圾收集房,中转站两处,处理规模约30吨/天。新建环卫停车场、仓库、办公用房等基础设施建设,用地面积2万平方米。 |
2021—2025 |
34383 |
县城管局 |
21 |
乡镇压缩转运站新建及改扩建工程 |
新建大昌镇、抱龙镇、竹贤乡、邓家乡、红椿乡、当阳乡6个压缩转运站,改扩建官渡镇、大溪乡、建平乡、两坪乡、曲尺乡、平河乡、培石乡、三溪乡、金坪乡、笃坪乡、骡坪镇楚阳等11座垃圾转运站进行改建,建立全县生活垃圾转运站数字化管理系统,项目建成达到日转运510吨生活垃圾能力。 |
2021—2025 |
6840 |
县城管局 |
22 |
巫山县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工程 |
建设内容为新建生活垃圾焚烧发电系统,日处理生活垃圾400吨/日,配套完善交通、水、电等基础设施。 |
2021—2025 |
35000 |
县城管局 |
23 |
餐厨物资源化综合利用项目及配套工程 |
本工程拟通过“机械分选+黑水氓养殖”技术,建设占地约15亩、日处理餐厨垃圾50—100吨的餐厨垃圾处理厂。配套供排水、供电等配套设施。 |
2021—2025 |
4785 |
县城管局 |
24 |
建筑垃圾资源回收利用工程 |
管理区、填埋区、填埋作业设施及设备及场外工程等建设;建筑垃圾处理规模为5万吨/年,临时堆料贮存库容为51万立方米。 |
2021—2025 |
7383 |
县城管局 |
25 |
船舶码头污水处置设施工程 |
完成现有300余艘船舶生活污水处理设施,3个客运码头生活污水接收装置;客运及货运码头污水垃圾处置设施。建设油水混合物危险废物收集暂存设施。 |
2021—2025 |
3800 |
县交通局 |
26 |
长江清漂能力提升工程(设备采购) |
清漂船2艘,转运船1艘。 |
2021 |
1198 |
县城管局 |
27 |
水域垃圾清漂工程 |
持续开展长江、大宁河等次级河流水域垃圾清漂。 |
2021—2025 |
2000 |
县城管局 |
28 |
重点景区环保基础设施配套完善 |
建设陆上污水处理设施;水上趸船排污系统环保技改;公共厕所;垃圾收集点。 |
2021—2023 |
5000 |
县文化旅游委 |
29 |
长江旅游码头岸电改造 |
完成旅游码头等“岸电”改造。 |
2021—2025 |
1000 |
县交通局 |
30 |
巫山县生活垃圾分类项目及能力建设 |
涉及城区14个社区以及巫山县管辖内24个乡镇(301个村)。新建垃圾收集亭2408座、再生资源回收站301座、沤肥田301块、购置餐厨垃圾车3辆、8吨压缩式垃圾车6辆、5吨压缩式垃圾车6辆、3吨车厢可卸式垃圾车4辆、2吨车厢可卸式垃圾车2辆、0.6吨垃圾转运车301辆、3吨配套垃圾箱60个、2吨配套垃圾箱30个、25T大件垃圾车1辆、8吨高压清洗车6辆、抑尘车2辆、路面养护车2辆、有毒有害危险废物运输专用车1辆、检查车2辆等垃圾收集设备及垃圾分类宣传设施。 |
2021—2025 |
9313 |
县城管局 |
31 |
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专项巫山县楚阳宋家坡片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 |
①楚阳河生态补水。安装管道4.7km引庙堂水库水至木瓜溪上游,作为生态补水;②山体生态复绿325亩;③新建楚阳工业园区废水处理厂一座规模1500m3/d;④田家煤矿矿区综合治理;⑤农田面源污染治理7万亩;⑥畜禽养殖污染治理企业11家;⑦新建岳池场镇污水处理厂1座规模为300m3/d;⑧疏浚段总长度8.63km,生态护岸工程治理河道总长17.50km,新建堤防总长13.15km;⑨实施楚阳河两岸土地整治面积1750亩,生态复绿经济林种植1700亩。 |
2021—2023 |
37265 |
县发展改革委 |
32 |
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专项巫山县官渡后湾子片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 |
①区域生态修复工程,河道两侧13条山洪沟实施生态治理,打造官渡河流域万亩生态果园,种植柑橘11258亩;②区域污染源综合治理工程,水肥一体化设施18300亩;新建污水处理厂4座,其中平南污水处理厂设计日处理规模为800m3/d,杨坝污水处理厂设计日处理规模为800m3/d,新阳污水处理厂设计日处理规模为1000m3/d,双树垭污水处理站厂设计日处理规模为200m3/d,龙抬村污水处理厂设计日处理规模为500m3/d;③区域生态服务设施工程,疏浚段总长度7.36km,生态护岸工程治理河道总长16.48km,新建堤防总长6.35km;④配套设施提升工程,新建果品分捡中心1座。 |
2021—2023 |
37873 |
县发展改革委 |
33 |
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专项巫山县溪沟鱼泉湾片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 |
①区域生态修复工程,生态复绿及消落带治理1278亩,消落带治理长度0.67km,河道两侧7条山洪沟实施生态治理及滑坡治理。②区域污染源综合治理工程,农田面源污染治理1.2万亩,畜禽养殖污染治理42家,新建污水处理厂3座,其中溪沟村安置点污水处理厂设计日处理规模为1000m3/d,朝元村三河铺居民点污水处理厂设计日处理规模为100m3/d,仙桥村居民点污水处理厂设计日处理规模为800m3/d。③区域生态服务设施工程,防洪护岸工程治理河道总长5.48km,新建堤防总长7333.23m。 |
2021—2023 |
36023 |
县发展改革委 |
34 |
巫山县大宁河龙溪古镇段防洪护岸综合治理工程 |
流域面积3000km2以上中小河流综合治理河道长4公里,下河梯道5处,桥涵2座,疏浚段总长度4km。 |
2021—2025 |
5600 |
县水利局 |
35 |
长江一级5条支流综合治理 |
福田河3公里、官渡河7.9公里、三溪河9.4公里、抱龙河22公里新建堤防工程、已成堤防加固工程、河道疏浚工程及生态修复工程等。 |
2021—2025 |
56100 |
县水利局 |
36 |
巫山县水源地保护工程 |
隔离网、在线监控。 |
2021—2025 |
5500 |
县水利局 |
37 |
智慧水务建设项目 |
购置及安装供水监测194台、城市排污监测66台、软件系统8套、基础软件设备1项,搭建大数据中心1个,制定智慧水务标准1项,装修大数据中心机房、拼接大屏和设备工作台。 |
2021—2023 |
6468 |
县水利局、县发展改革委 |
三、“林美”重点工程 |
227055 |
20.00% | |||
38 |
“两岸青山·千里林带”建设工程 |
(2021—2030年)总任务43.18万亩,其中森林数量提升12.32亩(退耕还林1.85万亩,农业种植结构调整新(改)造林4.75万亩,农村“四旁”植树1.22万亩,疏林地及未成林地营造林1.1万亩,宜林地造林与灌木林培育0.9万亩,国家特别规定灌木林培育2.5万亩),森林质量提升30.86万亩(景观示范林建设1.2万亩,森林抚育25.86万亩,低效林改造3.5万亩,建成区、园区及码头绿化0.3万亩)。 |
2021—2025 |
28125 |
县林业局 |
39 |
国家储备林工程 |
储备林建设40万亩。 |
2021—2025 |
50000 |
县林业局 |
40 |
红叶景观林建设 |
建设红叶景观林3万亩。 |
2021—2025 |
3000 |
县林业局 |
41 |
退耕还林提升工程 |
退耕还林提质12万亩以上。 |
2021—2025 |
12000 |
县林业局 |
42 |
天然林保护工程 |
开展218.99万亩集体性质公益林和26.8万亩国有林管护、实施23.14万亩集体天然商品林停伐补助。 |
2021—2025 |
17400 |
县林业局 |
43 |
森林抚育工程 |
森林抚育52.33万亩。 |
2021—2025 |
52330 |
县林业局 |
44 |
三峡库区生态廊道巫山段林相改造及红叶景观建设项目 |
建设总规模91102亩,其中:生态公益林人工造林3595亩,红叶景观核心展示区2876亩,生态公益林低效林改造84631亩;配套建设防火蓄水池100个(其中新建50个、总蓄积25000立方米,改建50个、总蓄积10000立方米),防火通道30公里。 |
2021—2024 |
23200 |
县林业局 |
45 |
巴渝走廊(巫山段)生态廊道建设 |
利用现有道路和自然景观,打造巴渝走廊生态廊道。 |
2021—2025 |
30000 |
县文化旅游委 |
46 |
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及野生动物保护 |
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野生动物的种类、栖息地、迁徙廊道等调查及保护,野生动物救护及配套等。 |
2021—2025 |
5000 |
县林业局 |
47 |
自然保护地联盟 |
筹备办好6+1渝东鄂西自然保护地联盟巫山年会。 |
2021—2025 |
1000 |
县林业局 |
48 |
森林防火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
建设预警监测、林火阻隔、森林防火通信和信息指挥系统、森林防火队伍能力建设、森林防火宣教建设、其他基础设施。 |
2021—2025 |
5000 |
县林业局 |
四、“田良”重点工程 |
36000 |
3.17% | |||
49 |
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 |
按照宜机化、水利化、生态化、园田化、规模化、标准化、智能化“七化”要求,建成高标准农田20万亩,建成2—3个万亩级高标准农田示范片。 |
2021—2025 |
30000 |
县农业农村委 |
50 |
土壤污染防治示范工程 |
化肥农药减量、农膜回收利用。 |
2021—2025 |
5000 |
县农业农村委 |
51 |
巫山长江经济带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项目 |
完成畜禽养殖场100家(暂定)治理;配置肥水一体化设备,建设生态沟渠、蓄水池和配套管网,建设坡耕地生物拦截带。 |
2021—2025 |
1000 |
县农业农村委 |
五、“湖净”重点工程 |
212463 |
18.71% | |||
52 |
巫山县水库水环境综合整治 |
钱家水库、水磨水库、镇心水库、三关水库、燎原水库、丰洞水库、双凤水库、八一水库、岩口子水库水生态修复。 |
2021—2025 |
12129 |
县水利局 |
53 |
湿地修复工程 |
大昌湖国家湿地公园开展底泥疏浚、生态浮岛建设,种植滨河植物带,建设候鸟观测站等。 |
2021—2025 |
43625 |
县林业局 |
54 |
两江四岸消落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及岸线生态治理 |
实施全县两江四岸长度约16.6km,包括145米—175米消落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175米以上生态修复及岸线治理。 |
2021—2025 |
156000 |
城建集团 |
55 |
重庆市巫山县2021年长江经济带运输船舶岸电系统受电设施改造项目 |
重庆市巫山县航路兴物流有限公司、巫山县海洋船务有限公司、巫山县吉祥船务有限责任公司、巫山县群元船务有限公司、重庆芃帆船务有限公司、巫山县渝山船务有限公司、重庆市巫山县源林水陆运输有限公司、巫山县渝胜水陆运输有限公司等44艘运输船舶实施岸电受电设施改造。 |
2021—2022 |
709 |
县交通局 |
六、“草盛”重点工程 |
15000 |
1.32% | |||
56 |
草场生态修复工程 |
加大草场退化修复力度,推动五里坡、葱坪、朝阳坪等草场建设保护。 |
2021—2025 |
5000 |
县林业局 |
57 |
草场开发利用配套设施建设工程 |
加强草场开发利用的道路、旅游接待中心等配套设施建设,适度发展生态旅游产业。 |
2021—2025 |
10000 |
县林业局 |
七、“鱼丰”重点工程 |
3805 |
0.34% | |||
58 |
巫山县长江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 |
40米渔政趸船1艘,50吨渔政船1艘,渔政执法快艇3艘,无人机1架,雷达监控2套。 |
2021 |
1805 |
县农业农村委 |
59 |
珍稀濒危鱼类生态廊道建设工程 |
推进以中华鲟为代表的珍稀濒危水生生物保护行动,建设以长江、大宁河等为主的重要河流生态廊道。 |
2021—2025 |
1000 |
县农业农村委 |
60 |
水生生物多样性优先区建设工程 |
加强大宁河水生态系统多样性保护,建设水生物多样性优先区。 |
2021—2025 |
1000 |
县农业农村委 |
说明:生态系统保护修复重点项目,对标《重庆市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十四五”建设规划(2021—2025年)》山水林田湖草鱼七大类,从相关部门“十四五”行业规划项目库中选列。生态系统保护修复重点项目规划60个,总投资113.5416万元。其中:“山青”重点工程项目10个,投资19.0438亿元,占总投资的16.77%;“水秀”重点工程27个,投资45.0655亿元,占总投资的39.69%;“林美”重点工程11个,投资22.7055亿元,占总投资的20.00%;“田良”重点工程3个,投资3.6亿元,占总投资的3.17%;“湖净”重点工程4个(其中消落带治理项目1个),投资21.2463亿元,占总投资的18.71%;“草盛”重点工程2个,投资1.5亿元,占总投资的1.32%;“鱼丰”重点工程3个,投资0.3805亿元,占总投资的0.34%。
附件2
巫山县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十四五”建设规划绿色发展重点项目清单
序号 |
项目名称 |
项目内容 |
实施年限 |
投资(万元) |
牵头单位 |
合计 |
556305 |
100% | |||
一、生态农业发展工程 |
132000 |
23.73% | |||
1 |
百万亩优质粮油产业带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
稳定粮油生产基地82万亩以上,配套修建灌溉用水渠、田间道路,实施高标准农田宜机化建设。 |
2021—2025 |
10000 |
县农业农村委 |
2 |
优质薯类产业化建设项目 |
建设年产优质商品薯40万吨的生产基地35万亩(其中优质种薯基地3万亩),年加工薯类系列产品20万吨。 |
2021—2023 |
6000 |
县农业农村委 |
3 |
三峡库区绿色蔬菜生产基地 |
轮作蔬菜基地10万亩,新增蔬菜大棚5000个,完善蔬菜质量追溯系统;新建冷藏及物流配送中心3万m3。 |
2021—2023 |
3000 |
县农业农村委 |
4 |
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工程 |
将巫山脆李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打造成为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新创建中药材、柑橘等相关产业的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3个以上,配套建设基础设施。 |
2021—2025 |
10000 |
县农业农村委 |
5 |
柑橘智慧果园建设项目 |
园区建设规模2万亩,建设环境监控、视频监控、智能管理平台、智能肥水灌溉系统、病虫害防控系统、柑橘质量追溯系统。 |
2021—2025 |
6000 |
县农业农村委 |
6 |
巫山县果品区域农产品供应链建设项目 |
占地面积100亩,农产品保鲜冷链物流量1万吨。产地预冷及农产品保鲜库1万m3(含房屋及设施),分选包装车间8000m2,区域物流分拣配送中心5000m2,柑橘脆李商品化处理生产线2条,果品深加工和农产品包装等加工作厂房及设备。 |
2021—2022 |
15000 |
县农业农村委 |
7 |
脆李智慧化果园建设 |
建设巫山脆李数字智能化示范基地,以物联网、智能视频以及大数据决策为手段,围绕巫山脆李精细化种植、巫山脆李种植全生长周期监测,全程数据汇聚到巫山脆李全产业链大数据平台,产生的技术成果将有力的服务于巫山脆李种植区。建设智慧果园3万亩。 |
2020—2025 |
2000 |
县农业农村委 |
8 |
脆李/柑橘协同创新中心 |
项目规划占地约10亩,总建筑面积6000m2。脆李/柑橘产业科技水平达到国际一流水平,科技贡献率大幅提高,成为辐射全国的脆李/柑橘科技研发、人才培养、技术培训、科技成果转化、国内外科技合作与技术转移交流平台。力争实施重大科研课题10个以上,完成区域试验新品种50个、培育新品种10个以上,获得新技术、新材料和专利等科研成果20项以上。 |
2022—2025 |
3000 |
县农业农村委 |
9 |
巫山脆李绿色标准化示范园建设项目 |
创建绿色标准示范园国家级市级1个、县级10个、乡镇级20个、村级100个共100000亩,配套田间沟、路、池、肥水绿色农药一体化、采果现代设施设备、全追溯体系设施设备等。 |
2021—2025 |
5000 |
县农业农村委 |
10 |
脆李精深加工基地 |
开展脆李果汁、脆李果酒、脆李蜜饯加工,完善生产线及相关设备,建设果汁成品冷藏库1个、果酒地下贮藏室1个、成品存放车间1个,完善基地绿化。 |
2021—2025 |
8000 |
县农业农村委 |
11 |
建设核桃标准基地 |
在核桃种植乡镇建立培育多个示范基地,通过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大户等进行集中管护,科学种植,建成500亩以上的示范基地10个,100亩以上的50个。 |
2021—2025 |
5000 |
县农业农村委 |
12 |
渝东北三峡库区(巫山)木本油料发展项目 |
依托重庆核桃研发中心,深入开展核桃高效培育技术研究及良种规模化繁育,实施核桃老资源改造10万亩、核桃高产示范园5万亩、核桃病虫害防治10万亩,推动渝东北片区木本油料(核桃)产业发展。 |
2021—2025 |
7000 |
县林业局 |
13 |
中药材种质资源苗圃建设项目 |
开展中药材资源普查,加快建立中药材种质资源库,实施道地中药材资源保护;新建巫山庙党、独活、牛膝、巫山淫羊藿、贝母、三木药材等生态道地药材种质资源苗圃1万亩(含整地、道路、沟渠、灌溉、肥水一体化、全追溯体系、机械及其它设施设备等)。 |
2021—2025 |
1000 |
县农业农村委 |
14 |
建设中药材标准化规范化示范基地 |
标准化建设巫山庙党、独活、牛膝、淫羊藿等巫山道地中药材种植基地20万亩,建成庙党、独活、牛膝3个万亩示范片,10个千亩示范园,100个百亩示范基地。 |
2021—2025 |
2000 |
县农业农村委 |
15 |
中药材产地初加工及中药饮片加工建设项目 |
新建中药材清洗、烘干等产地初加工厂50个;建成完善的“GAP+GMP+GSP”全产业链体系加工企业2家以上,建成中药材土特产、保健品、中药饮片、饮品、养生保健品等精深加工生产线,年加工能力达到3万吨以上。 |
2021—2023 |
5000 |
县农业农村委 |
16 |
年精选10万吨水果分拣包装生产线建设项目 |
建设年加工李子10万吨生产线,新建冷藏仓库、加工车间、办公及辅助用房等,购置切片机、烘干机、酵藏罐、计量包装设备等。 |
2021—2022 |
5000 |
县农业农村委 |
17 |
巫山县农产品加工示范建设项目 |
新建核桃、松子等加工生产线5条;依托100万只山羊的养殖规模,生产分割肉、肉干、肉松、罐头等肉类制品。新建大头菜、曼青菜加工厂,主要建设内容包括仓库、杀菌车间、腌制车间、包装车间、设备、生活设施辅助用房及厂区绿化等;新建果汁生产车间,原料仓库,成品仓库,实验化验室、办公、生活大楼,辅助用房等,形成年产5万吨鲜橙汁生产能力。 |
2021—2024 |
20000 |
县农业农村委 |
18 |
畜禽产品加工产业链 |
以畜牧产业为基础,不断拓展冷链物流和屠宰加工产业链。适度发展屠宰加工,以畜禽屠宰下游产品血、毛、骨和皮等为原料,不断向精深加工延伸,加快推进100万头生猪全产业链项目。 |
2021—2025 |
2000 |
县农业农村委 |
19 |
巫山县乡镇果品仓储加工配套设施建设项目 |
福田镇、庙宇镇、官渡镇建设果品分选加工厂房9000m2、配置柑橘生产线3条、脆李3条、2000m3冷链仓储基地。23个脆李主产乡镇建设100个100m3田间冷链仓储。 |
2021—2025 |
12000 |
县农业农村委 |
20 |
农业品牌提升工程 |
以“巫山脆李”为区域品牌,制定品牌生产标准、质量标准和产品标准,擦亮打响全国脆李第一品牌。做靓“三峡柑橘”“三峡道地中药材”品牌。到2025年,全县农产品品牌达到150个。 |
2021—2025 |
5000 |
县农业农村委 |
二、生态旅游 |
196500 |
35.32% | |||
21 |
巫峡·神女景区5A创建提升工程 |
巫峡·神女景区5A基础设施完善工程、景区导视、标示系统、智慧景区、旅游接待、交通提升、经营业态、体验项目、农业观光、猪脑壳包观景平台建设、望霞索道改造等。 |
2021—2022 |
48000 |
县文化旅游委 |
22 |
柳坪汽车露营地基础及配套服务设施建设项目 |
占地359.84亩,建筑面积16700平方米,配套汽车、车行道等基础设施。 |
2023—2024 |
6800 |
县文化旅游委 |
23 |
神龟出海观景平台基础及配套设施建设项目 |
新建神龟出海观景平台,配套泳池等体验设施项目。 |
2021—2022 |
6000 |
县文化旅游委 |
24 |
文峰4A景区品质提升工程 |
启动登龙索道,配置观光小火车,更新标示标牌,完成步游道、观景平台、安全防护栏、厕所、智慧旅游等基础配套服务设施提档升级改造。 |
2022—2025 |
22000 |
县文化旅游委 |
25 |
巫山小三峡景区旅游基础及配套设施建设项目(双龙片区) |
项目规划建设用地面积21.73亩,建筑占地面积2737.49平方米,总建筑面积5862.79平方米,停车位38个,绿地率20%;以及其他水域。建设内容如下:旅游码头:码头平台(27×44.5m)、港池疏浚(停泊水域47526方,进港航道108900方)、水上栈桥1座、长80m趸船1座、长28m短途客船3艘,以及码头供电照明、给排水、消防、环保等辅助设施。候车船接待大厅及配套设施:接待中心(建筑面积1301平方米,建筑高度11.7米,三层)、管理用房(建筑面积4521平方米,建筑高度8.1—9.0米,二层)、观光电梯1部(含建筑面积40平方米)。其他设施:集散广场及疏散场所面积约3878平方米(含景观雕塑小品),边坡治理面积约6000平方米,景观绿化面积约2897平方米,人行梯道与观光步游道约3624平方米,停车场面积1350平方米(其中32个小车位、6个大车位),景点标识200块,交通标识50块,以及环卫设施、污水处理设施及其他基础配套设施。 |
2020—2022 |
13700 |
县文化旅游委 |
26 |
当阳大峡谷景区旅游公路业态打造 |
丰富当阳大峡谷景区22公里旅游公路沿线业态。 |
2022—2023 |
5500 |
县文化旅游委 |
27 |
大昌古镇升级改造建设项目 |
新建三峡移民文化展示、体验馆,特色民宿,主题客栈,南门景观,文化广场,古镇农贸集市,手工作坊,配套特色餐饮及购物一条街。 |
2020—2022 |
20000 |
县文化旅游委 |
28 |
龙溪古镇升级改造建设项目 |
龙溪古镇整体改造,植入业态旅游文化、接待中心及景观建设,打造红色旅游。 |
2020—2022 |
20000 |
县文化旅游委 |
29 |
下庄村乡村旅游项目 |
新建党员教育培训基地、改造下庄原乡休闲街、改造下庄民宿、改造提升下庄院子、毛相林老宅功能改造及下庄人事迹陈列馆广场提质升;下庄天路、下庄古道提质升级、景观绿化美化、配套新建下庄村基础及公共服务设施;新建下庄游客接待中心及配套设施,滨河度假民宿、沿河亲水游乐、极限体验运动、研学基地、采摘园等,下庄土特产品集中售卖、茶馆、酒馆等休闲业态集中区;利用现有房屋进行民宿改造,一层居民自住,二层包装为民宿,统一包装改造和进行运营管理等。 |
2022—2025 |
10000 |
县农业农村委 |
30 |
特色民宿建设 |
打造三峡院子民宿、柑园民宿、权发民宿、南陵民宿、鹰嘴岩民宿、游云山间民宿、核桃坪民宿,磨子坪民宿等。 |
2020—2024 |
30000 |
县文化旅游委 |
31 |
巫峡新型环保游览船及技改工程 |
建设环保锂电游览船1条(长49.50m,宽9.50m),载客人数400人左右。新建7条环保游船,神女溪景区30条小型环保游船,3条趸船;巫山小三峡景区、神女景区21条游船、8条趸船、40条乌蓬船环保技改。 |
2021—2025 |
14500 |
旅发集团 |
三、生态能源工程 |
227805 |
40.95% | |||
32 |
青山头风电项目 |
建设风机17座,装机容量5.28万千瓦。 |
2020—2021 |
36700 |
县发展改革委 |
33 |
邓家风电项目 |
建设风机17座,装机容量5万千瓦。 |
2021—2022 |
43000 |
县发展改革委 |
34 |
大风口风电项目 |
建设风机40座,装机容量6万千瓦。 |
2021—2022 |
82000 |
县发展改革委 |
35 |
风电场110千伏送出工程 |
新建1回110千伏电源上网线路接入110千伏抱龙变电站,新建110千伏福田升压站接入220千伏草堂升压站-500千伏九盘站。 |
2021—2023 |
2974 |
县经济信息委 |
36 |
云-奉-巫长输复线天然气管道工程 |
管道采用直径为323毫米(支线为219毫米)的管道,全长约144公里(巫山境内28公里),新建阀室8座,站场2座,新建2座阴极保护站,管道设计输送压力6.3MPa。 |
2021—2022 |
50000 |
县发展改革委、县经济信息委 |
37 |
县城天然气工程 |
早阳组团主管道及管网建设、调压设施建设以及阀门(井)控制设施建设等。新建1000m3天然气储罐2个、100m3LNG储气站1个。 |
2021—2025 |
6131 |
县经济信息委 |
38 |
乡镇天然气项目 |
各乡镇新建撬装设备站和铺设管网,所有乡镇用上天然气。 |
2021—2025 |
7000 |
县经济信息委 |
说明:绿色发展项目仍对标《重庆市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十四五”建设规划(2021—2025年)》中绿色发展章节的建设内容,规划了生态农业、生态旅游和生态工业三大类,从相关部门“十四五”行业规划项目库中选列。共规划项目38个,总投资55.6305亿元。其中生态农业发展工程规划项目20个,投资13.2亿元,占总投资的23.73%;生态旅游规划项目11个,投资19.65亿元,占总投资的35.32%;生态工业规划项目7个,投资22.7805亿元,占总投资的40.95%。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