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无障碍 关怀版 繁體版 智能机器人 网站支持IPv6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政务公开>法定主动公开内容>规划信息>专项规划

[索 引 号]
115002370086610305/2022-00536
[ 主题分类 ]
文化旅游
[ 体裁分类 ]
规划计划
[ 发布机构 ]
巫山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 发字文号 ]
[ 标  题 ]
巫山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巫山县“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2021—2025)的通知
[ 成文日期 ]
2022-05-19
[ 发布日期 ]
2022-05-31
[ 有 效 性 ]

巫山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巫山县“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2021—2025)的通知

分享:
打印:
字号:


巫山府发〔2022〕14号


巫山县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巫山县“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2021—2025)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县政府各部门,有关单位:

经县十七届人民政府第119次常务会议审议同意,现将《巫山县“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2021—2025)》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巫山县人民政府    

2022年5月19日    

(此件公开发布)


巫山县“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

(2021—2025)

目 录

第一章 立足总体发展环境与基础……………………………5

一、战略背景…………………………………………………5

二、发展成就…………………………………………………7

三、发展机遇…………………………………………………11

四、发展优势…………………………………………………14

五、发展问题…………………………………………………17

第二章 把握总体发展思路与目标……………………………18

一、指导思想…………………………………………………18

二、发展原则…………………………………………………19

三、战略思路…………………………………………………20

四、发展目标…………………………………………………23

第三章 着力推动文体繁荣发展,提高社会文明程度………26

一、实施社会文明促进和提升工程…………………………26

二、加强巫山特色文化保护传承与利用……………………28

三、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31

四、构建现代广播电视体系…………………………………35

五、大力发展文化产业………………………………………37

六、加快建设体育强县………………………………………39

第四章 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提升全域旅游品质………43

一、“优”格局工程……………………………………………43

二、“新”突破工程……………………………………………48

三、“塑”精品工程……………………………………………49

四、“振”乡村工程……………………………………………52

五、“升”产业工程……………………………………………55

六、“固”基础工程……………………………………………57

七、“筑”智慧工程……………………………………………59

第五章 推进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释放文旅新动能………62

一、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62

二、抓好重点文旅项目建设…………………………………64

三、着力推进文旅产城融合发展……………………………70

四、推动文化和旅游消费升级………………………………72

五、培育壮大文旅市场主体…………………………………74

六、加大文旅宣传推广力度…………………………………75

第六章 健全规划实施保障体系………………………………78

一、加强组织领导……………………………………………78

二、加强政策支持……………………………………………79

三、加强市场监管……………………………………………79

四、加强生态保护……………………………………………80

五、加强人才建设……………………………………………81

六、投资效益评估……………………………………………82

附件:1.巫山县“十四五”文化和旅游规划储备项目情况表…87

2.巫山县“十四五”文化和旅游重大建设项目(用地)清单…111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也是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关键时期。作为经济增长新引擎,文化和旅游已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根据《巫山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文旅部《“十四五”时期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及相关专项规划和要求,编制《巫山县“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巫山县“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是承前启后、融合发展、创新引领的规划,在把握文化和旅游发展顶层设计、文旅发展未来趋势的基础上,总结“十三五”成就与问题,加强巫山县文旅融合顶层设计与科学管理,统筹谋划文旅融合发展新思路,重点把握文旅融合、国土空间规划、全域旅游、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等战略方向,为未来五年文化和旅游的发展提供前瞻性、可操作的发展路径与目标。

第一章 立足总体发展环境与基础

准确把握“十四五”时期国家新战略与新动向,准确判断巫山文化和旅游所处的发展阶段,透彻分析发展问题与困境,在新时代的视角下重新审视巫山新的发展基础,在传承与提升中做好衔接。

一、战略背景

——文化强国战略。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到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并对如何实现这一战略目标作出新的谋划和部署。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文化自信既是思想基础和先决条件,也是根本标志和最终目的。推进文化铸魂、发挥文化赋能作用,推进旅游为民、发挥旅游带动作用,推进文旅融合、努力实现创新发展,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作出积极贡献。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旅游产业为解决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为实现乡村文化振兴和生态振兴,提供了最好的路径。在积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广袤的农村地区逐渐成为新兴的旅游目的地,城乡融合发展构建了旅游空间的新格局。

——数字中国战略。2017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加快建设数字中国。“数字中国”在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由“高速度”向“高质量”转变过程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明确提出“加快数字化发展”,并对此作出了系列部署。“数字中国”战略是促进文化和旅游融合的外部力量,将驱动产品和业态创新,培育和扩大新消费市场,加速推进文旅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

——生态文明战略。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成为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指南。“生态文明建设”“绿色发展”“美丽中国”写进党章和宪法,成为全党的意志、国家的意志和全民的共同行动。在生态文明战略背景下发展“旅游+”,能有效促进生态文明理念在其他领域的践行,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二、发展成就

(一)全域旅游率先突破,景区建设卓有成效

“十三五”期间,巫山旅游业迅速发展。2020年虽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但巫山旅游接待人次高达1957万,旅游综合收入突破90亿元,旅游经济仍持续增长,产业地位日益凸显。成功创建国家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区,景区建设卓有成效,旅游经济持续增长。巫峡·神女景区通过国家5A级景区景观质量评审,纳入国家5A级景区创建单位,大昌湖成功创建国家级湿地公园,2021年7月,五里坡自然保护区(湖北神农架世界遗产边界调整项目)正式成为世界自然遗产地,巫山博物馆成功创建国家4A级景区。小三峡景区荣获重庆市绿色景区,小三峡景区、巫峡·神女景区、文峰景区、巫山博物馆荣获重庆市智慧旅游示范区景区。小三峡、神女峰景区荣获全国文明单位。两坪乡朝元村、曲尺乡柑园村入选第二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

提档升级旅游景区,优化完善小三峡·小小三峡景区游客接待中心及小三峡宁江旅游码头风貌改造,神女景区南北水陆大环线全线贯通,建成网红“打卡地”三峡院子·守望观景台、飞凤峰步道。大力推动五里坡大峡谷景区、梨子坪森林公园配套建设,快速推进谭家坡科普基地、核桃坪旅游休闲度假区建设。县域开放式大景区的态势正在形成。

表1 巫山县“十三五”期间旅游数据统计表

年份

旅游接待人次

旅游综合收入

人均消费

(元/人)

人次数

(万人次)

年均增长率(%)

收入

(亿元)

年均增长率(%)

2016

1102.87

21.90

39.80

19.70

361

2017

1361.27

23.43

47.37

19.17

348

2018

1598.81

17.45

64.00

35.72

400

2019

1902.83

19.02

83.22

30.02

437

2020

1957.00

2.85

90.95

9.29

465


(二)机场引领交通蝶变,要素配套全面升级

“十三五”期间,“七横三纵三港一场八中心”的立体式交通网络格局逐步形成,树立巫山“渝东北门户”地位。2019年8月巫山机场正式通航,郑万高铁巫山段加快建设,巫大高速全面开工,两巫高速、奉(巫)建高速、巫官庙高速、江南高速等建设全速推进,“十”字形铁路网和“井”字形高速网正加快形成。日益完善的“大交通”格局正使巫山由全市交通末端逐渐升级为重庆向东开放的“桥头堡”。

“十三五”期间,旅游要素配套不断完善。打造特色美食街区2条,评选出“巫山十大名菜”。培育巫山脆李、巫山恋橙、巫山神茶、三峡石、宁河刺绣等系列“巫山好礼”旅游商品。巫山老鹰茶获得中国特色旅游商品大赛银奖,翡翠凉粉获得重庆好礼铜奖,巫山博物馆自主研发文创产品100余件。全县有五星级标准酒店2家、商务宾馆100余家,星级农家乐100余家,有三峡院子、平河度假村、石上生花等特色民宿,停车场300余个、停车位3万余个。大力推进旅游厕所建设,重点景区游客接待中心智慧旅游系统投用。

(三)品牌打造效果显著,营销推广精彩纷呈

“十三五”期间,深挖巫山当地特色文化,打造三峡牌、神女牌、红叶牌、云雨牌、脆李牌五大特色品牌,持续推广“春夏秋冬”四季品牌,唱响“神女恋城·红叶巫山”爱情品牌,借势节赛,打造节庆品牌。荣获“2018全国百佳深呼吸小城”“中国最美休闲度假胜地”称号,成功入选“中国天然氧吧”“全国森林康养基地试点建设单位”“全国县域旅游发展潜力百佳县”“全国森林旅游示范县”。

旅游宣传营销取得新突破,“神女恋城·红叶巫山”品牌形象驰名中外。成功举办神女杯艺术电影周、长江三峡(巫山)李花节、长江三峡(巫山)国际红叶节等品牌节会活动,成功举办长江三峡(巫山)国际越野赛、五里坡大峡谷户外挑战赛、五里坡大峡谷户外运动挑战赛、“红叶杯”中国拔河俱乐部公开赛(巫山站)等精品体育赛事,提升景区影响力。多渠道营销,在重庆、四川、湖北、广东、山东设立宣传营销工作组,多次参加芬兰、瑞士、新加坡、香港、澳门,以及广旅会、西旅会、文博会等国内外文旅推介活动,充分与《人民日报》等100余家重点媒体宣传合作,依托互联网高频率推广巫山旅游名片。“晒文化·晒旅游”获全市最佳效果奖,巫峡红叶、三峡年轮入选“锦绣山河,大美中国”巨幅长卷。

(四)文体事业蓬勃发展,公共服务不断提升

“十三五”期间,文艺创作繁荣发展。拍摄电影《穿越时空的呼唤》,联合拍摄《又见红叶》电影。举办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全县合唱音乐比赛和世界大河歌会广场音乐会巫山专场等文旅活动,《长江之歌》合唱节目首次进入市2020年春晚。提档升级公共文化服务质量,加强文化保护与传承。完成《巫山诗文》全集19—20册编撰,出版《乡土三峡五十年》、《巫山民间巫术文化实录》、《百年巫山——票证年代》展览入选国家文物局“2019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展览推介”100个项目。巫山县有艺术团1个、影剧院2家,推出《巫山神女》驻场演出。成功举办龙骨坡遗址普遍价值研究暨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预研究学术交流会、巫文化学术交流会。积极开展流动文化服务,放映惠民电影。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保障。图书馆、博物馆分别被评为国家一级馆和二级馆,建成24小时图书馆。

贯彻《重庆市全民健身条例》,落实公共体育设施免费开放,人均场地面积达1.78平方米,建成秀峰体育公园。开展丰富全民健身活动,成功举办2019年全国青少年体育冬夏令营重庆站暨巫山县青少年体育夏令营活动、全民健身月系列活动、县拔河比赛、县运会及老年人运动会、男子篮球比赛等赛事活动。

(五)规划编制强化引领,行业管理逐步完善

编制完成《巫山县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计划书》、《巫山旅游发展策划与规划》、《摩天岭森林小镇烟雨天街规划》、《巫山全域旅游发展现状诊断报告》、《邓家乡乡村旅游规划》、《“两江四岸”概念性规划》、《小三峡景区提档升级规划》以及《巫山三峡国际游艇度假区项目总体规划》等。

制定出台了《巫山县旅游市场秩序监管实施方案》,推广运用全国旅游监管平台,旅行社信息完整率达100%。提升市场监管水平,加大安全检查力度,提升应急处理能力。提升旅游综合服务质量,景区无线Wi-Fi和景点二维码全覆盖,完善导览导视系统,设置全域旅游全景导览图,完善旅游标识标牌,建成全域旅游信息指挥中心和覆盖全县旅游基础信息数据库。抓好人才建设,举办景区培训,开展导游培训,培养巫山“金牌导游”。

三、发展机遇

(一)时代新格局

党中央作出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重大决策。重庆作为西部发展的新经济增长级城市,重庆有望带动广袤的西部腹地大开发,形成新的国内发展格局,从而体现重庆作为我国西部唯一直辖市的使命与担当。而巫山应以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为契机,深入研判巫山文化旅游发展现状,抢抓国家战略布局的政策红利,以加快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为目标,以发挥资源优势为基点,以促进要素聚集为保障,以基础设施建设为基础,突出产业群带发展重点,健全完善产业和市场体系,做大做强巫山文化旅游产业。

(二)重庆大战略

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提出了“两点”定位、“两地”“两高”目标,又进一步对重庆提出了用好“四大优势”、发挥“三大作用”的要求,从战略和全局高度赋予了重庆新的重大使命。在国家当前重点实施的“一带一路”倡议、长江经济带战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战略中,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战略支点、长江经济带的西部中心枢纽、“海上丝绸之路”的产业腹地,重庆将打造成为西部开发、开放的重要支撑。要紧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战略机遇,自觉强化“领跑”西部开放开发的担当,促进产业、人口及各类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和高效集聚,努力在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中作出更大贡献。巫山应积极推动文化和旅游发展融入一系列国家重大战略以及重庆“一区两群”区域协调发展格局,发挥文化和旅游工作优势,落实乡村振兴战略部署,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三)度假世界风

当下,以距离近、时间短、慢体验、轻松游为特点休闲度假旅游已成为了世界旅游发展的新潮流、新时尚。与一般的观光旅游不同,休闲度假旅游更加强调舒适性、体验性、健康性,尤其是在疫情发生后,健康、养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重庆及巫山周边城市群正在形成的高端产业、高端人群、高端活动、高端消费的聚集,带来了高端旅游的需求,为休闲度假旅游提供了一定的基础。同时,由于我国滨海度假资源相对来说不足,而山地、丘陵和高原的面积却占到了国土面积的69%,“山地度假”的主题旅游已成为主流,依靠山地旖旎的山水风光、舒适的气候,以及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开发山地主题度假、山地文化体验、山地观光旅游等多样化的产品已成为必然的选择,在这样一个山地度假蔚然成风的时代,重庆迫切需要一个代表山城的休闲度假名片,而巫山旅游开发也需要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全新旅游发展战略。

(四)巫山国际范

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已迈入3.0时代,这一时代最主要的特征是以旅游目的地创新为代表的新型旅游业态的强势崛起,并围绕目的地进行产品及服务的深耕、升级。同时以本土化、深度化、多元化的产品及业态打造为主,并结合“旅游+科技”、“旅游+文创”、“旅游+生态”、“旅游+健康”等产业融合创新模式,旅游的外延不断扩大,合作的辐射面也越来越广,推动了深度旅游体验时代到来,迎来了新兴的消费人群和新的消费浪潮。巫山作为我国具有代表性的山地江峡旅游目的地,深入挖掘突出的文化特色、着力提高游客的心灵满足感、刺激消费的深度旅游开发成为了主流,在深度旅游体验浪潮兴起的背景下,巫山旅游将会迎来新的爆发期。

(五)生态大格局

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维护长江生态环境安全,是习近平总书记从全局和战略高度对重庆提出的重大政治任务。推进生态保护修复对于维护长江中下游生态安全至关重要,其在整个流域中具有不可替代的生态功能地位。巫山作为长江上游的重要节点城市,始终将保护和修复长江生态放在压倒性的位置,2020年全县环境空气优良天数358天,优良率97.8%,长江干流巫山段水质稳定达到国家Ⅱ类标准,并且依托红叶、脆李吃上了生态饭、旅游饭,因此巫山理应代言“三峡生态”,代言重庆旅游。

四、发展优势

(一)自然生态价值

巫山西南起九盘河源头,与云雾山、金凤山相连,东北至湖北省巴东县沿渡河谷,北部朝阳坪与大巴山云盘岭葱坪、大神农架相接,是燕山运动中褶皱隆起的东北—西南走向的背斜构造带,是第四纪地球演化史的突出例证。巫山为长江所切割,形成举世闻名的长江三峡,进而沟通盆地内外,成为盆地东部最重要的山地。

巫山生态特点主要体现在三大方面:一是生态有焦点。清代画家董邦达以一幅《云雨巫山摩天群峰图》聚焦世界目光,展现巫山云雨之大美。二是生态有看点。巫山依托自然山峰、峡谷、远山、长江、云雨等“生态宝贝”,打造全域全景全时全季生态旅游产品。三是生态有系统。巫山生态系统丰富多样,可以打造最新、最美的生态旅游产品。

巫山最大的价值在生态,最大的责任在生态,最大的潜力也在生态。巫山是重庆生态旅游突破之战略,巫山彰显了生态价值,有望代言中国江河峡谷生态文明。

(二)历史文化价值

远古三峡文化。地质学家研究,长江三峡地区地域的形成,主要是在地球历史上的远古时代,因多次强造山运动所引起的海陆变迁和江河发育的结果,为中华古老文明的始源和发展,提供了一块十分广阔的场地。深度挖掘三峡历史变迁的地质形成史和三峡的远古故事,科普三峡生态环境,破解三峡奥秘,在旅游体验中揭开三峡文明的神秘面纱,丰富旅游体验。

浪漫神女文化。巫山神女文化是巫山最具代表性的地域特色文化,具有世界文化价值,是神女峰景区的核心吸引力与核心价值所在。通过深度挖掘和旅游性系统梳理,将神女文化融入景区旅游体验中,释放魅力。同时巫山人有着一种排解不开的神女情结,神女的梦幻特点已超越了女性的本义,蕴含如自由奔放、大胆追求爱情、美好的理想、人生的追求等美好意义。巫山的山山水水、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打上了神女文化烙印,神女峰、神女溪、神女庙、高唐观均为神女文化承载体系的组成部分。而巫山县城多处神女大道、神女广场、神女雕塑、神女社区都是神女文化元素融入巫山人民心中的具体体现。

云雨气象文化。“巫山云雨”是上好的自然景观,在挺拔青翠的巫山十二峰层峦叠嶂之中,云腾雨落十分美丽壮观。长江三峡在巫山境内冲破巫山山脉,形成壮丽的巫峡。在巫峡里由于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形成了千奇百怪的云雨景观,古称巫山云雨。而“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巫山巫峡杨柳多,朝云暮雨远相和”等诗词更是为巫山云雨增加了朦胧、浪漫氛围。

中华诗词文化。巫山神女的神话传说,引出了历代一系列诗赋词曲的文学作品,慢慢积淀成为一种排解不开的“巫山神女情结”,诗人的心目中这种情结的内涵是丰富而深刻的,形成了描写、咏叹神女的文学长廊,尤其是以“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等诗篇的影响最为深远,并且也最具代表性。

(三)核心价值研判

天人合一的灵魂生态。神女传说塑造出了东方唯美与浪漫的神话故事,拉近了巫山与神女之间的联系,加之历代文人墨客对神女的赞颂,神女更是穿梭于巫山与天界之间,使其成为了是巫山最为核心的文旅价值的体现,从精神形态方面凝聚成了巫山旅游发展中的核心与灵魂,凸显了文化价值对于旅游开发中的重要性。

梦幻云雨的远古之梦。峡江地貌与独特气候孕育造化出了巫山最为独具魅力的云雨景观,以巫山人原始信仰与精神图腾为代表的巫文化成就了巫山在我国远古时期中的地位,云雨与远古间的相互衬托,造就了巫山的独特的旅游价值。

人文生态的美妙之境。巫山有着以海陆变迁和江河发育塑造的原始山河形态、以满山红叶为壮丽画卷的红叶文化、以诗词文化为代表的吟咏之篇、以峡江风情为主的地域民俗,共同谱写出了巫山人文与生态的和谐共处的篇章,构建了旅游价值的基础依托。

五、发展问题

“十三五”期间,巫山文化和旅游业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仍存在一定问题,主要体现在生态机理、文化机理、市场机理、乡村机理等四方面的缺失。

(一)生态机理缺失,资源价值未能释放

巫山旅游资源的价值在于“原真”,即原真文化和原真地貌。巫山地貌包括巫山、七曜山、大巴山、长江、大宁河等大生态板块,与壮阔三峡的绿色生态风光交相辉映,不仅拥有奇异的山地风光,而且孕育了优美的自然生态环境。但是巫山并未将这些资源进行有效结合联动,品牌概念缺乏,同时,对于生态保护的有效性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二)文化机理缺失,核心竞争能力不强

巫山文化价值定位的缺失,一方面制约了更深层、更核心、更可持续的魅力发掘与推广,另一方面也使得巫山旅游的开发建设,缺乏较统一的核心性、灵魂性、品质性价值引领。

(三)市场机理缺失,文旅市场主体薄弱

目前巫山文旅企业规模均较小,经济运行状态不良好,营业收入达不到规上企业标准,因升规上企业条件的调整,并且需提供税收缴税证明,导致新增文旅规上企业难度加大。部分有可能入库企业为个体户,无相应优惠措施,不愿转办为企业,导致文旅规上企业数量一直较少。现有文化企业1044家、文化个体户745家,旅游企业517家、旅游个体户332家,规上文化企业2家(重庆市巫山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巫山县电影发行放映公司),规上旅游企业4家(天途旅游有限责任公司、重庆扬子江国际旅行社、巫山县全景旅游景区管理有限公司、重庆巫峡神女文化旅游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四)乡村机理缺失,运营配套供给滞后

巫山旅游产业较为分散,尚未形成“串珠成线,连片成面”的产业格局。农旅、商旅、文旅、林旅、水旅等方面融合度仍然不高,从产业规划布局到政策资金扶持等,缺乏统筹协调和产业融合。巫山乡村旅游存在千篇一律和缺乏创新意识等问题,主题不突出,辨识度低,盈利模式有待提升,管理不规范,从业人员整体职业素养不高,“造血功能”较弱,产品迭代、硬件提升慢等问题。以乡村旅游推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成果不显著,缺少立足长远的乡村旅游发展策略。

第二章 把握总体发展思路与目标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提出的“两点”定位、“两地”“两高”目标、发挥“三个作用”和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重要指示要求,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文化和旅游工作的指示精神,贯彻重庆市“一区两群”协调发展战略,统筹巫山“一区四地”发展大局,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紧紧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觉,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加快发展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和旅游业,推进文化铸魂、发挥文化赋能作用,推进旅游为民、发挥旅游带动作用,推进文旅融合、努力实现创新发展,持续提升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发展水平,加快建设文化名县、体育强县,全力打造国际知名现代化旅游城市、长江三峡国际黄金旅游带核心区和世界级旅游目的地,为全县建成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示范区提供有力支撑。

二、发展原则

——坚持绿色发展。学好用好“两山论”,走深走实“两化路”,坚持以可持续发展为前提,遵循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准则,协调保护与开发,大力推动生态旅游,加大生态环境保护,让绿水青山更好的成为金山银山。

——坚持融合发展。实施“文旅+”“+文旅”发展路径,充分发挥文旅产业的拉动作用,坚持“宜融则融、能融尽融”,促进文化旅游与康养、体育、农业、科技、教育、商业等深度融合发展的大产业格局。

——坚持创新驱动。以人为本,以科技驱动创新为理念,创新文旅开发模式、产品和业态,坚持以体制机制创新、主体创新等多方面创新为引领,营造更加开放、创新的文旅发展环境。

——坚持协调发展。充分发挥旅游“一业兴百业”的带动作用,不断提高旅游对经济和就业的综合贡献水平,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相互促进、共同提升,从而带来旅游综合效益的提升。

——坚持市场导向。遵循市场的发展规律,以市场为导向,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充分发挥政府宏观引导的作用,以人民对文化和旅游的美好生活需求为导向,积极推进文旅产业市场化进程,尊重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调动市场主体活力,增强市场核心吸引力和竞争力,激发文旅发展内生动力。

三、战略思路

坚持“全域旅游统领”的总体发展思路,以“全域旅游”为抓手,从“全域旅游示范区”向“全域旅游目的地”转变,全力打造长江三峡核心旅游目的地,推动全县经济战略性、结构性重组。推出核心品牌,打造全县域开放式大景区,形成旅游新发展格局。

(一)聚焦资源特质,展现巫山之魅

把握“三峡”品牌,展现自然生态价值、科学价值、审美价值,在大尺度的自然山水上做文章。以四季为节点,凸显不同时段巫山十二峰、长江等旅游资源的特点,造就最全(山水画卷)、最长(峡脊环线)、最多(景观平台)、最险(云端舞台)、最嗨(红叶狂欢)、最恋(天地人神)、最广(山水之景)、最深(文化体验)等景观亮点,打造资源的最佳观赏视角点。利用巫山极致山水和独特的地质构造,做大“自然美”,讲好巫山、巫峡的地质故事,深入挖掘在其自然背景下形成的巫文化,做好巫山极具特色的“巫”文章。利用红叶文化、神女文化,打造可亲近体验、可心灵消费的文旅产品。

(二)深挖文化价值,培育文旅新亮点

深入挖掘巫山神女文化、云雨文化、红叶文化、革命文化等,高标准打造国际知名旅游品牌。打好巫山独具特色的三峡牌、神女牌、红叶牌、云雨牌、脆李牌,唱响“神女恋城·红叶巫山”,延伸品牌“山海传奇的巫山自然”与“天地恋歌的巫山人文”。大力推进巫山四季旅游营销品牌,围绕高铁、航空开通城市拓展新客源市场。启动申报巫山三峡国家公园示范区、龙骨坡世界文化遗产,创建长江三峡国家文化公园。

(三)开启数字文旅,进入发展快车道

5G、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一代技术快速发展,为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催生数字经济新业态,传统旅游业呈现文旅服务智能化、旅游参观互动化、文旅体验网络化,推动文旅行业转型升级。“十四五”期间,巫山应搭上科技发展快车,通过技术应用不断强化“以文塑旅、以旅彰文”。

(四)深化文旅融合,实施“文旅+”“+文旅”战略

扎实推进文体旅深度融合发展,以“文旅+”产业融合发展为主线,转型提级、扩展扩容,构建文化和旅游与康养、体育、农业、科技、教育、商业等深度融合发展的大产业格局。充分发挥旅游“一业兴百业旺”的带动作用,整合旅游资源,在旅游营销、项目建设、产业发展等方面寻求合作的结合点,打造引爆点,推动巫山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让发展成果惠及广大群众,实现互利共赢。

(五)紧抓大健康风口,大力发展生态康养产业

当前人口老龄化、亚健康、生态环境、疫情常态化等问题备受重视,以及满足大众追求健康品质和美好生活等民生需求因素共同驱动下,大健康、大康养产业成为新时期经济突破发展的一种新模式。坚持走高端化、品牌化、特色化之路,创新发展独具三峡风情、回归自然本色、引人修身养性的生态康养产业,着力打造巫山云雨生态康养旅游度假区,争创国家康养旅游示范基地、康养产业发展实验区和国家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唱响“巫山云雨生态康养”品牌,把生态康养产业发展成为巫山经济新的增长极。

(六)推进区域联动,建设世界级旅游目的地

与湖北大九湖、神龙架、建始、巴东、宜昌等区域,与渝东北片区、重庆主城区、成都等地,实行对接联动、合作交流、开展研讨会等,达到协同发展目的。加强区域内各区县联动,合力打造奉节、巫山、巫溪长江三峡黄金三角文旅协同发展示范区,打造“六个一体化”即一体化交通、一体化集散功能、一体化宣传营销、一体化旅游精品线路、一体化旅游产品开发、一体化市场培育。整体提升旅游服务功能,联动打造高峡平湖风景带、诗词歌赋文化带、长江三峡黄金旅游核心带,建设长江上游绿色经济走廊。发挥巫山渝东北“桥头堡”城市作用,提升在大三峡旅游渝鄂合作中的支撑作用和带动能力,积极打造“巫山—神农架(大九湖)—三峡大坝”渝鄂旅游“金三角”,以宜昌、武汉为重点加强与长江中游地区合作,推进建设连接长江三峡和张家界等鄂西湘西大金三角旅游区。

四、发展目标

“十四五”期间,以建成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新范例为统领,着眼国际范、中国风、巴蜀韵、三峡情,以自然生态为主线,以历史文化为脉络,以交通优势为支撑,优化实施文化价值突破、生态旅游突破、度假旅游突破、专项旅游突破“四大工程”,打好三峡牌、神女牌、红叶牌、云雨牌、脆李牌,唱响“三峡恋城·云雨巫山”旅游形象品牌,完善旅游标准体系,加强旅游国际化标准化建设,全力巩固提升旅游支柱产业地位,统筹生态产业发展,全方位提升全域旅游发展水平,着力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

力争到2025年,巫山县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实现新突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文物保护和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更加完善,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现代化文化和旅游产业体系基本建成,“一城两轴三带五片五廊道”旅游空间格局基本形成,形成“1+1+2+N”(1个世界遗产、1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2个5A级景区和一批4A、3A级景区)文旅核心集群,完成“楚阳台”“宁江渡”“高唐湖”“龙门谷”“南陵街”“巫山高”六张城市新名片打造,建成中国山水人文生态旅游大景区,实现由“过境游”向“目的地游”的根本性转变。文化和旅游综合实力进一步提升,全县接待游客突破40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突破300亿元,购票人数突破350万人次,力争旅游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0%,基本建成国际知名现代化旅游城市、长江三峡国际黄金旅游带核心区和世界级旅游目的地,成为巫山“一区四地”建设的有力支撑。

展望2035年,基本建成文化名县、体育强县,公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全县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文化产业和旅游业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大幅提升,共同富裕更为明显,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城乡实现一体化融合发展,优秀文艺作品、文化产品和优质旅游产品充分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高品质生活充分彰显,美丽生态、美丽经济、美丽生活实现有机统一,一个有形象、有特色、有气派的现代化新巫山将在三峡库区绿色崛起。

专栏1 巫山县“十四五”文化和旅游规划主要目标指标

分类

指标名称

单位

2020年

基础值

2025年

目标值

建设文化名县

每万人拥有公共文化设施面积

890

1100

市级乡村文化振兴“百乡千村”示范工程

3个乡镇

30个村

人均拥有公共图书馆藏书

1.2

1.4

年均文化进基层活动

282

312

博物馆群

1

市级以上非遗项目

10

12

出版书籍文献

20

50

人均体育设施面积

1.78

2.2

国民体质抽样合格率

93

95

广播电视覆盖率

98

100

培养优秀青年创作、表演人才

200

300

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

1.8

3.5

建设世界级旅游目的地

旅游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

4.1

10

旅游接待人次

万人次

1957

4000

旅游综合收入

亿元

91

300

国家4A级以上旅游景区

4

6

国家级旅游度假区

1

乡村旅游示范村

10

40

精品旅游线路

5

10

等级以上精品民宿

2

30


第三章 着力推动文体繁荣发展,提高社会文明程度

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定文化自信,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工作,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紧紧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繁荣发展文体事业和文化产业,促进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相统一,充分发挥文化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支点作用、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风险挑战的重要力量源泉作用,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赋能,不断提高巫山文化软实力。

一、实施社会文明促进和提升工程

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对重庆所作的重要指示要求,紧紧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按照市委、市政府及县委、县政府工作要求,全面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和提高社会文明程度。

(一)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着力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工作,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推动形成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思想观念、精神面貌、文明风尚、行为规范。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文艺作品创作、文化产品和旅游产品供给全过程,强化教育引导、文化熏陶、宣传展示、制度保障,弘扬主旋律,壮大正能量。着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加强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四史”教育。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加强青年思想政治引领,筑牢青年思想根基,引导广大青年听党话、跟党走,巩固和扩大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增强全县人民的国家意识、法治意识、社会责任意识、生态文明意识等。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弘扬革命传统和革命文化,继承革命精神。

(二)提高人民群众文明素养和审美水平

持续开展惠民演出、高雅艺术进校园等活动,把送文化和种文化结合起来,实现文化扶志、扶智。加强全民艺术普及,开展艺术展演,普及艺术知识,加强艺术培训,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提高人民群众的艺术修养和审美水平。着力深化拓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不断深化文明县城、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家庭、文明学校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让群众生活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着力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着力推进文明社会风尚行动,开展吃得文明、住得文明、行得文明、游得文明、购得文明、乐得文明主题活动,开展以劳动创造幸福为主题的宣传教育,开展网络文明主题活动。

(三)扎实推进文明旅游

大力推进文明旅游,引导游客和旅游从业人员成为中华文明的实践者和传播者。注重发挥旅游在促进文化传播、推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的独特优势,充分利用旅游活动广泛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把旅游行业建成精神文明窗口,不断培育文明风尚,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伟大成就。倡导文明旅游行为,助力精神文明建设,以提升文明巫山形象。健全文明旅游工作长效机制,实现舆论监督与社会监督相结合,促进公民国内游和出境旅游的文明素质不断提高。健全志愿服务体系,组建文旅系统志愿者服务,广泛开展文明旅游宣传推广行动。倡导“文明餐桌”“公筷行动”,确保游客健康安全。加强公益旅游宣传,实施国内旅游宣传推广精品培育工程。

(四)促进移风易俗

积极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引导群众自觉破除陈规陋习。发挥文化的教化功能,通过文艺作品、文化体验、公共服务等,培育文明新风,扎实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加强志愿服务建设,推进学雷锋志愿服务常态化。弘扬诚信文化,推进诚信建设。

二、加强巫山特色文化保护传承与利用

坚持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工作方针,坚持一手抓保护、一手抓利用,将以远古文化、巴楚文化、神女文化、移民文化等优秀文化为代表的巫山特色文化保护好、传承好,深入挖掘巫山文化底蕴,让巫山优秀文化活在当下、服务当代。

(一)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活态传承

强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培养好传承人,一代代接下来、传下去。继续加强非遗项目挖掘整理,建立健全非遗名录和传承人体系,鼓励支持非遗传承人开展授徒、传艺、交流等活动。以早阳文化艺术对外交流中心为契机,新建巫山非遗保护中心、非物质文化传习所、传习基地等,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鼓励有条件的乡镇建设民间非遗馆,力求“一镇一品牌,一村一特色”。加大非遗传播普及力度,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鼓励中小学开展非遗特色课程。充分利用“文化遗产日”、传统节日、文化节庆活动,展现巫山非物质文化遗产魅力,精心策划形式多样的展览、展演、培训、讲座等宣传展示活动,鼓励支持新闻媒体和相关机构开展非遗传播,广泛开展非遗宣传展示活动。立足非物质文化遗产,加大文创产品设计,开发具有市场前景和效益的非遗文创产品,实现非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不断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社会基础,在巫山全县形成人人参与、人人保护、人人共享的社会氛围。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查记录体系,加强档案数字化建设,推进非遗资源数据的共享利用。至“十四五”期末,力争申报1个国家级非遗项目、5个市级非遗项目和5名市级非遗传承人。

(二)加强考古发掘和文物保护利用

加强文物发掘、研究、保护、展示、利用,建立完善文物资源管理制度,完善文物保护安全管理体系,加大文物保护力度,推进文物合理利用。加强巫山考古发掘研究,做好考古成果的挖掘整理工作,深入阐释文物蕴含的文化精神和时代价值,加强玉米洞等考古发掘工作,推进龙骨坡遗址公园(“巫山人”古人类遗址公园)、玉米洞遗址、高唐遗址保护展示工程。推进文物保护“四有”工程,对存在安全隐患的50处文物保护点进行修缮,确保不可移动文物得到有效保护利用。加强三峡文物保护利用,加大对龙溪古镇、大昌古镇文物保护单位及历史建筑的修缮保护利用,复建天赐城,完善文化展示体验及旅游配套设施工程的建设。加强文物安全管理,落实文化遗产保护管理责任,创新文物保护利用机制,在确保文物安全的前提下,支持在文物保护区域依法依规、因地制宜适度发展服务业,加快文物活化为旅游产品。加强文物展示利用,发挥博物馆社会教育功能,推进巫山县博物馆群建设,引导和鼓励民营企业参与文博场馆建设,形成互联互通机制。推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技术研发和集成应用,加强文物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

(三)加强革命文物保护传承

保护好、管理好、运用好革命文物,传承红色基因。加强李季达故居、中共龙溪地区地下革命斗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中共川东游击队活动旧址等保护提升,发展红色文化旅游。坚持守正创新,讲好脱贫故事、下庄故事,着力将巫山博物馆、下庄(村)打造成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基地,将巫山县档案馆打造成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推动“下庄精神”“时代楷模”精神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发展。

专栏2 巫山特色文化保护传承与利用重点项目

巫山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加强龙骨坡抬工号子、踩堂、背二哥号子、三峡皮影戏、巫音、巫山民歌等重点非遗保护、传承、展示、利用等。通过建设龙溪、铜鼓革命遗址保护利用工程项目,李季达陈列展示提升,发展红色文化旅游;建设邓家、红椿等土家族少数民族文化保护传播工程项目,开展非物质文化保护工程,培育非遗传承人。

龙骨坡遗址公园(“巫山人”古人类遗址公园)项目:项目规划用地总规模28.63公顷,保护范围9.39公顷(核心区),建设控制地带17.09公顷,城镇建设用地2.15公顷。建设内容包括文物保护项目、展示利用项目、基础服务设施以及综合管网、安防系统等,保护棚子项目等。

巫山县文物保护项目:玉米洞遗址保护工程、龙溪古镇保护利用项目、大昌古镇升级改造建设项目、2021年巫山博物馆三峡出土文物保护修复项目、玉米洞等考古发掘项目、天赐城复建项目等。

巫山文物保护“四有”工程:对全县92处文物保护单位(单列的除外)划定保护范围、立好保护标志、做好保护规划,对全县1117处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单位进行监测评估、巡回检查,确保“四有”。

巫山部分文物保护点修缮工程:对存在安全隐患的兴隆寺、抱龙镇响塘惜字库塔、香坪字库塔、曾家屋场等50处文物保护点进行修缮,确保不可移动文物得到有效保护利用。

革命文物保护项目:建设龙溪、铜鼓革命遗址保护利用工程项目,提升李季达陈列展示,保护提升中共川东游击队活动旧址,打造巫山博物馆、下庄(村)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基地,打造巫山县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巫山县博物馆群项目:新建高唐博物馆、龙骨坡博物馆、巫山脆李博物馆、巫山生态环保博物馆群,引导和鼓励民营企业参与文博建设,形成互联互通机制。



三、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加快构建覆盖全县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进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和服务标准化、均等化、数字化、社会化,均衡配置城乡公共文化服务资源,提高公共文化服务的覆盖面和实效性。

(一)健全公共文化设施网络

统筹城乡公共文化设施布局,均衡配置公共资源,以农村半小时、城市十五分钟车程距离为半径建设文化服务圈,优化公共文化设施服务体系,实现文化公共服务设施标准化、均等化、数字化、社会化目标,实现点、线、面结合目标。推进公共文化设施建设,重点推进早阳文化艺术对外交流中心、县美术馆、神女大剧院建设,县文化馆争创国家(县)一级馆,完善“三馆一中心”服务功能和内涵,人均拥有公共图书馆藏书达到1.4册,不断拓展公共文化服务空间,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优质的文化服务。推进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数字化建设提升工程,创建国家数字档案馆,筹建巫山县电子文件管理中心。抓好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提档升级,提升乡镇、村社公共文化阵地建设,包括文化广场、文化服务中心、农家书屋等,扎实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重心下移、资源下移、服务下移。加强乡镇综合文化站管理,与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相衔接,加强资源统筹和共建共享,推动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拓展服务功能。发展乡镇流动文化服务,推进流动服务常态化。在公共文化场所为残疾人配备无障碍设施。

(二)丰富公共文化服务供给

全面推动文艺精品创作,以神秘悠久的巫文化、抬工号子、巫音、皮影戏以及红叶文化为背景打造一系列具有巫山特色的精品节目,将巫山戏曲、民间舞蹈、民族音乐以民间器乐的综合方式进行呈现。创建《巫山远古文化》室内、室外、实景、文艺演出品牌,创排1台舞台剧,创作500篇文学作品,出版20册文学丛书。常态化做好县内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等文化阵地免费向市民开放工作,持续推进农家书屋建设,不断完善供书、购书、借书、读书服务体系,培育全民阅读品牌,力争人均拥有公共图书馆藏书达到1.4册。推动农村电影放映计划,确保一村一年放映电影12场、中小学生每年观看爱国主义教育电影4场。全面收集整理涉及巫山的诗词歌赋,推进巫山文化进课堂、进景区、进机关、进社区、进村社。推广“互联网+公共文化”,拓展数字化在公共文化服务中的应用,加强数字产品和服务开发,筹建巫山县电子文件管理中心,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方式和手段,提升公共文化服务供给质量。

(三)广泛开展群众文化活动

着力打造文化惠民工程,实施全民阅读行动计划和全民艺术普及行动计划。广泛开展全民阅读活动,持续举办世界读书日和重庆读书月系列活动,培育一批全民阅读推广项目。大力开展全民艺术普及,设立全民艺术月,举办全民艺术节,常态化开展流动文化进村服务,推进全民艺术知识普及、欣赏普及、技能普及和活动普及。完善群众文化活动长效机制,发掘本地文化内涵,广泛开展好节庆、民俗、非遗传习等各类群众性文化活动。围绕巫山特色地域文化,开展主题文化展览陈列、公益讲座、公益培训、文艺宣传演出等文化活动。开展送文化进基层活动,通过政府购买的方式,以送文化、种文化、兴文化为主,包括慰问演出、文艺辅导、非遗展示、送戏下乡、书画展览等一系列文艺服务活动。举办大型体育赛事,节庆文化活动,艺术电影杯,国际巫山红叶节等。利用春节、元旦、中秋等传统节日,融入时代精神和人文内涵,创新开展“村晚”等系列文化活动。积极组织优秀文艺作品参加市级以上展演、赛事,大力弘扬地域特色文化,推介展示巫山文旅形象,讲好巫山故事,扩大巫山文化影响力。

(四)深入推进乡村文化振兴

以全县乡村振兴四条线(四个片)为重点,以巫峡镇、建坪乡、竹贤乡、大昌镇及龙门街道等为突破口,推进乡村振兴文化建设和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新增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服务项目和服务空间,包括展览室、阅读室、党员教育活动中心、多功能会议室、村史馆、书客栈等文化服务阵地。满足群众和农村党员的学习教育、读书看报、看电影、跳广场舞等群众文化活动。增设公共服务台、办公设施,制作文化宣传栏,实行图书“一卡通”服务和更多的新型文化体验,由原来的单一型向更多的体验型、舒适度提升转变,缩短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之间的差距。“十四五”期间,力争3个乡镇、30个村进入市级乡村文化振兴“百乡千村”示范工程创建。

专栏3 公共文化服务重点项目

公共文化设施建设项目:乡镇村面上公共文化服务提档升级,建设巫山县早阳文化艺术对外交流中心、巫山非遗保护中心、巫山美术馆、巫山县博物馆群等,推进巫山群众文化体育中心建设项目。

文艺创作项目:打造《巫山远古文化》剧目。以神秘悠久的巫文化、抬工号子、巫音、皮影戏以及红叶文化为背景打造一系列具有巫山特色的精品节目,将巫山戏曲、民间舞蹈、民族音乐以民间器乐以综合方式进行呈现。

巫山文化研究创作推广中心项目:以早阳文化艺术对外交流中心为依托,成立文化研究创作推广基地,下设神女文化研究推广中心,开展神女歌舞、戏剧创作,打造神女文艺品牌,出版书籍文献50卷;文化人才培训交流中心,以培训青少年文艺人才、文旅产业人才和文旅人才交流为主,打造文旅人才市场;民间文艺创作演艺中心,集民间民族传统文化、文艺创作演出为一体。

群众文化活动项目:举办大型体育赛事,节庆文化活动,艺术电影杯,国际巫山红叶节等。通过政府购买的方式,开展公共文化进基层服务312场/年,以送文化、种文化、兴文化为主,包括慰问演出、文艺辅导、非遗展示、送戏下乡、书画展览等一系列文艺服务活动,以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和艺术作品满足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的新需求、新期待。

公共文化数字化建设项目:提升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数字化建设,实现文、图两馆总馆分馆制,博物馆群连动制,公益性全方位免费开放,完善文旅市场综合执法队条件改善等。

乡村文化振兴示范点建设项目:以全县乡村振兴四条线(四个片)为重点,以巫峡镇、建坪乡、竹贤乡、大昌镇及龙门街道等为突破口,推进乡村振兴文化建设和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十四五”期末期间,力争3个乡镇、30个村进入市级乡村文化振兴“百乡千村”示范工程创建。


四、构建现代广播电视体系

(一)巩固壮大主流舆论阵地

建强用好融媒体中心,精耕本地内容,强化本地服务和社交互动,建成本地主流舆论阵地、综合服务平台和社区信息枢纽,做强做实基层党的宣传思想工作新平台、新载体、新阵地。适应新闻舆论和媒体发展新态势,提升融合媒体舆论引导水平,进一步加大媒体融合力度,提升“媒体+民生”“媒体+政务”服务能力,实现主流舆论传播效能的最大化,更好服务于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加强对新媒体的引导和管理,确保媒体融合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大力培养全媒化人才,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打造新型主流媒体,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阵地。

(二)深化智慧广电建设

深化智慧广电建设,推动广播电视传输覆盖提质增效、公共服务优化,深入实施“村村通应急广播、户户看巫山新闻”工程。遵循“政府主导、统筹规划、平战结合、因地制宜”的基本原则,完善全县应急广播体系。完成全县农村范围内有线电视未覆盖区域约8万户的有线电视双向网络覆盖,广播电视覆盖率达到100%,有线电视入户总数达到15万户以上。实施常态化维护机制。优化升级望天坪发射台,实现本地节目无线数字化覆盖,免费播出16套及以上地面数字电视节目,开播1套高清电视频道传送服务。以“智慧广电”建设为抓手,推进融合媒体内容创新与媒体业态的创新融合,建立线上线下媒体服务深度融合的服务类节目创新示范平台。

(三)持续推动内容建设

坚持“内容为王”,加大内容创新力度,加快与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结合,更好地增强基层新型主流媒体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更好地引导群众、宣传群众、服务群众。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以巫山优秀传统文化、爱国主义情怀和现实生活为主要创作方向,着力打造内容优质的广播电视作品。深入挖掘远古文化、巴楚文化、神女文化、移民文化内涵,切实强化巫山广播电视节目创作指导。

专栏4 应急广播体系建设项目

巫山县“村村通应急广播、户户看巫山新闻”项目建设及维护:应急广播系统建设遵循“政府主导、统筹规划、平战结合、因地制宜”的基本原则,结合全县应急广播现状,新建全县24个乡镇、2个街道办事处、305个行政村的播控平台以及行政村社功率为50瓦的收扩机2440个、功率为25瓦的播出终端4880个。完成全县农村范围内有线电视未覆盖区域约8万户的有线电视双向网络覆盖,新发展全县有线电视用户7.8万户,有线电视入户总数达到15万户以上。实施常态化维护机制。


五、大力发展文化产业

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切实增强对外文化交流合作,全面推动文体旅融合发展。

(一)培育壮大现代文化产业体系

加快推进重点领域文化产业发展,培育壮大现代文化产业体系,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推动演艺产业和娱乐业发展。推动演艺产业上线上云,巩固线上演播商业模式。推动上网服务、歌舞娱乐、游艺娱乐等行业全面转型升级,支持线上K歌等新型歌舞娱乐业,促进电子竞技与游戏业融合发展。实施创客行动,激发创新创业活力,建成一批文化产业园区,培育演艺、影音、美术、影视、动漫游戏等产业,形成文化产业发展集聚区。鼓励影视产业发展生产,引导影视企业来巫山合作拍摄具有地域特色、时代风尚的影视佳作,建设巫城文旅小镇5D影视产业园。成立文创产品研发中心,大力推进文创产品开发。培育传统工业工艺产业,推进红叶雕、石雕、版画、刺绣、木雕、木器等传统工艺向品牌化集群化升级发展。以巫山文化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培养和扶持文化产业管理、内容创作生产及相关技术高端人才。

(二)实施文化产业数字化战略

顺应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发展趋势,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文化创作、生产、传播、消费等各环节的应用,推进“上云用数赋智”,加强创新链和产业链对接,夯实数字文化产业发展基础,培育数字文化产业新型业态,培育壮大一批数字文化产业企业,形成龙头企业。支持县文化场馆、文娱场所、景区景点、街区园区开发数字化产品和服务,将创作、生产和传播等向云上拓展,培育云演艺业态、丰富云展览业态、满足新兴消费需求。以建设巫城小镇为契机,重点打造5G数字产业园、5D影视产业园,助推巫山文化产业智慧化、智能化发展。以巫山神女、巫山红叶、巫山烤鱼、巫山人遗址等优质传统文化为核心,培育和塑造一批具有鲜明巫山文化特色的原创IP,打造更多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巫山数字文化品牌。支持文物、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新媒体传播推广,鼓励线下文艺资源、文娱模式数字化,创新表现形式,深化文化内涵。鼓励县博物馆、文化馆等文化文物单位与互联网平台企业合作,探索流量转化、体验付费、服务运营等新模式。

(三)推进“文化+”产业融合发展

促进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的融合发展、不同文化产业门类的融合发展以及文化产业与其他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探索“文化+旅游”“文化+科技”“文化+农业”“文化+互联网”等跨界融合发展模式,推进文化与信息、工业、农业、体育、健康等产业融合发展,提高相关产业的文化内涵和附加值。将长江三峡巫山国际红叶节和“神女杯”艺术电影周打造成知名旅游节会品牌。

专栏5文旅融合产业重点项目

巫城文旅小镇项目:占地面积约4.17平方公里。建筑占地面积1500亩,建筑面积200万平方米。按巫山老街形式,以唐、宋、元、明、清历代建筑风格,打造传统五条街区;打造游云山间民宿、神女大剧院、国宾馆、主题游乐园、红叶观赏园、艺术家园、古城市集、影视基地、露营基地、星级酒店、旅游地产等,建设5G数字产业园、5D影视产业园、巫山文化产业园,配套建设基础设施。

其他项目:下庄天路项目、巫山县博物馆群、巫山高唐梦园(陈列展示利用)项目、巫山高唐观环境保护项目、神女公社(宁江路文化创意街)、神女园文化展示项目(宁江晚霞)、三峡国际艺术区、三峡175文创产业园、大溪艺术小镇、大溪文化园等。


六、加快建设体育强县

统筹推进全民健身、竞技体育、体育产业协调发展,推动健康中国战略落到实处。

(一)完善体育设施网络

全面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进一步完善全民健身公共体育服务体系,推进体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扩大有效供给。构建县、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全民健身设施网络。统筹建设全民健身场地设施,扩大公共体育场馆、学校运动场馆等体育设施开放利用范围,实现城市“15分钟健身圈”和村级文体广场全覆盖,人均体育设施面积达到2.2平方米,不断满足群众健身需求,提高体育公共服务能力。加快重大赛事场馆设施建设,按照能承办国家级赛事的要求新建或改造一批场馆。启动梨子坪(万龙)国际滑雪场、300公里健身步道、平河天然游泳场的选址布局。依托白子溪、早阳桂花村、白水河、大溪河、培石、错开峡等建设水上体育运动中心。加快完善巫山县青少年射箭基地、巫山县举重基地等一批竞技体育专业训练场馆设施,将巫山县青少年射箭基地创建为国家级训练基地。

(二)提升公共体育服务水平

落实场馆免费低收费开放政策。严格落实财政部和国家体育总局关于加强大型体育场馆免费低收费开放政策,积极推动全县所有公益性体育场馆免费低收费向市民开放。大力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公共体育场馆“两改一建”,鼓励大型体育场馆加强闲置空间综合利用,拓展服务领域和经营范围,开展健身、竞赛、培训、旅游、购物、会展、餐饮、停车等复合经营服务。组织“好体育人”开展健身志愿服务示范,培养一批体育指导员,发挥体育指导员、协会和社团作用,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三)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

坚持开展规模性赛事活动,推广全民健身活动,引导人民群众自觉健身、便利健身、科学健身、文明健身。持续举办县运会,开展“全民健身月”“全民健身日”等形式多样的群众体育健身活动,扩大活动影响力,力争全县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50%,全县国民体质测试标准合格以上人数比例达95%。加快推进学校体育,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积极组织参加重庆市运动会、重庆市老运会、全民健身运动会和各个单项体育比赛,提高群众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加快推进学校体育工作,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

(四)培育体育精品赛事

积极发展竞技体育,不断提高精品体育赛事水平和影响力。充分利用巫山山水旅游资源开拓创新,积极发展户外竞技体育,打造全市乃至全国户外运动首选目的地。打造本土精品体育品牌,进一步提升长江三峡国际越野赛、五里坡大峡谷户外挑战赛、中国拔河俱乐部公开赛等体育赛事规模、水平和品牌影响力,充分利用县城两江四岸、大昌湿地公园形成的环湖路,打造巫山(山地)马拉松项目,完善服务设施配套,发挥高水平赛事的带动辐射作用,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拉动体育消费,形成区域体育产业良性互动发展格局。培育特色体育赛事,开发水上运动,建设巫山县水上体育运动中心。

(五)推动“体育+”融合发展

加强体育与科技的融合。加强体育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广度和深度,推行智慧体育场馆建设,提升网络化服务和信息化管理水平。打造智慧体育公共信息服务平台,提供健身指导,推进体育消费便捷化、个性化,培育新兴体育消费热点。充分发挥科技在科学选材、健身指导、体质监测、运动处方、反兴奋剂等方面的应用,推动体育管理和服务智慧智能化。推动体育与文化、旅游等产业融合发展,创新体育产品供给机制,打造一批体旅精品线路、体旅精品赛事、体旅综合体。积极推进巫山三峡国际游艇度假区、高山滑雪场等项目建设,大力发展体育旅游、冰雪旅游、度假旅游等旅游产品。

专栏6 体育强县重点项目

公共体育设施项目:乡镇村体育事业提档升级,巫山县足球场建设项目、巫山县社区健身中心项目、巫山老县城体育公园改造项目、巫山县龙江体育公园项目、巫山县早阳体育运动中心项目等。

巫山县水上体育运动中心项目:大昌湖、白子溪、早阳桂花村、白水河、大溪河、培石、错开峡等皮划艇、赛艇、摩托艇等设施,配套接待中心。

高山滑雪场:在梨子坪或三溪乡建设滑雪场,建设游客接待中心、观景平台、住宿酒店、互动体验,以及配套基础设施等。

长江三峡巫山山地马拉松项目:充分利用县城两江四岸或大昌湿地公园形成的环湖路,打造巫山(山地)马拉松项目,长42.195公里,完善好服务设施功能。

大昌游艇基地项目:新建大昌镇游艇设施、住宅、酒店、商业、码头、广场、体育设施、游客接待等。


第四章 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提升全域旅游品质

一、“优”格局工程

依托巫山文旅发展基础,以自然生态为主线,以历史文化为脉络,结合交通等各项条件,优化形成“一城两轴三带五片五廊道”的空间格局。做优一个中心城,打造三峡旅游大平台,提升两大发展轴,贯通南北大景区,推进三大经济带,三足鼎立强引领,优化布局五片区,全域覆盖强辐射,启动五个大廊道,打造三山两江,展现巫山山水大格局和地貌大构造,体现巫山“天地造化”,占据“自然美”的最高境界。

专栏7 “一城两轴三带五片五廊道”空间布局

一城:即三峡港湾旅游新城,涉及高唐、龙江、早阳三大城市组团和“两江四岸”,打造“神女恋城·红叶巫山”旅游城市和黄金三角旅游集散地。

两轴:即以世界级山水峡谷、高峡平湖、云雨奇观为看点的长江山水文化体验轴,以亲水观光、民俗风情体验和三峡腹地原生峡谷群落为看点的宁河峡江风情游憩轴。

三带:即县城—神女峰“城景”旅游经济带,县城—小三峡—五里坡大峡谷“城景乡”特色小镇经济带,县城—长江三峡百里花海园“农旅林”乡村振兴示范经济带。

五片:以大昌、龙溪为代表的古镇村落旅游片,以五里坡自然遗产、五里坡大峡谷为核心的五里坡峡谷旅游片,以巫峡、神女峰为主线的巫峡·神女旅游片,以龙骨坡“巫山人”古人类遗址公园、大溪艺术小镇为要素的远古文化旅游片,以巫山云雨生态康养旅游度假区为主体的养生度假旅游片。

五廊道:即长江(巫山段)、大宁河(巫山段)、巫山山脉(巫山段)、大巴山脉(巫山段)和七曜山脉(巫山段)生态廊道。

1  巫山县文化和旅游空间布局示意图


(一)三峡港湾旅游新城

依托巫山高唐、龙江、早阳三大城市组团和两江四岸,加快完善游客集散中心、旅游公共服务中心、智慧旅游信息中心、自驾游汽车租赁中心、安全保障应急中心等旅游服务体系,建设长江三峡黄金旅游带核心区。依托早阳高速公路、郑万铁路等交通优势,以及大宁河商贸物流码头,打造“三峡客厅”,形成“一江一河”旅游休闲带。依托三大城市组团,形成两江四岸两湖(琵琶湖、凝翠湖)峡湖旅游城市发展格局,打造主题会客空间,建设多中心互动、多功能协调的国际性旅游综合服务中心和集散枢纽。

(二)古镇村落旅游片

以大宁河为发展轴,以大昌、龙溪为代表的古镇村落群。坚持高起点定位、高标准规划、高质量发展,打造古镇文化体验、民俗风情体验。创建大昌古镇4A级景区,围绕龙溪古镇开发特色古镇旅游,通过发展古镇村落旅游,带动周边区域旅游发展,助推乡村振兴。

(三)五里坡峡谷旅游片

该片区涵盖双龙镇、当阳乡、平河乡、竹贤乡、骡坪镇各大乡镇峡谷群、人文景观等。打造小三峡水路旅游带、五里坡大峡谷陆路旅游带,发展国际徒步探险、峡谷休闲度假,打造三峡腹地形态多样的原生峡谷群落。启动建设五里坡大峡谷国家5A级景区,打造三峡无人区国际徒步旅游,连接巫山小三峡、神农架九湖湿地、宜昌三峡大坝,形成“渝鄂金三角”强强联合之势,积极开发自驾游线路,将当阳峡谷群打造为中国最美自驾游环线。

(四)巫峡·神女旅游片

该片区涉及建坪乡、两坪乡、抱龙镇部分区域,涵盖巫峡·神女景区、文峰景区等,以巫峡、神女为主线,以神女文化体验、峡谷休闲、猎趣寻幽、登高揽胜为主导功能,依托巫山地质地貌,由打造实体景点向展现文化内涵过度发展,由水上转向山岭,转变游览方式,让游客全方位体验巫山十二峰的魅力,打造休闲度假精品,发展特色体验旅游。

(五)远古文化旅游片

涉及铜鼓镇、庙宇镇、大溪乡、红椿乡等,涵盖大溪文化遗址、玉米洞遗址、龙骨坡遗址等巫山西南片区景点。以临空经济带、高山度假、长江乡野、龙骨坡文化、大溪文化为核心要素,建设三峡云端度假带,发展临空经济、访古寻祖、文化体验,打造史前文明,大巫王国、巫山云雨、长江乡野。全面启动并按国际遗址公园开发标准建设大遗址公园,同步配套古遗址村镇群落,打造遗址乡村、乡野花海,开发特色猿人群落,与巫文化结合打造巫文化体验之旅。以龙骨坡史前文明与大溪文化创设龙骨坡远古文化体验旅游区(大遗址公园),整合龙骨坡遗址周边乡村旅游资源,形成以探索远古文化、解密巫山猿人为引导、以乡村旅游为服务支撑的远古文化旅游区。

(六)养生度假旅游片

涉及巫峡镇春泉村、青山村,曲尺乡哨路村,大溪乡平槽村等区域,依托巫山机场、曲尺乡等交通枢纽和重点乡镇,以及三峡地区独有的生态环境、气候资源和日益改善的交通环境,加快建成以巫山云雨生态康养旅游度假区为主体,以旅游度假、森林康养、休闲娱乐为主导,兼顾自然观光、文化体验、特色活动于一体的养生度假区。

专栏8 “一心五片”开发重点

“三峡港湾旅游新城”开发重点:建设龙江新区游客服务中心、早阳新区高铁旅游服务集散中心等旅游服务设施,建设早阳文化艺术对外交流中心、巫山非遗保护中心、巫山美术馆、巫山博物馆、巫山社区健身中心、龙江体育公园、早阳体育中心等公共文体设施,推进神女公社、神女文化创意产业园、三峡国际艺术区、三峡175文创产业园、巫城文旅小镇、“三峡之光”灯光秀、三峡国际游艇度假区、三峡竹枝·南陵古道、脆李基地、巫山碑林等文旅融合产业项目,建设巫山生态环境研学基地,建设环湖、环城休闲绿道(集休闲、观光、游憩于一体),改造杨柳文化艺术村,推进巫山高唐梦园、高唐观环境保护等项目建设。

“古镇村落旅游片”开发重点:推进大昌古镇升级改造、大昌乡村旅游示范片区项目、大昌湖旅游度假区、大昌游艇基地、龙溪古镇保护利用与升级改造、龙溪镇红色旅游、九龙谷景区提升、三峡仿古木帆船实景园等项目建设。

“五里坡峡谷旅游片”开发重点:推进五里坡大峡谷升级改造,建设世界遗产五里坡国际徒步旅游、五里坡大峡谷露营基地,推进小三峡沿崖休闲摄影步道、小三峡沿大宁河休闲步道及小三峡景区旅游基础及配套设施建设,建设长江三峡巫峡国际度假区,完善朝元村旅游基础设施配套建设。

“巫峡·神女旅游片”开发重点:全力推进5A级景区建设,推进巫峡·神女景区南北环线智慧景区、柳坪汽车露营地及基础配套服务设施建设,建设十二峰三岸沿线观光景点、核桃坪旅游休闲度假区、神龟出海观景平台等,推进悬崖天梯精品酒店改造、文峰4A景区品质提升等,推进巫山景区、巫山至宜昌航线、神女溪游船建造及环保技改,建设长江三峡国家文化公园。

“远古文化旅游片”开发重点:玉米洞遗址保护利用、考古发掘,龙骨坡世界文化遗产申报、龙骨坡遗址公园建设,十巫王国、十巫战场等遗址再造,打造古遗址村镇集群,发展周边乡村旅游项目,建设大溪艺术小镇、大溪文化园、大溪民宿,建设百里花海园。

“养生度假旅游片”开发重点:建设巫山云雨生态康养旅游度假区,摩天岭旅游综合配套设施提升,大力发展森林康养、田园康养、中医药康养、山地康养等旅游产品,打造养生度假旅游集群。


二、“新”突破工程

(一)文化价值突破

立足巫山深厚文化内涵,构建IP系统,彰显文化价值,赋能旅游产业发展,深化文旅融合。将旅游项目文创化、IP化和品牌化,带动其他产品包括农产品成为旅游商品,实现附加价值的提升,打造一批以文化IP为支撑的独具特色的网红景区和打卡地。回归乡土美学,挖掘与打造巫山自然美学概念,从自然的美态中萃取灵感,做好巫山的乡土、生活、生态美学,做大巫山自然魅力的文章。

(二)生态旅游突破

在开发生态旅游过程中要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路子,探索自然资源利用新模式。为大众提供更多优质生态旅游产品的同时,融入生态教育功能,引导大众热爱自然、保护环境。坚持走高端化、品牌化、特色化之路,创新发展独具三峡风情、回归自然本色、引人修身养性的生态康养产业。

(三)度假旅游突破

依托巫山壮丽的三峡美景、丰富的森林资源、独特的山地气候、梦幻的云雨奇观、浪漫的神女文化等自然生态人文资源,着力发展康养度假、乡村度假、避暑度假、文化度假、森林度假等度假休闲旅游产品,推动旅游消费升级。

(四)专项旅游突破

持续放大巫山旅游资源优势,以自驾旅游、研学旅游、体育旅游等旅游项目为重点,开发高端定制旅游、专项特色旅游,进一步刺激旅游市场活力,促进旅游业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

三、“塑”精品工程

(一)打好“五张牌”

打好巫山独具特色的“三峡牌、神女牌、红叶牌、云雨牌、脆李牌”。打好“三峡牌”。促进与万州、忠县、云阳、奉节、巫溪三峡旅游一体化宣传营销实质性合作。深化与三峡集团旅游公司合作,大力宣传营销三峡环线旅游产品。加强与神龙架政府协调,促进“巫山-神龙架-三峡大坝”环线旅游开通,实现无障碍旅游。积极引进游轮企业入驻巫山设立基地公司,开发“巫峡-瞿塘峡”三峡游轮旅游产品。在通航省市深度宣传“相约飞巫山,陆上游三峡”航空旅游产品,力争航空旅游突破5万人次。推出“相聚巫山·慢游三峡”旅游口号,全力打造三峡旅游巫山集散基地。打好“神女牌”。建设神女文化研究推广中心,开展神女歌舞、戏剧创作,打造神女文艺品牌,推动《巫山神女》演艺成为巫山拉动旅游消费、打造“夜经济”的重要抓手。高标准建好神女大剧院。推进巫峡·神女景区继续举办巫山神女形象旅游大使选拔赛,巫山神女祠实现对外开放。打好“红叶牌”。高水平举办长江三峡(巫山)国际红叶节,在重点省市开展“神女恋城·红叶巫山”旅游形象品牌推介活动,举办巫山红叶微视频大赛。创新举办“红叶传情·山盟海誓”爱情主题活动,打造巫山红叶婚拍基地,开发红叶系列旅游商品,建成红叶博览园。打好“云雨牌”。加快推进巫山云雨生态康养度假区建设,推进影视拍摄基地建设,举办“三峡之美是巫山”全国摄影大赛,在重点省市巡回展出,打造国际知名摄影写生创作旅游目的地。打好“脆李牌”。唱响“平湖巫山·百里李花”旅游营销品牌,继续举办长江三峡(巫山)李花节和脆李采摘季旅游消费活动,观李花、摘脆李纳入旅游线路营销产品,打造曲尺脆李乡村旅游基地。

(二)打造三大旅游产品体系

依托巫山旅游资源,对现有旅游产品转型升级,打造集“观光体验旅游、度假休闲旅游、特种互动旅游”三足鼎立的产品体系,全面提升巫山旅游产品供给品质,满足大众特色化、多层次的旅游需求。

观光体验旅游。重点打造长江三峡国家公园、五里坡世界自然遗产等项目,促进生态保护、观光、科研、教育等功能一体发展。启动“巫山十二峰”世界自然遗产申报工作,点亮“巫山十二峰”,形成凌空、观云、赏雨、高度亲近巫山十二峰高端休闲观光体验产品系列,配套建设最佳观景平台、观景线路、休闲度假区。依托现有道路和自然景观,依托长江(巫山段)、大宁河(巫山段)、巫山山脉(巫山段)、大巴山脉(巫山段)、七曜山脉(巫山段)五大生态廊道,打造国家风景道。依托郑万高铁、三峡旅游航线,发展“高铁游船观光组合”游。

度假休闲旅游。把大健康作为产业拓展延伸、跨界融合和提升发展的重要方向,坚持规划引领,差异化、特色化发展,重点建设巫山云雨生态康养旅游度假区、长江三峡巫峡国际度假区、核桃坪旅游度假区等,引领巫山度假旅游快速崛起,全面拉动文旅产业实现新突破,推进三峡国际游艇度假区、朝元观旅游度假区、大昌湖旅游度假区等项目建设。充分挖掘柑园村、金坪乡等乡村资源、民俗人文,打造集乡村休闲、田园观光、民俗体验于一体的乡村度假旅游产品。以红椿、邓家、竹贤、骡坪等高山乡镇为节点,精心打造高山避暑度假旅游产品。结合巫山地域文化资源,以文化体验为核心,营造具有文化属性的度假生活方式,重点依托三峡175文创产业园、龙溪古镇等,打造集生态观光、文化创意、巫山美食、科普教育等主题功能为一体,满足全龄全时的文化休闲度假旅游产品。

特种互动旅游。开发自驾旅游、研学旅游、体育等特色专项旅游产品,丰富旅游产品供给。推进自驾旅游发展。大力拓展自驾游市场,调节巫山旅游淡旺季接待,重点依托柳坪、权发村、摩天岭等区域,打造多元主题营地。推进研学旅游发展。依托龙骨坡遗址、玉米洞遗址、五里坡世界自然遗产,开发研学旅游产品,建设生态环境研学基地。推进体育旅游发展。培育户外、高山、水上等精品体育旅游产品,推动文旅与体育产业融合发展。重点打造巫山县水上体育运动中心、巫山户外运动文旅基地,发展皮划艇、赛艇、摩托艇、山地越野、登山、攀岩等体育项目。推进其它特色旅游发展。以人文峡江风光为载体,积极发展摄影旅游、山水写生等旅游产品,促进旅游经济发展。

(三)打造精品旅游线路

综合考虑旅游资源类型组合、交通及配套设施条件等因素,着力打造区际旅游精品大长线、区内旅游精品小环线,充分发挥巫山航空、高铁、高速、水路交通优势,全县旅游服务大配套优势,形成核心驱动、支点撬动、一触即发的旅游精品线路新格局。打造以县城为中心的五大主题文旅环线,优化完善小三峡陆上旅游环线,推出一批自驾旅游线路,加快培育旅游发展新动能。

专栏9 精品旅游线路规划

以巫山县城为中心的五大主题文旅环线:重点打造县城—神女南环线—神女溪—神女北环线—县城,以神女文化为主题的巫峡·神女旅游环线;打造县城—百里花海园—权发脆李博物馆—三峡李院—柑园村乡村旅游—巫山云雨康养度假区—机场风景路—县城,以养生度假、科普体验为主题的巫山云雨生态康养旅游环线;打造县城—经下庄村—平河旅游小镇—大峡岩上人家—五里坡大峡谷—倒钟坪—当阳乡滨河小镇—县城,以世界遗产为主题的峡江乡情旅游环线;打造县城—大溪文化遗址—龙骨坡古猿人遗址—县城,以“巫山人”、大溪文化为主题的远古文化旅游环线;打造巫山县城—石上生花—安静村乡村旅游—大昌湖国家湿地公园—大昌古镇—双龙旅游小镇—小三峡5A景区—巫山县城,以古镇风情、文化体验为主题的古镇村落旅游环线。

六条自驾旅游线路:重点打造县城—双龙—大昌、双龙—大昌—平河—竹贤—骡坪、曲尺—机场—县城、南陵古道—大溪—庙宇—铜鼓—县城、县城—官渡—抱龙—神女景区—县城、大昌—钱家坝—石上生花—神鱼湾—龙雾坝—新安下洞桥—洞桥村水库—龙王村—连接机场路—巫山等六条自驾旅游线路。


四、“振”乡村工程

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大力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助推乡村振兴,打造渝东北乡村振兴样板。

(一)推动乡村旅游集中连片发展

推动乡村旅游发展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紧密结合,充分挖掘生态、民俗、农耕、气候等资源,构建具备乡愁记忆、生态基底、田园风光、特色风貌的乡村场景,突出乡愁、乡音、乡情、乡风等特色,用活“乡愁元素”,共创“乡愁产业”。依托老城、龙江新区、早阳新城,联动周边发展乡村观光、果蔬采摘、垂钓、特色农家等城郊型乡村休闲游乐项目。依托大昌、龙溪、大溪、庙宇等乡镇,联动周边古村古镇发展历史文化依托型乡村旅游。整合梨子坪至金桂路沿线资源,大力发展观光农业、休闲农业、创意农业、定制农业等农旅融合新业态,积极引导、鼓励沿线有条件的农户开办农家乐,发展乡村民宿等。积极推动红椿、邓家、笃坪等地区与建始县联手发展乡村旅游,促进区域乡村旅游协同发展,实现优势互补、客源互送、市场共享。

(二)丰富乡村文旅产品供给

围绕“一村一品、一村一特”,重点推进柑园村、朝元村、安静村、哨路村、茶园村等40个村创建国家级、市级乡村旅游示范村,将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培育成为乡村产业振兴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充分发挥两坪乡朝元村、曲尺乡柑园村、竹贤乡下庄村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的示范带头作用,带动周边乡村旅游发展。大力发展设施农业、休闲农业、观光农业,延伸主题文创商品、主题乡村景观、主题农特产品、主题研学产品等,重点打造大坪村、权发村等一批乡村旅游示范基地。深度挖掘巫山文化旅游资源,以山水为景,文化为魂,完善基础设施配套,打造大昌、双龙、龙溪、平河、当阳、红椿等一批宜居、宜业、宜游的特色旅游小镇。依托曲尺乡、大溪乡、巫峡镇现有资源条件,打造农、林、旅融合的百里花海园项目。

(三)推进乡村旅游要素品质提升

对全县的农家乐、乡村酒店和民宿,开展升级改造行动,做到风貌独特、功能全面、设施完备,实行标准化验收。打造“三峡宿集”巫山民宿品牌,推进一批三峡宿集乡村振兴项目建设。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丰富产品和业态,支持红椿乡、大昌湖等发展乡村度假旅游,形成集观光、游览、采摘、康养、休闲度假等于一体的农文旅融合发展业态。推进九龙谷等景区提档升级,进一步提升和完善乡村旅游基础设施。深度挖掘地域民俗和农耕文化,开发农事体验、节赛活动等参与性和体验性产品,持续高水平举办长江三峡(巫山)李花节、脆李采摘季旅游消费活动,打造巫山乡村旅游活动品牌。实施乡村旅游“后备箱”工程,推动土特产品、特色食品等品牌化,做优巫山脆李、粉条、魔芋、庙党等地理标志产品;重点依托“三品一标一名牌”农产品实施电商化、品牌化改造,培育出2—3个“拳头”网销农产品。

(四)加快乡村基础设施升级完善

全面加强乡村规划建设管理,分类分档推进农村环境“五沿带动、全域整治”行动,美化提升村容村貌。围绕路、水、电、气、通讯、电商等基础设施和功能配套服务,实施升级改造,解决最后一公里,打造美丽乡村、现代乡村、科技乡村。加大整治农村环境,建设宜居乡村,为游客营造优质的旅游氛围。推进智慧乡村旅游建设,重点旅游镇、旅游村实现4G/5G网络和免费Wi-Fi全覆盖。持续深化“厕所革命”,推进旅游厕所合理布局,提高厕所建设质量,提升厕所文明水平。

专栏10 乡村旅游重点项目

巫山乡村旅游示范村:具备发展乡村旅游条件的40个村列入示范村创建活动,力争3年完成创建30个示范村(重点村),其中国家级3个、市级7个、县级20个,40个村分别为柑园村、朝元村、柳坪村、权发村、安静村、哨路村、茶园村、青石村、白坪村、玉灵村、黄岩村、大溪村、青台村、开峡村、同心村、龙河村、龙潭村、大峡村、下庄村,高炉村、大垭村、红槽村、高坪村、伍绪村、双凤村、龙溪村、马渡村、光明村、大塘村、杨坝村、水平村(片区)、龙湾村、银矿村、东岗村、新民村、龙淌村、红花村、袁都村、安坪村、培石居委。

乡村旅游示范村建设项目:双龙石上生花乡村旅游示范区、茶园乡村旅游、朝元观旅游度假区休闲地产项目、巫山脆李基地园项目(脆李博物馆)、柑园村乡村旅游项目、权发村乡村旅游项目、安静村乡村旅游项目、龙溪镇下安村乡旅游项目、大昌镇民寨村等乡村旅游示范项目、巫山溪湿地乡村旅游示范村基础设施项目、双龙乡村旅游项目、双龙涂家坝旅游综合配套基础设施、金坪乡乡村旅游休闲度假区配套基础设施、梨子坪至金桂路沿线旅游配套基础设施、龙潭村乡村旅游项目、院村乡村旅游项目、官渡镇乡村旅游项目。

乡村旅游重点景区建设项目:巫山百里花海园项目、大昌湖旅游度假区、龙溪古镇旅游项目、九龙谷景区提升项目、福田老鹰岩乡村旅游项目、红椿乡村旅游项目、邓家笃坪生态康养基地等。


五、“升”产业工程

以成功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为重要抓手,着力提升旅游产业要素配套品质,推进巫山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优化餐饮接待体系

深度开发巫山烤鱼、翡翠凉粉等地方美食,打造地标性“拳头菜品”,形成具有影响力的巫山美食系列,培育巫山精品餐饮。引进连锁餐饮品牌,打造巫山烤鱼等特色美食街区,推出风味小吃店,发展星级农家乐,形成“品牌餐饮、特色小吃、乡野农家”的多层次餐饮结构,充分满足游客多元化的饮食需求。在游客集中区域实施“明厨亮灶”工程,加大监督检查力度,提升餐饮品质。

(二)提升住宿接待能力

围绕“多档次、多体验、多主题”的发展模式,提档住宿接待体系,重点打造一批星级酒店、星级民宿、高端度假酒店、商务经济型酒店、文化主题酒店等中高端住宿体系,支持发展自驾车露营基地、悬崖景观酒店、原生态度假木屋、主题化旅居驿站、散居式民宿院落、集装箱青年旅舍等特色住宿类型,形成“高端+大众+特色主题”的住宿体系。“十四五”期间,新建星级酒店15家以上、商务酒店20家以上,原有酒店改造提升20家以上,增设床位1万张以上(不含民宿群),打造“三峡宿集”民宿项目。

(三)发展特色旅游交通

在县城,以游艇、楼船、画舫等为主要交通工具,结合两江四岸夜游、水上光影秀、滨江舞台等空间形态,串联楚阳台、南陵街、宁江渡、龙门谷、巫山高五张城市功能名片。在巫峡·神女景区、文峰景区、五里坡大峡谷景区等重点旅游区开设特色旅游交通方式,如索道、观光小火车、玻璃廊道等。依托巫山通用机场,开发空中看“三峡”低空观光产品,体验巫峡、瞿塘峡、小三峡的壮美风光。

(四)丰富旅游购物体系

依托商业中心、游客服务中心、旅游景区(点),以及旅游交通节点,加速布局旅游购物商店,构建以展示巫山特色为核心的旅游购物体系。大力宣传推广“巫山好礼”系列旅游商品,打造统一品牌、统一包装、统一生态产品体系、统一供应链的“国字号”旅游商品品牌。拓宽线上线下销售渠道,持续利用直播带货、电商活动等多元销售方式,带动旅游消费复苏增长。

专栏11 巫山民宿建设项目

三峡宿集建设项目:打造三峡宿集景区民宿集聚区建设项目,三峡宿集乡村振兴建设项目,文峰观游云山间民宿项目,南陵民宿,柑园民宿、权发民宿,错开峡民宿、大溪民宿,双龙安静民宿,白坪村民宿,骡坪茶园民宿,平河大峡村、当阳红黄村民宿,竹贤下庄民宿等,形成集群。


六、“固”基础工程

(一)加快立体旅游交通体系建设

巫山着力建设渝东门户综合交通枢纽,坚持“交通围着旅游转”,持续推进打造“进得来、散得开、停得下、出得去”的便行宜游交通网络,加快建设立体旅游交通体系。推进交通服务旅游化,加快推进城景通、景景通工程建设,加快推进一批旅游通景公路、旅游连接线建设,继续加快建设8条旅游大环线,实现“1小时城景通”“1小时景景通”。推进风景道、城市绿道、骑行专线、登山步道、慢行系统等户外休闲道建设,完善巫峡、小三峡等区域旅游码头建设。坚持重点旅游公路与旅游驿站、自驾营地、景观平台、旅游标识标牌、旅游综合服务区、停车场、厕所、景观绿化等服务设施同步建设,提升旅游品牌服务质量。打造五大“行走”主题三峡国家风景道,实现跨区域大风景道整合开发。推进“奉巫巫”三县协同发展景区连接道建设。

(二)推进旅游集散服务体系建设

依托车站、码头、机场,加快构建“县级旅游集散中心+重点旅游区/乡镇游客中心+游客服务点”的三级全域旅游集散服务体系,建设黄金三角旅游集散地。加快建设县城旅游集散中心,完成龙江游客服务中心、早阳高铁旅游服务综合体及三峡邮轮母港建设,科学布局好高铁站与龙江旅游接待中心和高速服务区的交通转换及城景通等,实现三峡旅游目的地基础设施配套目标。开设直达巫峡·神女景区、小三峡·小小三峡景区等重点景区的旅游直通车,加强与周边区县的互联互通。建设重点旅游区游客中心,着力建设巫峡·神女景区北环线神女峰(核桃坪)、小三峡·小小三峡景区、大昌乡村旅游示范片区等重点旅游区游客服务中心。推进一批游客服务点建设,便于为游客提供信息咨询、行程安排、科普讲解等基本服务,重点建设龙溪古镇、梨子坪森林公园、百里花海园、九龙谷景区、大溪文化园以及摩天岭等重要旅游节点游客服务点。

(三)提档升级旅游服务配套设施与导览标识系统

重点提升完善长江三峡巫峡国际度假区、龙江新区游客服务中心、巫城文旅小镇、摩天岭、梨子坪森林公园、三峡竹枝·南陵古道、脆李基地等旅游的基础设施,打造高品质旅游目的地,提升游客体验。扎实推进旅游厕所建设,每年完成旅游厕所新建改建10座以上。完善旅游导览标识系统,在主要旅游干线完善旅游交通标识、公共信息图形符号、导览图、外部交通图、到点牌、温馨提示等标识标牌布置,提升全域旅游综合服务功能。

专栏12 基础设施重点项目

“奉巫巫”三县协同发展景区连接道项目:推进建设龙骨坡遗址公园与“奉巫建”高速道5公里,将“巫山人”古人类遗址公园景区与奉节白帝城景区连通;推进龙溪古镇与“两巫”高速连接道1公里,将龙溪古镇旅游景区与巫溪宁厂古镇旅游景区连通。

旅游风景道项目:打造行走巫咸、行走巫山岭壑、行走三峡山原、行走家园、行走溪峡五大“行走”主题三峡国家风景道。重点建设小三峡多彩风景廊道、神女峰至核桃坪悬崖风景廊道,以及复建小三峡景区龙门峡古栈道。

旅游集散地项目:巫山县龙江新区游客服务中心项目、巫山县早阳新区高铁旅游服务集散中心建设项目、摩天岭旅游综合配套设施项目、巫山邮轮母港项目。

其他基础设施项目:长江三峡巫峡国际度假区创建基础设施项目,重庆梨子坪森林公园旅游基础及配套设施建设项目(二期),巫山县脆李基地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打造露营基地、户外运动场地、徒步大本营等配套道路、停车场、给排水、绿化等巫山户外运动文旅基地配套设施项目。


七、“筑”智慧工程

持续深化“互联网+旅游”,加快旅游与信息化融合,大力推进巫山智慧旅游发展建设,创新打造智慧旅游平台,积极应用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有利于促进传统旅游业的转型升级,为旅游市场增长提供新动能,推动巫山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一)完善旅游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加快提升巫峡·神女、小三峡、文峰、五里坡大峡谷等重点景区5G网络覆盖水平,实现A级景区、主要文旅场馆和公共休闲空间Wi-Fi无盲区全覆盖,增加景区景点二维码设置,完善智能化设备部署。推动无人化、无接触服务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应用,推动停车场、旅游集散与咨询中心、游客服务中心、旅游专用道路及景区内部引导标识系统等数字化与智能化改造升级。建立A级景区票务数据系统接入智能平台,加强数据监督管理,确保数据真实性、准确性。建设覆盖巫山县主要文旅场馆、景区景点及部分乡村的智慧旅游信息化系统。健全线上旅游投诉和处理机制,提高游客投诉快速处理能力。

(二)加快建设智慧旅游景区

力争4A级以上旅游景区基本实现智慧化转型升级,国有旅游景区于2021年底前全部提供在线预约预订服务。打造巫山景区智慧云平台,实现在线预订、网上支付,智能导游、电子讲解、实时信息推送,开发建设咨询、导览、导游、导购、导航和分享评价等智能化旅游服务系统,提升巫山旅游服务品质体验。开发数字化体验产品,通过技术应用展示巫山特色文化内涵。在柑园村、朝元村和茶园村等重点乡村,推进乡村旅游资源和产品数字化建设,率先打造一批全国智慧旅游示范村镇。大力支持重点旅游景区运用数字技术充分展示特色文化内涵,积极打造数字博物馆、数字展览馆、数字文化馆等,提升旅游体验,树立智慧旅游景区样板。

(三)创新旅游公共服务模式

建成面向游客、政府、企业提供包括电子政务平台、旅游营销平台、预订支付平台、电子商务平台等多方面的智慧旅游公共服务平台,进一步拓宽旅游公共服务信息采集渠道,有效整合旅游与公安、交通、气象等部门的相关数据信息,综合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在平台上及时发布旅游景区实时游客量、道路出行、气象预警等信息,引导旅游资源优化配置。推进旅游厕所数字化建设,实现信息查询、路线导航、意见反馈等功能。打造 “一部手机游巫山”智能项目,办好微博、微游巫山公众号及《巫山旅游网站》,为游客提供分时预约、旅游推荐、导游导览、精品民宿、主题线路、民俗文化、当地美食等综合服务,推动巫山旅游全产业链优化升级。

专栏13 智慧旅游项目

巫山智慧旅游项目:完善全县旅游综合服务平台,推出“一部手机游巫山”智能产品,增加景区景点二维码设置。建立A级景区票务数据系统接入智能平台,加强数据监督管理,确保数据真实性、准确性。办好微博、微游巫山公众号,办好《巫山旅游网站》,加强与知名网站合作,力争开通巫山旅游营销国际网站,扩大线上销售量。

巫山县全域旅游信息系统建设项目:建设巫峡·神女峰、文峰等4A景区和小三峡·小小三峡5A景区智慧旅游信息化系统,覆盖县主要城市景点、部分乡村。建设内容主要包括:旅游基础数据建设、全域旅游应用系统建设(含旅游公众服务平台、旅游管控平台和旅游大数据平台)和配套运行环境建设。


第五章 推进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释放文旅新动能

充分发挥文化和旅游各自优势,形成新发展动能,实现文化和旅游相互促进,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

一、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

(一)强化旅游的文化内涵

坚持文化引领提升景区景点品质,深入挖掘巫山地域文化特色,将文化内容、文化符号、文化故事融入景区景点,把远古文化、巴楚文化、神女文化、移民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纳入旅游的线路设计、展陈展示、讲解体验。提升硬件和优化软件并举,提高服务品质和改善文化体验并重,在旅游设施、旅游服务中增加文化元素和内涵,体现人文关怀。建设一批富有文化底蕴的世界级旅游景区、度假区,支持重点景区、度假区挖掘文化内涵,加强文化理论研究,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的研究挖掘整理和宣传展示,打造文化艺术精品,提升旅游品质。

(二)注重以旅游促进文化传播

注重发挥旅游在促进文化传播、推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的独特优势,用好旅游景区、导游人员、中外游客等媒介,广泛传播地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巫山博物馆、文化馆、图书馆、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场所等成为旅游目的地,培育主客共享的美好生活新空间。

(三)推进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融合

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和旅游融合发展,借助公共文化服务相对成熟的体系化建设基础和优势,在服务管理、服务设施等方面积极寻求和旅游融合发展的侧重点和切入点,加强文化资源的配置利用,为推进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融合发展做出探索。强化文化和旅游管理服务的融合。推动文化和旅游发展由部门行为向党政统筹主导转变,充分激活市场功能和调动社会参与,充分发挥旅游业的拉动力、融合能力及催化、集成作用,为相关产业和领域发展提供旅游平台。推动文化和旅游服务设施共建共享。探索建设改造一批文化和旅游综合服务设施,在旅游设施中增加文化元素和内涵。推进文化场馆向游客开放、旅游化包装,推进景区及民宿文化馆、图书馆分馆建设,提升旅游项目文化内涵。推进文化服务与旅游发展融合。完善公共文化物联网建设,持续开展文艺演出、展览、培训、创作采风等文化活动进景区。

(四)大力推进文旅业态融合

创新推进非遗项目与旅游融合。支持巫山民歌、穿扬号子、踩堂戏、三峡皮影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创作一批具有本土特色、符合市场口味的重点演出剧目,融入百姓生活、走进景区景点,推进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非遗传习所等向游客开放。探索三峡刺绣、三峡石刻、木雕等传统民间工艺市场化发展,创意设计开发旅游工艺品(纪念品)。推进文化演艺与旅游融合。推出一批具有原创力、生命力的小型文化演艺节目,将文化演艺与景区紧密结合,活跃艺术团、旅游景区、民俗大院等驻场演艺。探索文化场馆与旅游融合。推动文博场馆向文创旅游基地延伸,开发文博文创旅游纪念品,打造主题艺术餐厅、智慧互动展陈、艺术会展节庆、室内外实景演艺等新兴文博场馆业态。推进影视产业与旅游融合。发挥革命遗址遗迹、古镇古街、文化遗址、地域文化以及相关景区取景取材优势,以剧本孵化、纪录片生产、外景拍摄等环节为突破口,带动一批巫山旅游景区景点提升知名度。推进文化与旅游产业要素的融合。着重发展文化餐饮、文化主题民宿、民俗文旅节会、手工艺体验坊等融合业态,培育引导文创孵化中心、文创产业园区、文旅创客基地等,争创市级文创园区、乡村文化乐园等,不断拓展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新空间。

(五)鼓励支持“文旅+”跨界融合

推进文旅产业与其他产业跨界融合、协同发展,催生新业态,延伸产业链,创造新价值。促进旅游与一二产业和生产生活性服务业融合发展,推进“文旅+康养”“文旅+农业”“文旅+科技”“文旅+教育”“文旅+体育”“文旅+工业”等融合,发展康养旅游、乡村旅游、研学旅游、体育旅游等,拓展文化旅游新市场。

二、抓好重点文旅项目建设

抓好巫山重点文旅项目建设,用核心项目和重点项目带动周边项目,形成项目互补、区域联动的良好态势。以成功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为抓手,开创巫山全域旅游发展新局面。适时启动特大项目以及重大项目,构建“4+5+N”项目体系,即建设4个国家级特大项目,5个市级重大项目以及N个县级重点项目,丰富巫山文旅产品供给,对全县文旅景区景点进行全面提质升级,激活消费潜力。通过加强高品质文化旅游空间建设,打造文化旅游地标,抓好精品龙头带动,形成示范引领体系。依托文化地标的区域优势和特点,抓好城旅融合、文旅融合、区域联动的项目建设,形成整合提升体系。

(一)国家级特大项目

龙骨坡世界文化遗产。以申报龙骨坡世界文化遗产为目标,建设以文物保护、科普展示、学术研究等功能于一体的龙骨坡遗址公园。加强龙骨坡文物保护、发掘和研究,建设龙骨坡遗址公园游客服务中心、景观广场等,配套智慧导览服务,完善遗址公园导览、科普、旅游接待、停车场、旅游厕所等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综合接待功能。建设龙骨坡遗址博物馆,创新运用5G、VR、人工智能等现代科技,揭示人类发展的进程,再现巫山猿人生活场景,打造沉浸式博物馆。围绕龙骨坡遗址,开发周边乡村旅游资源,打造古遗址村镇集群。

五里坡世界自然遗产。作为神农架世界自然遗产地的拓展项目,以成功申报五里坡世界自然遗产为契机,大力开发观光、探险、研学、科考等生态旅游产品。打造三峡无人区国际徒步旅游,推出五里坡“神农西世界”探险旅游,建设五里坡生物多样性中心、VR体验馆、科考基地,开发世界自然遗产观光、探险、生态研学、科考等旅游产品。

长江三峡国家文化公园。依托巫山十二峰核心段,以长江三峡旅游金三角为重点区域,建设以保护、科研、游憩、教育等为主要功能的长江三峡国家文化公园,打造长江三峡黄金旅游核心带,策划精品景区和线路,推出一批特色旅游产品和品牌,做强“大三峡”精品文旅品牌。利用三峡库区自然及气候资源,在沿线布局一批高山避暑、生态养生、运动休闲等康养旅游项目,构建全方位、全周期大健康产业链。依托长江三峡区域深厚的人文底蕴、独特的地质地貌以及优越的生态环境,开发研学旅游产品,打造了解长江演变和学习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文化的摇篮。

巫峡·神女景区。以成功创建国家5A级景区为目标,完善景区导视标识系统、智慧旅游系统、旅游接待、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巫山云顶观景平台、云顶索道,丰富经营业态、体验项目,积极联动周边乡村发展农业观光等项目。推动景区住宿接待设施提档升级。推进景区民宿项目综合提升,建设磨子坪民宿、大坪守望民宿等三峡宿集项目。推进柳坪汽车露营地、神龟出海观景平台等项目建设,对黄岩电梯进行内部改造,提升黄岩悬崖天梯精品酒店。加快巫峡·神女景区南北环线标识导览、智慧旅游系统建设,提升景区综合服务数字化、智能化。

(二)市级重大项目

巫城文旅小镇。按巫山老街形式,以唐、宋、元、明、清历代建筑风格,打造传统五条特色街区,配套特色餐饮、旅游商品购物街、古城市集、民俗文化体验街,建设神女大剧院、5D影视产业园、5G数字产业园、游云山间民宿、国宾馆、主题游乐园、红叶观赏园、艺术家园、影视基地、露营基地等项目,开发旅游地产,完善配套设施及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巫山国家风景道建设。以国家风景道为媒介,立足巫山地域特点,依托主要山脉走向、主要江河流向打造三峡国家风景道,实现跨区域大风景道整合开发。分期、分批建设长江(巫山段)、大宁河(巫山段)、巫山山脉(巫山段)、大巴山山脉(巫山段)国家风景道,七曜山脉(巫山段)生态廊道,塑造巫山风景道品牌“国家53号钻石风景大道”,做到路在景中、景在路中、路景一体,实现快进慢游深体验。以现有国家等级交通线网为基础,加强沿线生态资源环境保护、绿道系统,串联沿线景区景点,规划建设风情小镇、特色村寨、汽车营地,完善游憩与交通服务设施,形成主题化、特色化旅游廊道。

巫山云雨生态康养旅游度假区。按照“一带三心三组团”(一带:生态康养产业带,三心:康养度假中心、旅游服务中心、生态运动中心,三片区:三峡云端片区、三峡云居片区、三峡云乡片区)的总体空间结构,全力建好巫山云雨生态康养旅游度假区,积极创建市级和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建成国内一流、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生态康养胜地,打造“巫山云雨特色康养基地、中国三峡生态游憩胜地、中国生态路游体验胜地、国际山地生态度假高地”。

三峡(巫山)旅游集散基地。以渝东北片区为依托,以巫山地处渝东门户区位优势为支撑,利用巫山集水、陆、空、铁交通优势,打造三峡(巫山)旅游集散基地。实现三峡旅游五个一体化功能。

长江三峡巫峡国际度假区。依托两坪乡同心村,围绕创建长江三峡巫峡国际度假区,建设游客服务中心、医疗康养中心、民宿酒店、休闲商业街、文化广场、大地景观、生态亲子乐园、户外运动休闲产品,配套建设停车场等基础设施,打造集休闲娱乐、运动康养、商务度假、生态观光于一体的国际旅游度假区。

三峡国际游艇度假区。借助小三峡5A景区,依托周边优美的山水生态景观环境,以及高铁旅游服务集散中心建设,打造三峡国际游艇度假区。可联动长江沿线重庆主城、丰都、万州、宜昌等游艇俱乐部,打造区域三峡游艇旅游线路。规划建设国际游艇酒店、尚古里商业街、绿色住区等,配套旅游休闲设施及商业街区,发展游艇培训、游艇展售等业态。

图2 巫山县“十四五”文化和旅游项目布局示意图


三、着力推进文旅产城融合发展

以“景城一体化建设、产城一体化发展”为抓手,通过统一策划布局、推进全域旅游、优化公共服务、延伸产业链条,不断拓展城市空间、拉开城市骨架、完善城市功能、创新综合管理,推动城市精致化、生态化、人文化、智慧化水平不断提高,实现生态“绿”起来、形象“靓”起来、人气“活”起来、城市“管”起来、早阳“通”起来的目标。

(一)建设长江三峡黄金旅游带核心区

推进龙江游客服务中心、早阳地接服务中心等集散功能项目建设,完善三峡旅游目的地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交通服务体系,以高铁为中心打造旅游综合服务体,科学布局高铁站与龙江旅游接待中心和高速服务区的交通转换及城景通等;配套“吃住行”要素,依托龙江服务中心打造旅游购物商场,在龙江新区打造旅游餐饮商圈,配套建设星级酒店、商务酒店。

(二)打造六张城市发展功能新名片

打造“楚阳台”。以高唐观、巫山博物馆承载的丰厚文化遗存为基础,激活绵长的巫山文脉,释放生动的巫山文化魅力,充分利用楚阳台浪漫的文化传说、清丽的文化美学和朴素的山水哲学,加快建设高唐观旅游建设项目、博物馆二期和滨江路文化创意街,打造集休闲、娱乐于一体的城市风景眼和近悦远来的山水迎宾台。打造“宁江渡”。以自然恢复、生态修复与库岸治理相结合,打造由巫山云雨(亲江观景平台)、宁河晚渡(乡愁记忆渡口)、夜泊巫山(诗词文化民宿)、神女祈福、神女雅集、神女守望等核心节点组成的山水中央生态景观点,结合文峰观道教文化祈福文运体验地、最佳红叶景观拍照打卡地、户外休闲健身挑战目的地,打造巫字号的文化中枢点。打造“高唐湖”。以游艇、楼船、画舫等为主要交通工具,结合两江四岸夜游、水上光影秀、滨江舞台等空间形态,融合巫文化、神女文化等文化要素,形成叙事逻辑,串联楚阳台、南陵街、宁江渡、龙门谷、巫山高其他五张城市功能名片。打造“龙门谷”。依托龙门峡独特自然山水景观,围绕龙门大桥,塑造龙门峡口核心景观,形成小三峡封面打卡页。充分利用宁河索道的连接功能,连接峡口两岸山顶,植入动感体验、高端民宿、农家乐餐饮等多元业态,全力打造“动”主题的山地运动公园和“静”主题的旅居慢生活目的地,打造巫山城市的生态后花园和巫山人民的原乡风物谷。打造“南陵街”。“巫山八景”之一“南陵春晓”核心景区。以巫山本地民间艺术、非遗文化、竹枝风情为特色,对古街进行生态治理、风貌改造、历史遗迹复原,打造集文化旅游、休闲度假、民宿体验于一体的主客共享示范区域,激活三峡客厅“夜经济”。打造“巫山高”。以南陵山丰富的地形、景观、气候、自然资源为基础,联合摩天岭“天然氧吧”、五里坡“世界自然遗产公园”,形成摩天岭康养度假区、五里坡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巫山江南市级自然保护区、神女天路一体的大巫山云端风光界,力争“十四五”末完成巫山高名片打造。

(三)完善城市功能,拓展城市空间

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推进城市更新,提升城市形象,打造城市文化品牌,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在城市更新建设中充分预留文化和旅游空间。打造龙江新区亮点,加快三峡国际艺术区和标志性美术馆落地建设,建设早阳文化体育新地标,统一城市旅游标识标牌,加强文化的研究转化利用,建设宜居、绿色、人文城市,使城市成为人民高品质生活的空间。发挥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做大做强城郊结合部文章,延伸文化旅游产业链,加大文化旅游纪念品生产能力。促进城乡融合,把城乡文化建设同新型城镇化战略有机衔接起来,以城带乡、以文化人,不断提高城乡居民的文化获得感。加强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文化遗产保护,保留传统风貌,延续历史文脉。

四、推动文化和旅游消费升级

以丰富文化和旅游消费业态为重点,创新消费场景、消费模式,大力发展“周末经济”“夜间经济”“假日经济”,培育新型消费业态。

(一)加快培育新型文旅消费

顺应商业变革和消费升级趋势,促进网络消费、定制消费、体验消费、智能消费、互动消费等新型消费发展。推动传统商业综合体转型升级为文体商旅综合体。打造文旅商复合模式,通过巫山地域文化主题脉络,聚集商业、旅游、休闲等于一体,满足文旅新消费需求。推动经营性文化设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场所和传统民俗文化活动场所等向公众提供优惠或免费的公益性文化服务。积极发展教育培训、体育健身、演艺会展、旅游休闲等产业,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的文化消费需求。培育“网络体验+消费”新模式,引导云旅游、云演艺、云直播、云展览等新业态发展。推动“文旅+科技”创新消费模式,发展基于5G、AR/VR、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新一代沉浸式体验型文化和旅游消费内容。

(二)着力推进夜间经济发展

发展夜间文化和旅游经济,依托城区、主要景区、特色场镇街区,培育夜景、夜演、夜宴、夜购、夜娱、夜宿“六夜”特色业态,打造夜间经济核心区、示范区、集聚区和特色夜市街区。依托县城“两江四岸”,开发夜游产品,打造两江四岸夜间文旅消费长廊。对巫山县龙江新区片区、高唐建筑、高唐景观、六合亭、镇水塔、巫山县120急救中心、长江大桥两侧山脊线、宁江渡生态景观带、南陵古镇进行夜景灯饰提升,并结合龙门峡崖壁投影秀、水岸游船改造及巫山特色演艺,综合打造两江四岸及龙门峡水岸线大型演艺情境夜游,形成“白天一景,晚上一秀”的旅游特色,打造夜经济极致体验。依托大昌古镇、龙溪古镇、巫城文旅小镇,打造集美食、娱乐、购物、休闲于一体的城市夜间消费集聚区,组织举办各类美食节、小吃节、啤酒节、灯光节、音乐节、露营节等活动,大力发展夜间文旅消费,拓展文化和旅游消费新空间。

(三)不断优化文旅消费环境

提高文化和旅游消费便捷程度,将文化消费嵌入各类消费场所,打造群众身边的文化消费网点,完善县博物馆、文化馆、演出场所等消费配套设施。推动在有条件的公共文化设施周边建设一批舒适便利的公共文化旅游休闲区,引导文旅消费场所广泛应用互联网售票、二维码验票,同时保留一定数量传统的预约、登记、进入方式,保障对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的服务。提升文化和旅游消费场所宽带移动通信网络覆盖水平,优化旅游交通服务。

五、培育壮大文旅市场主体

推动传统文化和旅游企业转型升级,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引进来”和“走出去”并举,培育更有活力、创造力和竞争力的文化和旅游市场主体。

(一)推动文旅产业招商

“引进来”和“走出去”并举,扩大内需和拓展外需并进,以巫山·神女景区、五里坡世界自然遗产、龙骨坡遗址、大溪文化遗址等核心资源开发为切入点,精心梳理策划、包装一批吸引力强、可行性高的文旅项目,建立招商引资项目库,进行精准招商。完善优惠政策,优化投资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大型文旅企业,引导和支持参与投资巫山文旅产业,带动经济快速发展。积极参加国内外有影响力的重大招商和项目推介活动,宣传推介巫山文旅资源和文旅招商项目。

(二)扶持和培育文旅企业

积极培育大型文旅企业,加大对其支持力度,增强龙头企业对产业集群的带动作用。积极支持民营和中小文旅企业,贯彻“抓大放小”的方针,在发展大型企业、大集团的同时,高度重视发展民营和中小企业,保证当地文旅产品的丰富性、维护市场竞争活力、保障充分就业、稳定社会发展,为当地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奠定坚实的基础。制定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鼓励政策,从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为中小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进一步壮大市场主体规模。全面推动文体旅融合发展,培育一批有竞争力的文体旅企业。“十四五”期间拟新培育7家规上文旅企业,全县规上文化旅游企业将达到13家。

(三)加快文旅企业改革创新

积极引导相关行业协会的建立与发展,发挥行业协会的纽带作用,吸引企业和个人加入行业协会,规范行业的管理工作。鼓励文旅企业加快创建现代企业模式,创新管理理念、管理机制和管理手段,推进技术进步和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高市场竞争力。加快建立以游客满意为导向的企业质量管理机制,增强企业服务质量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

专栏14 文化和旅游市场主体培育

十四五期间拟新培育7家规上文旅企业,全县规上文化旅游企业将达到13家。其中,规上文化企业6家,即重庆市巫山文化产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巫山县电影发行放映公司、重庆市巫山县名盾保安服务有限公司、巫山县金色理想文化传媒有限公司、重庆漫酷弘企业孵化器有限公司、175文创园;旅游企业7家,巫山县天途旅游有限责任公司、重庆扬子江国际旅行社、巫山县全景旅游景区管理有限公司、重庆巫峡神女文化旅游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巫山县全景旅游产业发展有限公司、重庆侏椤纪文化旅游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巫山县南之陵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


六、加大文旅宣传推广力度

唱响“神女恋城·红叶巫山”旅游形象品牌,推广“春季平湖巫山·百里李花、夏季云雨巫山·度假胜地、秋季神女巫山·天地之恋、冬季红叶巫山·浪漫冰雪”四季旅游营销品牌。坚持形象宣传与渠道营销相结合、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相叠加的方式,加快拓展外派宣传营销,策划具有震撼性、引爆性的旅游产品,巩固已有重点客源市场,围绕高铁、航空开通城市拓展新客源市场。全力将巫山打造成为长江三峡区域游客集散中心,建立大长江三峡、重庆东门户区域中心为重点的游客服务体系,扩大客源着力点、让营销的触角接触到更多客群。

(一)推进线上线下联动营销

线上以新媒体为主要传播和推广手段,树立“全媒体”思维,积极推动内容、形式、渠道等多角度、多方面创新,提升巫山品牌影响力,增加旅游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打造全网旅游营销新生态,利用大数据、智慧营销手段,把握用户画像,实现精准营销,办好微博、“微游巫山”微信公众号、《巫山旅游网站》等官方平台,加强与知名网站合作,力争开通巫山旅游营销国际网站,扩大线上销售量。线下积极组织参加市内外文旅推介活动,每年组织“一区两群”对口协同部门游客2万人次赴巫山旅游,组织开展巫山旅游宣传推介活动不少于4次,每年定期培训导游、营销等专业旅游人才30人次。派驻工作组对巫山旅游加强宣传推介,提高巫山影响力,开拓国内旅游市场,发展入境旅游市场。

(二)常态化举办品牌节事活动

持续高水平、高质量举办神女杯艺术电影周、长江三峡(巫山)李花节,成功举办长江三峡(巫山)国际红叶节、长江三峡(巫山)国际越野赛、五里坡大峡谷户外挑战赛等节会活动,以及五里坡大峡谷户外运动挑战赛、“红叶杯”中国拔河俱乐部公开赛(巫山站)等精品体育赛事,打造成巫山精品节事旅游品牌,继续积极宣传推广以“三峡牌、神女牌、红叶牌、云雨牌、脆李牌”为核心的旅游品牌。

(三)实施三峡旅游一体化宣传营销政策

在渝东北片区,巫山、奉节、巫溪、云阳、万州、忠县等区县共同出资开展长江三峡旅游一体化宣传营销,共同制定渠道营销方案,出台营销奖励政策,每年共同举办3次三峡旅游大型推介活动,统一对外开展长江三峡旅游形象宣传,举办全国新闻媒体记者赴三峡采风活动,定期召开长江三峡旅游一体化(巫山)宣传营销大会。同时,依托巫山水陆空铁优势,开展三峡旅游六个一体化功能,即一体化交通(单列)、一体化集散功能、一体化宣传营销、一体化旅游精品线路、一体化旅游产品开发、一体化市场培育。

(四)拓展客源市场

以中西部城市集群发展及长江经济带国家战略落实为契机,以打造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为目标,拓展以郑州为中心的中原市场,打开川西地区、湖北地区、陕西地区等市场,形成川渝亲上亲、川鄂一家亲、陕西心连心的旅游市场格局。拓展周边城市群旅游市场,如关中天水城市群、中原城市群、武汉城市群、成渝城市群-巫山。依托郑万铁路,拓展以郑州为中心的中原旅游市场。依托巫山机场枢纽辐射航线网,拓展西安、上海、武汉、成都、昆明、贵阳等航空旅游市场。依托长江黄金水道旅游长线,发展重庆主城-涪陵-丰都-忠县-万州-云阳-奉节-巫山-宜昌-武汉(汉口)-九江-芜湖-南京-上海等沿线水路客运旅游市场。

第六章 健全规划实施保障体系

一、加强组织领导

(一)探索文旅发展新机制

推进文化和旅游体制机制改革,推进改革举措系统集成、协同高效,打通淤点堵点,激发整体效应,推动形成“党政领导强力牵头、部门单位齐抓共管、街道乡镇同步发力、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文旅发展新机制。

(二)积极落实简政放权

对确需审批的旅游项目,推行项目立项与规划、国土、环保等环节并联审批制度。加快旅游主管部门机构改革,完善旅游统筹协调和综合管理职能,进一步理顺旅游管理体制机制。完善旅游质监执法机构,加强旅游运营监管和公共服务。建立旅游专家顾问咨询制度,提高行政决策科学性。

(三)建立健全文化和旅游发展的部门协同机制

积极推进资源、平台、工程、项目、活动等融合,要围绕全县发展的目标定位,按照大旅游、大市场、大产业的发展要求,在线路整合营销、品牌共创共建、资源优势互补互惠等方面建立整体协同推进机制。把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情况纳入县委对相关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考评体系,坚持项目化推进,开展专题督导,凝聚推进文旅融合发展的合力。

二、加强政策支持

(一)加大文旅产业财政扶持力度

整合设立县级文旅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主要采取政府购买服务、贷款贴息、以奖代补、项目补贴等方式,重点支持文旅产业发展。加快制定出台文旅项目招商优惠、文旅产业发展扶持等政策,不断激发市场活力和发展潜能。探索设立文旅产业发展股权投资引导基金,吸引更多战略投资者和社会资本,以投资入股等方式支持全县文旅产业发展。严格落实国家关于文旅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鼓励和支持小微企业发展。

(二)保障文旅项目用地

科学调整供地结构,对符合相关要求的,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合理、适当向重点文旅项目倾斜。鼓励利用存量建设用地发展文旅项目,增强工业用地对新产业、新空间的兼容性适应性,促进经济转型升级。支持工业企业利用现有工业厂房和仓储用房兴办文旅产业,涉及原划拨土地使用权转让或改变用途的,经批准可采取协议出让方式供应。

三、加强市场监管

(一)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

加大简政放权力度,深入推进文旅领域“放管服”改革,规范审批事项,严格履行审批程序。推进文旅市场综合执法改革,探索文旅行政执法的方式和程序,实施市场主体分类管理,推进市场监管跨部门“双随机、一公开”全覆盖。

(二)加强文化旅游市场检查巡查

督促文化旅游场所进一步规范经营管理,严厉打击扰乱市场秩序的违法违规行为,曝光重大违法案件,推进文化旅游市场秩序常态化治理。开展“不合理低价游”、旅游景区环境整治等专项整治行动。进一步完善投诉协调处理机制,持续开展文旅市场常态化排查,及时有效处理旅游纠纷和投诉,确保投诉受理不打折扣、处理及时高效。推进全县文明旅游建设,开展志愿服务,开展优秀企业评选,营造良好的文旅市场环境。

(三)牢牢守住安全底线

加强文化安全保障能力建设,将安全发展理念贯穿于文化和旅游发展全过程。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把握正确导向,加强对文艺作品、文化产品的内容把关。切实抓好文旅行业综合安全监管,全面压实企业主体、景区主管部门和相关部门监管责任,防止重特大涉文、涉旅事故发生,确保安全形势持续稳定。联合相关部门,加强对旅游场所特种设备、设施的安全检查。统筹疫情防控与文化和旅游发展,建立文化和旅游领域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机制,加强应急体系建设,定期开展安全生产培训和演练。

四、加强生态保护

(一)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

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坚决扛起守护长江“母亲河”的“国家使命”和“历史重任”,联动上下游、协调左右岸,合力将三峡库区建设成牢不可破的生态“屏障区”、美轮美奂的靓丽“风景区”,加快打造山清水秀美丽之地样板。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深化跨流域跨区域生态建设合作,坚决守好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最后一道关口。

(二)加强生态敏感区旅游开发管理

遵循“区内游、区外服务”的要求,以水资源、生态环境承载力为约束条件,合理控制位于五里坡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昌湖国家湿地公园、长江三峡风景名胜区、饮用水源保护区等生态敏感区内旅游开发建设项目的强度和规模,强化污染防治水平,确保主要保护对象得到有效保护。

(三)倡导绿色生产生活方式

落实“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要求,学好用好“两山论”,走深走实“两化路”,努力把生态优势、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推动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有机统一。引导群众践行绿色生活和消费方式,全面实施公共节能工程,创建一批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让绿色生活走入寻常百姓家。

五、加强人才建设

(一)激发人才创新活力

牢固树立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探索建立符合巫山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人才扶持政策和引才激励政策,积极构建“近悦远来”的人才发展生态。

(二)建立文旅人才培育机制

充分发挥县职教中心优势,支持加强旅游学科体系建设,优化专业设置,深化专业教学改革,大力发展旅游职业教育。加大旅游专业管理人才和经营技术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建立良好的选人用人机制,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旅游管理队伍和服务人才队伍。鼓励管理部门和文旅企业开展与国内、市内著名旅游院校合作,建立“文旅人才培训基地”试点基地。设立“文旅课堂”,加强政府、企业与学院的人才联合培养,提高从业人员素质。每年定期培训导游、营销等专业旅游人才30人次。建立完善文化旅游产业人才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加强对人才流动的动态监测,全面优化文化旅游产业人才队伍。

(三)发挥专业人才的力量

进一步充实文化旅游专家库人才,为文旅产业发展献计献策。实施产业人才攻坚专项行动,提高人才队伍与产业发展的融合度、匹配度。

六、投资效益评估

(一)“十四五”文化和旅游项目储备投资情况

“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储备项目113个,包括文体旅项目49个、旅游建设项目64个,总投资285.105亿元,“十四五”完成投资241.655亿元。策划包装巫城文旅小镇子项目4个、乡村旅游子项目18个,体育子项目1个,共23个、投资18.27亿元。

“十四五”文体旅项目49个,总投资105.925亿元,“十四五”完成投资76.045亿元。其中:公共文化服务项目15个,总投资9.01亿元,“十四五”完成投资8.31亿元;文物保护项目9个,总投资8.835亿元,“十四五”完成投资8.655亿元;体育强县项目10个,总投资11.98亿元,“十四五”完成投资10.98亿元;文旅融合产业项目15个,总投资76.1亿元,“十四五”完成投资48.1亿元。

“十四五”旅游建设项目64个,总投资181.18亿元,“十四五”完成投资165.61亿元。其中:景区建设项目12个,总投资26.015亿元,“十四五”完成投资24.015亿元;旅游集散地项目5个,总投资19.38亿元,“十四五”完成投资18.38亿元;城市旅游项目3个,总投资26.1亿元,“十四五”完成投资21.1亿元;旅游补短板项目5个,总投资13.6亿元,“十四五”完成投资13.6亿元;区域协同发展项目4个,总投资11.5亿元,“十四五”完成投资11.5亿元;基础设施建设及其他项目9个,总投资23.585亿元,“十四五”完成投资23.585亿元;生态旅游项目13个,总投资21.13亿元,“十四五”完成投资20.73亿元;智慧旅游项目3个,总投资2.85亿元,“十四五”完成投资2.85亿元;乡村旅游项目9个,总投资37.02亿元,“十四五”完成投资29.85亿元。

“十四五”文化和旅游项目共完成投资241.655亿元。其中:政府投资36.25亿元,占总投资的15%(中央投资21.75亿元,占政府投资的60%;市级投资7.25亿元,占政府投资的20%;县级投资7.25亿元,占政府投资的20%);企业投资(含招商企业)91.828亿元,占总投资的38%;银行融资84.579亿元,占总投资的35%;社会投资28.998亿元,占总投资的12%。

(二)项目投资总体效益评估

巫山县文化和旅游业的发展会对当地的经济、社会与环境造成很大的影响,项目投资效益主要表现在经济、社会和环境三个方面。

经济效益评估。直接经济效益来源于食、住、行、游、购、娱等旅游接待收入,到十四五期末,力争旅游综合收益达到300亿元。同时,巫山文化和旅游产业的发展必将创造大量的就业机会,也必将带动当地农民的就业,使当地农民增收。根据世界旅游组织专家预测,旅游资源丰富的发展中国家,每增加3万美元的旅游收入,将会为社会增加2个直接就业机会和5个间接就业机会。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度假等一三产融合的业态,带动当地农产品增值,推动当地居民发展餐饮、住宿、娱乐等接待服务,直接增加当地居民收入。

社会效益评估。文化和旅游产业的发展,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会带来一定的社会影响:提升巫山县总体品牌形象,推进巫山县的空间布局更加合理,全面改善城乡环境面貌,提高区域的品牌认知度、形象影响力和文化凝聚力,从而提升巫山县的综合竞争力;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依据自身良好的生态资源和深厚的文化内涵,通过文旅项目的规划和建设,构建巫山县的生态经济体系,加强综合实力和市场竞争力,吸引投资商前来投资,为经济发展提供广阔的市场和持久的动力;改善人民生活,巫山县村落和城镇的环境整治,改善了居民的生活条件,基础生态修复、矿山修复、河道整治、村落环境整治提升了社会公共服务能力,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等大大改善,对改善规划地内居民的生活质量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环境效益评估。文化和旅游项目的开发建设是建立在保护的基础上的,有利于对当地的自然资源和珍稀动植物资源的保护,从而促进整体生态环境的保护、改善和提升。文化和旅游业的发展提升了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居民通过参与文化和旅游活动,共享发展带来的成果,促使居民自觉创建有利于文旅发展的生态环境,反对影响和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强化居民的环境保护意识。

(三)项目用地需求数量

巫山县“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市级重大建设项目15个,共需新增建设用地207.8462公顷,其中公共服务用地20公顷,其余为产业用地。

对应成渝双城经济圈纲要,其中: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项目9个,即龙骨坡遗址公园项目、大昌湖旅游度假区项目、巫峡·神女景区北环线提升、巫峡·神女景区南环线提升、小三峡·小小三峡景区提档升级、五里坡大峡谷景区提档升、三峡175文创产业园项目、神女祠及基础设施配套项目、龙江文旅综合体项目,需新增建设用地152.1814公顷;世界级休闲旅游胜地和城乡融合发展样板区项目1个,即长江三峡巫峡国际度假区创建,需新增建设用地17.0596公顷;特色商业名镇、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巴蜀非遗文化产业园项目1个,即巫城文旅小镇,需新增建设用地21.5956公顷;自驾游营地和野外露营地项目1个,即梨子坪森林公园基础设施及配套服务建设项目,需新增建设用地4.3926公顷;特色消费品产业集群项目1个,即南陵古道及配套设施(二期),需新增建设用地3.2796公顷;重点乡村旅游村建设项目1个,即下庄乡村旅游建设项目,需新增建设用地2.2231公顷;体育设施建设项目1个,即龙江体育公园,需新增建设用地7.1143公顷。


附件:1.巫山县“十四五”文化和旅游规划储备项目情况表

      2.巫山县“十四五”文化和旅游重大建设项目(用地)清单


附件1

巫山县“十四五”文化和旅游规划储备项目情况表

序号

项目名称

子项目名称

责任部门

项目业主

建设

性质

建设地点

建设规模及主要内容

建设起止

年限

总投资

(万元)

十四五完成投资(万元)

备注

公共文化服务项目

1

乡村文化振兴示范点建设


县文化旅游委

相关乡镇

新建

相关乡镇、村

以全县乡村振兴四条线(四个片)为重点,以巫峡镇、建坪乡、竹贤乡、大昌镇及龙门街道等为突破口,推进乡村振兴文化建设和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新增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服务项目和服务空间,包括展览室、阅读室、党员教育活动中心、多功能会议室、村史馆、书客栈等文化服务阵地。满足群众和农村党员的学习教育、读书看报、看电影、跳广场舞等群众文化活动。增设公共服务台、办公设施(购置公共文化服务办公家具、电器、文化、广播影视、健身器材等),制作文化宣传栏(包括党建文化墙、文化活动剪影墙等),实行图书“一卡通”服务和更多的新型文化体验,由原来的单一型向更多的体验型、舒适度提升转变,缩短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之间的差距。3年内力争建设2个文化示范乡镇、20个文化示范村,5年内力争3个乡镇、30个村进入市级乡村文化振兴“百乡千村”示范工程创建。

2021—2025

20000

20000


2

乡镇村面上公共文化服务提档升级


县文化旅游委

各乡镇

改扩建

全县

面上提升乡镇、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包括文化广场,文化服务中心,农家书屋等。在公共文化场所为残疾人配备无障碍设施。实现文化公共服务设施标准化、均等化、数字化、社会化目标。实现点、线、面结合目标。

2021—2025

10000

10000


3

巫山县早阳文化艺术对外交流中心


县文化旅游委

县文化旅游委、县文产公司

新建

巫山县早阳新城

项目占地面积约20亩。包括文化会展厅、文化交流厅,文化馆、图书馆、美术馆、非遗中心等,景观绿化、道路、停车场、给排水、电力、管网等配套设施。

2022—2026

20000

13000


4

巫山非遗保护中心


县文化旅游委

县文化旅游委

新建

巫山县早阳新城

以早阳文化艺术对外交流中心为契机,建成巫山非遗保护中心、非物质文化传习所、传习基地等,重点是装修及陈列展示等。

2021—2026

5000

5000


5

巫山美术馆


县文化旅游委

县文化旅游委

新建

巫山县龙江新区

以早阳文化艺术对外交流中心为契机,建成巫山美术馆,重点是美术馆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和美术馆的陈列展示等。

2021—2023

5000

5000


6

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数字化建设提升工程


县文化旅游委

县文化旅游委

改建

巫山

提升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数字化建设,实现文、图两馆总馆分馆制,博物馆群联动制,公益性全方位免费开放,完善文旅市场综合执法队条件改善等。

2021—2025

1000

1000


7

《巫山远古文化》剧目打造


县文化旅游委

县文产公司

新建

巫山

创建《巫山远古文化》室内、室外、实景、文艺演出品牌。推动巫山“文化名县”建设,丰富巫山文化旅游生活,提高旅游城市文化品位,促进全县文化旅游事业大发展大繁荣,实现文化旅游深度融合。

2021—2025

1000

1000


8

巫山精品节目打造


县文化旅游委

县文产公司

新建

巫山

以神秘悠久的巫文化、抬工号子、巫音、皮影戏以及红叶文化为背景打造成一系列具有巫山特色的精品节目,将巫山戏曲、民间舞蹈、民族音乐以民间器乐的综合方式进行呈现。

2021—2025

500

500


9

巫山文化研究创作推广中心


县文化旅游委

县文化旅游委

新建

巫山

以早阳文化艺术对外交流中心为依托,成立文化研究创作推广基地,下设神女文化研究推广中心,开展神女歌舞、戏剧创作,打造神女文艺品牌,出版书籍文献50卷,文化人才培训交流中心,以培训青少年文艺人才、文旅产业人才和文旅人才交流为主,打造文旅人才市场,民间文艺创作演艺中心,集民间民族传统文化、文艺创作演出为一体。

2021—2025

1000

1000


10

巫山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


县文化旅游委

县文化旅游委

新建

巫山

加强龙骨坡抬工号子、踩堂、背二哥号子、三峡皮影戏、巫音、巫山民歌等重点非遗保护、传承、展示、利用等。通过建设龙溪、铜鼓革命遗址保护利用工程项目,李季达陈列展示提升,发展红色文化旅游,建设邓家、红椿等土家族少数民族文化保护传播工程项目,开展非物质文化保护工程,培育非遗传承人。

2021—2025

3000

3000


11

巫山县村村通应急广播、户户看巫山新闻项目建设及维护


县文化旅游委

重庆广播电视信息网络有限公司巫山分公司

新建

全县

一是应急广播系统建设遵循《全国应急广播体系建设总体规划》(新广电发〔2017〕236号)、《应急广播平台工程建设技术标准》(广电发〔2020〕4号)文件精神,遵循“政府主导、统筹规划、平战结合、因地制宜”的基本原则,结合全县应急广播现状,新建全县24个乡镇、2个街道办事处、305个行政村的播控平台以及行政村社功率为50瓦的收扩机2440个、功率为25瓦的播出终端4880个。二是完成全县农村范围内有线电视未覆盖区域约8万户的有线电视双向网络覆盖,新发展全县有线电视用户7.8万户,有线电视入户总数达到15万户以上。实施常态化维护机制。

2021—2025

9000

9000


12

巫山群众文化体育中心建设项目


县文化旅游委

相关乡镇人民政府

新建

相关乡镇

整合资源,布设群众文化体育中心、旅游服务中心、生态停车场等,打造有特色的乡村旅游及景区景点服务功能。

2021—2025

5000

5000


13

旅游厕所建设


县文化旅游委

县文化旅游委

新建

全县

每年完成旅游厕所新建改建10座以上。

2021—2025

800

800


14

文化体育节庆活动


县文化旅游委

县文化旅游委

活动

全县

举办大型体育赛事,节庆文化活动,艺术电影杯,国际巫山红叶节等。

2021—2025

7000

7000


15

开展送文化进基层活动


县文化旅游委

县文化旅游委

活动

全县

通过政府购买的方式,开展公共文化进基层服务312场/年,以送文化、种文化、兴文化为主,包括慰问演出、文艺辅导、非遗展示、送戏下乡、书画展览等一系列文艺服务活动,以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和艺术作品满足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的新需求、新期待。

2021—2025

1800

1800


文物保护项目

16

龙骨坡遗址公园(“巫山人”古人类遗址公园)


县文化旅游委

县文化旅游委、县文产公司

续建

庙宇镇新城村2、3社

项目规划用地总规模28.63公顷,保护范围9.39公顷(核心区),建设控制地带17.09公顷,城镇建设用地2.15公顷。建设内容包括:1.文物保护,包括龙洞周边边坡排危1处,界桩100个,保护围栏600米,配套建设截水沟、标志牌等设施;2.展示利用项目,包括新建游客服务中心610平方米,博物馆5000平方米,大门2座,景观建筑1项等,景观广场共计12600平方米,各项展示程共计25400平方米,陈列展示设施7项等;3.基础服务设施,包括道路新建及扩建、停车场、滨河堤岸工程、立面改造、卫生间、环境绿化,以及综合管网、安防系统等。保护棚子项目等。

2020—2024

23000

21200


17

玉米洞遗址保护工程


县文化旅游委

文管所

(博物馆)、县文产公司

新建

庙宇镇小营村

规划建设控制用地15公顷。建设内容为:(一)基础服务设施,包括道路新建及改扩建2公里、停车场、卫生间、环境绿化,综合管网、安防系统等。(二)展示利用,包括新建游客服务中心600平方米,展览馆3000平方米,大门1座,景观建筑1项,景观广场共5000平方米,各项展示程共7000平方米,陈列展示设施5项等。

2022—2025

13000

13000


18

龙溪古镇保护利用项目


县文化旅游委

县文化旅游委、县文产公司

新建

龙溪古镇

修缮总面积7670平方米,包含龙溪古镇4处文物保护单位、5处重点历史建筑、28处一般历史建筑。改建游客服务中心、公厕、生态停车场等。街道地面整治、管网入地、污垃处理、垃圾桶、消防设施等,周边环境进行综合治理及绿化等。旅游配套设施建设:利用水系统建坝3处、开凿水隧道1公里、形成山水灵动,配套吃、住、行、游、购、娱等,为打造4A级景区奠定基础。

2021—2024

22150

22150


19

大昌古镇升级改造建设项目


县文化旅游委

县旅发集团

续建

大昌镇

新建三峡移民文化展示、体验馆,特色民宿,主题客栈,南门景观,文化广场,古镇农贸集市,手工作坊,配套特色餐饮及购物一条街。

2020—2022

20000

20000


20

2021年巫山博物馆三峡出土文物保护修复


县文化旅游委

文物管理所(博物馆)

新建

巫山

拟修复164件(套)三峡出土文物(其中瓷器70件,陶器94件)。

2021—2022

200

200


21

考古发掘


县文化旅游委

文物管理所(博物馆)

新建

巫山

玉米洞、龙骨坡等考古发掘。

2021—2025

1000

1000


22

巫山文物保护“四有”工程


县文化旅游委

文物管理所(博物馆)

新建

全县

对全县92处文物保护单位(单列的除外)划定保护范围、立好保护标志、做好保护规划。对全县1117处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单位进行监测评估,巡回检查,确保“四有”,有保护范围、保护标志记录档案、保管机构等。

2021—2025

1000

1000


23

巫山部分文物保护点修缮工程


县文化旅游委

县文化旅游委

新建

全县

对存在安全隐患的兴隆寺、抱龙镇响塘惜字库塔、香坪字库塔、曾家屋场等50处文物保护点进行修缮,确保不可移动文物得到有效保护利用。

2021—2025

3000

3000


24

天赐城复建项目


县文化旅游委

县文化旅游委

新建

龙溪镇

建设内容主要为加强遗址本体保护,对天赐城进行考古调查,摸清遗址状况,同时结合文献记载,复原天赐城遗址,城墙城址进行修缮保护,遗址周边环境进行治理。

2022—2025

5000

5000


体育强县项目

25

乡镇村体育事业提档升级


县文化旅游委

各乡镇

续建

全县

提升乡镇村体育事业建设,文体广场,健身路径,健身器材,登山步道,社区建设中心等,人均体育设施面积达到2.2平方米。围绕全县乡村振兴四条线为重点,农村居民安置点、移民安置点为突破点,实现点、线、面结合。

2021—2025

4000

4000


26

巫山县足球场建设项目


县文化旅游委

相关乡镇人民政府

新建

相关乡镇村

平河乡起阳村、双龙镇白坪村、官阳镇金顶村、红椿土家族乡大坪村、两坪乡仙桥村、培石乡居委、培石乡读书村、官渡镇大塘村、官渡镇双月村等共15个5人制足球场,每个足球场建设面积不少于700平方米,建设面积共11000平方米。社会足球场建设。

2021—2025

1000

1000


27

巫山县社区健身中心


县文化旅游委

县文产公司

续建

巫山县登龙社区文体小区旁(平湖小学、体育公园旁)

项目总建筑面积3149.83平方米。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室内篮球场、羽毛球场,乒乓球室、健身房、体质检测室、男女卫生室、男女浴室、男女更衣室等。建设包括土建工程、土石方工程、挡墙工程、室外道路及综合管网工程、绿化等工程。乡镇和各社区健身中心建设。

2020—2025

2100

2100


28

巫山老县城体育公园改造


县文化旅游委

县文产公司

改建

老县城登龙社区

体育公园总面积52549.5平方米,总建筑面积4006平方米,总场地面积10697平方米。改造内容主要包括室外篮球场4片、硅PU塑胶,乒乓球场区域、部分硬化坏损维修,羽毛球场8片、场地沉降处理、塑胶,网球场1块、个别处维修,五人制足球场、围网改造,健身路径、木质铺装改造,新增轮滑区、攀岩2个功能区;建筑物立面整体改造,屋顶漏水处理,玻璃窗坏损维修;电线、网管、给排水、雨污分流处理更换;室外安全防护设施,道路提升、消防提升、绿化补植、景观提升;部分设施设备更换,标识标牌更换,增设标志性体育元素符号等。

2021—2023

1700

1700


29

巫山县龙江体育公园项目


县文化旅游委

县文化旅游委、县文产公司

新建

龙江新区白杨溪沟

占地面积约102亩。建设内容主要包括7人制足球场、篮球场、羽毛球场、乒乓球场、网球场、排球场、门球场及景观广场、停车场、公共卫生间、环形跑步道、健身器械、休憩廊架,儿童游乐设施,景观绿化、道路、给排水、供电、管网等配套设施。

2021—2023

6000

6000


30

巫山县早阳体育运动中心


县文化旅游委

县文化旅游委、县文产公司

新建

巫山县早阳新城

项目占地面积约50亩。包括体育场、体育馆、游泳池(馆)、健身中心、健身广场、健身步道等,景观绿化、道路、停车场、给排水、电力、管网等配套设施。

2022—2026

30000

20000




巫山县早阳全民健身中心(小型体育综合体)

县文化旅游委

县文化旅游委、县文产公司

新建

巫山县早阳新城

项目占地面积约20000平方米(30亩),建筑占地面3300平方米,建筑面积9800平方米,包括健身功能区(5000平方米),篮球、乒乓球、羽毛球,健身操房,器械健身,游泳等;配套服务功能区(4800平方米),餐饮配套服务、商业配套服务、管理用房、办公用房、卫生间、医务室等;室外健身广场、健身步道,景观绿化、道路、停车场、给排水、电力、管网、消防等。

2022—2026



5000

31

巫山县水上体育运动中心


县文化旅游委

招商企业

新建

相关乡镇

大昌湖、白子溪、早阳桂花村、白水河、大溪河、培石、错开峡等皮划艇、赛艇、摩托艇等设施,接待中心

2022—2025

20000

20000


32

巫山滑雪场


县文化旅游委

招商企业

新建

摩天岭、梨子坪、三溪乡选址

建设滑雪场,游客接待中心,观景平台,住宿酒店,互动体验,以及配套基础设施等。

2020—2025

30000

30000


33

长江三峡巫山山地马拉松项目


县文化旅游委

县文化旅游委、县文产公司

新建

县城或大昌

充分利用县城两江四岸或大昌湿地公园形成的环湖路,打造巫山(山地)马拉松项目,长42.195公里,完善好服务设施功能。

2022—2025

5000

5000


34

大昌游艇基地


县文化旅游委

大昌镇人民政府

新建

大昌镇

游艇设施、住宅、酒店、商业、码头、广场、体育设施、游客接待等。

2022—2025

20000

20000


文旅融合产业

35

下庄天路项目


县文化旅游委

县文产公司

新建

下庄村

改建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基地,改造下庄院子,改建下庄天路五景、接待服务中心,改造下庄换乘中心、换乘广场,换乘车辆,下庄古道修复,传统村落、人居环境等,旅游基础设施及配套服务设施,居民房屋改造和运营管理等。

2022—2025

10000

10000


36

巫山县博物馆群


县文化旅游委

县文化旅游委

新建

巫山

新建高唐博物馆、龙骨坡博物馆、巫山脆李博物馆、巫山生态环保博物馆及其它民营博物馆群,形成互联互通机制。

2021—2025

10000

10000


37

巫山高唐梦园(陈列展示利用)项目


县文化旅游委

县文产公司

新建

巫山县高唐街道办高唐街56号

陈列展示及装饰装修总面积5169.80平方米。其中接待中心297.18平方米,文化展览厅1953.64平方米,文化体验厅2518.98平方米,管理用房400平方米。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室内隔墙工程、顶棚工程、展柜、墙面装饰以及配置各种画卷、导览解说系统、无障碍设计等。

2021—2022

4000

4000


38

巫山高唐观环境保护项目


县文化旅游委

县文产公司

新建

巫山县高唐街道办高唐街56号

高唐观环境保护范围约4300.00平方米(0.43公顷),环境保护内容主要为绿化、景观、地面铺装,安全防护等,高唐观玉房阁展示。

2021—2022

1000

1000


39

神女公园配套服务设施建设项目


县文化旅游委

县文产公司

新建

县城圣泉社区

占地面积约16670平方米,建构筑物面积767平米,包含五处构筑物组合,栈道、平台、景观等。

2021—2022

1000

1000


40

宁江渡—神女祠区域改扩建项目


县文化旅游委

县文产公司

新建

江东嘴

占地面积39491平方米(原复建区19958平方米),改扩建面积5200㎡,含装修和展示,配套用房、无障碍设计、管网、给排水、电力、排污处理、绿化、公厕、围墙、生态停车场等。

2022—2023

5000

5000


41

龙江文旅综合体项目


县文化旅游委

县文产公司

新建

龙江村(龙江新区旁、滨江路上侧)

占地面积69114平方米,拟打造集地方特色、人文风情、饮食娱乐、互动体验等于一体的文旅综合项目,形成复合型文化产业业态。

2022—2025

48000

48000


42

三峡云雨研学中心


县文化旅游委

县文产公司

新建

曲尺乡哨路村

项目总用地面积2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0000平方米,其中一期建筑3000平方米,包括培训教室、食宿、管理用房、公厕等,运动场2000平方米、生态停车场2000平方米、绿化3000平方米、景观小品等,容纳300名人员;二期建筑7000平方米,容纳700名人员;互动、体验、娱乐设施;给排水、管网、电气、暖通、通信、消防、标示标牌等。

2022—2024

5000

5000


43

巫山龙门街道梨早村“黛溪老磨坊”乡村振兴产业园建设项目


县文化旅游委

县文产公司

改扩建

龙门街道梨早村

建设五通一坪(含土石方,挡土墙,场地平整,给排水,动力电,网络弱电线布置等),20000平方米标准厂房(含原料仓库和成品库),设施设备,厂区道路、绿化亮化等。

2022—2025

4000

4000


44

大溪文化研究和成果转化利用项目


县文化旅游委

县文产公司

新建

大溪乡等

开展大溪文化综合研究;开展以大溪新石器时代文化为代表的三峡文物核心价值、三峡文物保护利用对策课题研究;对大溪文化研究成果进行转化利用项目。

2022—2025

3000

3000


45

三峡国际艺术区


新城管委会、县文化旅游委

永逸集团有限公司

新建

巫山县龙江新区

项目总用地面积约157亩,其中:三峡国际美术馆及衍生配套产业占地面积约42亩,计容建筑面积约5.7万平方米,艺术社区占地面积约100亩,计容建筑面积约13.28万平方米,代征绿化用地面积约15亩(代征绿化用地面积不进入计容面积)。

2021—2023

100000

100000


46

三峡175文创产业园


县文化旅游委

县旅发集团

新建

巫峡镇平安村

该项目规划范围5694亩,建设占地854亩,总投资30亿元,主要内容为众创工场区,百神公园区,康养度假区。分三期建设,一期建设水泥厂187亩,建筑面积13万平方米(地上10万平方米),容积率 0.81,投资10亿元,内容包括山海经酒店、巫文化体验中心、山海经百神廊、十巫工坊、五馆(博物馆·艺术馆·巫俗馆·图书馆·神茶馆)、四店(时尚酒吧店·烤鱼旗舰店·艺术咖啡店·零售概念店)、三院(4D影院·三峡画院·浸没戏院)以及其他休闲度假配套设施等,二期规划建设东部地块218亩,三期规划建设西部地块340亩。将独特的水泥厂工业遗产资源与山海经文化、现代科技、时尚艺术等元素融合发展,构建巫山文旅产业链。

2021—2028

150000

100000


47

大溪艺术小镇


县文化旅游委

招商企业

新建

大溪乡

拟将以大溪乡为核心的人文、自然、景观资源辐射庙宇镇、铜鼓镇、红椿土家族乡的相关资源进行规划、设计、开发建设等,辐射范围约4420公顷(66300亩)。一期重点打造大溪遗址公园,骡马古驿站,游客集散中心,错开大峡谷,公共艺术廊,文化产业基地,建设两个大溪艺术小镇旅游码头(骡马古驿站、错开峡谷),错开峡谷基础(栈道、道路、河道治理),骡马古驿站创意工坊,通航起降点,南黑石文化产业基地。二、三期重点开发大溪艺术新镇、樟树坪古人类家园等。充分展示大溪文化、远古文化、三峡民间风俗表演等。形成一条高品位的文化旅游线路。

2021—2030

100000

20000


48

大溪文化园


县文化旅游委

招商企业

新建

大溪乡

规划面积约50公顷。建设内容为:(一)基础服务设施,包括道路新建及改扩建10公里、人行步道5公里、码头2处、停车场、卫生间、公共艺术廊、骡马古驿、错开峡大峡谷山顶观景平台、环境绿化,综合管网、安防系统等。(二)展示利用,包括新建游客服务中心800平方米,展览馆3000平方米,大门1座,景观建筑2项,陈列展示设施6项,壁画小镇1项、建筑面积约5000平方米等。

2021—2026

20000

20000


49

巫城文旅小镇


县文化旅游委

县旅发集团

新建

巫峡镇龙江村、文峰村

占地面积约4.17平方公里。建筑占地面积1500亩,建筑面积200万平方米。按巫山老街形式,以唐、宋、元、明、清历代建筑风格,打造传统五条街区,打造游云山间民宿,神女大剧院,国宾馆,主题游乐园,红叶观赏园,艺术家园,古城市集,影视基地,露营基地,星级酒店,旅游地产等,配套建设基础设施。

2021—2030

300000

150000




神女大剧院建设项目

县文化旅游委

招商企业

新建

巫山县巫峡镇江东村

项目占地面积约50亩。以巫城小镇为契机,建演艺中心15000平方米、广场5000平方米、观景台3000平方米、道路15000米、景观绿化5000平方米,配套完善相关附属设施,包括室外给排水、室外电气、路灯、综合管线敷设等。

2021—2025



30000



5G数字产业园

县文化旅游委

县文产公司

新建

巫山县巫峡镇文峰村

占地面积约50亩。以巫城小镇为契机,5G数字为支撑,利用现代声、光、电等科技手段,建设5G数字产业园,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完善配套服务功能及设施。

2021—2025



10000



5D影视产业园

县文化旅游委

县文产公司

新建

巫山县巫峡镇文峰村

占地面积约100亩。以巫城小镇为契机,利用现代全息激光技术,电影特效技术等,建设5D影视数字产业园,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容纳2000人,形成5D立体影院,5D光影秀、激光秀、灯光秀,5D光影餐厅等,完善配套服务功能及设施。

2020—2025



20000



巫山文化产业园

县文化旅游委

县文产公司

新建

江东嘴

占地面积约200亩。以巫城小镇为契机,建筑面积约5万平方米,打造集民俗风情、饮食文化、建筑特色、历史人文、物产特产、地理风貌等于一体的综合文化项目,开启三峡旅游新模式,打造复合型文化产业业态。

2021—2025



30000


小计








1059250

760450


旅游建设项目

小三峡·小小三峡景区提升

50

巫山小三峡景区旅游基础及配套设施建设项目


县文化旅游委

县旅发集团

续建

双龙镇宁河社区

1.双龙片区:规划建设用地面积21.73亩,总建筑面积5862.79平方米。新建接待中心、管理用房、观光楼一座、购置趸船1座、客船3艘,新建水上栈桥1座,集散广场及疏散场所,边坡治理,景观绿化,人行梯道、观光步游道,停车场,景点标识,交通标识、环卫设施、污水处理设施及其他配套设施。2.标识导引标准化建设:龙门峡口入口标识牌,标志性雕塑1座,古栈道20米及景观绿化;龙门峡、巴雾峡、滴翠峡、小小三峡入口、观音坐莲台、天泉飞雨、飞云洞、倒睡美人峰、九龙柱灵芝峰、猴粮投放等节点信息服务标识;县城旅游码头、双龙旅游码头、大昌旅游码头标准化建设。3.双龙神鱼谷提升:新建步游道,神鱼谷20栋房屋改造及周边环境整治等。4.小小三峡旅游基础设施:新建小小三峡马渡河旅游服务中心建设,游客集散广场、旅游接待、停车场等配套设施。

2020—2022

45000

45000


51

大昌古镇升级改造及配套设施建设项目


县文化旅游委

县旅发集团

新建

大昌镇

1.大昌古镇升级改造:新建三峡移民文化展示、体验馆,特色民宿,主题客栈修缮,南门景观,文化广场,古镇农贸集市,手工作坊,滨江路景观带打造及特色餐饮、购物一条街,古镇文化演艺设施设备、污水处理设施等。2.大昌古镇配套设施:新建游客中心、停车场、道路设施、给排水工程、景区电力系统、游船码头、环卫设施、景区景观设施工程、景区旅游标识系统和绿化工程、古镇文化演艺设施设备等。

2021—2024

30000

30000


52

小小三峡马渡河旅游服务中心基础及配套设施工程


县文化旅游委

县旅发集团

新建

大昌镇

新建小小三峡马渡河旅游服务中心建设,游客集散广场、旅游接待、停车场等配套设施

2022—2023

12000

12000


巫峡·神女景区品质提升

53

巫峡·神女景区5A创建提升工程


县文化旅游委

县旅发集团

新建

神女溪、神女峰片区

巫峡神女景区5A基础设施完善工程、景区导视、标示系统、智慧景区、旅游接待、交通提升、经营业态、体验项目、农业观光、猪脑壳包观景平台建设、望霞索道改造等。

2021—2022

48000

48000


54

巫峡景区柳坪休闲露营地基础及配套服务设施建设项目


县文化旅游委

县旅发集团

新建

建坪乡柳坪村

项目规划用地面积359.84亩,新建游客服务中心,停车场,露营场地整理,道路设施,观景平台,休憩亭,廊道,环保公厕,供水供电,消防安防等配套设施。

2023—2024

10000

10000


55

神龟出海观景平台基础及配套设施建设项目


县文化旅游委

县旅发集团

新建

巫山县黄岩村

新建神龟出海观景平台,配套泳池等体验设施项目。

2021—2022

6000

6000


56

巫山县悬崖天梯精品酒店


县文化旅游委

县旅发集团

改建

建坪乡黄岩村

对已建黄岩电梯进行内部改造,建设精品酒店项目。道路4.5公里改扩建及绿化。

2022—2023

15000

15000


57

巫峡·神女景区南北环线标识导览智慧旅游系统建设项目


县文化旅游委

县旅发集团

新建

神女景区南、北环线

主要建设内容为标识、导览、智慧系统全方位提升。

2021—2022

6800

6800


文峰4A景区品质提升

58

文峰4A景区功能完善工程


县文化旅游委

县旅发集团

新建

文峰景区

启动登龙索道,配置观光小火车,更新标示标牌,完成步游道、观景平台、安全防护栏、厕所、智慧旅游等基础配套服务设施提档升级改造。

2021—2023

22000

22000


博物馆4A景区提升

59

巫山博物馆二期陈列展示工程(电影艺术博物馆或民俗博物馆)


县文化旅游委

县文产公司或博物馆

新建

巫山县城平湖西路369号

整栋房屋装饰装修,三层游客接待中心配套设施完善,设咨询处、休息处、宣传栏、母婴室等,面积1179平方米,四、五层布置展陈,面积各1179平方米,文层布置文化交流中心,面积817平方米,七层行政办公,一、二层车库。

2021—2023

5000

5000


五里坡大峡谷景区建设

60

五里坡大峡谷景区建设工程


县文化旅游委

县旅发集团

新建

平河乡、当阳乡

围绕五里坡研发世界自然遗产地研学旅游线路,让更多市民了解遗产、保护遗产、热爱遗产。包括科研基地、当阳乡滨河小镇建设,景区22公里旅游公路业态打造,倒中坪、红槽、大峡岩上人家,平河旅游小镇等;提升瀑布群质量,建廊道、步道、凉亭、天然浴场等,实施文化、体育体验项目,恢复完善水系统功能,配套旅游要素等。

2021—2026

70000

50000


61

五里坡大峡谷露营基地


县文化旅游委

县旅发集团

新建

当阳乡、平河乡

占地200亩,露营基地150亩,配套设施等。

2022—2024

7000

7000


巫山旅游集散地

62

巫山县龙江新区游客服务中心


县文化旅游委

县旅发集团

续建

龙江新区

项目占地面积为49.83亩,总建筑面积约66821.13平方米。主要包含旅游综合接待中心5786.46平方米、商务接待10667.98平方米、会议中心4000平方米、文创产品展示中心16427.78平方米、商务办公12953.91平方米、地下停车场及设备用房16985平方米、游船停泊点购置设施趸船9艘、锚定结构1项、趸船配套设施1项、泊位14艘、跳趸1组。

2020—2023

53800

53800


63

巫山县早阳新区高铁旅游服务集散中心建设项目


县文化旅游委

县旅发集团

新建

早阳新城

早阳项目总占地面积27.7亩,总建筑面积47500平方米。主要建设内容为:新建地接、导服中心,旅游接待(200个房间),停车场(300个车位),购置200台大巴车及小车,供水供电,智能化设施设备等。

2020—2023

50000

50000


64

巫山摩天云居森林酒店


县文化旅游委

县文产公司

新建

大溪乡、曲尺乡

项目总用地面积6877.2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5085.92平方米,地上四层、地下一层。酒店大堂及住宿区54间3409.53平方米,餐饮区3270.95平方米,9间会议室及2间会议准备室2474.4平方米,精品商店249.48平方米,配套设备用房550.73平方米,地下停车库2920.06平方米(车位102个)、绿化面积1780.92平方米,给排水、管网、消防、供电、照明、夜景、暖通、环保、节能等配套设施。以及第二期拓展建设相关内容。

2021—2026

40000

30000


65

巫山邮轮母港


县文化旅游委

县旅发集团

新建

巫山

打造巫山邮轮母港基地,为三峡旅游集散创造有利条件。

2021—2025

20000

20000


66

巫山景区环保游船建造及环保技改项目


县文化旅游委

县旅发集团

新建

小三峡景区、神女景区(含神女溪)

新建7条环保游船,神女溪景区30条小型环保游船,3条趸船,生态环保提升码头7个;巫山小三峡景区、神女景区21条游船、8条趸船、40条乌逢船环保技改。

2022—2024

10000

10000


巫山城市旅游

67

三峡之光两江情境夜游项目


县文化旅游委

县旅发集团

新建

巫山县两江四岸及大宁河龙门峡口

项目拟对巫山县龙江新区片区、高唐建筑、高唐景观、六合亭、镇水塔、巫山县120急救中心、长江大桥两侧山脊线、宁江渡生态景观带、南陵古镇进行夜景灯饰提升,并结合龙门峡崖壁投影秀、水岸游船改造及巫山特色演艺,综合打造两江四岸及龙门峡水岸线大型演艺情境夜游。项目内容包含:LED洗墙灯19495套、LED投光灯7043套、LED线条灯13379套、LED斑斓灯852套、LED轮廓灯439套、LED瓦楞灯1360套、控制线缆69333米、配电箱126台、分控箱272台、主控箱21台以及其他各类管线、灯杆、线槽、支架、电源开关等,并配置灯光智能控制系统、山体崖壁激光投影、4艘游船改造及特色情境演出等。

2021—2025

20000

20000


68

三峡国际游艇度假区项目


新城管委会、县文化旅游委

湖南立中城市建设投资有限公司

新建

巫山县早阳新城

项目总用地面积129.42公顷,用地面积约687.6亩(458629平方米),水上面积约290亩(195333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为105万平方米。规划酒店床位数不少于5000张,项目建设分为综合旅游区和绿色住区两部分。酒店(宾馆)建筑面积估算12万平方米,床位数不少于5000张,其他旅游设施及商业配套估算13万平方米,住宅建筑面积估算80万平方米。

2021—2026

200000

150000


69

巫山县江南滨江文化街基础设施及配套设施项目


县文化旅游委

县旅发集团

续建

巫山县南陵一、二社

新建民宿、南陵记忆馆、滨江文化旅游销售卖场、电影院、室内冰雪天地、水上乐园、山地公园,总建筑面积25600平方米,滨江文化步道及休闲自行车道4.1公里,人居环境提升32600平方米。

2021—2023

41000

41000


巫山旅游补短板

70

巫山住宿业短板项目


县文化旅游委

相关企业

新建

巫山县

建设星级酒店15家以上,商务酒店20家以上,原有酒店改造提升20家以上,增设床位1万张以上(不含民宿群)。

2021—2025

50000

50000


71

三峡宿集乡村振兴配套设施建设项目


县文化旅游委

县旅发集团

新建

龙门街道办龙门村、巫峡镇文峰村、两坪乡望霞村、建平乡柳坪村、青台村、黄岩村等

本项目主要包含:龙门32户农房人居环境整治及民宿改造、文峰景区约18户农房人居环境整治及民宿改造、4栋酒店改造为地方民宿、神女景区(南北环线)约180户农房人居环境整治及民宿改造、人行步道、生活广场10处,生态停车场11处,供水供电管网改造、厕所改造、标识标牌、景观绿化配套设施等。

2020—2025

30000

30000


72

巫山县龙江新区旅游公共服务保障中心建设项目


县文化旅游委

县旅发集团

新建

龙江新区

本项目占地面积23亩,总建筑面积42415平方米。主要包括旅游应急医疗保障服务中心,旅游文化体育疗养中心,旅游交通便捷服务体系中心,旅游文化展览中心,旅游便民惠民服务中心,旅游数据服务中心,旅游行政服务中心、停车场、供水、供电、消防、环境景观等。

2022—2023

50000

50000


73

重庆市巫山县柑园村旅游补短板项目


县文化旅游委

县文产公司

新建

巫山县曲尺乡柑园村

完善旅游咨询中心,观景平台,游客驿站,停车场,步道,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

2021—2022

3000

3000


74

重庆市巫山县朝元村旅游补短板项目


县文化旅游委

朝元观乡村旅游开发公司

新建

两坪乡朝元村

完善旅游咨询中心,观景平台,游客驿站,智慧停车场,步游道,电力设施,对外连接道路,引水管道、蓄水池等基础设施。

2021—2022

3000

3000


区域协同发展

75

“奉巫巫三县”协同发展景区连接道


县文化旅游委

县旅发集团

新建

巫山县

打造龙骨坡遗址公园与“奉巫建”高速连接道5公里,将“巫山人”古人类遗址公园景区与奉节白帝城景区连通,打造龙溪古镇与“两巫”高速连接道1公里,将龙溪古镇旅游景区与巫溪宁厂古镇旅游景区连通。

2021—2025

30000

30000


76

“奉巫巫三县”协同发展一体化


县文化旅游委

县旅发集团

新建

巫山县

打造“六个一体化”即一体化交通(单列)、一体化集散功能、一体化宣传营销、一体化旅游精品线路、一体化旅游产品开发、一体化市场培育。将文化走廊与旅游景区统筹考虑,切实建设文化旅游走廊带,突出打造经典文化走廊旅游线路、主题特色型文化旅游走廊线路,形成“串珠成线、连片成面”。注重协同发展、对接联动、合作共享、合作交流,共同开展研讨会议。将“黄金三角”文旅协同发展,长江三峡核心旅游目的地凸显出来。

2021—2025

70000

70000


77

巫山空中看“三峡”


县文化旅游委

县旅发集团

新建

巫山

利用巫山通用机场观光体验巫峡、瞿塘峡、小三峡、白帝城、天坑地缝、红池坝、兰英大峡谷、五里坡大峡谷的风光。

2021—2025

10000

10000


78

成渝鄂(巫山)协同发展


县文化旅游委

县文化旅游委

新建

巫山

与湖北大九湖、神龙架、建始、巴东、宜昌等区域,与渝东北片区、重庆主城区、成都等地,实行对接联动、合作交流、开展研讨会等,达到协同发展目的。

2021—2025

5000

5000


基础设施及其他建设

79

长江三峡巫峡国际度假区创建


县文化旅游委

县旅发集团

新建

两坪乡同心村

规划面积:8.4平方公里,主要建设内容主要包括:游客服务中心,情牵三峡医疗康养中心,主题酒店和高端民宿片区构成的住宿业态集群,休闲商业街、文化广场,大地景观生态亲子乐园,户外运动休闲产品,访客中心建筑,公共卫生间,室外场地工程,“三峡之眼”装饰工程,灯饰工程,室外场地管网,停车场及广场,污水处理设施设备,智能化工程。

2022—2025

110000

110000


80

重庆梨子坪森林公园旅游基础及配套设施建设项目


县文化旅游委

县旅发集团

新建

巫山县梨子坪林场

项目规划面积1334公顷,建设用地面积200亩。主要内容:山下游客集散中心、山顶游客接待中心、四季公园、户外拓展中心、康养区、滑雪场等

2021—2025

38000

38000


81

巫山县脆李基地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县文化旅游委

县旅发集团

续建

巫峡镇、曲尺乡等

巫峡镇、大昌镇、双龙镇、福田镇、抱龙镇、龙溪镇、曲尺乡、大溪乡、建平乡、培石乡、两坪乡等11个乡镇68个村。项目主要内容:灌溉工程:200m3蓄水池353座、500m3蓄水池56座、引水堰162km、拦水坝490m,沉沙凼406个、溢流堰20km、引水管21km及管网工程Φ32~110PE管总长1120㎞,道路工程:运输道路41㎞,耕作便道60㎞,生产便道313㎞,土地整治739亩。

2020—2023

30500

30500


82

巫山户外运动文旅基地


县文化旅游委

县旅发集团

新建

巫山县

打造露营基地、户外运动场地、徒步大本营等,配套道路、停车场、给排水、绿化等。

2021—2025

10000

10000


83

三峡仿古木帆船实景园


县文化旅游委

县旅发集团

新建

大昌古城段水域

仿古船1:1还原建造,种类应有尽有,数量至少100艘以上,以期形成规模化效应,仿古木帆船实景园与大昌古城连成一体,形成集观赏、体验于一体的旅游综合体。集餐饮、住宿、购物、休闲、文化演绎于一体,开发拉纤、峡江号子、唱灯儿、摇橹划桨等互动体验型旅游项目,带给游客原汁原味的峡江生活体验。

2021—2025

6450

6450


84

巫山碑林项目


县文化旅游委

县文化旅游委

新建

城郊区

拟从巫城文旅小镇、175文创园拓展区、南陵古道拓展区选址建设巫山碑林项目,碑林是历史文化传承和发扬的一种很好的载体,注重生态环保并与周围大环境相匹配,立争建成为我国第五个碑林,避免同质化。

2020—2025

10000

10000


85

巫山文化沉浸式元宇宙数字体验馆


县文化旅游委

县旅发集团

新建

高唐街道宁江路111号

拟打造山海问世、十巫诞生、云游灵山、探秘五里坡、探秘之美、无界诗海、十里红叶等七大主题场馆,场馆面积约1500平方米,主要采用投影设备,互动装置,融合机等设施设备。

2022—2024

5000

5000


86

“三峡里”城景融合开放型沉浸式数字旅游体验项目


县文化旅游委

县旅发集团

新建

巫山县城区、巫峡·神女景区、文峰景区、小三峡景区、大昌古镇、当阳大峡谷景区

拟在县城区、巫峡·神女景区、文峰景区、小三峡景区、大昌古镇、当阳大峡谷景区等设置实景推理性游戏体验场馆,将巫山自然风景和龙骨坡文化、巫文化、神女文化等相融合编制剧本,设置探险、探秘、寻宝等场景,同时植入当地美景、美食、地方特产,进行多人沉浸式全方位体验。

2022—2025

10000

10000


87

巫山旅游宣传营销项目


县文化旅游委

县文化旅游委

续建

巫山

包括培训、推介活动服务,旅游宣传营销。每年组织“一区两群”对口协同部门游客2万人次赴巫山旅游,每年组织开展巫山旅游宣传推介活动不少于4次,每年定期培训导游、营销等专业旅游人才30人次,每年派驻工作组对巫山旅游加强宣传推介。

2021—2025

10400

10400


88

文化旅游产品开发


县文化旅游委

县旅发集团、县文产公司

新建

全县

以文化产业公司文化产品开发为龙头,创新开发文化旅游纪念品,加大以三峡刺绣、三峡石刻、木雕、文化旅游纪念品生产能力建设,加大“大溪文化文创”产品系列与“即食轻质食品”旅游产品宣传推广,拓宽市场销售渠道。

2021—2025

5500

5500


生态旅游

89

长江巫山段两侧国家风景道建设


县文化旅游委

县旅发集团

新建

巫山

长水路60公里(陆路100公里),利用现有道路和自然景观,将巫峡十二峰各景点串连,打造生态廊道。

2021—2025

20000

20000


90

大宁河巫山段国家风景道建设


县文化旅游委

县旅发集团

新建

巫山

利用现有道路和自然景观,打造生态廊道。

2022—2023

2800

2800


91

巫山山脉国家风景道建设


县文化旅游委

县旅发集团

新建

巫山

利用现有道路和自然景观,打造生态廊道。

2021—2025

38000

38000


92

大巴山山脉国家风景道建设


县文化旅游委

县旅发集团

新建

巫山

利用现有道路和自然景观,打造生态廊道。

2021—2023

23000

23000


93

七曜山山脉国家风景道建设(或巴渝走廊-巫山段生态廊道建设)


县文化旅游委

县旅发集团

新建

巫山

利用现有道路和自然景观,打造巴渝走廊生态廊道。

2021—2025

30000

30000


94

长江三峡国家文化公园


县文化旅游委

县旅发集团

新建

巫山十二峰核心段

以巫山十二峰核心段,建设以保护、科研、游憩、教育等为主要功能的长江三峡国家公园,打造长江三峡黄金旅游核心带,策划建设精品景区和线路。

2021—2025

30000

30000


95

五里坡世界自然遗产保护利用


县文化旅游委

县旅发集团

新建

五里坡

以五里坡世界自然遗产地为吸引,打造观光、探险、研学、科考旅游线路,开发旅游产品。

2021—2025

10000

10000


96

龙骨坡世界文化遗产


县文化旅游委

县文产公司

新建

庙宇镇

以龙骨坡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为远景目标,大力开展研讨会,开展专门课题研究等。

2021—2035

5000

1000


97

巫山县曲尺乡生态廊道建设项目


县文化旅游委

县文产公司

新建

柑园村、权发村、绍路村

从机场到柑园长江码头长30公里,利用现有道路和自然景观,将绍路村、权发村、柑园村三村串连,打造生态廊道,长30千米,宽50米,重点是绿化、美化、夜景化,绿化面积50万平方米、环境治理24000平方米,夜景灯饰300盏。配套改建三村村史馆、村情馆,脆李博物馆(含脆李历史展览室、脆李发展研究室等),改建面积1200平方米,车行道路2公里、人行道路20公里、停车场3500平方米、生态厕所4座、排污管网10000米等。

2021—2023

8000

8000


98

巫山景区环保游船建造及环保技改项目


县文化旅游委

县旅发集团

新建

小三峡、神女等景区

主要建设内容:新建7条环保游船,神女溪景区30条小型环保游船,3条趸船,环保建造7个码头,巫山小三峡景区、神女景区21条游船、8条趸船、40条乌逢船环保技改。再现“喊水瀑布”“白龙过江”“水帘洞”“人造彩虹”景观等。

2021—2022

30000

30000


99

巫山生态环境研学基地项目


县文化旅游委

县旅发集团

续建

巫峡镇南陵社区

项目总占地面积6500平方米,建筑面积5132平方米,主要建设内容:教学用房及配套设施2210平方米,车库1948平方米,多功能厅974平方米,景观亭廊,水体,供水供电,消防,绿化等配套设施。

2020—2021

4700

4700


100

景区船舶电动化环保建设项目


县文化旅游委

县旅发集团

续建

巫山县

新建电动船舶10艘,其中:巫峡1艘,小三峡3艘,小小三峡5艘,应急工作船1艘;包括船体工程,轮机、充电桩、舾装以及装饰工程等。

2021—2022

8300

8300


101

神女溪趸船改造项目


县文化旅游委

县旅发集团

新建

巫山县

神女溪旅游趸船1条迁至县城游客中心,改造成旅游接待趸船。

2021—2021

1500

1500


智慧旅游

102

巫山智慧旅游项目


县文化旅游委

县文化旅游委

新建

巫山县

完善全县旅游综合服务平台,推出“一部手机游巫山”智能产品,增加景区景点二维码设置。建立A级景区票务数据系统接入智能平台,加强数据监督管理,确保数据真实性、准确性。办好微博、微游巫山公众号,办好《巫山旅游网站》,加强与知名网站合作,力争开通巫山旅游营销国际网站,扩大线上销售量。

2020—2025

22000

22000


103

巫山县全域旅游信息系统建设项目


县文化旅游委

县文化旅游委

新建

巫山县

建设巫峡·神女峰、文峰等4A景区和小三峡·小小三峡5A景区智慧旅游信息化系统,覆盖县主要城市景点、部分乡村。建设内容主要包括:旅游基础数据建设、全域旅游应用系统建设(含旅游公众服务平台、旅游管控平台和旅游大数据平台)和配套运行环境建设。

2021—2022

3000

3000


104

景区一体化智能处理系统


县文化旅游委

县旅发集团

新建

巫峡·神女景区、文峰景区、小三峡景区、大昌古镇、当阳大峡谷景区

拟对巫峡·神女景区、文峰景区、小三峡景区、大昌古镇、当阳大峡谷景区内环境卫生进行一体化智能处理,主要内容包含智慧大屏指挥中心、传感器及若干个探头等设施设备。

2023—2025

3500

3500


乡村旅游

105

巫山乡村旅游示范村


县文化旅游委

各乡镇

新建

全县

具备发展乡村旅游条件的40个村列入示范村创建活动,力争3年完成创建30个示范村(重点村),其中国家级3个、市级7个、县级20个,40个村分别为柑园村、朝元村、柳坪村、权发村、安静村、哨路村、茶园村、青石村、白坪村、玉灵村、黄岩村、大溪村、青台村、开峡村、同心村、龙河村、龙潭村、大峡村、下庄村,高炉村、大垭村、红槽村、高坪村、伍绪村、双凤村、龙溪村、马渡村、光明村、大塘村、杨坝村、水平村(片区)、龙湾村、银矿村、东岗村、新民村、龙淌村、红花村、袁都村、安坪村、培石居委。

2020—2025

150000

150000




双龙石上生花乡村旅游示范区

县文化旅游委

重庆实尚笙华专业合作社

续建

双龙镇白坪村

主要建设内容和规模:石上生花乡村旅游景点修建大门及集散广场两个、景点之间的连接步道修整(刘家包、贺家包、黎家垭),村民农庄风貌改造,环境整治、景点绿化等,文化长廊100米+亭子3个,公厕修建2个,速滑建设,灯饰工程、指示牌、警示牌、通讯建设、停车场等。

2019—2022



5000



茶园乡村旅游

县文化旅游委

骡坪镇人民政府

续建

骡坪乡茶园村

建设民宿、接待中心、游乐园、温泉、滑道、草场等。

2019—2022



5000



朝元观旅游度假区休闲地产项目

县文化旅游委

朝元观乡村旅游开发公司

续建

两坪乡朝元村

完善配套服务功能及服务设施,建设旅游休闲避暑用房1万㎡。

2021—2022



5000



巫山脆李基地园项目(脆李博物馆)

县文化旅游委

县文产公司

新建

巫山县曲尺乡权发村

占地面积约46690平方米,改建面积约7200平方米,包括脆李研学中心(脆李培训学校、脆李博物馆)展览馆、科普园、水果工坊、水上体验园、田园火锅、全息剧场、丛林探险、三峡李院等。

2021—2022



7800



柑园村乡村旅游项目

县文化旅游委

县文产公司

续建

巫山县曲尺乡柑园村

柑园村以“柑园渔村、世外生活”为核引领对柑园村现有建筑和景观空间进行提升,规划建设烤鱼垂钓乐园、柑园度假渔村、脆李休闲果园三大核心业态。

2020—2021



5000



权发村乡村旅游项目

县文化旅游委

县文产公司

续建

巫山县曲尺乡权发村

围绕“研学+休闲”打造文化李乡第一品牌,改建民房、增设乡村游客服务中心、脆李基地培训用房、脆李历史展览室、脆李发展研究室、水果加工工坊等,建设乡野美食、车行道路、人行道路、停车场,配套建设公厕、绿化、给排水、电气、污水管网等附属工程。木梁子以瞰景、打卡、驿站服务等为核心功能,打造网红驿站、观景平台、摘星营地、天空花园、巫山好李、村民中心等项目。

2020—2021



5000



安静村乡村旅游项目

县文化旅游委

县旅发集团

续建

巫山县双龙镇安静村

完善旅游咨询中心,游客驿站,民宿,打卡项目,智慧停车场等设施。

2020—2023



2000



龙溪镇下安村乡旅游项目

县文化旅游委

招商企业

新建

龙溪镇下安村

建设漂流基地,打造水上漂流3公里,游客接待中心,住宿酒店,以及配套基础设施等。

2021—2025



10000



大昌镇民寨村等乡村旅游示范项目

县文化旅游委

县文产公司

新建

大昌镇民寨、宁河、洋溪、光明、双胜、新胜、兴旺、长胜村

沿大昌湖8个移民村乡村旅游示范建设。新建游客接待中心及配套设施5000平方米、旅游公厕8座,农户庭院环境综合整治125户,包括污水管网37500米、地坪硬化25000平方米、庭院提升绿化12500平方米、出行道路连接20千米等,儿童游乐广场5处10000平方米,文化长廊1000米,景观绿化和小品52000平方米,步游道24千米,观景平台10处、凉亭10处等。

2021—2023



7000



巫山溪湿地乡村旅游示范村基础设施项目

县文化旅游委

县文化旅游委

新建

两坪乡溪沟村

建设连接道路0.2公里,旅游道路1公里,步游道5公里,停车场4000平方米、新增停车位100个,游客服务中心及管理用房900平方米,公厕1座、污水处理设施1处、排污管网1公里、垃圾回收设施2个,电力设施1项,绿化工程5000平方米等。

2023—2024



1300



双龙乡村旅游项目

县文化旅游委

双龙镇人民政府

新建

双龙镇

龙雾坝龙凤古道(桥)保护维修及周边乡村旅游开发建设,下湾乡村旅游开发建设。

2021—2025



3000



双龙涂家坝旅游综合配套基础设施

县文化旅游委

双龙镇人民政府

新建

双龙镇涂家坝

建设旅游服务中心、生态停车场、生态公厕、景观平台,连接道路、旅游道路、步游道,污水处理设施、管网、电力、绿化工程等。

2023—2027



3600



金坪乡乡村旅游休闲度假区配套基础设施

县文化旅游委

金坪乡人民政府

新建

金坪乡

建设旅游服务中心、生态停车场、生态公厕、景观平台,文体旅、文旅产业基础设施建设,环境整治、标识标牌等。

2021—2025



3000



梨子坪至金桂路沿线旅游配套基础设施

县文化旅游委

巫峡镇人民政府、金坪乡人民政府

新建

巫峡镇、金坪乡

整合资源,布设旅游服务中心、生态停车场等,打造有特色的乡村旅游、农旅融合子项目,形成有看点、有亮点的景观景点,积极引导、鼓励沿线有条件的农户开办农家乐,发展乡村民宿等。

2021—2025



4000



龙潭村乡村旅游项目

县文化旅游委

县文化旅游委

新建

平何乡龙潭村

建设旅游服务中心、生态停车场、生态公厕、景观平台,连接道路、旅游道路、步游道,污水处理、管网、电力、绿化等。

2021—2015



2000



石院村乡村旅游项目

县文化旅游委

县文产公司

新建

竹贤乡石院村

三生石院建设工程,主要包括改建游客综合服务中心240平方米,农贸集市3000平方米,休闲业态280平方米,民宿村居2300平方米,农田整治6000平方米,配套景观提升工程,智慧农业设施等。

2021—2015



4000



官渡镇乡村旅游项目

县文化旅游委

官渡镇人民政府

新建

官渡镇

建设旅游服务中心、生态停车场、生态公厕、景观平台,步游道,环境整治,田院综合体等。

2021—2015



5000



下庄旅游景区基础设施及配套服务设施建设

县文化旅游委

县文产公司

新建

下庄村

创建4A级景区,游客接待中心(下)建筑面积1036平方米,停车场1150平方米(大巴车5辆、小车停车位16个),研学基地建筑面积1850平方米,滑索1000米,森林滑道460米,沿河步道1900米,桃林采摘园200亩,天然泳池2400平方米,滨河度假民宿子项目,水上游乐子项目,极限运动子项目(蹦极、飞拉达、高空秋千等)。

2022—2025



10000

106

巫山百里花海园项目


县文化旅游委

相关乡镇人民政府

新建

巫山县曲尺乡、大溪乡、巫峡镇

依托曲尺乡、大溪乡、巫峡镇现有资源和条件,培育壮大脆李、柑桔、樱桃、枇杷、草莓等优质产品,打造农、林、旅、交融合百里花海园,包括农村环境整治、房屋风貌提升、停车场、厕所、道路改扩建、游客接待中心、标示标牌等,农庄、李庄、桔庄、大院、专院、庭院、民宿、农家乐等。

2020—2023

10000

10000


107

大昌湖旅游度假区


县文化旅游委

招商企业

新建

大昌镇光明村、宁河村、洋溪村

规划区范围约2.63平方公里,规划建设有户外运动、度假体验、滨水度假酒店、家庭亲子、康养医疗、国际康疗度假中心、山地农业公园、旅游会务中心、康养地产等多种业态,以及游艇基地等。

2021—2027

80000

46000


108

龙溪古镇旅游项目


县文化旅游委

龙溪镇人民政府

新建

龙溪镇

项目占地面积180亩,基底面积3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76000平方米,开发风尚体验街、国潮文创/美食街、本真生活街三条主题街区和全景剧本杀主题馆、COSPLAY换装馆、旧时光沉浸剧场、怀旧体验馆、红色研学、密室馆、龙溪非遗文化馆、国潮艺术广场、潮人街区、盐晶宫主题康养度假酒店、梦里龙溪沉浸式主题演艺等项目。

2021—2030

81200

43500


109

九龙谷景区提升项目


县文化旅游委

大昌镇人民政府

新建

大昌镇

接待中心,民俗,公路、环形步道,山地运动体验项目,水池,观景平台、停车场等

2022—2025

10000

10000


110

福田老鹰岩乡村旅游项目


县文化旅游委

福田镇人民政府

新建

福田镇

建设观景平台、旅游步道、旅游公路、生态停车场、接待中心等。打造茶叶基地、互动体验、民俗、休闲客栈、景观绿化、文化廊道、文化景观小品等。加大乡村旅游产品展示、生产、销售能力等。

2022—2025

5000

5000


111

红椿乡村旅游项目


县文化旅游委

红椿乡人民政府

新建

红椿乡、瓦店村、大坪村等

包括红椿森林康养体验项目:接待中心,民俗,公路、环形步道,森林康养体验项目及跑马场,水池,停车场等,瓦店村露营基地:基地内建设儿童科普园、老年体验园、成年健身园,大坪村观光农业基地:建成观光农业基地100亩,红椿村乡村新派民宿:建成原乡民宿基地一个,红椿村乡村旅游农家乐:建成乡村农家乐10家、扩大接待规模。

2022—2025

14000

14000


112

邓家笃坪生态康养基地


县文化旅游委

邓家乡人民政府

新建

邓家、笃坪乡

接待服务中心、生态农业基地、生态康养体验项目等。

2022—2025

10000

10000


113

特色旅游小镇配套基础设施


县文化旅游委

相关乡镇人民政府

新建

相关乡镇

打造大昌、双龙、龙溪、平河、当阳、红椿等特色旅游小镇,配套旅游服务中心、生态停车场、生态公厕、景观平台,步游道等基础设施。

2021—2025

10000

10000



小计








1811800

1656100



总计


113个






2871050

2416550



附件2

巫山县“十四五”文化和旅游重大建设项目(用地)清单

序号

项目名称

责任部门

项目业主

建设性质

建设地点

建设规模及主要内容

建设起止年限

用地面积(㎡)

备注

1

大昌湖旅游度假区

县文化旅游委

重庆市巫山旅游发展集团有限公司

新建

巫山县大昌镇

规划拟在大昌镇光明村建设有户外运动、度假体验、滨水度假酒店、水上运动休闲、家庭亲子、康养医疗、国际康疗度假中心、山地农业公园、旅游会务中心、康养地产、游艇基地等。

2022—2025

254440

失量图编号0—25.4442公顷

2

巫峡·神女景区北环线提升工程

县文化旅游委

重庆市巫山旅游发展集团有限公司

新建

神女景区北环线

主要包括三峡之眼建设项目,滑雪场建设项目,猪鼻峰云顶打卡点建设项目。

2021—2025

315590

三峡之眼失量图编号1—0.9143公顷;滑雪场失量图编号2—15.8947公顷;猪鼻峰失量图编号22—14.7500公顷

3

长江三峡巫峡国际度假区

县文化旅游委

重庆市巫山旅游发展集团有限公司

新建

巫山县两坪乡同心村

主要建设内容主要包括:“游客服务中心、情牵三峡医疗康养中心”;主题酒店和高端民宿片区构成的住宿业态集群;休闲商业街、文化广场,大地景观生态亲子乐园,户外运动休闲产品;访客中心建筑,公共卫生间,室外场地工程,“三峡之眼”装饰工程,灯饰工程,室外场地管网,停车场及广场,污水处理设施设备,智能化工程。

2021—2025

170596

核桃坪失量图编号3—17.0596公顷

4

巫峡·神女景区南环线提升工程

县文化旅游委

重庆市巫山旅游发展集团有限公司

新建

神女景区南环线

柳坪接待能力提升,大坪守望景点打造,青石小镇打造,民宿集群打造。

2021—2025

432186

柳坪失量图编号4—27.1419公顷;大坪守望失量图编号5—7.0030公顷;大坪失量图编号12—7.1968公顷;青石失量图编号6—1.8769公顷

5

小三峡·小小三峡景区提档升级项目

县文化旅游委

重庆市巫山旅游发展集团有限公司

新建

巫山县安静村

安静村鱼头湾旅游基础设施及配套服务建设。

2021—2025

67700

安静村鱼头湾失量图编号7—6.7700公顷

6

巫城文旅小镇

县文化旅游委

重庆市巫山旅游发展集团有限公司

新建

巫山县龙江村

按巫山老街形式,以唐、宋、元、明、清历代建筑风格,打造传统五条街区;打造游云山间民宿,神女大剧院,国宾馆,主题游乐园,红叶观赏园,艺术家园,古城市集,影视基地,露营基地,星级酒店,旅游地产等;配套建设基础设施。总规划用地100公顷;首期用地21.5950公顷。

2021—2025

215956

失量图编号9—4.7212公顷,失量图编号10—2.4744公顷,失量图编号19—14.400公顷

7

梨子坪森林公园基础设施及配套服务建设项目

县文化旅游委

重庆市巫山旅游发展集团有限公司

新建

巫山县梨子坪

建设内容包括山下游客集散中心、山顶游客接待中心、四季公园、户外拓展中心、康养区、滑雪场等。

2022—2025

43926

梨子坪失量图编号24—4.3926公顷

8

五里坡大峡谷景区提档升级项目

县文化旅游委

重庆市巫山旅游发展集团有限公司

新建

巫山县平河乡、当阳乡

五里坡大峡景区景区旅游基础及配套设施完善。包括平河峡口项目、平河印象下游处项目,当阳风情小镇提档升项目、当阳大峡谷提升项目,打字淌森林公园露营基地。

2022—2025

146745

平河峡口失量图编号15—3.8166公顷;平河印象下游失量图编号25—2.2285公顷;当阳风情小镇提档升级失量图编号13—6.8017公顷;当阳大峡谷提升失量图编号14—1.0685公顷;打字淌森林公园露营基地0.7592公顷

9

三峡175文创产业园

县文化旅游委

重庆市巫山旅游发展集团有限公司

新建

巫山县巫峡镇

三峡175文创产业园一期除老水泥厂、化工厂外,新增规划范围16.992公顷。项目规划有主题度假酒店,小型精品酒店、民宿、创意工坊、餐饮、文化展示等深度体验区。

2022—2025

169917

失量图编号23—16.9917公顷

10

南陵古道及配套设施(二期)

县文化旅游委

重庆市巫山旅游发展集团有限公司

新建

巫山县巫峡镇

南陵古道建设二期配套建设、基础设施。

2021—2025

32796

失量图编号20—0.2800公顷,失量图编号21—2.9996公顷

11

下庄乡村旅游建设项目

县文化旅游委

重庆市巫山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

新建

巫山县竹贤乡

新建滨河度竹林木屋18栋,水上游乐服务中心及停车场2942平方米、水系景观打造、亲水游乐项目、极限运动项目、溯溪徒步、户外AR体验、山地滑车、悬崖影院等旅游基础设施及配套服务设施。

2023—2025

22231

失量图编号8—2.2231公顷

12

龙骨坡遗址公园

县文化旅游委

重庆市巫山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

新建

庙宇镇新城村2、3社

项目规划用地总规模4.65905公顷,建设内容包括:1.展示利用项目,包括新建科考基地、游客服务中心、博物馆共 6000平方米等, 2.基础服务设施,包括巡护道路、停车场、滨河生态工程、立面改造、卫生间、环境绿化,以及管网、安防系统等。

2022—2025

46589

失量图编号16—2.5702公顷,失量图编号17—2.0887公顷

13

龙江体育公园

县文化旅游委

重庆市巫山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

新建

龙江新区(白洋溪沟)

占地面积约106.72亩。建设内容主要包括7人制足球场、篮球场、羽毛球场、乒乓球场、网球场、排球场、门球场及景观广场、停车场、公共卫生间、环形跑步道、健身器械、休憩廊架,景观绿化、道路、给排水、供电、管网等配套设施。

2022—2024

71143

失量图编号18—7.1143公顷

14

神女祠及基础设施配套项目

县文化旅游委

重庆市巫山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


巫山县龙江村

占地面积39491平方米(原复建区19958平方米),改扩建面积5200㎡,含装修和展示,配套用房、无障碍设计、管网、给排水、电力、排污处理、绿化、公厕、围墙、生态停车场等。

2022—2025

19533

新增加失量图3.9491公顷

15

龙江文旅综合体项目

县文化旅游委

重庆市巫山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


龙江村(龙江新区旁、滨江路上侧)

占地面积69114平方米,拟打造集地方特色、人文风情、饮食娱乐、互动体验等于一体的文旅综合项目,形成复合型文化产业业态。

2022—2025

69114

新增加失量图6.9114公顷


合计







2078462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微信扫一扫:分享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